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瘡伴疲乏案
S女士,29歲,2011年6月27日初診
形貌:體格壯實、膚黃臉暗、散發(fā)痤瘡,身高167 cm 體重64kg。
病史:痤瘡遷延伴乏力一年余。平素怕冷,晨起關節(jié)酸脹麻痛不適,情緒波動大,有偏頭痛、耳鳴,餐后易腹脹。夢多睡不踏實、思睡賴床。大便稀溏。曾出現一次四肢腫伴尿少,西醫(yī)未明確病因。月經正?!,F額頭及唇周痤瘡,瘡印暗紅,口唇暗、舌苔厚膩,腳不腫。
處方:生麻黃10g 桂枝10g 甘草5g 姜半夏15 茯苓15g陳皮15g 枳殼15g 厚樸15g 蒼術15g 白芷10g 桔梗10g 當歸10g 川芎15g 白芍15g 干姜10g,15劑,水煎,每劑服兩天。
2011年7月19日第二診:
面色轉紅潤,乏力思睡改善,痤瘡減輕。大便稀。舌淡紅胖、苔黃厚膩干。原方15劑,囑本方可間隔服用3個月調理。
整理者按:患者為五積散體質,黃師常囑咐避風寒、慎生冷。
本案出自《黃煌經方醫(yī)案》P181頁
卵巢囊腫案
C女士,46歲,2011年9月3日初診
形貌:形中略豐、膚色淡黃,氣色尚可,臉色淡黃略暗有少量色斑、大眼睛雙眼皮、下眼臉略泡而黯。
病史:近來臉色欠佳,久坐后出現下腹墜脹不適感,B超提示右側卵巢囊腫(40×35×52mm)。轉身易頭暈,納食少,大便干,眠差易醒,醒后難寐。月經周期規(guī)整,經前有乳脹及周身關節(jié)酸痛,經期5天,經色暗。既往體健,有乳腺小葉增生史。
查體:舌尖紅苔膩潤,腹診、腿診無明顯異常發(fā)現。
處方:生麻黃5g 肉桂10g 生甘草5g 姜半夏10g陳皮10g茯苓10 g 蒼術10g 厚樸10g 枳殼10g 當歸10g 川芎10g 白芍10g 白芷10g 桔梗10g 干姜10g制附片10g,7劑,每劑服2天。餐后服。
2011年9月17日第二診:
服藥后小腹墜脹不適緩解,臉色變靚,體力精神佳。咽中發(fā)干,大便仍干。原方去制附片,15劑。餐后服用。每劑服2天。
2011年11月26日第三診:
11月14日復查B超示右側卵巢囊腫消失,現工作壓力大,失眠多夢,食欲可,二便調。舌質黯淡。守上方15劑,每三天服一劑。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整理者按:
1、“形豐、色斑、下眼臉略泡而黯”的46歲女性,結合卵巢囊腫、經前有周身關節(jié)酸痛及經色暗的病癥表現,考慮為五積散體質。
2、五積散體質者“久坐后下腹墜脹不適感”,考慮為寒濕浸漬,用麻黃附子甘草湯振奮腹盆部的松弛組織。與陳瑞春先生用當歸芍藥散治療子宮脫垂有異曲同工之妙。
本案出自《黃煌經方醫(yī)案》P 156頁
醫(yī)話系列:作者/黃煌
夏話五積散
一年沒見,從迪拜回來的M女士瘦了不少,而且面色紅潤,原來嚴重的痤瘡已經不見。她告訴我,月經周期也恢復正常。她是去年來開的方,我給她服用的是五積散。因為在國外看中醫(yī)不方便,我請藥房將五積散加工成20克一包的袋煎劑,讓她帶去,自己煎服。她說,每天一包,猶如泡咖啡,方便!藥味并不濃烈,還有肉桂陳皮香,味道不錯! 五積散是宋方,是當年和劑局的常用散劑。全方藥味很多,但可以看做是麻黃湯、半夏厚樸湯、溫膽湯、當歸芍藥散、平胃散等方的合方。