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厥陰病脈證并治
[概說]
厥陰病一般是繼發(fā)的,直中的比較少,大多從少陰病
傳入,或者用涼藥誤治傳入。古人說.兩陰交盡,名曰厥
陰.。兩陰就是太陰和少陰,兩陰交盡,到了極點了,最后
才叫厥陰。.厥.就是陰之極也。從疾病發(fā)展上來看,它的
陰盛又強于少陰,所以叫厥陰。
厥陰既是疾病發(fā)展的一個階段,又是一個變化的開始。
古人說:.陰之極也,陽之始也。.疾病發(fā)展到了極盛的時
候,陰寒之邪的總體勢力發(fā)展到了一定的極限,它就衰。
盛極必衰,這是一個辯證的客觀規(guī)律。這時候衰的陽氣往
恢復的方面發(fā)展,是陽由衰而復,陽氣就復了,復就是恢
復。陰寒到盛之極就會變衰,陽氣到衰的程度就變恢復。
厥陰屬于肝,厥陰的陰氣極盛了,一定有一個小陽之氣在
里孕育著。厥陰與少陽為表里,就是在最陰寒的極點里已
經伏藏著少陽。少陽就是小陽,很幼稚的小陽。陽氣來復,
也就是少陽之氣的來復。按一年四季來講,冬天寒冷,等
到冬至似后,見到甲子,甲子夜半起少陽,陽始生謂之少
陽,也是先從少陽之氣開始的。這是從理論上解釋陰陽表
里的關系。
同時,厥陰本身就有火。古人把肝和腎里的火叫龍雷
之火,肝火叫雷火,腎火叫龍火。朱丹溪把它們叫相火。
因為心火叫君火,所以三焦、肝、腎的火叫相火。相火是
屬陰的,君火是屬陽的。厥陰有寒的時候,相火郁而不伸,
等到了少陰陰寒之氣衰的時候,它的相火郁極就要發(fā)作了,
出現(xiàn)熱證。
厥陰病是個寒至極點的病,又是一個變化的條件。陰
至極點就要生陽,就是和它相表里的少陽。它本身的相火
有時候也要發(fā)作。厥陰病就有陰陽轉化、寒熱錯雜、或寒
或熱的一系列的發(fā)病情況,這就構成了厥陰病發(fā)病的特點。
它和少陰病不一樣。少陰病本身就有水火,陰虛的有火,
陽虛的有寒。到了厥陰,它就有兩極轉化,由寒能變熱,
由熱還能變寒。陽氣的恢復也不一樣,有強有弱,這就構
成了厥陰的病態(tài)。陽氣恢復太過,就變成熱證,叫復而太
過。也有陰寒還挺盛,陽氣太弱的。當然也有陰陽平和,
病不治而自愈的。陰寒是和陽氣互相影響的,此消彼長,
此長彼消,如影隨形。正因為它有這樣的一個特點,厥陰
病就有一個寒熱錯雜的證候出現(xiàn),有寒有熱,寒是真寒,
熱是真熱。
厥陰病里也有死證,就是陰盛陽亡。厥陰病可以寒和
熱、陰和陽同時出現(xiàn),這是由它的病機所決定的。因為它
既有陰盛而衰,也有陽虛而來復,集中在病人身上就出現(xiàn)
兩極的轉化,既有寒證,也有熱證。這個寒熱和少陰病陰
盛格陽不一樣,它不是什么格陽、戴陽的問題。陽就是陽,
熱就是熱,真熱,非得用涼藥不可。寒就是寒,非得用附
子不可。
從厥陰病本身的角度來說,它是個寒證,有一些陰寒
的證候,如下利、手足厥逆,也有些由于陽氣恢復太過出
現(xiàn)的熱證,還有寒熱錯雜證。厥陰病的預后和少陰一樣,
也怕陰盛亡陽,同樣有死證。厥陰肝的生理是疏泄,肝有
病,疏泄不利,對于六腑就不利。所以厥陰篇里有嘔、吐、
噦、下利等很多腸胃病。
厥陰病的治法很簡單,單純的寒證用四逆湯之類.;單
純的熱證用涼藥;寒熱錯雜證則寒熱兼而治之。古代的注
家對厥陰病爭議很多。
326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
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C340
這一條是厥陰病的提綱證,是寒熱錯雜證。
厥陰病的熱證表現(xiàn)為.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
熱.,因為厥陰屬于風木之臟,有相火,有少陽之氣,這時
候陽氣要浮,陰火要郁極乃發(fā),一下子就上來了。.氣上撞
心.,這個.撞.是形容詞,不是咱們過去之中的.氣上沖
胸.,.氣上沖咽喉.,撞就是很厲害的上來了。因為寒至極
了,肝的風木之氣和少陽相火郁極乃發(fā)。熱則傷津液,就
會口渴??诳是缶扔谕猓蜁嬎跃?。口渴能喝,喝了
以后還渴,叫做消渴,但小便沒有問題,說明沒有蓄水,
不是五苓散證。
足厥陰肝和手厥陰心包都屬于厥陰,.心中疼熱.,反
映陽氣來復,郁極乃發(fā)。這是厥陰的熱證。它的病理,就
是肝的木火之氣、相火之氣由下向上發(fā)作。
脾胃虛寒,沒有腐熟水谷的能力,所以饑而不欲食。
勉強吃就會.食則吐.。這個人要是肚子里有蛔蟲,連那個
蟲子都能吐出來,就是.食則吐蛔.。這是厥陰的寒證。中
焦脾胃虛寒之證。
不了解它是個寒熱錯雜證,在治療上就會犯片面性的
錯誤。如果只看到.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的熱證,
用苦寒瀉下之藥治熱,脾胃更寒了,就會.下之利不止.。
反過來,如果只看到.饑而不欲食,食則吐.的中焦寒證,
單純的給他用熱藥,消渴和心中疼熱就更嚴重。因此,既
要用寒藥,又要用熱藥,寒熱兼治之法,才能夠解決這個
問題。
關于這一條,爭論很大。有人認為這是熱證,根本就
沒有寒證,比如尤在涇《傷寒貫珠集》認為下之利不止,
是由于肝旺脾虛引起的。但大多數(shù)人都維護寒熱錯雜證的
觀點。
327厥陰中風,脈微浮,為欲愈;不浮,為未
愈。C341
這一條以脈象辨厥陰病欲愈和未愈。
《傷寒論》中不帶治療和方子的條文都是講理論的,
有綱領性的意義。
厥陰病陰寒證,如果見陽證或見陽脈,那都是好的。
這反映厥陰的寒證是喜陽而惡陰。厥陰中風就是厥陰受了
風寒之邪。凡是陰經受了邪氣,脈都是沉而微的,因為它
是臟病陰寒,這反映它是陰寒之證。如果沉微之脈變?yōu)槲?span lang="EN-US">
浮之脈,.為欲愈.。陰屬于里,陽屬于表,陰病見陽脈之
浮,.大浮數(shù)動滑者,陽也;沉澀弱弦微者,陰也.,由沉
微的陰脈而變成微浮的陽脈,這就叫陰病見陽脈者,為欲
愈也。說明陰寒之邪就有點兒衰了,人身上的陽氣有些恢
復了,所以脈才可能由沉微而變成微浮。
.不浮,為未愈.,如果脈仍然沉微而無力,不見微微
而浮,這還是厥陰的寒證,還是厥陰的陰寒之邪未解,所
以就.為未愈.,病還沒好。
三陰病有個規(guī)律性,太陰是脈.陽微陰澀而長者,為
欲愈.;少陰是.脈陽微陰浮者,為欲愈.;厥陰是脈由沉
微變成.微浮,為欲愈.。三陰病的陰寒證,在陰脈當中要
是出現(xiàn)了陽脈,反映正氣得勢,這都是好現(xiàn)象,提示邪退
正復,病快要好了。如果陰證還見陰脈,那就.為未愈也.。
陰陽消長,進退之機,往往先反映于脈,脈就是病變的一
個靈敏指標。
比方說,一個人得了寒性膿瘍,是個陰證。其脈象以
前是個陰脈,現(xiàn)在它出現(xiàn)陽脈了,或者見數(shù),或者見浮,
或者見滑,癥狀有往陽的方向發(fā)展,那么就可以說這個病
往好的方向發(fā)展了。
328厥陰病,欲解時,從寅至卯上。C342
這一條論述厥陰病欲解的時間。
厥陰屬肝,與少陽為表里。寅、卯、辰這三個時辰,
正是少陽之氣得旺的時候,也是厥陰病欲解時。.欲解時.
不是說.已解時.,而是說這個病傾向于要好了。這是個商
榷的話,不是一個必然之詞,只是具備了這個條件了。因
此,不要把這個欲解時看成是一個必然的東西。六氣對于
人是有影響的,不是臆造的,是經過長期的觀察得來的。
329厥陰病,渴欲飲水者,少少與之,愈。C343
這一條論述厥陰病陽氣來復的口渴證治。
這一條從字面上講很簡單,往理論上發(fā)揮包括兩個方
面:其一,厥陰病寒熱錯雜證會出現(xiàn)消渴,喝點兒水是不
會好的,.少少與之,愈.就排除了寒熱錯雜證。其二,厥
陰寒證如果陰退陽復,就樂意喝水了。稍稍喝一點兒水,
起到和胃潤燥作用,病就好了。
330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虛家亦然。C344
這一條論述虛寒厥逆之證禁用攻下之法。
.諸.字是發(fā)語的開頭的一個詞,不當.諸多.講。
.四逆.就是四肢厥冷,既是一個病理的反映,又是一個
癥狀的表現(xiàn)。厥是陰陽偏極,陰陽不相順接所致。結合第
C350條.前熱者,后必厥,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
亦微;厥應下之.分析,四逆厥者要分虛實,如果屬于虛
性的,不論陽虛也好,氣虛也好,都不可下之,因為.虛
家亦然.;如果屬于實性的,.熱深者,厥亦深.,.厥應下
之.。
331傷寒先厥,后發(fā)熱而利者,必自止。見厥
復利。C345
這一條論述厥熱與下利的關系。
.傷寒.說明病的來路。.先厥.,先出現(xiàn)手足厥逆的
厥陰寒證,.后發(fā)熱.,由于厥陰陽氣來復,以后又發(fā)熱了。
.而利者,必自止.,厥冷的時候有下利,這是個倒裝句,
現(xiàn)在又發(fā)熱,是陽氣恢復了,這時候陰寒退卻,下利必然
就.自止.。厥和利代表寒,發(fā)熱代表陽熱。有了厥利,那
就沒有發(fā)熱;有了發(fā)熱,那就沒有厥利。
.見厥復利.,厥和利是一致的,如果陰陽消長進退,
發(fā)熱后陰邪還占主導地位,就會又出現(xiàn)手足厥冷,腹瀉。
我們把這樣的一個現(xiàn)象,厥、發(fā)熱,又厥,又下利,叫做
厥熱勝復、陰陽消長、陰陽進退。我在臨床上沒見過這樣
的病。張仲景就是通過說理,反映寒熱消長的大小、長短
關系而已。方藥中老師認為有的是從方說證的,有的是從
證說方的,有的是從脈說證的。這一條是說病理,以及證
候的陰陽消長關系。
332傷寒始發(fā)熱,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
利者,當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為除中,食以索
餅,不發(fā)熱者,知胃氣尚在,必愈,恐暴熱來出而
復去也。后三日脈之,其熱續(xù)在者,期之旦日夜半
愈。所以然者,本發(fā)熱六日,厥反九日,復發(fā)熱三
日,并前六日,亦為九日,與厥相應,故期之旦日
夜半愈。后三日脈之而脈數(shù),其熱不罷者,此為熱
氣有余,必發(fā)癰膿也。C346
這一條論述以厥熱勝復判斷疾病的進退的方法,以及
除中的辨證。
病是從傷寒來的,開始是發(fā)熱六天,以后手足厥冷九
天,在厥冷的時候還有下利。張仲景就給出了陰陽兩個方
面,發(fā)熱是代表陽,六天了;手足厥冷還下利,代表陰,
九天了。厥比熱多三天。.凡厥利者,當不能食。.大凡人
手足厥冷還下利的,里陽虛而有寒,應該是不能吃東西。
.今反能食者.,那么.恐為除中.。
.除中.是古人的一個名詞,中者就是胃氣,除者減
也。人在臨死之前,胃氣要完的時候,都會想吃東西,這
個現(xiàn)象叫做除中。這個人厥利,手腳又冷又下利,還想吃
東西,是不是那個除中證?。?span lang="EN-US">.恐為除中.,不見得準是除
中。于是就想個辦法,.食以索餅.,古人把面食做的東西
都叫餅,索餅就是面條。紿他吃爛面條看到底是不是除中。
.不發(fā)熱者.,這個.不.字恐怕是一個錯字。吃了面
條以后,這個人身上也不發(fā)熱了,.知胃氣尚在.,那就知
道這個人胃氣尚在,不是除中,.必愈.,這個人必然要好。
.恐暴熱來出而復去也.,恐怕他吃了這個面條以后暴然間
出熱,渾身發(fā)熱,這個發(fā)熱出來的也挺快,去的時候也挺
快。因為它是除中病,胃氣是一個假象的興奮,吃完了索
餅以后出現(xiàn)了渾身的暴熱,熱完了以后就去掉了,人身上
就厥逆,這時候人就死了。這叫曇花一現(xiàn),不能持久。.后
三日脈之.,以后三天又給他切脈,又看病,.其熱續(xù)在者.,
發(fā)熱還存在,這是從哪兒說的?前邊是.不發(fā)熱者.,這個
.其熱續(xù)在.跟前邊就聯(lián)系不起來了。
尤怡在《傷寒貫珠集》中把.不發(fā)熱者,知胃氣尚在.
