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解國外潛力年輕藝術(shù)家?
他們提供了一份內(nèi)行參考名單
雷宛螢
奧斯丁·李 Austin Lee(b.1983,美國)
薩爾曼·托爾 Salman Toor(b.1983,巴基斯坦)
朱莉·博菲爾斯 Julie Beaufils(b.1987,法國)
西村有 Yu Nishimura(b.1982,日本)
盧卡斯·阿魯達 Lucas Arruda(b.1983,巴西)
最初見到西村有的作品是在巴黎的一個博覽會上,當時我就被他畫面中安靜的氣氛所吸引。去年我曾拜訪過他位于東京郊外山里的工作室,從市區(qū)開車過去大概一個多小時。我覺得現(xiàn)在能夠以這樣一種安靜的方式去創(chuàng)作的畫家并不多,從他的生活方式到作品題材,以及畫面?zhèn)鬟f出來的氣氛,都相當美好和純真。這與日本大師熊谷守一在某種程度上有些許相似性。西村有的繪畫語言也非常獨特,他善于運用多重透視,在繪畫過程中不斷變換視點,尋找并還原了記憶深處的畫面。畫面中有點兒動漫的元素,但是繪畫性又極強,有些作品中還透出日本傳統(tǒng)水墨畫的影子。
西村有《Beach and Pavement》22×27.3cm 布面油畫 2020
西村有《Paddy》80.3×100cm 布面油畫 2020
西村有《Trees》227.3×181.8cm 布面油畫 2018
大概在七八年前Frieze博覽會上,Lucas Arruda還是一位默默無聞的畫家。如今他已在國內(nèi)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并被卓納畫廊代理。Lucas的作品圍繞“風景”展開,基本不超過三種題材:海景、大?;騾擦?。正如木木美術(shù)館正在展出的莫蘭迪,他們的相似性在于題材都很局限,但同時又將這些題材演繹得非常無限。我曾跟Lucas聊過這個問題,他畫的看似是海平面,但其實海無時無刻不在變化,所以沒有一幅作品、沒有一個瞬間是一樣的。
Lucas的風景畫通常精致小巧,題材同時涉及古典與當代,它們不僅僅是對景觀的記錄,而是通過繪畫對光進行研究。我們曾經(jīng)去柏林拜訪他的工作室,發(fā)現(xiàn)墻上掛了一個木制十字架,與他的畫作并置。當時我問他為什么要這么擺放?他說每畫完一幅畫,就把它們放在一起看看有沒有違和感。如果不違和,就說明這幅畫完成了。這讓我想到塞尚,他每次畫完之后,也要將作品擺放到大自然里面去看,如果不遜色于自然很多,他覺得這幅畫就可以成立。
盧卡斯·阿魯達個展,新世紀當代藝術(shù)基金會·池社展覽現(xiàn)場
盧卡斯·阿魯達《無題(出自“沙漠-模型”系列)》30×37cm 布面油畫 2020
喬志兵
威廉·薩奈爾 Wilhelm Sasnal(b.1972,波蘭)
阿德里安·維拉·羅哈斯 Adrián Villar Rojas(b.1980,阿根廷)
西普瑞安·蓋拉德 Cyprien Gaillard(b.1980,法國)
梁慧圭 Haegue Yang(b.1971,韓國)
安德羅·維庫亞 Andro Wekua(b.1977,格魯吉亞)
西普瑞安的藝術(shù)實踐涵蓋很多方面——從繪畫到雕塑,從紀錄性影像到大地藝術(shù)??梢哉f他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從來不被固定的邊界所限制。而他所關(guān)注的,也是人類紀時代中關(guān)于廢棄的人造物與自然環(huán)境之間的張力。西普瑞安尋求在崩塌毀滅中那稍瞬即逝的柔軟情感,探尋一種詩性的美學。在社會進步的快速潮流中,西普瑞安以廢墟式的美激發(fā)觀眾的現(xiàn)代社會共鳴以及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作為一個1980年出生的藝術(shù)家,能夠掌握如此宏大的,紀念性式的人文藝術(shù)敘事方式,是非常值得藝術(shù)界關(guān)注的。