不過,從藥物組合看,麻黃湯沒有杏仁、半夏厚樸湯沒有紫蘇,溫膽湯沒有竹茹,當歸芍藥散沒有澤瀉。另外,方中還有白芷與桔梗。 五積散是古代五積病的專方,以治氣、血、痰、飲、食五積之意而名,有解表、溫中、除濕、去痰、消痞、調經等功效,適用于以惡寒無汗、身痛、嘔吐、腹脹以及月經不調為特征的疾病和寒濕體質調理。M女士其實就是一種寒濕體質。原本的她,體肥滿,月經稀發(fā),而且臉上的痤瘡此起彼伏,令她十分苦惱。但服用五積散以后,她變了,變得好看了。
寒濕,是對這種體質的一種通俗表述。寒,指出現一些人體在寒冷環(huán)境中出現的一些癥狀,如惡寒無汗、皮膚粗糙干燥;如關節(jié)疼痛,肌肉酸重;如頭痛鼻塞;如月經逾期不至,難以懷孕等;濕,則是人處在潮濕環(huán)境中出現的一些癥狀,比如腹脹腹瀉、浮腫、身體困重、面部黃褐斑等。有的時候,病人并沒有生活在那種環(huán)境中,但由于疾病、飲食肥膩、或缺乏運動等生活因素,也可以出現這種寒濕體質。特別是女性中,這種體質還不少見。他們或體重陡升,贅肉纏身,滿臉黃氣;或月經不調、難以懷孕;或有卵巢囊腫、多囊卵巢綜合癥等;或頭暈頭痛、肩凝腰腿痛;或腹脹腹瀉;或惡心不欲食;或咳嗽多痰……。對這種體質,五積散最為適合。若對證下藥,會起到調月經、悅顏色、瘦身安神的效果。
五積散不僅用于調理,還能治療外感風寒,尤其是夏天的空調病、胃腸型感冒等。如惡寒無汗、身困體重時,煎一劑五積散,趁熱喝一大碗,讓周身汗出,一定讓你頓感輕松。由于五積散外感風寒可除,內傷雜病可調,所以,此方適用面廣,是一張家庭實用方。我國中原地域有俗話:“五積散,五積散,樓下不喊樓上喊”。可見百姓的歡迎程度。
每年的夏秋季,五積散用得最多。原因是夏天酷熱多汗,人體毛孔洞開,衣著單薄,多吃生飲冷,再加到處是空調,忽冷忽熱,人最容易受寒,如果再加精神緊張,飲食不調,五積散證就容易形成了。時下雖已經立秋,但長江流域依然酷熱難耐,說說五積散,說不定哪個網友能用上。參考原方用藥比例,結合自己經驗,推薦配方如下:生麻黃15克、肉桂10克、甘草10克、蒼術40克、厚樸15克、陳皮15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枳殼15克、干姜10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桔梗20克。加工成散劑,每次用20-30克,生姜3片,蔥白兩根,煎湯,趁熱食后服,每日2-3次。如用于調理體質,則每天服一次即可。不過,話也要說回來,這五積散畢竟是藥,而且里面還有麻黃等發(fā)汗猛藥,所以,體弱多病者、營養(yǎng)不良者、羸瘦干枯者,以及高齡老人、產婦幼兒等,此方是萬萬不能隨意使用的!
2012/08/17
《經方》按:“五積散體質”(《黃煌經方醫(yī)案》上篇):
形體胖壯,多面色黃暗,精神萎靡,身體困重,惡寒不易出汗,皮膚多干燥粗糙,關節(jié)肌肉常有疼痛,常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脹腹痛,易頭昏目眩,婦女多伴有月經不調、閉經等。
易患疾病譜:胃腸病癥、神經-肌肉-關節(jié)疼痛類病癥、肥胖、月經后延或閉經類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