的.不.改為.若.字。我認為這個字改得好。.食以索餅.,
給他吃了面條,.若發(fā)熱者.,倘若這個人還發(fā)熱,.知胃氣
尚在.,因為發(fā)熱,胃氣還在,.必愈.,這個病要好,但是
.恐暴熱來出而復去也.,但是又恐怕這個熱不持久,暴然
間而熱,來一陣子以后就不來了,不能持久,那是假熱,
.后三日脈之.,等到吃完了的時候,經過三天,再給他號
脈的時候,.其熱續(xù)在者.,這個發(fā)熱還仍然存在,不是說
是暴熱來而復去,還是繼續(xù)存在著。.期之旦日夜半愈.,
因為夜半起少陽,陽氣就恢復了,所以第二天夜半的時候,
這個病就要好了。
.所以然者.,張仲景就注解了,.本發(fā)熱六日,厥反
九日.,厥比熱多了三天,吃了索餅以后,.復發(fā)熱三日,
并前六日亦為九日.,這不也是九天了嗎?.與厥相應.,
熱和厥相應,也不多也不少,.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
這就說明陰氣無能為力,陽氣恢復了,等到第二天夜半的
時候,陽氣恢復,病就好了。.后三日脈之而脈數(shù).,等到
了九天以后了,脈還挺數(shù),.其熱還不罷.,發(fā)熱還不退的,
這是陽氣來復太過,.此為熱氣有余.,這個就叫做熱氣有
余。.必發(fā)癰膿也.,因為肝經的熱都在血分,肝主血,所
以熱在血分者,要長瘡,長癤子。
病到厥陰的階段,它是兩極轉化,陰極生陽,陽氣來
復,所以它發(fā)病的特點就有一個厥熱勝復的問題。厥代表
寒,代表陽氣的不利,所以四肢厥逆而大便作瀉,這是一
致的。如果他發(fā)熱了,那就是陽氣來復,陰寒退卻,這時
候手足厥逆和下利也隨之而去。根據這個醫(yī)理,我們在臨
床上就要辨別厥熱的對比和兩者勢力孰大孰強。
張仲景從厥幾日,熱幾日,從時間、日期上做了一個
比較。如果厥和熱相等,而厥寒又不能上升,病就要好了。
如果到厥熱相平時候還不平,厥逆、腹瀉又出現(xiàn)了,病就
還沒好。如果熱少厥多,則不但病還沒好,反倒重了,是
厥寒占有優(yōu)勢,正氣有些不足,這是要掌握的第一個問題。
要掌握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從飲食和胃氣來檢驗人的
正氣、邪氣。第三個問題,就是陽氣恢復是好事,但是也
有恢復太過的時候。
333傷寒脈遲,六七日,而反與黃芩湯徹其熱。
脈遲為寒,今與黃芩湯,復除其熱,腹中應冷,當
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C347
這一條論述傷寒脈遲下利,禁用寒涼藥物的原則,及
對誤服寒藥變成.除中.的原因分析。
張仲景在這里舉了個例子。.傷寒脈遲.,遲指寒濕之
脈,屬于陽虛有寒之脈。遲脈主寒,數(shù)脈主熱。遲脈就要
見腹痛下利,.六七日.,那么脾胃陽氣就更虛,寒邪就更
甚了,應該用四逆輩補陽止瀉。.反以黃芩湯徹其熱.,醫(yī)
生把這個寒性的、屬于理中湯證、四逆湯證的下利,錯誤
地認為是少陽太陽合病的下利,沒有用四逆輩,反而用黃
芩湯來除實熱。他沒有熱,無熱可徹,無熱可除,則必然
使脾胃陽氣受損傷。.當不能食.,當者應當,他應當不能
吃。.今反能食.,吃了黃芩湯之后應該不能吃東西,現(xiàn)在
反倒能吃東西,這不是一個相反的情況嗎?.此名除中.,
這個現(xiàn)象就叫除中,是胃氣將絕,飲食自救,.必死.。
對于三陰的寒證,我們不光要看到陽氣的問題,還要
看到脾胃、先天后天的問題。因為人以胃氣為本,胃為水
谷之海,它能夠營養(yǎng)臟腑氣血,胃氣一敗,正氣一散,就
聚不住了,所以有胃氣就能活,無胃氣就會死。人以胃氣
為本,提出胃氣的重要性,因為胃是三陰的屏障,是后天
的根本,是氣血之源,這是第一層意思。
寒證下利出現(xiàn)的熱象都是假象。不要錯誤地認為是陽
證的問題,居然就用了寒冷之品,那就損傷了脾胃之氣,
導致除中的發(fā)生。治寒證的時候,不能用寒涼之藥傷脾胃
的陽氣,否則后果不堪設想,這是第二層意思。
334傷寒先厥后發(fā)熱,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
咽中痛者,其喉為痹。發(fā)熱無汗而利必自止,若不
止,必便膿血。便膿血者,其喉不痹。C348
這一條論述先厥后熱,陽復太過的變證。
這一條與上一條要聯(lián)系起來理解。厥熱勝復,陽氣恢
復,這是個好事。如果陽氣太過,也要發(fā)生疾病,有在上、
在下的部位不同。第C346條.其熱不罷者,此為熱氣有
余,必發(fā)癰膿也.,癰膿在于周身。這一條屬于病位在上、
在下。厥陰病陽氣要是太過,傷及陰血,可以出現(xiàn)渾身長
瘡、長癤子,也可以出現(xiàn)喉痹、便膿血。傷寒出現(xiàn)手足厥
冷,這是厥陰的寒證。怎么知道它是厥陰的厥逆,而不是
少陰的厥逆?因為少陰厥逆沒有續(xù)后的發(fā)熱,只有厥陰的
厥逆后有發(fā)熱。厥陰為陰之極、陽之始,中見少陽,所以
厥和下利必然能自己止住。
.傷寒先厥.,厥的時候就有下利,.后發(fā)熱.,發(fā)熱的
時候厥也就好了,下利也自止了。.而反汗出,咽中痛者,
其喉為痹.,如果陽氣恢復得太過了,逼陰外泄,就會汗出。
如果陽熱之邪上行,就.其喉為痹.。喉痹是古代的一個證
候名,指的是咽喉腫了。.發(fā)熱無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
者,必便膿血,便膿血者,其喉不痹.。陽氣太過向上向外,
所以有汗出、喉痹,這是一種趨勢。還有一種趨勢,雖然
發(fā)熱,但是沒有汗,邪向下行,而.利必自止.,下利就止
住,是陽氣恢復,寒邪退卻;若下利還不止,這種性質就
變了,以前的下利是寒性下利,現(xiàn)在是在發(fā)熱以后的下利
不止,陽熱下行,所以.必便膿血.。.便膿血者,其喉不
痹.,便膿血了,熱下行而不往上行,所以咽喉部位就不發(fā)
生喉痹。實際上這一條陽氣恢復是一個好現(xiàn)象,厥和下利
就自止了。
335傷寒一二日,至四五日而厥者,必發(fā)熱,
前熱者,后必厥,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亦
微,厥應下之,而反發(fā)汗者,必口傷爛赤。C349
這一條論述熱厥的證治及病勢輕重的推斷與禁忌。
這一條實際上包括后世的溫病。傷寒的來路是由于外
感病引起的,從一二天開始到四五天.而厥者.,出現(xiàn)了手
足厥冷,.必發(fā)熱.。這是個倒裝句,是說.傷寒一二日至
四五日.這個期間已經發(fā)熱,厥冷是從發(fā)熱得的。.前熱者,
后必厥.,先前見發(fā)熱的,其后出現(xiàn)厥,熱在前,厥在后,
它的特點是周身發(fā)熱、手足反而厥冷,這叫熱厥。
.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亦微.,厥和熱總體上
是一致的。深者重也,手足厥冷越深的,熱也重;厥要是
微,熱也微,這里面包括證候也包括病機,兩者兼而有之。
為什么發(fā)熱就出現(xiàn)了厥逆?為什么熱深者就厥亦深,厥深
者熱亦深,厥微者熱亦微?為什么說它是個熱厥?這個病
屬于陽郁于內,陽氣和陰氣不相順接,也有的注家說這個
叫陽郁而拒陰于外。陽氣越郁,手足就越厥;陽氣郁得輕
一點兒,手足厥逆就輕一點兒,陽熱的郁積程度和厥逆成
正比。
厥應下之,這樣的熱性陽郁在治療上就不應該問了,
是厥應溫之?是厥應下之?就不應該用溫藥了,應當用破
陽行陰之法,破陽氣之郁極,使陰陽二氣能互相維系、互
相通達,使陰陽相合。陽氣得伸,陰陽協(xié)調了,這個病才
能好。因此,我的體會就是要破陽郁,就得用點兒涼藥,
包括瀉下之法和苦寒清熱之法?!秲冉洝氛f.酸苦涌泄為陰.,
所以從廣義上來講,凡是苦寒藥都能瀉下。所謂清熱之品,
不見得非要局限于大黃、芒硝等瀉下之藥。
.而反發(fā)汗者.,如果不用苦寒清熱之法,反倒認為發(fā)
熱屬于表邪而用桂枝、麻黃辛溫發(fā)汗,這一發(fā)汗解決不了
陽氣之郁,相反地增加了熱邪,所以陽氣借著發(fā)汗的辛溫
藥物,化為熱氣、熱邪上攻而口傷爛赤。這個厥不像過去
講的厥,這是先發(fā)熱而后有厥逆,容易犯發(fā)汗的錯誤。如
果誤用了汗法,就要口傷爛赤。
第二點,我們就來體會,連發(fā)汗都不能了,用四逆湯
可不可以???這種厥屬于熱厥,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
亦微,是陽氣郁而不達,這樣的一個熱厥,用四逆湯治療,
那是不行的。如果誤用了,那就更助熱,手足厥逆就更加
厲害,甚至出現(xiàn)神昏、譫語這些癥狀。既不能夠用辛溫之
藥發(fā)汗,也不可以用辛溫之藥回陽,這個厥應下之,得用
苦寒藥,如果大便燥結,還得用點兒大黃、芒硝,或用大
柴胡湯。在臨床的時候,首先對手足厥冷的厥,要分清是
寒厥還是熱厥,這是治療的先決條件。從外感病來說,熱
厥一般是先發(fā)熱,而后厥冷,當然這種厥的指甲是紅的,
舌質是紅的,苔是黃的,脈也是見陽脈而不是見陰脈,有
的時候陽郁脈也出現(xiàn)沉,但沉而有力,或是沉滑,沉滑而
數(shù)的。根據舌診、脈診,這個人可能還有心煩、口渴、大
便秘結,小便黃赤等熱象。寒厥就有下利清谷、微寒、脈
沉微、舌質淡、但欲寐等一派寒象。只有分清是寒厥還是
熱厥,治療才有所依據,才不犯錯誤。
336傷寒病,厥五日,熱亦五日,設六日當復
厥,不厥者,自愈。厥終不過五日,以熱五日,故
知自愈。C350
這一條講厥熱勝復的關系。
傷寒病的來路是厥陰,因為厥陰才有寒熱之厥。手腳
厥逆五天,而發(fā)熱也五天,.設六日當復厥.,設是假設,
假如說到第六天,如果陰寒盛,應當又復厥;不厥者,自
愈。因為.厥終不過五日.,以厥五日,熱也五日,厥熱相
平,陰氣退了,寒邪退了,陽氣恢復也沒有太過,不治自
愈。
337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
手足逆冷是也。C351
這二條是論述厥的病機。
陰陽之氣是有次序的,一個一個相銜接,它是有物質
基礎的。出現(xiàn)手足逆冷,陰陽氣不相順接,就為厥。.凡厥
者.,包括所有之厥,寒厥、熱厥、陰厥、陽厥、氣郁厥,
只要是手足厥冷的,盡管病性不同,病機都是陰陽之氣不
相順接。什么叫做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就是手腳
逆冷,不相順接就逆,陰陽氣相逆了,手腳就冷了,所以
逆是相對而言的。
為什么陰陽氣不相順接了?拿熱厥來說,是陽氣內陷
而不與陰相接。拿寒厥來說,是陰盛陽衰,陽氣不達于四
肢。陰陽之氣的順接通過手足十二經,都在手足互相順接、
互相聯(lián)系。如果陰陽偏盛偏衰,那么陰陽不相順接了,或
者陽盛阻陰,或者陰盛阻陽,不能夠溝通,不能夠順接了,
這時候就出現(xiàn)手足逆冷。因此,病的來路雖然很廣泛,但
是從病理上來講,就是三陰三陽手足經絡的氣血不相順接
了。
這是用陰陽的道理來概括厥逆發(fā)生的病理。《傷寒論》
對陰陽有三個高度的概括:第一個是.發(fā)熱惡寒者,發(fā)于
陽也;無熱惡寒者,發(fā)于陰也.。第二個是.若發(fā)汗、若吐、
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陰陽自和者,必自愈.。第三個是 .陰
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338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
躁無暫安時者,此為藏厥,非為蛔厥也?;棕收咂?span lang="EN-US">
人當吐蛔。今病者靜,而復時煩,此為藏寒?;咨?span lang="EN-US">
入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蛔聞
食臭出,其人當自吐蛔?;棕收撸瑸趺吠柚髦?。又
主久利方。C352
烏梅丸方
六兩柏參桂附辛 黃連一斤寒熱呈
椒歸四兩梅三百 十兩干姜要分清
烏梅苦酒漬一宿 五升米下去核蒸
米梅藥蜜杵為丸 先食飲服禁生冷
烏梅三百個 細辛六兩 干姜十兩 黃連一斤 當
歸四兩 附子六兩,炮 蜀椒四兩,去子 桂枝六兩 人參
六兩 黃蘗六兩
上十味,共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
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
內臼中,與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飲,
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
臭食等。
這一祭論述蛔厥病的證治。
烏梅丸是治蛔厥的。張仲景為了加深人們對蛔厥的了
解,采用了臟厥與蛔厥對比的方法。開頭就把厥陰的臟厥
描述出來,和蛔厥加以鑒別。
.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
此為臟厥,非為蛔厥也.,這是一段。病的來路是傷寒,.脈
微而厥.反映陽虛而陰盛,所以手足厥冷。到了七八天,
寒邪增加,陽氣也更虛衰,不但手足厥冷,皮膚都發(fā)冷。
.其人躁無暫安時.,躁就是自己躁動不安,.無暫安時者.,
指躁的程度沒有片刻安寧的時候。.此為臟厥.,這個就屬
于厥陰的臟厥,.非蛔厥也.。
.其人當吐蛔.,這一條有兩個.當.字。關于.當.