西普瑞安·蓋拉德個展“海灣到海灣”,上海油罐藝術(shù)中心展覽現(xiàn)場
推薦阿德里安的理由來自很多方面。一是他獨特的藝術(shù)實踐手段:游牧式,在地性,以及延續(xù)性。二是他的作品涵蓋許多藝術(shù)種類;阿德里安希望通過其藝術(shù)實踐,去突破藝術(shù)本體論(去突破現(xiàn)有對于“藝術(shù)”的定論)。阿德里安在藝術(shù)實踐歷程所關(guān)注與探討的,涵蓋了去人類中心主義,歷史的其它可能性,平行時空等等的極為廣闊的學科疆域。作品中充滿隱喻,引發(fā)觀者哲學性的思考。
阿德里安·維拉·羅哈斯個展“有時候你會想,在一個相互連接的宇宙中,誰在夢到誰?”,上海油罐藝術(shù)中心展覽現(xiàn)場
阿德里安·維拉·羅哈斯裝置作品,紐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屋頂花園展覽現(xiàn)場
壽含章
弗里德里?!旒{什 Friedrich Kunath(b.1974,德國)
朱利安·夏利耶 Julian Charrière(b.1987,瑞士)
尼爾·霍德 Nir Hod(b.1970,以色列)
胡爾達·古茲曼 Hulda Guzmán(b.1984,多米尼加)
莎芭拉拉·塞爾弗 Tschabalala Self(b.1990,美國)
大谷工作室 Otani Workshop(b.1980,日本)
關(guān)于弗里德里希·庫納什2010年之前的作品,我了解得不多,因為他最出色的作品我認為是最近這幾年的事。那些色彩對比度強烈的夕陽情景,雕塑般坐立在水彩之上的油彩,還有日記般的字句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創(chuàng)作中透露的德國浪漫主義風格如夢如幻,也有著對過去世界的緬懷。雖看似莊嚴,態(tài)度中卻有著一絲嘲諷,嘲諷自己,也嘲諷天地。這種嘲諷,因其柔軟和真誠的質(zhì)地,最終成為了一種高級幽默。弗里德里?!旒{什作品中的幽默來自那些簡單的字句,看似孤單又感傷,卻能讓人會心一笑。今年秋天,我愛上了這個男人,這個Hunting High & Low的人類,身上飄著塵土和酒氣的騎士。并希望自己也是那樣的人。
弗里德里希·庫納什《First Life Takes Time Then Time Takes Life》152.4×152.4cm 布面油畫、丙烯 2018
弗里德里希·庫納什《P.S. I still do》116.8×162.6cm 布面油畫、壓克力、墨水、絲網(wǎng)印刷 2017
弗里德里?!旒{什《There's Too Much Love》177.8×147.3cm 布面丙烯、木炭、石墨 2017
朱利安·夏利耶的創(chuàng)作跳躍在不同的領(lǐng)域,他想告訴我們在生命中錯過的靈活性。他是一個在廣袤大地上提取信息并帶回給我們的使者。他用不同的媒介進行創(chuàng)作,在過去10年間去了地球上人跡罕至的邊緣,無論是極地,還是發(fā)生核泄漏災難的切爾諾貝利,在一次次冒險中Julian總能收獲到出色的成果。他對這些地域的調(diào)研融合了地理,生物,物理,歷史與考古學。時間是他作品的重要特質(zhì),包含了沉重的過去,一晃而過的現(xiàn)在與岌岌可危的未來。
朱利安·夏利耶《Some Pigeons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用食用顏料涂染60多只鴿子放回自然,2012年威尼斯建筑雙年展
