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印度電影有一種天然的喜愛,可能是因為不管多么苦的日子,印度人民在電影里唱唱歌跳跳舞就都過去了,音樂一響,總覺得心情也好了那么一點。
當然這個理由太淺薄,但是看電影的時候觀感體驗還是不錯的,只是真正的觀照一下現(xiàn)實生活,你會發(fā)現(xiàn)印度人民也活在水深火熱中,沒有什么歌舞升平。
我也是看了《廁所英雄》才敢真的相信,在印度,女性上個廁所,有時候都要冒著生命危險。
因為宗教的緣故,印度人對“潔凈”有一種偏執(zhí)的信仰,在大部分鄉(xiāng)村,家里是不能建廁所的,污穢物怎么可以存在于家里?所以,男性可以在后院方便,但是女性只能參加“尿壺婦女聯(lián)合會”,在凌晨四點天不亮的時候結伴出行,走幾公里去村子外的荒郊野地里方便。
如果遇到過往車輛,有人不懷好意的閃車燈窺視,婦女的第一反應是蓋住臉,而不是遮蔽下體,我們以為當然是先要遮羞,但在印度的現(xiàn)實里遮羞遠沒有“不丟臉”重要,看就看吧,反正不知道看的是誰就好。
如果實在等不及跟“尿壺婦女聯(lián)合會”一起出行怎么辦?有很多強奸案就發(fā)生在女性單獨去方便的時候。但即便是如此麻煩不合理又危險的生活方式,也依舊被保存了下來,大家視作理所應當,并不覺得有什么問題。
《廁所英雄》這部電影就是以這樣的社會現(xiàn)實為背景,講述了新婚夫婦因為如廁問題“鬧離婚”的故事。
前三十分鐘的劇情還挺可愛,有一種質樸的土味,但很真摯,有點像印度版的《鄉(xiāng)村愛情》,男主角凱沙夫對女主角賈婭一見鐘情,互相追逐了一段時間,終于成婚,但是新婚初夜,賈婭就發(fā)現(xiàn)事情并不簡單,原來男主家沒有廁所!
半夜四點還沉浸在花燭夜的美夢中時,就有一堆姐妹敲窗召喚她走啊,一起出去逛逛啊,可惜不是去買花戴,而是結伴上廁所,妻子把還在熟睡的丈夫叫醒問責,凱沙夫竟然說,你加入“尿壺聯(lián)合會”,以后爭取當個會長吧。
怎么?領導幾十號提尿壺的婦女行軍嗎?
新婚初夜啊喂,春宵一刻值千金啊喂,不趁著天沒亮翻云覆雨竟然還要提著燈籠去野地上廁所?女主賈婭知道家里沒廁所后,已經在崩潰的邊緣試探自己的忍耐力了。
賈婭雖然跟凱沙夫同一種姓,算是門當戶對,但是她受過高等教育,家庭文化相對開明,至少家里是有廁所的。賈婭哪受得了要去野外上廁所這樣的待遇,羞憤中提了條件,如果不解決廁所問題,就離婚。
凱沙夫其實挺像我們定義的直男癌,他覺得是賈婭在挑起事端,讓他為難,為什么別的女性能接受,而你非要多事?但他也的確深愛著妻子,于是想出了很多權宜之計,帶她去村子里病重的奶奶家上廁所,或是每天騎摩托帶她去火車上方便,但這終歸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賈婭最終還是爆發(fā)回了娘家。
凱沙夫思妻心切,他開始想各種辦法在家里建廁所,但卻受到了層層阻礙,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就是他的父親,他搬出信仰、傳統(tǒng)和習俗這三座大山,試圖鎮(zhèn)壓兒子建廁所的荒謬行為,凱沙夫沒有被嚇倒,他又在類似于村委會的活動上倡導了建廁所的提議,沒想到整個村都在反對,理由無外乎是宗教經文怎么說,傳統(tǒng)文化怎么講,凱沙夫你這個離經叛道的人!