字有兩種說法,一個是作.常.字講,常常,這個人不是
得病的時候才吐蛔,過去也經常吐;一個是作應當講,說
是蛔厥,這個人應當吐蛔蟲?;棕实呢屎团K厥的厥不同,
臟厥的厥主要在手足的厥逆,蛔厥的厥在吐逆之厥,往上
吐得厲害。另外,蛔厥的手腳也有厥逆,但這不是必然的、
經常的。結合近代的膽道蛔蟲癥來看,蛔厥疼得厲害,手
足也厥冷,但是主要在吐。
.令病者靜,而復時煩,此為臟寒,蛔上入膈,故煩.。
.令.,《玉函經》上作.今.字,趙本上也作.今.字。
病人有時候煩躁,有時候安靜,和臟厥的躁無暫安時者不
一樣。.此為臟寒.,這個.臟.指胃腸?;资且环N寄生蟲,
有喜溫畏寒的習性,為避寒就溫而.上入膈,故煩.。.須
臾復止.,.須臾.就是短暫的時間,時間不長它就止住了,
人就不煩了。.得食而嘔,又煩者,蛔聞食臭出.,如果吃
東西又嘔,又出現(xiàn)心煩不安,這是蛔聞到食物的味道,又
活動起來,所以.其人當自吐蛔.,人又煩、又嘔、又想吐。
針對蛔厥,要用烏梅丸來治療,這個方子又主久利。
久利就是長久的下利不止。烏梅丸由烏梅三百個,細辛六
兩,干姜十兩,黃連一斤,當歸四兩,附子六兩,蜀椒、
桂枝、人參、黃柏各六兩,共十味藥物組成。這個方子以
烏梅為主,就叫烏梅丸。它有兩個作用,一個是治厥陰病
的寒熱錯雜證,由肝的陽氣抑郁到一定的程度,郁積而發(fā)
.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即第一條的證候;另一個
是治蛔厥。肝體陰而用陽,肝體陰是說肝藏血,血為陰;
用陽指肝主疏泄。它在寒邪的抑郁之下,木火之氣上沖,
病發(fā)為.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肝體陰不足,所以
用烏梅味酸入肝,保肝陰,斂肝氣;當歸甘潤微香,補血
養(yǎng)陰,同烏梅一起養(yǎng)肝陰,補肝之體。黃連、黃柏苦以泄
之,泄肝之用。黃連、黃柏都是苦寒之藥,能夠瀉火,能
治.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這和少陰病治法不一樣。少陰
病陽虛絕對沒有用苦寒藥的,厥陰病可以用,為什么?一
個是在腎,一個是在肝。附子、細辛、桂枝都是辛溫之藥,
炮附子補陽而有守,不像生附子補中有發(fā)。厥陰病陽氣是
虛的,桂枝和細辛有散寒作用。附子以補陽,桂枝、細辛
以散經中之寒邪,人參補中益氣。厥陰病是個寒熱錯雜證,
重點在肝經,所以加一些熱藥,補陽的,散寒的,兼而有
之。
在過去五經病中,從太陽到少陰,藥里都沒有當歸。
只有到了厥陰經,烏梅丸里有當歸,下面還有一個當歸四
逆湯也加上當歸了。這不是一個偶然的現(xiàn)象,因為當歸甘
潤,有點兒香味,能夠養(yǎng)血,入肝,所以至厥陰肝經才有
這個證藥。
我個人認為烏梅丸遠遠不止于伏蛔、安蛔,還能夠殺
蛔。蜀椒和細辛通過麻痹而起到殺蟲的作用是很顯著的,
不光是蛔蟲,就是地上爬的蜈蚣也有效。據說中醫(yī)有些救
急的方子,譬如蛇入嘴里,尾巴在外頭,往外拔不出來,
就在蛇尾巴上拉一個口子,撒上花椒,塞進花椒粒,蛇就
退出來了。買了好人參后的儲藏方法一個是用硫黃熏,再
有一個就是在周圍放上細辛,夏天人參就不生蟲子了?,F(xiàn)
在中西醫(yī)結合用烏梅丸不那么復雜,大都就用四味藥,烏
梅、黃連、川椒、甘草,治膽道蛔蟲,效果挺好的。
.上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苦
酒就是醋,用苦酒要泡烏梅一宿。為什么用苦酒?因為烏
梅都是干巴在核上頭,光有烏梅核,所以必須要用苦酒泡
烏梅,這肉就脫下來,才能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飯熟
了,連飯帶藥都搗成泥,所以烏梅丸里有飯。.和藥令相得,
內臼中,與蜜.,還得放上蜜,杵.三千下,丸如梧桐子大,
先食飲.,空肚子吃,.服十丸,日三次,稍加至二十丸。
禁生冷,滑物,臭食等.。古人說要放飯、放蜂蜜,因為蛔
在里面,得給點兒飯、蜜等香甜之品,誘而殺之。飯還可
和中養(yǎng)胃氣。烏梅丸治厥陰病的寒熱錯雜之證很好,調理
肝胃不和。效果也是挺好的,常用來治療肝胃不和所致的
嘔吐、胃痛、下利。
烏梅丸又主久利。烏梅有酸斂的作用,又有附子、人
參,所以久利不止,寒熱錯雜,臟腑冷暖,下焦不約,適
合用烏梅丸。
臟厥是指厥陰的臟寒證,陽氣將要亡了,所以脈微、
厥冷,甚至皮膚發(fā)冷,有躁而無煩,這個病是很危險的。
蛔厥也煩,但它是有時煩,有時候不煩,蛔厥也手足厥冷,
但不是很嚴重的,主要有嘔吐,有吐蛔,同時這個病有一
吃東西,.蛔聞食臭出,其人當自吐蛔.的特點。《傷寒論》
.蛔聞食臭出.這句話給后世治蛔蟲病提供了一個治療的
方法,譬如《普濟方》治蛔蟲的藥有的用豬頭肉送的,有
的用果子送的,有的用點兒香油,這樣.投其所好.,給一
些誘餌,蛔才能把藥吃下去。
《儒門事親》里有一個醫(yī)案,說農村打瘋狗,把腦漿
噴在樹上頭。這時候天還很熱,有一個婦女有蟲病,要回
娘家,蟲子鬧騰,她就走來走去,離這個樹就很近了,狗
腦叫太陽一曬,就有一種味道,她聞見了很難受,就暈厥
了,覺得有個東西在往上爬,叫.蛔聞食臭出.,爬出一條
蟲子來,據說還是紅色的,就奔狗腦子去了。她趕快起來
把蟲子踩死。這樣的記載很多,古人的治療是豐富多彩的。
339傷寒,熱少厥微,指頭寒,默默不欲食,
煩躁數(shù)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熱除也,欲得食,
其病為愈。若厥而嘔,胸脅煩滿者,其后必便血。
C353
這一條論述熱厥輕證及厥熱勝復的轉歸。
手足厥冷比較輕微,發(fā)熱也少,叫熱少厥微。厥微是
什么樣子?.指頭寒.,手指頭發(fā)冷,意在言外,手掌就不
厥了,只有手指頭涼。.默默不欲食,煩躁數(shù)日.,厥陰和
少陽是表里的,少陽病里有默默不欲食,為什么厥陰也有?
因為肝膽相連,所以肝膽氣郁有熱,也默默不欲食,有點
兒煩躁,煩躁是有熱的現(xiàn)象。.小便利,色白者,此熱除也.,
這就意味著.默默不欲食,煩躁數(shù)日.的時候小便是發(fā)黃
的,反映有熱。.指頭寒.是反映厥微,.默默不欲食,煩
躁數(shù)日.,小便發(fā)黃是反映有熱。如果小便也利了,顏色也
不黃了,變白了,這個人的熱也除去了。
.欲得食.,愿意吃東西了,胃氣和了,.其病為愈.,
病就要好了,因為他厥微,只是指頭寒;另一個是出現(xiàn)小
便利,色白,熱也去了,這個病就好了。因此,我們在治
三陰病時,關鍵看能不能吃東西。
.若厥而嘔,胸脅煩滿者,其后必便血.,倘若不是這
樣,又是推理了。.若厥而嘔.,厥是手足厥逆,嘔是胃氣
上逆。.胸脅煩滿者.反映邪氣郁結于肝膽,氣機不舒。肝
主藏血,邪熱郁在肝膽不解,所以.必便血.。厥陰病和少
陽證有些關聯(lián),如胸脅滿、嘔、默默不欲食,體現(xiàn)了與少
陽為表里的關系。凡是出現(xiàn)少陽證都有熱,這是一個規(guī)律,
因為少陽是陽經的病,陽經的病屬陽,有熱,.默默不欲食,
煩躁數(shù)日.,說明有熱。.厥而嘔,胸脅煩滿者,其后必便
血.,也說明有熱。如果厥陰病出現(xiàn)了少陽的癥狀,就是化
熱了。
340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結胸,小腹?jié)M,按
之痛者,此冷結在膀胱關元也。C354
這一條論述冷結膀胱關元,厥陰經臟皆寒的證候。
.言我不結胸.,就是說醫(yī)生見到手足厥冷當問心下疼
不疼,按結胸的一些證候去問,患者可能.言我不結胸.。
.小腹?jié)M,按之痛.,也沒有蓄水或蓄血這樣的證候。漢朝
的文字很簡潔,言我不蓄血,我也不蓄水,就是這些證都
除外了,沒有這樣的實證、熱證、蓄血、蓄水。手足厥冷,
小肚子脹滿,按之疼痛,脈見沉微,.此冷結在膀胱關元也.,
這就是寒邪凝結在膀胱和關元了。
對于這一條也有爭論,有人說張仲景的六經辨證根本
就是無所憑的,厥陰是肝經,現(xiàn)在冷結在膀胱關元了,膀
胱是足太陽膀胱,肝經怎么會出來足太陽膀胱的名詞來了?
所以就拿這句話來否定六經的事實。這種說法是很機械的,
因為厥陰是從底下往上走小腹,所以肝經有寒就會出現(xiàn)小
腹疼,咱們現(xiàn)在叫寒滯肝脈,張仲景叫冷結在膀胱關元,
也可以說是經臟都有寒。
以前我們說的手足厥冷都指下利而言的,一般都和脾
胃的虛寒有關。惟獨這一條指出來.冷結在膀胱關元也.,
說這種手足厥冷,小腹發(fā)脹滿,屬于冷結在膀胱關元,是
寒冷滯結于肝經。張仲景沒說治法,下面的當歸四逆湯或
者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可以治療這樣的病。脈細欲
絕的可用當歸四逆湯,小腹冷寒的可以加吳茱萸生姜。
341傷寒發(fā)熱四日,厥反三日,復熱四日,厥
少熱多,其病當愈。四日至七日,熱不除者,其后
必便膿血。C355
這一條論述厥陰病陽復而病愈及陽復太過而不愈的變
證。
陽復是好的,但要是復而太過就是出現(xiàn)病態(tài)。.傷寒發(fā)
熱四日,厥反三日,復熱四日,厥少熱多,其病當愈。四
日至七日,熱不除者,其后必便膿血。.這就看厥熱的勝復
和日數(shù)計算,這里三日、四日、七日都只是一個概數(shù),我
們要體會它的精神,重點在體會陰陽消長、陰陽勝復的機
制。傷寒發(fā)熱是四天,厥是三天,復熱,等厥三天完了發(fā)
熱又是四天,那么這是四比三,這就叫厥少熱多,陽氣復
了。厥是代表寒,寒邪就無能為力了,所以其病當愈。如
果四天到七天熱不除者,發(fā)熱不退,又繼續(xù)下去,四天、
五天、六天,到七天頭上還發(fā)熱。這就是陽復太過,熱要
不減除,影響肝的疏泄,就會傷陰,出現(xiàn)便膿血的痢疾。
342傷寒厥四日,熱反三日,復厥五日,其病
為進,寒多熱少,陽氣退,故為進也。C356
這一條與上條對比,論述厥陰病陰盛陽衰則為病進。
和上一條恰恰相反,這一條是說陰寒太盛,陽氣不足。
.傷寒.,這個病是從傷寒來的;.厥四日.,手足厥冷四天,
然后熱應該也是四天,.熱反三日.,熱反而少了一天。發(fā)
熱三天后,手足又厥冷,復又厥冷五天。.其病為進.,這
個病就發(fā)展了,往重的方向變化了。為什么?張仲景就說
.寒多熱少.,厥冷之寒多了,發(fā)熱的時間少了,這就反映
陽氣退寒邪進,.故為進也.,這病要加重。這兩條,一個
是熱多寒少,一個是寒多熱少,互相比較起來看。
343傷寒六七日,脈微,手足厥冷,煩躁,灸
厥陰,厥不還者,死。C357
這一條論述厥陰病陰盛陽亡的死證。
從這一條開始,張仲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證候來
舉例分析說明有六條死證。.傷寒六七日,脈微,手足厥冷.,
傷寒六七日了,如果病到厥陰,陽虛寒盛,就會脈微。微
脈主陽虛,細脈主營虛,微為陽弱細陰弱,陽虛寒盛,故
手足厥冷。.煩躁.,煩是精神上的一個癥狀,躁是身體上
的一個證候,就是精神和身體煩躁不安。熱性的煩躁屬于
陽氣有余、陽氣亢奮,代表陽盛的熱證,現(xiàn)在這一條是脈
微、厥冷的煩躁,屬于陽虛。
脈微、手足厥冷的煩躁,是陽虛陰盛,陰來奪陽發(fā)生
的煩躁。熱病見煩躁,反映了陽氣有余,熱邪盛。太陽篇
的干姜附子湯證:.晝夜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
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者,干姜附子湯主之。.也
是煩躁。煩躁見于陰寒的證候之下,往往有亡陽的危險,
必須加以注意。手足厥冷,脈微而煩躁,是陽氣非常之虛,
陰寒非常之盛,吃藥是來不及了,灸厥陰,以補厥陰的陽
氣,消厥陰的陰寒。厥還不還者,病就危險,就會死。所
以脈微,手足厥冷是陽虛而寒盛、煩躁而亡陽、陽亡而陰
奪的危險證候,要積極地灸厥陰。
灸什么地方?有的說是灸太沖,也有的說是灸大敦,
也有的說是灸氣海、關元的,不外乎這幾種說法。灸小腹
的氣海、關元,灸足背的太沖,灸大腳趾頭三毛之際的肝
經開始點大敦。灸以從陽,灸以補之,刺以瀉之。學了這
一條,我們要提高認識,在臨床上看見陽虛寒盛的手足厥
冷,如果出現(xiàn)煩躁,病就嚴重了。
344傷寒發(fā)熱,下利,厥逆,躁不得臥者,死。
C358
這一條論述厥陰病陰極陽亡的死證。
先是厥而下利,后又出現(xiàn)發(fā)熱,陽氣來復,這是陰病
見陽證,是好現(xiàn)象。陽氣恢復,厥和利都隨之而解。也有
相反的,先有發(fā)熱,而后出現(xiàn)厥逆下利,或者說是下利厥
逆,這就和先下利厥逆而后出現(xiàn)發(fā)熱不一樣。這是由陽變
陰,見陰寒之證。另一方面,發(fā)熱的同時厥逆下利又止不
住的,為里寒外熱。里寒,一個是脈微,一個是下利厥逆,
這就是格陽,陽氣浮游于外。這種發(fā)熱從陽轉陰也好,或
者說是下利厥逆而出現(xiàn)發(fā)熱也好,都屬于陰寒很盛而陽氣
虛微,這個病就很嚴重了。如果在這樣的嚴重的局面下,
又出現(xiàn)了.躁不得臥.,躁是四肢躁動不安,.不得臥.,也
不能睡下。躁是一個證候,不得臥是一個程度,是說躁到
不得臥的程度了,這是躁的非常之重,反映陽氣已絕,陰
氣無偶,所以陰就要躁,躁不得臥,這是個死證。
發(fā)熱有陽復和陽亡的不同。陽復的發(fā)熱是好現(xiàn)象,厥
和下利必自止。亡陽的發(fā)熱是下利厥逆不止,這是里寒而
外熱,如果又出現(xiàn)躁不得臥,那就是陰氣獨盛,陽氣已絕,
陰不得陽氣之偶。這種躁叫陰躁,無陽了,是死證。所以,
厥逆怕躁,見煩躁就是惡候。
345傷寒發(fā)熱,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C359
這一條論述了陰盛亡陽而下利至甚的死證。
.傷寒發(fā)熱.不是陽氣復,而是陽氣外越,也就是里
寒外熱的外熱,這個熱是無根之陽。陽在外,謂之無根之
陽。里寒太盛,陰寒格陽,所以發(fā)熱。.下利至甚,厥不止
者.,是說厥利還發(fā)熱,這是死證。.下利至甚.,一是反映
陰寒到了極點,二是反映臟氣不固。.厥不止者.,手腳是
不停的發(fā)涼,一點兒溫熱感都沒有。厥不止,就是不還了,
