我已經不看《讀者》、《意林》之類的雜志好多年了,再次拿起這類雜志的時候,翻了幾頁,就再也看不下去了。
當初看《讀者》、《意林》之類的雜志只是感覺小文章有生氣,可讀性強,要給迷茫的青春期一種慰藉??墒?,當我讀了很多大型的純文學刊物之后,再來看讀者、意林之類的雜志,就無端感覺出一種小氣來。
那種矯揉造作的小文章,那種虛假的漏洞百出的情感故事,那種先驗式的先入為主的心靈雞湯,那種為了一種偏激的說法刻意編造的名人故事,那種無聊的小幽默,看了就讓人大倒胃口,大呼上當,浪費時間。這類小文章騙騙無知懵懂的青少年還可以,作為考試卷上的作文范本也是可以的,只是對于成年人卻不適合,尤其是對于有些鑒別力的閱歷豐富的成年人真的就是一種刻意的粉飾,一張?zhí)摷俚拿婢?,一份有毒的雞湯。
當然也可能和時代有關系,在三十多年前,《讀者》還是得時代風氣之先的,上面的小文章充滿了那個時代銳意進取的風格,也能寫出人們的心聲,有更強的民主風氣。那時候《意林》還沒創(chuàng)刊,文學還是很多人追逐的夢想,大家心里大多比較干凈。
有時候青年男女約會的時候,手里還拿著一本《讀者》。要是誰能定得起一份《讀者》,那真是奢侈的行為,一旦新的《讀者》被郵遞員送到,立刻就會成為人們追逐的對象,傳遍了無數(shù)人的手,直到把書頁翻成黑色的,那封皮都磨損得破舊不堪。居然還有人到圖書館把《讀者》里面的好文章偷著撕下來帶走,有的還把明星的圖片撕下來,揣在懷里,以為這樣就可以和明星零距離接觸了。
到了后來,《意林》創(chuàng)刊了,剛開始文章很好,有一定深度也有一定的力度,甚至很多讀過的人都說《意林》比《讀者》還要好。只是隨著刊物的發(fā)行,隨著人心的變化,《意林》也不免走了《讀者》的老路。
時代發(fā)展了,經濟騰飛了。人們好像走出了幼稚,走向成熟。他們不再追逐文學夢想了,而是追逐金錢,追逐權力,追逐美色。如此一來,世俗化的引導促成了《讀者》、《意林》們的轉型。那些觸碰性靈的文字再也沒有了,代之以不痛不癢的雞湯文,胡編亂造的故事,沒有絲毫根據(jù)的名人軼事等等,更有那蠱惑青年人以賺錢為人生成功標志的毒藥文。
看來看去,還是不看,翻來翻去,還是不翻。浪費時間,不如睡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