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廣孝,出生于長洲。父祖都是醫(yī)生,十四歲時,出家做和尚,就把名字改成道衍,字斯道,號獨庵,亦自號逃虛子。他從師父席應真那里,學到了不少關于陰陽術數(shù)兵家等方面的知識。有一次前往嵩山時,遇見相士袁珙說他面目特異,將來是劉秉忠一類人物。劉是元代大名人,是忽必烈?guī)ひ蛔钍軐櫟臐h人,是元帝國的總設計師。聽得相士這么說,姚廣孝當然很開心。也許正是這樣一句話,讓他心中那從未磨滅的建功立業(yè)的心動了。
洪武年間,曾經(jīng)有一次參加禮部考核的機會,可以出山做官,但是他放棄了。并不是因為他不想從此踏入仕途,而是他還沒等到最好的機會。他繼續(xù)優(yōu)游,擴大自己的聲名。
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從全國眾多高僧當中選拔最有學問的侍奉諸王,同時也為已故的馬皇后誦經(jīng)薦福。這個時候,姚廣孝出山了。他在眾多的王爺當中,選擇了燕王朱棣。他托人舉薦,從此步入政途。
他跟隨燕王朱棣至北平住持大慶壽寺。從此經(jīng)常出入燕王府,參與奪位密謀,成為朱棣的重要謀士??梢哉f,沒有他,明朝的歷史會改寫。
因為他在這場奪位之爭中,起了相當大的作用。朱棣“靖難”稱兵前,他把政治軍事等各種形勢分析了個透,為了堅定朱棣的決心,他推薦相士袁珙占卜;
他在王府后苑訓練軍士,打制軍器,作好軍事準備;
建文元年(1399)六月起兵前夕,計擒北平布政使張昺、都指揮使謝貴。
靖難之役中,他留守北平,建議燕王輕騎挺進,徑取南京,“毋下城邑,疾趨京師,京師單弱,勢必舉”,又勸朱棣勿殺方孝孺:“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殺之。殺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
十月,輔佐燕王世子率萬人固守北平,擊潰朝廷數(shù)十萬北伐之師。
此后,仍多贊謀帷幄,終使朱棣奪得皇位。正因為姚廣孝立下的功勞非常之大,所以朱棣即位后,對他封賞有加。最初授官僧錄司左善世,他收鄭和為菩薩戒弟子,法號福吉祥。永樂二年(1404)再授為太子少師,復其姓,賜名廣孝。
姚廣孝既厭懼官場爭斗的兇險,又不甘心放棄畢生事業(yè)的追求,雖然接受了官職,卻不改僧人身份,主要承擔太子、太孫的輔導講讀,及主持《永樂大典》、《明太祖實錄》等書的修纂,又著《道余錄》專詆程朱,人稱“黑衣宰相”。
功成名就后的姚廣孝曾于永樂二年八月回鄉(xiāng)省親訪友。他自認為做的這些事情都是天下蒼生計,但是別人不這樣認為。他到長洲拜訪姐姐,姐姐閉門不見。訪問他從前的好友王賓,王賓也不見,王賓畢竟不是他姐,還給了他句明白話:是等他走后才對著他背影說的:“和尚誤矣,和尚誤矣?!彼睦锕烙嬒氩幻靼祝瑒e人都有話說,這幾十年沒見的姐姐怎么就一句話都沒有呢?于是他又跑去見姐姐,他姐姐這次開口了,不過可不是夸,而是潑口大罵。
姚廣孝不明白自己為什么會眾叛親離,但是他終于明白。他臨死之前他請皇帝釋放杭州名僧溥洽,因為有人說溥洽收留了建文帝,所以關他十五年。明成祖答應了姚廣孝,放了他。
他是朱棣的唯一朋友。永樂十六年(1418年)三月十八日病逝慶壽寺,“帝震悼,輟視朝二日”,以僧禮葬,百官吊唁者竟達“肩摩踵接,添郭溢衢”。追贈推誠輔國協(xié)謀宣力文臣、特進榮祿大夫、上柱國、榮國公,謚恭靖。賜葬房山縣東北。
他一生未脫袈裟,自是高明。功高震主是常態(tài),兔死狗烹也是常事。但是身為靖難之役的首席功臣,他竟然能善始善終,不但得保性命,還能身后榮寵,不能不說穿袈裟這種態(tài)度影響了明成祖。他和別的功臣不一樣的做派中,顯示出高超的政治智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