不止和不還意思是相等的,也就是說陽氣不續(xù)了,活人長
了個死人手,一摸總是冰涼的,這就是死證。少陰病篇的
里寒外熱不是也有這個證候嗎?最后用白通加人尿、豬膽
汁治療,.脈暴出者死,微續(xù)者生.,那不也很嚴重嗎?那
條還輕,還可以治,這條一個是.下利至甚.,一個是.厥
逆不止.,更重。
亡陽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亡失,一種是滅亡。陽氣亡
失還可以治,用四逆湯;陽氣滅亡了,就沒法治了。這里
的亡陽就是陽氣的滅亡。這一條提示我們,臨床看見脈微,
手足厥冷,下利,還有陰盛格陽的現(xiàn)象,就已經有亡陽的
危險了,是格陽、戴陽的危險證候。
346傷寒六七日,不利,便發(fā)熱而利,其人汗
出不止者,死。有陰無陽故也。C360
這一條論述陰盛亡陽汗出不止的死證。
.傷寒六七日,不利.,六七天前還沒有下利,六七天
以后出現(xiàn)發(fā)熱和下利,就是里寒外熱的意思,發(fā)熱屬于格
陽,下利屬于里寒,對這樣一個癥狀的概括,叫做.便發(fā)
熱而利.。本質是里有寒,發(fā)熱是假象,是陰盛格陽,陽氣
無根而浮游于外,如果這時候.其人汗出不止者,死.。
在臨床上觀察,有人臨死的時候出了一身的汗,叫泄
尸汗,因為亡陽了;也有人臨死前排大便,因為大氣下陷
了;也有人一喘就死了,因為陽氣上越了。.不知其生,焉
知其死.。這一條告訴我們,凡是格陽之病均怕出汗,一出
汗就有性命的危險。我學徒的時候見過一個老醫(yī)生,他在
看病的時候,屬于老人陽虛的,就問出汗沒出汗,有的時
候用手摸一摸,他最怕病人出汗,為什么?出汗亡陽。就
得用參附湯、四逆湯、六味回陽飲,趕快保護陽氣之根,
使陽氣不要飛越。
347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
者,不可下,此為亡血,下之死。C361
這一條論述厥陰病血虛致厥的脈證及治療禁忌。
這一條和.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虛家亦然.的意
思相同,不過提到了亡血的問題。不但陽氣虛的不可以下,
亡血也不能下。
厥證在臨床時有用下法的,是實性熱厥。.厥深者,熱
亦深,厥微者,熱亦微,厥應下之,而反汗之,必口傷爛
赤。.熱厥者必有便秘、尿赤、腹脹疼痛等一些陽熱內結的
癥狀,是可下的。如果既不結胸,肚子也摸著軟,脈還虛,
這種厥是一種虛證,有氣虛、血虛、陽虛,就不可用下,
一下就虛其虛,愈后不良,甚至可以致死證。張仲景再三
叮嚀,厥證有可下的,有禁下的,凡是虛證,不論氣虛也
好,血虛也好,陽虛也好,都不能瀉下,只有陽氣阻隔于
里的熱厥,才可以下。
不結胸,就沒有心下硬,疼痛拒按的癥狀,肚子不是
硬的,而是軟的,說明沒有實質性的瘀結,沒有水熱的凝
結,這些都除外了。.脈虛,復厥者.,厥屬于本身陰陽氣
血不足的虛損,所以.不可下.。.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
虛家亦然。.就是指著虛人說的,為什么下之死?因為氣血
已虛,所以他脈虛。若誤以為是熱厥、是實性的厥逆,給
他瀉下,那就虛其虛,更傷中焦、下焦之氣。同時,汗則
亡陽,下則亡陰,不但傷陽也傷陰,不但亡氣也亡血。這
一條和.諸四逆厥者,不可下.意思相同,但是這一條指
出了血虛的亡血問題。不但是瀉下能亡血,就是人的手足
厥逆也有屬于血虛的。
348發(fā)熱而厥,七日,下利者,為難治。C362
這一條論述厥陰病厥熱下利的難治之證。
病的發(fā)展趨勢是先有發(fā)熱而后出現(xiàn)了厥逆,是不是熱
厥?不是熱厥,是陰邪盛于陽氣。這個病是從外感來的,
先有發(fā)熱,在發(fā)展當中忽然間就手足厥冷了,這是陽證變
陰寒證。陽氣虛,所以就手足厥冷,沒有熱深厥亦深的問
題,只有厥冷了,是陰邪勝陽氣。這個厥延遲到了七天就
下利了,就是說寒邪逐步地升級,逐步地發(fā)展,陽氣逐步
地消減,逐步地虛衰,所以叫陽退陰進,陽虛陰盛,為難
治。
這一條對臨床有什么指導意義?凡是治病,不論什么
病,皆是用陰陽寒熱綱領來說明道理,不論看什么病,要
看它的發(fā)展,要看正邪的關系,什么病都有正邪的問題,
都有發(fā)展趨向的問題。醫(yī)生要辨出方向,是邪氣占上風還
是正氣占上風?在病邪發(fā)展變化中是有利于正氣還是不利
于正氣?什么叫順?什么叫逆?什么叫正氣恢復,什么叫
邪氣進展?要把這些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然后心里就知道
了這個病是好治還是不好治。
拿寒熱陰陽來做比較,實際上每一個病、每一個證候
無不具有這樣的情況,所以我們要很好的理解,很好的運
用,用這種思想來分析問題。譬如陰虛和陽虛,陰虛病脈
見細數(shù),舌紅少苔,心煩失眠,咽喉干燥,于是就給以滋
陰的藥如生地黃等,并不立竿見影,反而腹瀉了,不大吃
東西了,脾又不好了。陽虛就得補陽,一吃了牙疼,陽虛
對啊,那怎么一吃就上火了?因此陰虛的時候還得考慮有
熱,陽虛的時候還得考慮有寒。如果陽虛有寒,以寒邪為
主了,你得先祛其寒,后扶其陽;陰虛有火,你得先祛其
火,后治其陰。為什么六味地黃丸還加知柏啊?知柏地黃
丸證就有相火,火動了,不用點兒知母、黃柏,光六味地
黃丸就不行,加上點兒知柏就行。睡不好覺的心煩、不得
臥寐,不加上點兒黃芩、黃連,你就不能把他的火殺下去。
因此正氣虛是一個原因,隨著正氣虛,邪氣又發(fā)生些問題,
這些東西都得考慮進去。
349傷寒脈促,手足厥逆者,可灸之。C363
這一條論述陽虛脈促而厥逆的可灸之法。
脈促,就是脈搏跳得很快,有數(shù)脈的意思。促脈屬于
陽,有兩種情況,脈促有力為陽實,脈促無力為陽虛。如
果脈促無力而手足厥冷,這就屬于陽虛,不屬于實熱,有
亡陽的危險,要積極地用灸法,灸大敦,灸太沖,灸氣海,
灸關元,回陽通陽,來預防其亡陽之變。
350傷寒脈滑而厥者,里有熱也,白虎湯主之。
C364
這一條論述熱厥的脈證與治法。
傷寒先有發(fā)熱而后出現(xiàn)手足厥冷,脈數(shù)而流利,同時
還按之有力,這是.里有熱也.。陽氣閉塞于里,郁熱在里
阻絕,陽氣不達于四肢,所以要發(fā)生厥逆。里有熱是陽明
經有熱,用白虎湯來清里,可以推出這個人還有煩渴、高
燒等癥狀。
熱厥有下法,有清法。.白虎煩渴熱陽明.,這實際上
也是一個熱厥,是熱厥的清法,用辛涼重劑來清解郁熱之
遏。白虎湯還有生津養(yǎng)液的作用,把陰陽協(xié)調了,手足就
不厥冷了。白虎湯治熱厥在臨床上是比較常見的。小孩高
熱,渴,傷陰了,往往就出現(xiàn)手足厥冷。脈促也是數(shù),數(shù)
而無力,那就屬于寒厥,當灸之。脈滑而數(shù),但滑數(shù)有力,
那就屬于熱厥,用白虎湯治療。
351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
C365
當歸四逆湯方
三兩歸辛桂芍行 棗須廿五脈重生
甘通二兩能回厥 寒加吳萸姜酒烹
當歸三兩 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 細辛三兩 大棗
二十五個 通草二兩 甘草二兩,炙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
升,日三服。
這一條論述血虛寒厥的當歸四逆湯證的證治。
手足厥寒是證候,如果脈微欲絕屬于陽虛,用通脈四
逆湯、通脈四逆湯加蔥白都可以,是四逆湯類證。因為微
為陽微,.微脈主于陽氣微.。脈細欲絕者,.細脈縈縈血氣
衰.,就像摸著一個細線,甚至就像蜘蛛絲。細主血虛、陰
虛,和脈微主于陽虛就不一樣,所以這種手足厥寒屬于血
虛。血虛脈細,同時受風寒之邪,經脈血虛受寒,陰陽氣
不相順接而出現(xiàn)寒厥,叫血虛寒厥。
.當歸四逆湯主之.。四逆湯主手足厥逆,冠以當歸是
與四逆湯相區(qū)別,這個方子不以附子扶陽,而以當歸補血。
.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把關鍵的問題點出來了,
脈細、手足厥寒用當歸四逆湯治療。方中有當歸、桂枝、
芍藥、細辛、大棗、甘草、通草,實際上這個方子就是桂
枝湯去生姜,加上當歸、細辛、通草組成的,一共七味藥。
.細脈縈縈血氣衰,諸虛勞損七情乖。.當歸辛溫而潤,
還有點兒甜昧,是補血藥,當歸、芍藥補血,也體現(xiàn)桂枝
湯加當歸的意思,加當歸以補血通脈。肝脈血虛受寒,寒
滯肝脈,所以必須加桂枝、細辛、通草通陽以散寒,與當
歸、芍藥相配還有調和營衛(wèi)、調和氣血的作用。這個方子
大棗用得最多,用二十五枚,趙本作十二枚;細辛祛寒止
疼,能治骨節(jié)疼,能開痹氣。脈細欲絕,所以用細辛以祛
其寒邪,同時又怕它傷血,所以多用大棗補津液,補脾胃,
使細辛不會發(fā)生流弊。
當歸四逆湯只是治手足厥寒,脈細欲絕嗎?現(xiàn)代醫(yī)學
的雷諾病,女性多見,就是手指頭特涼,顏色變青了,有
的還變紫色,特難受,到夏天還帶大手套。這個病不好治,
當歸四逆湯是有效的,至少能減輕癥狀。還有凍瘡病,在
暴露部位紫色發(fā)青,又癢又破,當歸四逆湯的療效就很好。
一方面吃藥,一方面用藥渣子趁熱敷在外面。當歸四逆湯
也可以治療年輕婦女月經期的時候感受風寒。
我在余家莊看過一個婦女,小肚子疼得很嚴重,怎么
得的?就是勞動的時候,出了一身汗,解個小便,正趕上
例假的時候,風也大,她就覺得小肚子冰涼冰涼的,肚子
疼,腰也疼,吃了小茴香、益母草以后好一點兒,但不解
決問題,脈細,還有點兒弦。我就給她開了當歸四逆湯。
你可不要輕看,這里面有細辛,細辛通經活絡止疼的效果
是很好的。她吃了幾付就好了。
下部受寒和肝脈有關,女性小腹疼痛,男性小腹疼痛
或疝氣牽扯睪丸的,用這個方子都有效,因為它既能補血,
又能溫通經絡。當歸四逆湯還治頭疼,因為厥陰肝經和督
脈會于巔頂,血虛有寒也會頭疼,尤其連著眼睛目眶都疼,
脈弦而細,舌質淡。還能治痹證,血虛有寒的關節(jié)疼痛、
全身疼痛,當歸四逆湯效果是很好的。
352若其人內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
生姜湯主之。C366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方
當歸二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炙 通草二兩 桂
枝三兩,去皮 細辛三兩 生姜半斤,切 大棗二十五枚,擘
吳茱萸三升
上九味,以水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溫分
五服。一方水酒各四升。
這一條是當歸四逆湯的加減證,論述血虛寒厥兼內有
久寒的治法。
聯(lián)系上一條,當歸四逆湯證是肝經有寒,如果患者又
內有久寒,出現(xiàn)嘔吐、胃疼,就得用當歸四逆湯加上吳茱
萸、生姜。這是經臟兩溫之方是很有必要的,因為經臟是
有聯(lián)系的,經有寒和臟有寒是互相影響的,這一條補充了
當歸四逆湯的加味,加吳茱萸、生姜以溫肝胃之寒的治法。
從方證來看,也有使人深思之處,為什么加味不用咐
子、干姜這些熱藥,而用吳茱萸、生姜、桂枝、細辛這些
藥?因為雖然都是寒證,但是經的特點不一樣。少陰以陽
虛為主,陽虛的寒證是水中的火不足了,可以用干燥之藥
如干姜、附子;厥陰是個體陰而用陽的臟,肝藏血,所以
它怕燥藥劫陰,雖然是有久寒了,也只用吳茱萸、生姜,
不用附子這一類藥。為什么烏梅丸里有附子?因為烏梅丸
是以酸斂的烏梅為君藥,可保肝之體,是個有制之師。臨
床治肝經之寒的時候,要注意燥藥的運用。如果血虛有寒,
光知道祛寒,不知道血虛,用燥藥就傷血,這就得不償失
了。《傷寒論》六經為病的治療各有特點,和相關的生理病
理是分不開的。
353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
利,厥逆而惡寒者,四逆湯主之。C367
354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C368
這兩條論述陽虛厥利的證治。陽虛有寒和血虛有寒不
同,這兩條的四逆湯證應與當歸四逆湯證相鑒別。
第C367條.大汗出,熱不去.是亡陽的表現(xiàn)。如果
是實證、熱證,大汗出以后熱就要減去,大汗出而熱不去
就意味著陽氣不能潛藏于內,反亡失于外。凡陽之亡于外
者,必然是陰之亡于內,里寒外熱,所以有內拘急。肚子
里拘急,腹肌往里拘攣,拘攣就帶有疼痛難受的表現(xiàn),反
映寒邪盛,寒性收引。因為陽虛而寒盛,四肢是諸陽之本,
陽虛寒盛,寒邪浸淫于內外,所以不但內拘急而且四肢也
疼痛。.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這也是陽虛的癥狀。以
上這些癥狀反映了陽虛寒盛,寒邪浸淫于內外,陽虛而外
浮,有亡陽的危險,得用四逆湯,不能用當歸四逆湯。當
歸四逆湯證只有厥冷脈細,四逆湯證就多了,主要有下利、
惡寒。同時,少陰的陽虛寒盛就隱藏亡陽的危險,所以寒
盛的同時還有熱不去,還有發(fā)熱,這是四逆湯的特點。
第C368條是大汗或者大下利以后而厥冷者,屬于陽
氣微,所以它沒有發(fā)熱,沒有陽氣外浮的表現(xiàn),也用四逆
湯。有的注家提出,無熱則陽氣更微。經過大汗、大下后
陰邪更勝,大汗、大下是病本身的一個癥狀,也是陽氣不
能固密,陰寒內盛的反映,應當固陽以消陰,用四逆湯。
因為有手足厥冷,應該和當歸四逆湯證做比較,一個是血
虛而厥,一個是陽虛而厥。
355病人手足厥冷,脈乍緊者,邪結在胸中。
心中滿而煩,饑不能食者,病在胸中,當須吐之,
宜瓜蒂散。C369
這一條論述胸中痰實致厥的證治。
胸中實的瓜蒂散證可以出現(xiàn)四肢厥逆,胃里有水飲也
可以出現(xiàn)四肢厥逆,都是屬實證的,和血虛、陽虛之厥就
有醫(yī)別。張仲景告訴我們在臨床上看見手足厥冷,也不都
是陽虛而厥、血虛而厥,也有胸中實的,也有胃中有寒飲
的,要加以區(qū)別。
.病人手足厥冷.,上面也沒說什么厥陰,也沒說什么
太陽,就說.病人.,就是已病之人,什么病?就是手足厥
冷,在手足厥冷發(fā)作的時候,給他切脈的話,脈乍然而緊;
手足不厥冷,脈就不緊,偶然出現(xiàn)的,乍緊乍不緊。.乍.
