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位媽媽在朋友圈抱怨自己的孩子。
自己不小心把孩子心愛的存錢罐打破了,跟孩子道了謙,還承諾馬上買一個新的。
可是孩子還是不依不饒,哭了一上午,還跟自己賭氣。
說養(yǎng)孩子真難,真想打他一頓。
難道買一個不就行了嗎?
真的買一個就好了嗎?
孩子心愛的東西被破壞了,他的心情你真的理解嗎?
很多父母都只看到東西破了,買新的就好。
可是孩子內(nèi)心跟這個物品早就建立了聯(lián)結(jié)。
你這樣做,只會讓孩子傷心。
我記得自己讀中學時親戚送了一輛自行車給我。
它陪著我去了很多的鄉(xiāng)間小路。
遇到坎坷的地面,我都為自己的這個朋友心疼。
還常常在無人的小路上跟它說話解悶。
不小心摔溝里,拍拍身上的灰塵,還要給他說聲對不起。
當我讀高中去了,這輛破舊的自行車就放在樓上。
覆滿了灰塵。
但我還是知道它一直在那里。
有一天我上樓時發(fā)現(xiàn)它竟然不見了。
趕緊追問奶奶。
她漫不經(jīng)心地說“賣了,賣給了收廢品的?!?/span>
“為什么不跟我說一句。”
“就一輛破車,當廢品賣了挺好的”
我當時內(nèi)心非常難受,感覺一個好朋友被拋棄了一樣。
“給你,這是30塊錢!”
“我不要”,然后氣沖沖地跑了出去。
“真不明白,這有什么好生氣的?!?/span>
老人還十分不解。
父母就是經(jīng)常這樣,忽視孩子內(nèi)心的想法。
用自己的感受來代替孩子的感受。
而且還常常怪孩子不懂事。
如果能夠站在孩子的身邊,對孩子的感受有一個感同身受。
對孩子來說,那是多么好的事情。
每次看到大人們對自己的孩子說:
“沒事,我給你買。”
“沒事,過幾天就好了?!?/span>
“真是的,總是喜歡哭。真不知道你哭什么”
“你真的無法理喻,我不管你了?!?/span>
“再鬧,我就打人了??!”
我就為這個孩子著急。
為人父母,如果知道“同理心”這三個字
親子關(guān)系應該就會更加親密,孩子也會更加配合你的教養(yǎng)。
而你也不會總是被情緒左右,成為一個怨婦媽媽或者憤怒的媽媽。
同理心(英語:Empathy),或稱做換位思考、神入或共情,指站在對方立場設(shè)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即于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與情商相關(guān)的方面。(引自維基百科)
來看看這個動畫短片,怎么把同理心講得有趣又透徹。
視頻時長2分29秒,請在WiFi環(huán)境下觀看
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一只狐貍,很傷心很難過,情緒就像掉進了井底,陷在黑暗里瑟瑟發(fā)抖。
你是希望,有一個人,也爬到井底,告訴你,“我明白你的感受了,我陪著你,你不孤單?!?/span>
還是希望,有一個人,站在高高的井口,對你喊,“天哪,你看起來好可憐啊!”
不要總是跟孩子講道理,他們更需要你的理解。
記得前幾天,兒子從外邊玩了一通回來,跟我說要看動畫片。
但是飯菜已經(jīng)上桌,我說我們先吃飯,吃完飯看30分鐘。
可是他怎么都不聽,因為上午答應他下午回來可以看一會。
但必須得吃飯才行,冬天的飯菜一下子就涼。
我起初有一點點火氣,但是看著生氣的孩子。
心想我可不能再火上澆油了,還是站在他的角度想想吧。
于是我在他的面前蹲下,他一臉不高興地推開我。
我再把自己的想法說了一遍,希望他能先吃飯。
還是沒用。
孩子被情緒左右的時候,耳朵是聽不進道理的。
但是他們的身體感覺是敏感的。
所以我跟他說,“爸爸抱抱!好不好”
這時他半推半就地湊了過來。
我抱起他,跟他說:
“最經(jīng)重了好多,爸爸都抱不動了。爸爸知道你現(xiàn)在的心情很不好,你非常想看動畫片對不對。你也不希望爸爸批評你,可自己卻又控制不住,對不對?”
他點了點頭,臉上也變得平靜了很多。
“來,爸爸帶你去洗手,我們一起去!”
這時候他就非常配合,一起去洗手了。
因為我沒有繼續(xù)去說理,而是去理解他。
有了父母的理解,每個孩子都會變得懂事而配合。
特別是青少年時期的孩子。
他們遇到的心理及生理上的問題急劇增加。
有時往往超出他們能力范圍,無法處理。
如果父母只是說教、責罵。
只會把孩子推很遠。
我們應該一直像個“孩子”一樣,陪在孩子身邊。
站在孩子的立場和角度,多點理解。
父母的同理心,往往會保護好孩子的同理心。
而父母沒有同理心,就很難養(yǎng)出有同理心的孩子。
我們從孩子們的交往中就會發(fā)現(xiàn)。
有的孩子很受歡迎,因為他們總是能事事為對方考慮到。
而且能得到一些能夠推心置腹的好朋友。
而有的孩子卻找總是不到朋友。
哪怕他總是有很多零花錢或者好的玩具,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
往往跟孩子的同理心缺乏有關(guān)。
其實孩子天生就有這種能力,只是有時候被父母給破壞了。
有的父母為了孩子不被欺負,能做一個聰明人,每天不耐其煩地教孩子怎么去衡量利弊,把一堆人生的大道理灌輸給孩子。
看到一個小故事:
有一個孩子,他的奶奶老了,老人害怕死亡,對小孩說:“奶奶快要死了”,別人都會說:“哎呀,你會長命百歲,你不會死的。”小孩說:“呀!那可舍不得啊!”
多么讓人感動的一句話,因為再多無濟于事的安慰,終究抵不過一句最動情的真心話。
父母在養(yǎng)育孩子的路上,應該保持孩子最原始的真誠。
當然,首先自己要做一個真誠的人。
而不是嘴上一套,背后一套。
更不能總是埋怨這個,埋怨那個,好像全天下都虧欠你似的。
其實,讓自己能夠像孩子一樣,陪在孩子身邊。
擁有這份同理心,不管是育兒還是育己。
亦或是家庭及婚姻,都能得到更多的幸福。
也能夠幫我們更好地理解這個世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