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納粹德國大肆修建集中營,距離波蘭首都華沙300多公里的奧斯維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營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最為臭名昭著的一座。1940年4月27日,希姆萊為推行希特勒的種族主義,下令在奧斯維辛修建最大的集中營,用來隔離囚禁猶太人。
奧斯維辛集中營建成后,1940年6月14日,第一批猶太人被運抵這里,集中營后又經(jīng)不斷擴(kuò)建,在不足5年的時間內(nèi),約有110多萬猶太人被陸續(xù)集中囚禁,他們或被用來做人體試驗,或被殘忍虐待,數(shù)百萬猶太人在此失去生命,對于被殺害的猶太人,最終都被送進(jìn)焚尸爐。
1940年6月至1945年1月,這個焚燒房一直都是24小時不停運轉(zhuǎn),每個焚爐每次焚燒2具尸體,營內(nèi)5個焚尸爐一天可以焚燒大約1000具尸體,四年半的時間,100多萬猶太人、吉卜賽人以及希特勒的反對者在此化為灰燼,它也因此被很多人稱為“死亡工廠”,直到1945年1月27日,蘇聯(lián)紅軍解放了奧斯維辛集中營,當(dāng)時集中營內(nèi)的幸存者僅有7000多人,其中包括130名兒童。
蘇聯(lián)紅軍解放奧斯維辛集中營后,立即摧毀了這些慘無人道的設(shè)備,僅保留5個焚尸爐中的1個,作為納粹德國的罪證。
集中營中被殘害的猶太人尸體被運往焚燒房,納粹德軍士兵馬不停蹄地開展焚燒工作,兩個焚燒爐內(nèi)依稀可見剛剛焚燒完的尸體。
焚燒后被隨意堆積的尸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