不是持續(xù)性的,緊是寒實之脈,緊為脈實有力,反映實邪。
脈緊的病人手足厥冷,這是有形實邪凝結在胸中。胸為陽
氣出入的部位,胸為陽位。所以有形之邪凝結于胸,陽氣
不達于四肢,就會出現(xiàn)手足厥冷。有形實邪阻遏陽氣的時
候,脈就乍緊,是什么邪?張仲景沒說。因此,這一條要
同第C174條聯(lián)系在一起,.病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強,
寸脈微浮,胸中痞硬,氣上沖喉咽,不得息者,瓜蒂散主
之。.這種病是屬于痰飲之邪為病,可以互相參考。
總之,這是實邪為患,所以就出現(xiàn)胸中滿而煩,滿者
滿悶,是由于胸中陽氣阻塞。煩有兩種意思,一種是胸中
悶得厲害的就叫煩,也有說是胸中悶而又心煩的。日本一
些大家如山田正珍持前一種看法,中國一些注家持后一種
看法。病在胸中,在高位(人有胸、心下、腹,上中下三
個部位)。.其高者,因而越之.,當須吐之。吐就能將凝結
的實邪一涌而吐除之,胸中陽氣得以通達,手足厥逆、胸
滿而煩就迎刃而解,病就好了。這一條的手足厥冷不是陽
虛,脈乍緊,胸中滿而煩,有胸中的癥狀。四逆湯證是下
利多一些,和實性的胸中凝結不同。手足厥逆有應當用白
虎湯清法的;有厥深熱亦深,厥微熱亦微,厥應下之的,
可以用承氣湯、大柴胡湯;有病在胸中當吐之,用的是瓜
蒂散。這些用的都不是四逆湯。這些厥逆的病機同樣是陰
陽氣不相順接,但是有虛和實的不同。張仲景層層深入,
陽虛的、血虛的、胸中實的、熱的,一個一個地比較,提
高辨證論治的水平。
356傷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當服茯苓
甘草湯,卻治其厥;不爾,水漬入胃,必作利也。
C370
這一條論述水停心下而致厥的證治。
.傷寒.,就是這個病從傷寒來的。.厥.’,就是手足
厥冷,同時有.心下悸.,心下就是胃的上面悸動,是水飲
停留胃中所致。茯苓甘草湯在太陽病篇出現(xiàn)過,現(xiàn)在更要
說其本質的證候表現(xiàn)了。胃里有水,水氣相搏,所以作悸。
悸者筑筑惕惕,惕者欲搗也,就像有東西打擊。胃陽被水
飲之邪所阻礙不能達于手足,故手足發(fā)涼。邪在胸之下,
偏于下。既有水邪,也有陰寒,所以和瓜蒂散證還有些不
同,瓜蒂散證完全是實邪,實邪凝滯,胸陽不達;茯苓甘
草湯證雖然也有水邪,也是阻礙陽氣,但是還有陰寒,陽
氣偏于虛衰的問題。
有寒也有水,怎么治?是先用四逆湯扶陽以消陰,還
是先用茯苓甘草湯治水飲的心下之悸?這有一個程式的問
題,一個是有寒厥,一個是有水飲。張仲景告訴我們應當
先治水,不應當先治寒,當服茯苓甘草湯來治水,為什么
先要治水?是.水漬入胃,必作利也.,水雖然是標,陽虛
是本,但是水不去則下利,下利既傷陽也傷陰,陽氣就會
更虛,所以先治水邪。先治水就用茯苓甘草湯,水治好了,
.卻治其厥.,然后再用溫熱之藥治其寒厥。也有的注家認
為吃茯苓甘草湯,厥好了,心下悸也好了,不必用另外的
方子治其厥,這和原文精神不大符合。
這兩條合起來看,一個是胸中實,一個是胃中有飲。
胸中實是阻遏陽氣不達于四肢,所以吐以后就好了。胃中
有水還有厥寒的問題,比較復雜,既有陽虛之厥,也有胃
中之水,要先治其水后治其厥。病都是互相影響的,水飲
對于厥冷也是有影響的,因為水也是寒,水寒之邪也是阻
礙陽氣的,所以得把水飲去了,不但是預防下利,對手足
厥逆也有好處。
357傷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脈沉而遲,手足
厥逆,下部脈不至,咽喉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
者,為難治。麻黃升麻湯主之。C371
麻黃升麻湯方
邪深陽陷脈沉遲 姜術麻黃升桂枝
芍歸天冬苓石草 葳蕤潤肺佐芩知
麻黃二兩半,去節(jié) 升麻一兩一分 當歸一兩一分 知
母 黃芩 葳蕤各十八銖 石膏碎,綿裹 白術 干姜
芍藥 天門冬去心 桂枝 茯苓 甘草炙,各六銖
上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一兩沸,去上
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相去如
炊三斗米頃,令盡,汗出愈。
這一條論述寒熱錯雜,唾膿血泄利的證治。
這一條寒熱錯雜證,不大好講,一些有名的注家就把
它刪掉了,日本人也刪掉了。我個人認為不要刪掉,因為
寒熱錯雜證一共沒幾條,刪掉是個損失。首先,麻黃升麻
湯證的寒熱錯雜是由于陽氣郁遏,治療偏于宣發(fā)。相比而
言,烏梅丸的寒熱并用偏于收斂,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的
寒熱并用偏于降逆,麻黃升麻湯的寒熱并用偏于宣發(fā),黃
連湯和半夏瀉心湯的寒熱并用是偏于和中的。寒熱并用就
包括這四個方面。如果把麻黃升麻湯宣發(fā)陽郁這方面給刪
掉了,光有降而沒有宣了。其次,《千金方》有個治陰虛外
感的千金葳蕤湯,就是從這個方子發(fā)展而來,說明這個方
子是可用的。千金葳蕤湯證是什么???.葳蕤桂枝參白虎,
一逆引日再命終。風溫原自感春風,誤汗灼熱汗津生.,這
是《醫(yī)宗金鑒〃傷寒心法要訣》的概括。其三,臨床實踐
證明麻黃升麻湯治療大葉性肺炎、下利的效果很好。因此,
不能把它廢了。為什么要說這個?因為一些大家如柯韻伯
都說這條不行了,就產生了一種不良影響。我們不要受他
的影響,要全部繼承下來。
這個病是由傷寒而來。傷寒六七天了,風寒之邪化熱
但未成實。醫(yī)生誤用大下,就帶來一個后果,.寸脈沉而遲,
下部脈不至.。未下以前因為有熱可能是脈數(shù)而急,下后陽
熱之邪遭到抑郁,寸脈為陽在上,所以寸脈沉遲。沉脈不
是寒,是陽氣郁積的一個反映。大下之后,陰氣受傷,同
時上焦陽邪內郁,所以下部脈就不起了,這樣陰陽之氣就
不相順接,手足厥逆。厥逆既有陽郁的問題,也有下后傷
正的問題,陽郁之熱在上,故脈沉而遲,咽喉不利而唾膿
血;下面有寒,故下利不止。上熱下寒中氣虛,治寒則礙
熱,治熱則妨寒,補虛則礙實,瀉實則礙虛,所以張仲景
說.為難治.。
麻黃升麻湯寒熱并用,偏于宣發(fā)升散邪氣。這個方子
有兩個特點,一個是藥味多,由十四味藥組成,是張仲景
在《傷寒論》中用藥最多的方子。張仲景的方子以5~8味
藥居多。一些大家就此認為這不是張仲景的方子。要以這
個作為邏輯推理就不好講了,薯蕷丸、大黃廑蟲丸、鱉甲
煎丸的藥就更多了,不能以藥多藥少來下結論。
另一個特點是藥物的劑量都很小,.一反仲景之長,其
劑量何其之小也.,說這個藥劑量怎么這么???有點兒像桂
麻各半湯、桂枝二越婢一湯,一兩六分五,一兩一分,十
八銖。藥的劑量很小,也是從客觀的證候出發(fā)的,因為有
陽郁,寒藥重了有礙于熱,熱藥重了又有礙于寒。上面唾
膿血,咽喉不利,干姜、桂枝能重嗎?重了就傷咽喉了。
知母、葳蕤、石膏太重了,下面還下利,上面還有陽氣壓
抑在里出不來。學的時候要體會,要以方測證,從方的劑
量來考慮證的需要,可以得到一些啟發(fā)。
在藥味多、劑量少的前提下,麻黃二兩半,升麻一兩
一分,麻黃、升麻在眾藥之中劑量還稍微偏大一點兒。其
他的都是十八銖,石膏只有六銖,劑量都忒小了。由此可
見,麻黃、升麻在寒熱錯雜這樣的一個治療原則之下偏于
發(fā)越陽郁。
古代用升麻清熱,就像現(xiàn)在用犀角,它有解熱去溫毒
的作用,是個宣透的藥。黃芩、石膏清肺胃之熱,桂枝、
干姜溫中通陽氣,當歸養(yǎng)血,知母、天冬、葳蕤滋養(yǎng)肺胃
津液,甘草、白術、茯苓能健脾,止下利,補中焦,同時
還能交通上下、陰陽。為什么不用人參?因為有陽郁,加
人參就不利于解郁。苓、術、草配上干姜又能溫中,全方
有宣上、溫下、溫中、宣透陽郁的作用。
我們在臨床上遇到大下之后,如果屬于外感熱病,陽
郁于心胸,而下焦又有寒的,手足厥逆,上面有吐膿血,
上部脈沉而遲,下部脈不至的,屬于陽郁不伸而陰陽不和,
可考慮這個方子。實際上,這個方子還是偏于涼的,熱藥
不是太多。
358傷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轉氣下趣少腹者,
此欲自利也。C372
這一條論述寒性下利的前驅證候。
內有寒要發(fā)作寒利,在發(fā)作以前有一個證候,就是.轉
氣下趨少腹.,傷寒之邪傳里化寒,腹中疼痛,脾陽衰,脾
陽之氣不升,就感覺腹中有一股氣,帶有轉氣的聲響,到
小腹沒下去,小腹一疼,.此欲自利也.,就要自下利了。
寒性的腹痛有這樣的感覺,寫得很現(xiàn)實。這是寒邪傷了中
焦的陽氣,中氣下陷,就出現(xiàn)氣往下走。這是在腹中痛的
前提下產生的,和陽明病胃家實,轉矢氣有燥屎不同。這
是轉氣少腹,屬于寒邪的問題。
359傷寒本自寒下,醫(y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
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黃連黃芩人參湯主之。
C373
干姜黃連黃芩人參湯方
芩連苦降藉姜開 濟以人參絕妙哉
四物平行各三兩 諸凡拒格此方該
干姜 黃連 黃芩 人參各三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
服。
這一條論述寒格的證治。
.傷寒本自寒下.的.下.字,根據《醫(yī)宗金鑒》的
見解作.格.。
病是從傷寒來的,由于有寒而發(fā)生了格拒,當然有吐,
有胃寒而格,吃東西下不來。既然有寒就要治寒,.醫(yī)復吐
下之.,醫(yī)生反用吐下之法,原來的寒格就更逆于吐下。逆
者就是不順于理,使癥狀更重,.食入口即吐.,比過去更
厲害,用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來治療。也有把這一條分兩
段來解釋,.傷寒本自寒下,醫(y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
是虛寒性的,應當用理中湯或四逆湯等熱藥來治。.若食入
口即吐,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主之.,是作對比的,是屬有
熱,是火格而不是寒格。食入即吐者?;鹨?、熱也。干姜
黃芩黃連人參湯里有黃芩、黃連,能清熱降逆。為什么用
于姜?火格加點兒干姜辛辣之藥,有順其熱性而使芩連有
清熱下降的作用。
總之,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是治吐的,是寒熱并用之
法,干姜是辛藥,黃芩、黃連是苦藥,既辛開又苦降,兼
而有之;因為吐傷了胃氣,所以要加人參以養(yǎng)脾胃之氣。
臨床上,如果是寒性的嘔吐,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可不可
以用?因為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有干姜配人參,有一半的
理中湯的作用,我認為也可以。芩連就不要用三兩,少用
一點兒。陳修園有個方歌:.芩連苦降藉姜開,濟以人參絕
妙哉。四物平行各三兩,諸凡拒格此方賅。.就是說凡是格
逆,寒的熱它都能治。雖然是這么說,但是在治療上要有
所側重。如果是寒格,干姜劑量大一點兒,芩連的劑量小
一點兒;如果是熱格,芩連苦降的劑量大一點兒,干姜的
劑量小一點兒;如果脾寒胃熱,上面有吐下面還有腹瀉,
那干姜和芩連的劑量就得相等,所以這個方子就看怎么樣
來加減化裁。寒性的格逆沒有熱的,可以用丁萸理中湯,
就是理中湯加丁香、吳茱萸。這種寒性嘔吐就不是食入即
吐了,而是時間比較長的,.數(shù)為客熱不能消谷,朝時暮吐,
暮時朝吐.,屬于寒性的,吐得晚。食入口即吐而有熱象的
是火熱之格,干姜黃芩黃連湯是可以用的,為什么加上干
姜,因為有熱格,加上點兒辛味藥投其所欲,使其不發(fā)生
格拒,這也是中醫(yī)治療的策略。當然,胃熱脾寒,脾胃不
和,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寒熱并用也是可以的,要活用。
360下利,有微熱而渴,脈弱者,今自愈。C374
361下利,脈數(shù),有微熱汗出,今自愈。設復
緊,為未解。C375
362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不溫,若脈
不還,反微喘者,死。C376
362少陰負趺陽者,為順也。C377
這四條都是從下利開始的,下利都是指厥陰的寒性下
利,反映里寒。
第C374條.有微熱.,微微的有些輕熱,不是大熱,
也不是壯熱。.而渴.,這個人還有些口渴。下利是陰證,
微微有口渴,這是陽氣來復的一個苗頭,也可以說是陰證
見陽的現(xiàn)象。.脈弱者.,脈是無力的,反映邪氣不盛。下
利以后正氣略虛,脈證契合,病就要自愈了。微熱而渴和
脈弱聯(lián)系起來看,才能顯示出陽氣恢復不是太過,而是恰
如其分的。
第C375條的下利和上條一樣,也是陰寒之證。.脈數(shù).,
是陰證而見陽脈,.有微熱,汗出.,這是陽氣破陰,陽氣
已經恢復了,能夠布于體表,所以微熱而汗出不是格陽戴
陽的那個意思,而是陰證陽氣恢復的一個表現(xiàn),關鍵在.微.