凱沙夫遇到了困難重重,賈婭那邊也被圍攻,凱沙夫的奶奶殺到了賈婭家,批評她不懂事,給家族丟臉,就連賈婭的媽媽也不理解她的抗議,認為她不守婦道,原以為一樣深受困擾的同村婦女能站在賈婭這一邊,沒想到她們一樣站到了賈婭的對立面,認為賈婭不過是多受了點教育,就學會了唱反調。
這一段讓我感觸最深,廁所只是一個表征,背后折射的是性別不平等甚至是歧視女性的社會文化,在國內,這種歧視也同樣存在,而往往歧視女性又堅守著這種歧視的也是女性。
女孩子讀那么多書有什么用?
差不多得了;
做女強人又何必,結婚生子才是女性的首要任務;
女性在職場取得了成就,大多數(shù)人的解釋就是她利用了性別優(yōu)勢;
而女性離婚或是大齡未婚,那她一定不幸福又很失敗……
男人不能換位思考或許有性別角色的因素,但往往用這些思想禁錮你的還真都是女性居多。
三年前我一個要好的姐妹因為男方出軌想要離婚,最大的阻撓就是她自己的親媽,她覺得離婚是見不得人的丑事,完整的家庭才重要,男方出軌改了就好,如果真的離婚,一個失婚女性更不好嫁,說出去丟了家里的臉。
還有一個在二十歲的尾巴上想要出國讀書的女性朋友,辭職的時候被女領導“苦口婆心”的勸慰,你都這么大歲數(shù)了,出國讀書是浪費時間,女人在職場上找個不累的工作不是挺好?你缺的不是知識,是婚姻。
在印度,大多數(shù)女性出生時家里就沒有廁所,在我國,很多女性出生時家里就沒有給予更多的可能性,社會和家庭早就給她們規(guī)劃了未來要走的路,無論怎樣,你最后一定要結婚生子,這就是你的人生。
電影里,賈婭的父親說了一句話,“你們這些女人才是自己的敵人”。我深以為然,要改變不平等和歧視以及社會傳統(tǒng)觀念對于女性的桎梏,必須要女性自己先覺醒。
在賈婭的堅持下,村里的婦女們逐漸覺醒,哪怕這種覺醒未免有些被動,很多婦女意識到如果賈婭可以在家上廁所,那么自己也可以爭取同樣的權利,于是建廁運動愈演愈烈。
雖然這一切是打著離婚的旗號進行,但也算是對舊觀念的雙重沖擊,畢竟那個村子已經1700年沒有人離過婚了,也1700年沒有人在家里建過廁所了,只有催熟自我意識后的反抗,才有可能開始一個新的紀元,從這一刻開始,不僅要有廁所,不僅可以告別不幸福的婚姻,更重要的是,女人在為自己戰(zhàn)斗,為自己爭取平權。
政府最后批復了村子里建廁所的申請,凱沙夫和賈婭也無需離婚分手,這算是個皆大歡喜的結局,因為電影里沒有真正頑固不化的壞人,最后大家都在盡心盡力扮演了一個抗爭者的角色。
但我還是不喜歡把凱沙夫稱為“廁所英雄”,雖然最后是他主導推動建廁運動的執(zhí)行,但真正促成這一切的是賈婭,是女性自己,要說真有一個英雄的話,那也是賈婭,跟那句“女人才是自己的敵人”臺詞相對應的結局是,“女人才是自己的英雄”,指望“英雄”橫空出世不如指望自己。
而反觀我們生活中的種種性別歧視,除了女性自我的覺醒和抗爭,也希望無論男女都能打破一些不合理的傳統(tǒng)觀念,很多人之所以不自覺地歧視女性,是因為他們在選擇最方便最簡單最不需要付出和投入的方式,他們沒有真正的理解和關愛女性,而正像電影里說的那樣,恨一個人不需要時間,但理解和愛需要時間。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