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1年,鄭成功帶領2.5萬軍隊東征,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了臺灣島,史稱“鄭成功收復臺灣”。在清朝施瑯平定臺灣之前,中國歷代王朝從未真正管轄過臺灣。那么為什么我們將這件事情稱之為“收復臺灣”而不是奪取臺灣呢?
為了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我們首先得簡單了解下臺灣的歷史。臺灣在古代又稱為“流求”,雖然距離大陸不是很遠,但是受到澎湖列島到臺灣島之間氣流的影響,大陸的船只想到達臺灣島還是相當不容易的。因此,古代中央王朝并未登陸臺灣島,更談不上管理了。東吳和隋朝都派遣了軍隊到臺灣登陸,都是劫掠而還。
臺灣島地形圖
宋元明三代在澎湖列島設置了澎湖巡檢司,但只是管理澎湖列島和海峽的治安。1384年,朱元璋因為推行“海禁”而移走了澎湖的居民,廢除了澎湖巡檢司。隨后,倭寇、海盜等團體不斷騷擾東南沿海,如果他們占領澎湖,必將威脅臺海航道。加上西方殖民者東來,明朝被迫于1563年重新設置澎湖巡檢司。
對于古代農耕王朝而言,臺灣島的地位似乎沒有澎湖重要。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將臺灣稱為“小琉球國”,列為十五個“不征之國”之一??梢娭煸耙膊⑽磳⑴_灣島視為明朝的一部分。
明朝推行“海禁”,許多商人鋌而走險,從事走私貿易,淪為了海盜。他們以東南沿海的島嶼作為據(jù)點,而無政府控制的臺灣島成為其最大的據(jù)點,歷史上比較有名的顏思齊、林鳳、鄭芝龍等都將臺灣島作為據(jù)點。他們據(jù)臺灣和對抗明朝“海禁”政策,而臺灣也成為了中日貿易的中轉站,得到了初步開發(fā)。
這里就必須強調一下,這些海盜雖然不歸明朝管轄,但是他們依然是中國人。以前的人們受到按照華夷之辨?zhèn)鹘y(tǒng)思想的影響,認為中國只是長城以南的土地,周邊就被視為蠻夷。后來,人們的觀點發(fā)生了變化。
這些在臺灣進行開發(fā)的居民大多是從福建渡海而去,他們有的是海盜,有的是商人,還有大量的農民。因此,明朝雖然沒有管理過臺灣島,但是臺灣島已經成為了中國人居住、開發(fā)的土地,那自然也就是中國的一部分了。
1622年,荷蘭占據(jù)澎湖,作為遠東貿易的據(jù)點。福建巡撫商周祚建議荷蘭讓出澎湖進攻臺灣,如此就能夠坐山觀虎斗。1624年,澎湖之戰(zhàn)爆發(fā),荷蘭寡不敵眾,只能棄澎湖而登陸臺灣島。不久,西班牙也在臺灣島的北部登陸了。
隨著荷蘭、西班牙勢力進入臺灣島,這里的海盜也遭到了排擠。1625年,鄭芝龍成為了臺灣海盜的首領,他雖然擁有龐大的船隊,但是在臺灣島也不是西方殖民者的對手。
1628年,他選擇投靠明朝,被冊封為“五虎游擊將軍”,將基地從臺灣轉移到福建。1630年,鄭芝龍和荷蘭簽訂條約,承認荷蘭對臺灣的占領,標志著鄭氏完全放棄了臺灣島。這里需要注意,鄭芝龍放棄臺灣島,并不標志著中國人放棄了臺灣島。在荷蘭殖民統(tǒng)治時期,島上的中國人從未停止過和荷蘭的斗爭。
鄭氏撤離臺灣后,其家族勢力在大陸迅速發(fā)展,逐漸成為了一方勢力,在明末政壇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臺灣人民卻慘遭荷蘭奴役,被迫接受基督教和荷蘭語的教育。如果荷蘭長期占據(jù)臺灣,那我們就算把“自古以來”叫破喉嚨,估計也無濟于事了。
荷蘭殖民臺灣
1661年,鄭成功在大陸無法進一步發(fā)展,于是就選擇東征荷蘭,經過艱苦的戰(zhàn)斗,從荷蘭人手中收復了臺灣島。我們可以給這里的收復兩層含義:臺灣島原本是鄭氏集團的基地,現(xiàn)如今鄭成功重新奪回基地,這是第一層含義。臺灣島原本是中國人開發(fā)的土地,現(xiàn)在重新回到中國人的懷抱,這是第二層含義。
因此,我們說收復臺灣,這個詞用得非常好。如果說是“奪取”臺灣,那就無異于殖民爭霸戰(zhàn)爭了,就是非正義的了。當然,我們也需要注意,收復臺灣并不代表臺灣就納入到了中央王朝的管轄范圍。鄭氏入臺后,成為了割據(jù)臺島的割據(jù)政權,如果長期下去,那也是不利于中國領土的完整和統(tǒng)一的。因此,后來的康熙平定臺灣也十分重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