字。.今自愈.,這樣的脈數(shù),陰證見陽脈,而且有陽氣恢
復的微熱汗出的良好現(xiàn)象。假設脈復緊,緊脈就帶有數(shù)脈
的意思,也有注家說.設復緊.就是見了陰脈了,因為緊
也是陰脈,陰證還是見陰脈,緊主里寒內盛,.為未解.,
這個病還沒有好,所以下利要見陽脈才為治愈。
第C376條.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寒邪很盛,
陽虛故手足厥冷,血氣不續(xù)故無脈,病很急。在張仲景那
個時代,急救只有灸法,灸氣海、關元、大敦、太沖,.灸
之不溫.,手足還是厥冷。.若脈不還.,倘若脈還是不至,
就是氣血不續(xù);不但是腎陽虛,而且心陽也不足了。.反微
喘者.反而加上微喘,這是元氣上脫,是死證。
第C377條.少陰負趺陽者,為順也.,趙本是把這一
條和上一條連在一起的成為一條。成本就把它分開了。對
這一條的解釋也有兩種:一種是成無己的觀點,他認為少
陰是腎水,趺陽是脾土,下利為腎邪干脾,如果水不勝土,
則為微邪,故為順也。按照五行學說,少陰屬于水,趺陽
是個胃脈,屬于脾胃,脾胃屬土,所以水之邪犯于脾胃,
這個就為順了,為什么?因為土能克水,水來犯土是個微
邪,所以為順,理由還是有的,但比較牽強。
第二種觀點認為,少陰是先天的,脾胃是后天的,三
陰為病主要是陽氣虛,寒氣盛。負者死也,這時候的少陰
陽氣就不振作了,這是必然的。因為陰陽為病到一定程度
都要影響到腎,而腎是陰陽的根本,所以無論陰虛也好,
陽虛也好,到最后到腎就有亡陰、亡陽的危險,從傷寒病
來說就有亡陽的危險,在溫熱病就有亡陰的危險,亡陰、
亡陽都是兇相。趺陽指胃氣,少陰陽氣雖然虛衰了,但是
后天的胃氣相對還沒有像少陰一樣同歸于敗,胃氣尚存,
也就是說后天的脾胃陽氣、水谷之氣還存在,.為順也.。
人以胃氣為本,得谷者昌,絕谷者亡。五臟之脈得講胃氣,
人的生存得有胃氣,得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所以有了
胃氣了就叫順。
厥陰病里提出了趺陽的問題,也提出了除中的問題。
.反予黃芩湯欲徹其熱.,就容易變除中,預后不良。如果
還沒到除中,胃氣還繼續(xù)存在,那這個病雖然是重,為順
也,還是好的。所以在厥陰病篇里,三陰之末尾,提出.少
陰負趺陽者,為順也.,是一個總結的意思。
我同意第二種解釋,因為后漢的文字可能會有錯落。
這一條有很強的臨床指導意義。中醫(yī)一貫的思想,就是在
治病的時候要時刻不忘胃氣,所以陳修園總結《傷寒論》
就六個字,一個叫.保胃氣.,一個叫.存津液.。
363下利,寸脈反浮數(shù),尺中自澀者,必清膿
血。C378
這一條論述厥陰熱利的脈證。
這種下利是寒是熱?如果.寸脈反浮數(shù).,浮數(shù)是陽脈,
.大浮數(shù)動滑者陽也.,都是陽脈。陰寒的下利而見到浮數(shù)
的陽脈,是陰證而得陽脈。.尺中自澀者.,關以下的脈屬
于陰,澀就是遲,來得很細很澀滯,這種下利還是沒好,
不是陽氣回、陰氣退的自和之脈,就不能好。.必清膿血.,
這個人的大便要變成膿血。寸脈為陽的部位,又見了浮數(shù)
的陽脈,反映陽氣有余,就變成致病的因素;尺中滯澀,
反映了陰虛。強陽加于弱陰,陰陽不相平衡了,陽熱下傷
陰絡,就要出現(xiàn)便膿血了,變成厥陰熱性的下利膿血。
寸脈反浮數(shù)和尺中滯澀既概括脈象,也概括病理的變
化,以脈代病因,代病機,這是張仲景的一個論病特點。
《傷寒論》中這樣的句子很多,.陽浮者熱自發(fā),陰弱者汗
自出.,這都是既言其脈,也言其病理,一舉而兩得。
364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脹滿。C379
這一條論述陽虛里寒證,不可攻表發(fā)汗。
寒性下利屬于陽虛,陽虛就不能發(fā)汗。陽虛而里寒,
陽氣不能腐熟水谷,所以下利清谷。這時候即使有表病不
解,也不可攻表發(fā)汗。如果攻表,汗一出,不但下利清谷
不除,而且腹部就要脹滿了。
第C95條有過類似表述,.傷寒醫(yī)下之,續(xù)得下利,
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調者,
急當救表。救里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張仲景說了要
急當救里,吃了四逆湯以后,清便自調了,然后再急當救
表,救里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兩條聯(lián)系起來看,這
一條如果攻表,想給他發(fā)汗,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問題?汗出
必脹滿,這就補第C95條所不足的地方。
365下利,脈沉弦者,下重也;脈大者,為未
止;脈微弱數(shù)者,為欲自止,雖發(fā)熱不死。C380
這一條論述厥陰病下利的幾種不同脈證及預后。
厥陰病下利,脈出現(xiàn)沉而弦,是一個病理癥狀。厥陰
主里,脈見沉弦,弦是肝的脈,為什么下利又有下重?由
于肝的疏泄不利,濕邪代謝不出去,化熱而致厥陰的濕熱
下利,下利有黏液,下重難通。下重難通憋得難受,靠著
肛門上面那一塊特別不舒服,這是因為它有熱,熱性急,
來了大便就憋不住,就得往下排泄。濕性緩,排泄的不利,
又加上肝氣不疏泄,氣機也不達,所以就出現(xiàn)下重難通的
這樣一個特點。后世治痢疾往往加上木香、檳榔、枳殼等
利氣的藥,這是有關系的。
.脈大者,為未止.,脈大屬于邪熱盛。熱性下利,邪
熱正是很盛的時候,所以脈搏的幅度很大?!睹}訣》上講.大
為病進.,大主病還在發(fā)展,所以它的這種下利就.為未止.。
.脈微弱數(shù)者,為欲自止,雖發(fā)熱不死.,脈微弱而數(shù)和脈
大互相做對比,說明邪氣要退了,下利欲自止了。.雖發(fā)熱
不死.,古代文獻的記載,下利怕發(fā)熱,下利還發(fā)燒不退的
便是下利的惡候,很險惡。這里雖然有點兒發(fā)熱,但脈是
微弱的,意味著正氣逐漸恢復,陽進陰退,所以不但死不
了,而且病就要好了。
366下利,脈沉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
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
以然者,其面戴陽,下虛故也。C381
這一條論述戴陽輕證有郁冒作解之機。
臉稍稍的紅一點兒,紅得不是太厲害,叫.少赤.,身
上有點兒發(fā)熱,發(fā)熱也不很厲害,叫微熱。這是一個好現(xiàn)
象,代表陽氣還在,陽氣雖虛還有點兒來復的苗頭。下利,
或者下利清谷,脈沉而遲,這是代表寒邪一方面。寒邪雖
然是盛,但是它是由盛往衰的方面發(fā)展。這樣,醫(yī)生就要
權衡,把正氣和邪氣兩個方面的勢力對比、權衡一下。從
發(fā)展上來看,陽氣要破寒而出,寒邪要陽出而消退,那么
.必郁冒汗出而解.。因此,這個人就頭目郁冒,然后汗就
出來了,汗出來了,寒邪就退了,病就好了。陽氣恢復,
陰邪退卻,就是陽勝陰負,陽進陰退。在這個過程中,寒
邪和陽氣還得稍微有一個斗爭。它有個郁冒,寒邪發(fā)作,
有個郁冒,頭目眩暈,到了汗出,陽氣恢復,陽氣勢力外
達,出了一身汗,病就好了。郁冒汗出我們過去講過,.傷
寒,應下之,而反汗之,表里俱虛,其人因自冒,冒家汗
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那個指的是表邪的問
題,這個指的是陰陽的問題。
厥陰篇講了好幾個出汗,包括這個郁冒的汗出,我們
講了幾個出汗了?
第一個是.有陰無陽故也.,就是亡陽,陽氣絕滅的汗
出,.傷寒六七日,不利,便發(fā)熱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
為什么?張仲景說了,.有陰無陽故也.。就是有了陰了,
沒有陽了,這是死證。
第二個是.大汗,又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先出大汗,大汗后就手足厥冷了,這個汗是陽虛,陽虛不
能固表了,所以就大汗;陽虛而陰寒盛,所以手足厥逆,
這個不是死證,所以用四逆湯主之。
第三個是.下利脈數(shù),又微熱汗出,今自愈,設復緊,
為未解.,下利就是腹瀉,寒性的下利見了脈數(shù),有點兒微
微的發(fā)燒,有點兒微微的汗出,張仲景說這個病要好了,
.今自愈.,為什么?因為,寒性下利出現(xiàn)了微熱,出現(xiàn)了
微汗出,這是陽氣恢復、陰邪退卻了,這是一個陽氣自愈
的一個汗出,陽氣恢復的一個汗出。你看看,這個出汗有
死證,有可治的四逆湯證,也有微熱汗出,就自愈的。
接著我們剛才講的是第四個,這個人也是陽氣要恢復,
但是他陽虛,要恢復的時候陽氣和陰寒要背水一戰(zhàn),所以
張仲景底下說是.所以然者,其面戴陽,下虛故也。.為什
么又好,又是郁冒,然后才汗出而解?因為這個人的陽氣
是處在一個虛損不足的情況,和第三條的.有微熱汗出,
今自愈.不一樣。這是陽氣虛,抗邪不利的反映。
總之,厥陰的陰證出汗有四種情況,兩個是不好的,
兩個是好的。頭一個不好,那是亡陽,汗出不止就亡陽了;
第二個大汗以后手足厥冷,那也是亡陽,不過不是死證,
可以用四逆湯。這兩個都是兇兆,不好。第三個微熱汗出,
病要自愈,陽氣恢復,陰寒退卻,那就好了。如果面色還
有點兒微紅,身有微熱,手足微厥,還下利清谷,這時候
陽氣恢復,陰寒退卻,還要經過郁冒的這樣一個階段,然
后這個病才解。
成無己的注解是從有表邪來理解,這個不好解釋。你
看他怎么說的,.下利清谷,脈沉而遲,里有寒也。面少赤,
身有微熱,表未解也。.這是表未解。他把這一條結合了我
剛才念的那個.傷寒,醫(yī)反下之,已下之而反汗之。表里
俱虛,其人因自冒,冒家汗出自解。.他把那一條與這一條
等同起來了。這是不行的。這是講陰陽,那個是表里皆虛,
講表邪,是在太陽篇上的。這樣一注解就不好理解了,怎
么不好理解?張仲景說了,.所以然者,其面戴陽,下虛故
也.。并沒說面少赤是表邪不解,表邪不解和下虛戴陽是兩
個證型,所以他注的邏輯性是不夠的。
367下利,脈數(shù)而渴者,今自愈;設不差,必
清膿血,以有熱故也。C382
這一條論述厥陰寒利由于陽復太過而轉為熱利便膿血
之證。
下利要見了.脈數(shù).,要見了.而渴.,就是陰證轉陽。
陰證轉陽就意味著陰邪退卻,陽氣恢復。陰邪為病,就是
傷了陽氣,現(xiàn)在陰邪去了,陽氣恢復了,這個病不就好了
嗎?所以.今自愈.。.設不瘥.,假設這個病還不好,陰證
已經見了陽了,已經是脈數(shù)而渴,還繼續(xù)不好,那就不是
陰邪的問題了,那屬于陽氣太盛,陽熱太過,所以.必圊
膿血,以有熱故也.,因為他有熱。因此厥陰病有一個兩極
分化的問題,以前是寒,寒得還挺厲害;這回是熱,熱得
過頭了,就要傷陰,又要圊膿血。
368下利后脈絕,手足厥冷,晬時脈還,手足
溫者生,脈不還者死。C383
這一條論述下利脈絕的預后。
下利后,脈絕了,絕者就是不續(xù)了,不能夠接續(xù)了。
同時,手足還厥冷,這是陽氣虛。脈絕就不是單純的陽虛
問題了,因為脈為血脈,這就是陰陽都虛,陰陽不能相續(xù)
了。如果屬于暫時性的,由于下利,正氣虛衰,陰陽不能
相續(xù)了,這個氣血一時的接續(xù)不上而脈絕了,.啐時脈還.,
啐時就是周時,就是經過一個對時,我們現(xiàn)在說是二十四
小時以內,脈又跳了。.手足溫者.,手足溫暖了,說明氣
血、陰陽還能夠恢復,所以這個就.生.。要是經過一天一
夜,摸脈還是沒有,而且手足厥冷,這樣就危險了,就是
.死.了。張仲景觀察人沒有脈了,有一個時間的限制,
這個時間限制就是啐時。什么叫啐時?陶弘景說:.啐時者,
周時也,周者,周遍也.,就是滿了十二時辰。譬如今天早
上到明天早上,這就叫啐時。不要一看到病人沒有脈了,
就說這病不行了,這也不見得,他有一時性的脈絕,過一
會兒也可能就又恢復了,心臟也跳了,血壓也上來了,手
足也不涼了,他又轉好了,這種情況也有。
369傷寒下利,日十余行,脈反實者死。C384
這一條論述虛證見實脈者死。
.傷寒下利,日十余行.,是說下利很厲害,不是一般
的下利,一天瀉十多次,十五次,十六次,這都叫十余行。
這樣的腹瀉,正氣當然是虛衰了,這人一瀉肚子,眼眶都
塌下來了,那最容易消耗人的氣血津液。他的脈應該是脈
弱、脈微,或者說是脈沉,這是對的。.脈反實者.,為什
么加個反字,就是這不符合下利日十數(shù)行的這樣一個病證,
脈反實而有力的,這就是死證。為什么?因為證是個虛證,
虛證應該見脈沉微,脈沉遲,脈微而弱;他反倒見了實脈,
這說明正雖然虛,而邪氣又旺盛,這是一個反常的現(xiàn)象,
反映邪氣太盛了,正氣又極虛。人以正氣為本,正氣虛而
邪氣又這樣的盛,這樣病就不好辦,這是愈后不良的一種
現(xiàn)象。這個和前面.脈大者,為未止.還要聯(lián)系起來,脈
大還有點兒中虛的現(xiàn)象,脈實就不是大了,所以就更危險
了。
370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
四逆湯主之。C385
這一條論述陰盛格陽的證治。
這一條和少陰篇的.少陰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熱,
手足厥冷,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的意思一樣,所以治
療也是用通脈四逆湯。
371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C386
白頭翁湯方
三兩黃連柏與秦 白頭二兩妙通神
病緣熱利時思水 下重難通此藥真
白頭翁二兩 黃連 黃柏 秦皮各三兩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
升;不愈,更服一升。
373下利,欲飲水者,以有熱故也,白頭翁湯
主之。C388
這兩條論述厥陰熱利的證治。
第C386條.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和下面第
C388條.下利欲飲水者,以有熱故也,白頭翁湯主之.要
聯(lián)系到一起看。
熱利和寒利迥然有別。厥陰有熱利有寒利,這是熱利。
怎么知道它是熱利?—個是下利黏液,有膿血便;另一個
是有下重,有口渴,樂意喝水。濕熱之邪傷了腸道,大便
黏穢,或者雜見膿血,脈見沉弦,舌苔黃膩,小便發(fā)黃,
這個就是肝不疏泄,濕熱下排,所以有里急后重這樣一個
特點。脈見沉弦,或者沉弦而滑,這種利就叫厥陰熱利,
要用白頭翁湯治療。白頭翁湯是專治之法,不是通治之法。
王孟英就善用白頭翁湯治痢疾。
白頭翁湯由白頭翁二兩,黃柏、黃連、秦皮各三兩組
成,方子很簡潔,.三兩黃連柏與秦,白頭二兩妙通神,病
緣熱利時思水,下重難通此藥真.。黃連厚腸胃,善治痢疾。
黃柏寒以清熱,苦以燥濕,在清熱的同時還能夠滋養(yǎng)腎陰。
秦皮也是入肝經的,稍微有點兒澀,清肝膽之熱,去濕熱
里還稍微帶點兒收斂的意思,還能治目疾。白頭翁是白頭
翁湯的主藥,善治毒痢,是治毒熱痢疾的專藥。
臨床上用白頭翁湯治痢疾,例子很多,不勝枚舉。不
過,屬于溫病下利傷陰,下焦不約的,就是一甲煎證,只
能用生牡蠣斂陰,不能用白頭翁湯。大家在臨床上要是遇
到陰虛性的下利,舌頭紅紅的,沒有苔,舌頭上盡是些裂
紋,還腹瀉,必須加上點兒牡蠣,用點兒石斛,用點兒生
山藥,得給它養(yǎng)胃陰,養(yǎng)胃腸之陰,固下焦,那就好了。
千萬不要用苦寒的藥。
372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
乃攻其表。溫里四逆湯,攻表桂枝湯。C387
這一條論述虛寒下利兼有表證的治療法則。
腹脹滿與下利并見,多屬于虛?!鹅`樞經〃經脈》說.胃
中寒則脹滿.,脾腎陽虛,溫運失職,寒凝氣滯則下利,完
谷不化,腹脹滿。.身體疼痛.,說明表證未解。里虛又兼
有表證,所以要.先溫其里,乃攻其表.,即先用四逆湯溫
里扶陽,等里氣恢復,清便自調,抗邪能力增強之后,再
擬桂枝湯以攻表。這是治療表里同病而里氣虛的一個法則。
如果不遵循這個法則,先攻表,誤發(fā)虛人之汗,就會造成
亡陽虛脫的嚴重后果。張景岳對這一治療法則作了很精辟
的分析:.此一條乃言表里俱病而下利者,雖有表證,所急
在里,蓋里有不實、則表邪愈陷,即欲表之,而中氣無力
亦不能散,故凡見下利中虛者,速當先溫其里,里實氣強
則表邪自解,溫中可以散寒,即此謂也。.
374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
C389
這一條是講燥實內阻,熱結旁流的證治。
這是通因通用,是治熱結旁流的。熱結旁流,有輕有
重。我們講的少陰三急下證,.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
青,必心下疼痛,口干燥者.,那是用大承氣湯。這個下利
和譫語,譫語是陽明胃家實,那么胃家實這個下利,當然
是熱結旁流了。因為旁流,所以就下利;因為熱結,所以
就譫語。關鍵在熱結,而不在旁流,所以說.有燥屎也.。
那么,肚子痛不痛?脹滿不脹滿?有沒有腹部癥狀???意
在言外,這人一定有腹部癥狀。腹脹滿、疼痛這些癥狀,
屬于有燥屎,.宜小承氣湯.,應當用小承氣湯,通因通用,
把燥屎給瀉下去,就不說胡話了,下利也就止住了。
我曾在臨床治療過這么一個病人,那是在和平里醫(yī)院,
有一個進修生跟著我,有一個人下利,舌苔有點兒發(fā)黃,
里急后重,下利黏穢,脈沉滑。我頭一個方子就給他開的
白頭翁湯。白頭翁湯吃完了,他又來了。問他怎么樣,他
說見點兒好,瀉的次數(shù)好一點兒。我們又給他看病,舌頭
比沒吃白頭翁湯以前黃得還更重了。不但沒減少,黃的還
厲害了。跟著我進修的那位同志就說,劉老師我們再來一
付白頭翁湯吧。白頭翁湯不能吃了。什么道理?我說你看
舌苔黃了,色比較老了。舌頭黃沒下去,這里有積滯,再
給他用白頭翁湯,不但不行,而且恐怕要出點兒問題。我
說給他開小承氣吧,厚樸,枳實,大黃。通因通用,瀉一
瀉,瀉完了以后,下利就止住了。腸管里的糟粕不去,利
是止不住的,在臨床的時候要注意這些問題。
為什么這兩條要相連?前面一個白頭翁湯,后面一個
小承氣湯?就是說在臨床有這樣一些情況,吃了白頭翁湯
以后不行的時候,如果他有燥屎,表現(xiàn)也許是譫語,也許
是腹痛,也許是舌苔黃而不去。下之則黃自去,一瀉下,
舌苔的黃就掉了。
375下利后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為虛煩也,
宜梔子豉湯。C390
這一條論述邪熱蘊結心胸的證治。
這一條和前一條小承氣湯證要聯(lián)系起來看。這人下利
后心里更發(fā)煩。這不是實煩,是虛煩。按之心下軟者,心
下不硬。肚子還柔軟的,這是個虛煩。如果按之心下痛,
或者心下硬,那就不是虛煩。虛煩,大便還比較正常。如
果是實煩,大便恐怕也有問題。針對虛煩就不要瀉了,用
梔子豉湯。因為虛煩是個火郁,是熱邪蘊郁在胸,所以要
用梔子豉湯。
376嘔家有癰膿者,不可治,嘔膿盡自愈。C391
這一條論述因內有癰膿而嘔者,當治其內癰。
厥陰病影響腸就下利,影響胃就噦。實際上,這是把
一些雜病的問題,一些雜病的嘔吐也給拉進來了,和厥陰
沒有什么關系的內容也拉進來了,所以也不能強求都是厥
陰病。
嘔家,就是經常有嘔吐的人。這個嘔的原因是什么?
胃里有癰膿。胃里有癰膿,他就得吐出來。人體上就有這
樣一種功能,體內有一些壞東西非得要吐出來。癰膿的嘔,
.不可治.,就不要給他治了,.嘔膿盡自愈.,把膿吐完了,
自然而然就好了。如果你治療,治之也無功。因此,內臟
生癰,肺癰、胃里有癰膿而作嘔作吐的,他是把癰膿往外
排出,和一般的嘔吐的情況不太一樣,就不要給他治嘔了。
治之不但是無功,反倒使他的病機不能夠向外了。這一條
給我們這么一個啟示,就是說治病必求其本,它本是在癰
膿,癰膿引發(fā)的嘔吐,要治癰膿,不要治嘔吐,膿盡自愈。
377嘔而脈弱,小便復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
治。四逆湯主之。C392
這一條論述嘔而手足厥冷屬陰盛格陽,為難治。
嘔是胃氣不和,.嘔而脈弱.,就意味著病在里了。.小
便復利.,這是一個鑒別診斷,說明水的代謝還是很好的,
不可能有些停水、蓄水的癥狀。嘔而脈弱,.身有微熱.,
身上還有點兒微微的發(fā)熱,如果這樣的情況沒有什么發(fā)展,
這也不算是一個難治之病,問題不大。.見厥者難治.,如
果出現(xiàn)手足厥冷,這個就難治了。為什么難治?先有身微
熱,而后又出現(xiàn)手足厥冷,這是陰邪勝于陽氣。陰邪占了
主導地位也就是說陽氣不能勝陰,陰寒內盛。這個發(fā)展的
趨向是陰邪盛的趨向,是陽氣不利的趨向,就是正虛而邪
盛,所以這個病難治。不過也不是一個不治之證。.四逆湯
主之.,要急速的用四逆湯,扶陽以消陰,扶陽以去陰寒之
邪。
我們講到少陰篇的時候介紹過郭雍的《傷寒補亡論》,
其中關于用四逆湯、通脈四逆湯和吳茱萸湯,介紹了這么
幾個原則。要是嘔吐下利而且煩躁的,不論他是什么情況,
先用吳茱萸湯。要是嘔吐下利厥逆,脈微欲絕者,那就用
通脈四逆湯。嘔吐下利,如果出現(xiàn)厥冷、厥逆,趕快用四
逆湯。這條就是見厥了,所以要用四逆湯治療。
378干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
C393
379嘔而發(fā)熱者,小柴胡湯主之。C394
這兩條是作對比的。一個是寒性的,一個是熱性的;
一個是在厥陰,一個是在少陽。
.干嘔,吐涎沫.,干嘔就是沒吐出食物了,不吐食叫
干嘔。那么干嘔能是一點兒東西沒有嗎?他也吐一點兒,
吐的是什么?不吐食,而吐一些涎沫。涎沫不是食物,涎
沫就是水,水液的那種東西就叫涎沫。同時還頭痛,是典
型的頭頂痛。干嘔吐涎沫,頭頂痛者,是吳茱萸湯的典型
癥狀。
吳茱萸湯證在《傷寒論》中見于這么幾個方面。首先
見于陽明病變,.食谷欲嘔者,吳茱萸湯主之.。其次就是
.少陰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這
一條是見于厥陰篇,.干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
之。.以前講這個吳茱萸時,我們就強調了一個問題,吳茱
萸湯亦治吐,亦治下利。吐利,但是它以嘔吐為主,為什
么要提到這樣的一個論點?就是在厥陰篇上就說干嘔吐涎
沫,就不談下利了,陽明篇說食谷欲嘔者,也是講嘔。因
此,吳茱萸湯在少陰病篇是治吐利的,但是以吐為主,那
么理中丸、理中湯治吐也治下利,它是以治下利為主。干
嘔吐涎沫,頭痛者,這是足厥陰的肝寒,肝的陰寒之邪逼
迫胃,.見肝之病,知肝傳脾.,肝有邪,要影響到脾胃。
胃氣一上逆,就吐涎沫。臟寒就容易生水,臟熱就容易動
風,這是陰陽、寒熱變化的趨勢。厥陰之邪的寒逆,它要
吐涎沫,涎沫是水飲,也是一個水液。不但是吐涎沫,還
有一個特點,就是臨床你要看到吳茱萸湯證,這個人還總
是干嘔,總有涎沫,吐之不完,你要拿一個痰桶,一會兒
吐一大堆,有的就像雞蛋清。吐涎沫,同時頭還痛,有的
時候頭不但痛,還有點發(fā)暈。脈一般都是弦緩,弦遲,那
么用.吳茱萸湯主之.。
吳茱萸湯治療肝寒影響胃氣上逆的嘔吐,吐涎沫而頭
痛者,非常有效。我就根據這個道理,看了幾個病。有個
姓嚴的地質工作者,被西醫(yī)診斷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每
天夜晚十一點到十二點鐘,先開始發(fā)冷,就像發(fā)瘧疾,胃
口就痛得很厲害,然后就吐??h醫(yī)院建議動手術,他不太
樂意,就到我們那兒去看病。我一看他脈弦而遲,舌質也
淡,舌苔有些水滑,吐涎沫,這是吳茱萸湯證。就給他開
了吳茱萸湯,吃了就好了。
第C394條.嘔而發(fā)熱者,小柴胡湯主之。.如果也嘔
吐,但是發(fā)熱,甚至有低熱不退的,這就是陽證了。在太
陽病篇就講小柴胡湯證,小柴胡湯證有發(fā)熱,.嘔而發(fā)熱.,
包括低熱不退的。在臨床上有很多這樣的病人,尤其是婦
女同志。惡心,口苦,發(fā)熱頂多38℃,總惡心,脈弦出于
寸口,像一條線,直上直下,好生閑氣,胸滿,打咯,小
柴胡湯可好使了。.嘔而發(fā)熱,小柴胡湯主之.,肝和膽相
表里,出現(xiàn)少陽證了,少陽陽證就有發(fā)熱,相火郁了,所
以就發(fā)熱。要惡寒的,夜里惡寒的,頭痛吐涎沫的,那個
是吳茱萸湯證;要口苦,喜嘔,胸脅苦悶,還有低熱,發(fā)
燒不退,那個是小柴胡湯證。一個是陰證,一個是陽證;
一個是寒證,一個就帶有熱象。同時,在厥陰篇中提出小
柴胡湯了,就說明了肝膽表里的問題。肝與膽是一個表里
的關系的問題。實,實在少陽;虛,虛在厥陰。
380傷寒大吐大下之,極虛,復極汗出者,以
其人外氣怫郁,復與之水,以發(fā)其汗,因得噦。所
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C395
這一條論述傷寒誤用吐下,胃陽虛而致噦。
傷寒大吐大下后,.極虛.指胃陽之氣虛。.復極汗出
者.,因為胃陽之氣虛了,陽虛就不固,所以就汗出。這個
汗出是個證候,不是醫(yī)生給發(fā)的汗,是自己出的汗。這樣
就造成人的外氣佛郁,因為陽氣不固了,陽虛于外了,所
以這人有點兒熱,這是個虛陽,是胃虛的陽氣浮越在外。
如果醫(yī)生還用水療,.與之水以發(fā)其汗.,叫他多喝點兒開
水,要給他發(fā)汗,這樣一來一出汗,.因得噦.,就得了一
個噦,這個噦是.胃中寒冷故也.。這是由于胃寒,再給他
發(fā)汗,胃陽更虛了。胃寒,所以作噦。胃虛可以作噦,六
腑實也可以作噦。后者要是前后不利,就要瀉下,要通利;
前者就必須要補胃氣,補陽虛,用丁萸理中湯,吳茱萸湯,
甚至四逆湯。
381傷寒,噦而腹?jié)M,視其前后,知何部不利,
利之則愈。C396
這一條論述噦而腹?jié)M的辨證與治法。
噦就是呃逆,就像膈痙攣。同時,肚子還脹滿不消。
如果遇見這樣病,張仲景就說要.視其前后.,視就是觀察,
前后就是大小便,.知何部不利.,觀察以后經過調查,經
過了解,是小便不利還是大便不利,.知何部不利,利之則
愈.。為什么?因為這屬于六腑的實證,所以小便不利就是
蓄水,大便不利就是腑氣不通,噦而腹?jié)M,就和腹?jié)M聯(lián)系
起來了。
小結
厥陰病篇共五十六條。厥者極也,厥陰是陰之極,它
比少陰病的陰氣陰寒之邪還要重,所以叫陰之極。由于它
的陰寒極盛,所以它也有一個陽氣來復的條件,也就是中
醫(yī)常說的陰極生陽、寒極生熱的轉化。因此,厥陰篇就和
少陰篇是不同的,這兩篇的內容不能相混。由于厥陰寒極
生熱,陽熱來復,所以它有寒熱錯雜之證。少陰病則沒有,
少陰病只有寒極的格陽、戴陽,沒有寒極生熱,也沒有陰
極生陽。
厥陰病的寒熱錯雜證,體現(xiàn)在厥陰篇里就有三個方面,
一個是烏梅丸證,一個是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證,一個是
麻黃升麻湯證。這三個方證雖然都是寒熱并用,但是又有
各自特殊的方面。烏梅丸寒熱并用,它主要在酸收,所以
它能夠治蛔厥,能夠治氣上撞心,心中疼熱。干姜黃芩黃
連人參湯寒熱并用,它主要在苦降,所以它治嘔吐,是治
嘔吐的一個最理想的方藥。麻黃升麻湯雖然也是寒熱并用,
但它能夠宣發(fā)郁遏的陽熱,所以它治寸脈沉遲、下部脈不
至這樣的一個厥利,吃這個藥要出汗,汗出再解。這是寒
熱錯雜證,是少陰篇所沒有的。這是它的第一個特點。
在這樣的一個前提之下,厥陰病又講究陰陽進退,寒
熱勝復。由于它是兩極分化,有的時候寒極就生熱,熱復
就有一個太過不及的問題。同時,寒是代表邪氣,熱是代
表正氣,寒、厥和熱相互出現(xiàn),厥多熱少,或者是厥少熱
多,實際上也有點兒像寒熱往來。因此,厥陰篇最大的一
個特點,它的厥和熱的對比,厥與熱的趨向何多何少、何
盛何衰,可以辨證陰陽消長的情況。這是它的第二個特點。
第三個特點,厥陰病講究厥,厥就概括了寒熱、虛實
等等的不同情況。張仲景用陰陽氣不相順接這樣一個病機
來解釋厥的機制。因此,在復雜多變的情況下,只要你找
出陰陽兩個方面盛衰的問題,那么就可以掌握住厥病的病
機,從而得出治療的方法。在厥陰篇里有三個厥,第一個
是寒厥,以四逆輩治療為主的,如四逆湯、通脈四逆湯,
與少陰病的厥基本是一致的。在這個基礎上,它又提出來
血虛而有寒的厥冷,這個在少陰病是沒有的,只有厥陰篇
有,如當歸四逆湯證。第二個是熱厥,一個就是白虎湯證
脈滑的熱厥,再一個是.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亦微,
厥應下之,而反汗之,必口傷爛赤也.,那個厥就屬于陽氣
阻隔于內,它帶有一定的濕熱證候出現(xiàn),不能用白虎湯,
而要瀉下,所以有清法、有下法,這是熱厥。第三個就是
寒熱錯雜之厥,一個是包括了蛔厥在內的烏梅丸證,一個
就包括傷寒大下之后的麻黃升麻湯證??傊赎幉∑?span lang="EN-US">
厥為主,它有寒厥,寒厥里又分陽虛的寒厥,血虛的寒厥;
它還有熱厥,熱厥里有清法的熱厥,下法的熱厥;它還有
寒熱錯雜的厥,一個是烏梅丸證,一個是麻黃升麻湯證。
第四個特點是下利。下利也分寒熱、陰陽、虛實。寒
性下利用四逆輩,熱性下利用白頭翁湯。熱性下利的特點
一是口渴,一是下重。厥陰篇還有實性下利,嘔、譫語、
腹?jié)M、下利,用小承氣湯。寒熱錯雜下利用麻黃升麻湯和
烏梅丸。
辨霍亂病脈證并治
[概說]
霍亂是傷寒的一個類證,在《黃帝內經》里就已經有
所記載。不過,中西醫(yī)學所說的霍亂有相同點,也有不同
點。中醫(yī)學所說的霍亂包括的證候內容多一些,現(xiàn)代醫(yī)學
所說的霍亂主要是霍亂弧菌導致的烈性傳染病。因此,中
醫(yī)學的霍亂既包括現(xiàn)代醫(yī)學中的霍孔,又不局限于現(xiàn)代醫(yī)
學中的霍亂。
凡是嘔吐和下利比較嚴重的,中醫(yī)文獻就叫做霍亂,
屬于廣義的霍亂。古人對這個病的認識是從清濁升降的病
理立論的,譬如《靈樞經〃五亂》有這么幾句話:.清氣在
陰,濁氣在陽,清濁相干,亂于腸胃,干為霍亂。.清氣應
當在陽,現(xiàn)在在陰了;濁氣應當在陰,現(xiàn)在在陽了。這樣
就清濁相干,亂于腸胃,干為霍亂?!端貑枴o大論》
說:.太陰所至為中滿,霍亂吐下.。太陰司天,太陰主濕,
主土,濕邪太盛了,為中滿,為霍亂。又說.五郁之發(fā),
民病嘔吐霍亂.。這樣來看,《內經》上所說的霍亂是脾胃
病,和濕邪有關系?!秱摗穼魜y的認識又有所發(fā)展,
認為霍亂病是中焦脾胃之病,是由于陰陽升降失調,清濁
相干,寒熱相混,表里不和造成的。
霍即揮霍,因為吐瀉不已,揮霍無度,使人的正氣很
快受到損失,所以叫做霍;亂即變亂,脾胃受邪,陰陽升
降不利,寒熱為之錯雜,表里也不和,所以叫做亂?!夺t(yī)宗
金鑒》說.霍亂風寒暑濕水,雜邪為病正氣傷.,指出造成
霍亂的原因很多?;魜y發(fā)病很快,是.揮霍變亂生倉促,
心腹大痛吐利間.。心就是胃脘,腹就是腸道,疼痛,上吐
下瀉,惡寒發(fā)熱。后世把霍亂分為兩種,一種叫濕霍亂,
一種叫干霍亂。濕霍亂能吐出來,能瀉出來;干霍亂是欲
吐而不出,欲利而不下。
382問曰:病有霍亂者何?答曰:嘔吐而利,
名曰霍亂。C397
這一條論述霍亂的概念。
這是一個問答體裁,直說核心問題?;魜y的主證就是
.嘔吐而利.。
383問曰:病發(fā)熱,頭痛,身疼,惡寒,吐利
者,此屬何???答曰:此名霍亂。自吐下,又利止,
復更發(fā)熱也。C398
這一條論述霍亂的主證。
.病發(fā)熱、頭痛、身疼、惡寒.,這是表不和。表有邪,
上吐下瀉,這是霍亂。第一條所說的嘔吐而利,是說霍亂
的主證,這一條補充了一個表證,也包括了霍亂的全部癥
狀。
下面的話可能有缺文,意見也不大一致。.自吐下.,
這種吐和瀉下是自發(fā)的,.又利止.,利又止住了,.復,更
發(fā)熱也.,然后又發(fā)熱了,這就不是霍亂,而是傷寒。傷寒
和霍亂的區(qū)別點:有表證,還有吐利者,叫做霍亂;不吐
不利,只有發(fā)熱者,叫做傷寒。
384傷寒,其脈微澀者,本是霍亂,今是傷寒,
卻四五日,至陰經上,轉入陰必利,本嘔下利者,
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矢氣,仍不利者,屬陽明
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經盡故也。C399
這一條和上面兩條要聯(lián)系起來體會,是論述霍亂和傷
寒的鑒別要點。
傷寒開頭沒有吐利,脈見浮緊,而霍亂開頭就有吐利,
由于吐利,脈見微澀,還有發(fā)熱。.今是傷寒,卻四五日,
至陰經上轉入陰,必利.,如果說是傷寒,病在三陽經的時
候沒有吐利,一般在過了四五天以后,傳到陰經才有吐利。
霍亂雖然也發(fā)燒,但開始就上吐下瀉,脈微澀,這是傷寒
和霍亂的鑒別。
臨床上,這一條很有指導意義。有的人開始是吐利,
利止后大便也沒正常。.欲似大便而反失氣,仍不利者,屬
陽明也.,這個人像是要大便,但是大便拉不下來,光放屁。
由于吐下之后,腸胃的津液已虛,胃氣不和,做大便下不
來,這屬于陽明。這種大便硬屬于吐下之后,胃腸的津液
不足了,沒有日晡所潮熱,蒸蒸發(fā)熱等陽明實證,只是不
大便,.十三日愈.,就是說要給它一個津液恢復的時間。
.所以然者,經盡故也.。古人認為七天一來復,到了
十三天,快到兩周了,胃氣和而津液回,病就要好了。這
是說霍亂和傷寒的不同。傷寒之邪要是傳入陽明,就會出
現(xiàn)蒸蒸發(fā)熱,日哺潮熱,手足濈然汗出,譫語,繞臍痛等
癥狀。而霍亂是因為吐下以后津液虛了,大便雖硬卻沒有
燥熱之象,所以不要給它瀉下,就等十多天,胃氣和,津
液回,大便就下來了。
384下利后,當便硬,硬則能食者愈;今反不
能食,到后經中,頗能食,復過一經能食,過之一
日,當愈。不愈者,不屬陽明也。C400
這一條繼續(xù)上一條闡發(fā)它的意義。
下利損傷津液,出現(xiàn)大便硬。.硬則能食者愈.,大便
硬,還樂意吃東西,就說明不是燥屎,只是津液傷,那就
不可下。另外,能食還反映胃氣調和,到了一定的時間,
津液一恢復,大便就下來了。
.今反不能食.,說明胃氣未和。.到后經中,頗能食.,
經過七天一個來復期,胃氣恢復,就能吃了。.復過一經能
食,過之一日,當愈.,復過一經就是經過七天之后.一日.,
只是概數(shù)。
.不愈者,不屬陽明也.,如果病還不好的,就屬于陰
了,和臟、脾、虛寒有關系,就不屬于陽明律液不足了。
這一條要和上連接起來認識,就是說吐下以后,有變成陰
證的,有變成陽證的。變成陽證的都是傷了津液,陽明燥,
所以大便硬,這時候不要瀉下,要等待津液自己恢復,病
就可以好了。津液恢復一要根據時間,二要驗之于飲食。
385惡寒脈微,而復利,利止,亡血也,四逆
加人參湯主之。C401
四逆加人參湯方
四逆原方主救陽 加參一兩救陰方
利雖已止知亡血 須取中焦變化鄉(xiāng)
于四逆湯方內,加人參一兩,余依四逆湯法服。
這一條論述霍亂亡血的證治。
.惡寒脈微.,陽虛而有寒。寒盛故.復利.。.利止.,
不是病好了而是津液內竭,所以稱為.亡血也.。這里的血
是廣義的,代表陰、津液。津液內竭,利無可利,它就止
了。治療用四逆湯加人參,四逆湯補陽,人參補血補津液。
陽氣、陰液恢復,病才能好。這里的下利只是個例子,臨
床不要局限于下利,嘔吐也可以。四逆湯加人參為什么能
夠治亡血?就要對人參這個藥有所理解。
人參和附子不一樣。附子回陽,補先天的少陰腎中之
陽。人參補五臟,能補脾肺之氣。人參補氣以生津液,補
脾以生血液,故白虎湯證出現(xiàn)大煩渴要加人參。如果下利,
吐下而脈絕了,加人參能生脈,后世有一個參附湯,就是
從附子湯里化裁而來的。附子補腎,人參補脾,氣血暴脫
均堪任,一個補陰,一個補陽。陳修園編有這么一個方歌,
我說一說,給大家一個啟發(fā)。.四逆原方主救陽.,四逆的
原方是主救陽的;.加參一兩救陰方.,加參是一兩二兩就
看情況了;.利雖已止知亡血,須取中焦變化鄉(xiāng).,因為人
參能補脾,借水谷之精微生津液、生血液。
我治過一個產后大出血的婦女,臉色像黃紙,眼睛睜
不開,看不見東西,脈似有似無,很急,就用一味獨參湯,
將一兩人參濃煎,喝下以后鼻子上就見汗,眼睛隨后就睜
開了,下邊血也止了。.四逆原方主救陽,加參一兩救陰方,
利雖已止知亡血,須取中焦變化鄉(xiāng).。
386霍亂,頭痛,發(fā)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
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C402
理中丸方
吐利腹疼用理中 丸湯分兩各三同
術姜參草剛柔濟 服后也借熱粥功
人參 甘草,炙 白術 干姜以上各三兩
上四味,搗篩為末,蜜和丸,如雞黃大,以沸
湯數(shù)合,和一丸,研碎,溫服之。日三四,夜二服,
腹中未熱,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湯。湯法,以四物,
依兩數(shù)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日三服。
加減法:
若臍上筑者,腎氣動也,去術加桂四兩。吐多
者,去術,加生姜三兩。下多者,還用術;悸者,
加茯苓二兩??视盟撸有g,足前成四兩半。
腹中痛者,加人參,足前成四兩半。寒者,加干姜,
足前成四兩半。腹?jié)M者,去術,加附子一枚。服湯
后,如食頃,飲熱粥一升許,微自溫,勿發(fā)揭衣被。
這一條論述霍亂病的兩種證治。
.頭痛,發(fā)熱,身疼痛.,這是表證。如果發(fā)熱較為突
出,渴欲飲水,小便還不利者,這是濕邪所致的三焦不利,
表里不和,治療當用五苓散。五苓散外能解表,內能利水
濕。如果惡寒較為突出,并不口渴者,這就是脾胃虛寒證,
治療當用理中丸。理中者,燮理中焦之陰陽也。方中白術
配干姜以去寒濕,人參配甘草以補中益氣。這兩首方劑對
霍亂效果很好,后世總結為.五苓分其清濁,理中溫其陽
氣.。
我們講過理中湯,現(xiàn)在看一下理中丸。.上四味,搗篩
為末,蜜和丸,如雞黃大,以沸湯數(shù)合,和一丸,研碎,
溫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熱,益至三四丸,然不
及湯。湯法:以四物,依兩數(shù)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
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這里啟示我們吃理中丸要用開
水和丸,連湯帶藥渣子溫服,吃到肚子發(fā)熱為止。吃藥后
發(fā)熱有好幾種,有的后背發(fā)熱,有的前額發(fā)熱,有的周身
發(fā)熱,有的小肚子發(fā)熱,有的尾巴骨發(fā)熱還瘙癢的,有的
整個肚子熱。吃理中湯肚子要熱,熱就是脾陽之氣恢復了。
要是腹中還沒熱,說明藥輕病重,.益至三四丸.,益是增
加,要增加到三四丸,以肚子發(fā)熱為準。我在營口學徒的
時候,因為吃生冷使脾胃受寒,腹瀉得厲害,老醫(yī)生們告
訴我吃理中丸。吃完了我還瀉,嗓子都疼了,我就不太敢
吃了。但老大夫讓我吃到肚子發(fā)熱為止。后來果然大便就
不瀉了。
加減法中,.腹?jié)M者,去術,加附子一枚。服湯后,如
食頃,飲熱粥一升許,微自溫,勿發(fā)揭衣被.,就是說吃完
藥以后不僅要喝熱粥,還要蓋上被子,使水谷之氣來輔助
胃陽,祛除寒邪。《傷寒論》中吃完藥要喝熱粥的方子有兩
個,一個是桂枝湯,一個就是理中湯的加減。
387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當消息和解其外,
宜桂枝湯小和之。C403
這一條論述霍亂病的善后。
五苓散中有桂枝。吃了五苓散以后要多飲暖水,汗出
則愈。理中湯、理中丸是治中焦寒濕的,吃了理中湯后吐
利雖然止了,而身痛不休者,就是里和而表不和。.當消息
和解其外.,消息就是斟酌,要斟酌和解其外,還得給他發(fā)
點兒汗,.宜桂枝湯小和之.,稍微吃點兒桂枝湯,給他發(fā)
一點兒汗,解解表就好了。因此,桂枝湯是理中湯的一個
善后的方子。
388吐利汗出,發(fā)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
冷者,四逆湯主之。C404
389既吐且利,小便復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
內寒外熱,脈微欲絕者,四逆湯主之。C405
吐利是上吐而下瀉,寒盛陽虛就汗出,惡寒,發(fā)熱。
陽虛不守了,陽氣不斂了,這個病有點兒陽氣外浮的現(xiàn)象。
.四肢拘急.,由于既吐且利,不但陽虛寒盛,而且津液也
不能夠滋潤筋脈。氣主煦之,血主濡之,這也是亡血的一
個表現(xiàn)。.手足厥冷者.,是陽氣不溫;.四肢拘急.,是血
液不潤。.四逆湯主之.。這里的四逆湯應該用四逆加人參
湯。
第C405條的四逆湯應該是通脈四逆湯,因為它是內
寒外熱,脈微欲絕。應當加大四逆湯的劑量,用通脈四逆
湯。.既吐且利.是里寒盛,.小便復利而大汗出.,大汗出
是陽虛,.小便復利.說明沒有里熱證,.下利清谷,里寒
外熱.,說明還有身微熱、不惡寒這些格陽之象。
390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
微欲絕者,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主之。C406
四逆加豬膽汁湯方
于四逆湯方內,加入豬膽汁半合,余依前法服;
如無豬膽,以羊膽代之。
這一條論述霍亂陰陽兩虛的證治。
.吐已.,已者止也;.下斷.,瀉下沒什么下的,就斷
絕了。.吐已下斷.,言其津液大受損傷,吐無可吐,下無
可下。.汗出而厥.,這是陽虛。.四肢拘急不解.,就是我
們現(xiàn)在所說的下利以后脫水了,出現(xiàn)腿抽筋,拘攣,伸不
開,也有胳膊伸不開的。.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說
明不但陽氣虛了,津液也受傷了。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主之.。豬膽汁是補體液的。為
什么在少陰篇服了白通湯以后,這個人反倒沒有脈,下利
不止,心煩嘔吐了?這不但是一個從治之法,而且要看到
它傷陰了,光用白通湯補陽還不行,你還得給它補液,所
以要加豬膽汁、人尿,就是這個道理。
391吐利發(fā)汗,脈平,小煩者,以新虛不勝谷氣故也。
C407
這一條放在霍亂病的后面是有道理的,針對性很強。
.脈平,就是說脈不浮不沉,不數(shù)不遲,不大不小,陰陽
和平了,也叫和平之脈。吐利或者發(fā)汗以后,病人脈平了,
癥狀還稍稍的有點兒煩熱不解的,是.以新虛不勝谷氣故
也.,因為霍亂的特點就是嘔吐下利,吐利治好了以后,正
氣還沒完全恢復,脾胃之氣不旺,不能夠勝任谷氣,就出
現(xiàn)煩熱。.損谷則愈.,給他少吃一點兒,喝點兒稀的,逐
漸恢復脾胃之氣,病就好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