朱利安·夏利耶《Future Fossil Spaces》一組鹽磚搭建的塔柱,2014
朱利安·夏利耶《The Blue Fossil Entropic Stories》一個單薄的人類站在冰山上用噴焰裝置8小時來融化腳下的冰層,2013
大谷工作室的作品中很多是孩童的臉,當你看著他們的臉龐,會吃驚發(fā)現(xiàn)即便是孩子也會有自己的許多故事。他創(chuàng)作的孩子們雖有著樸實的質(zhì)地,但我在那些稚嫩的臉龐上看不到他們曾經(jīng)寄存的母體,他們是如此得獨立,藏著自己的故事,顯露著深不可測的安寧,安寧地在世間飄零著,而當我觀賞它們的時候,幼年的我會突然跑到成年的我之前,悄悄打量它們。
大谷工作室作品中孩童的臉
來夢馨 Sherry Lai
杰西·莫克林 Jesse Mockrin(b.1981,美國)
希拉里·佩希斯 Hilary Pecis(b.1979,美國)
卡西·納莫達 Cassi Namoda(b.1988,莫桑比克)
斯蒂芬妮·海因策 Stefanie Heinze(b.1987,德國)
路易絲·伯內(nèi)特 Louise Bonnet(b.1970,瑞士)
詹娜·格里邦 Jenna Gribbon(b.1978,美國)
多米尼克·馮 Dominique Fung(b.1987,加拿大)
克洛伊·懷斯 Chloe Wise(b.1990,加拿大)
阿納斯塔西亞·巴伊 Anastasia Bay(b.1988,法國)
這份推薦名單都是我近一年內(nèi)比較關(guān)注的“70、80后”女性藝術(shù)家,以架上繪畫為主,其中不乏已經(jīng)完成從中小型畫廊轉(zhuǎn)會到一線畫廊的藝術(shù)家,也包括正在被不同大畫廊爭搶的藝術(shù)家。
Hilary Pecis的繪畫使用繁復而迷人的方式捕捉她所居住的空間。她在繪畫中會廣泛地援引繪畫的歷史,并且同時敏銳地捕捉當下人們生活方式的氛圍。我經(jīng)常被她靜物畫面中的各種細節(jié)所吸引,并跟隨附著豐富紋飾的生活物件進入藝術(shù)家創(chuàng)造的空間。Hilary和她同為藝術(shù)家的先生都酷愛收集Art Books,作品中大量關(guān)于藝術(shù)書籍的描繪也表達了他們對藝術(shù)以及對生活的熱愛。
希拉里·佩希斯個展“山谷背風處”,SPURS畫廊展覽現(xiàn)場,這是Hilary在中國的首場個展,展至12月27日
希拉里·佩西斯《好孩子》173×137cm 布面丙烯 2020
Cassi Namoda作為一位非裔的年輕女性藝術(shù)家,作品探討了她與家庭生活之間的私密關(guān)系,充斥著舒適又親近的氛圍,畫面洋溢著的熱烈情感令人著迷。前段時間在一個Podcast上聽到Katy Hessel談論“The Great Women Artists”,其中一期就聊到了Cassi,讓我開始對她的創(chuàng)作和個人背景產(chǎn)生了強烈的興趣。
卡西·納莫達《馬瑞雅的自由精神》2020
花笑嬋
瑪格麗特·胡默 Marguerite Humeau(b.1986,英國)
阿爾瓦羅·烏爾巴諾 Alvaro Urbano(b.1983,西班牙)
拉斐拉·沃格爾 Raphaela Vogel(b.1988,德國)
拉斐爾·多梅內(nèi)克 Rafael Domenech(b.1989,古巴)
莫妮拉·卡迪里 Monira Al Qadiri(b.1983,科威特)
伊莎貝拉·菲爾克斯 Isabella Fürnk?s(b.1988,德國)
邦尼·羅杰斯 Bunny Rogers(b.1990,美國)
林登·約翰遜 Rindon Johnson(b.1990,美國)
卡拉·漢高&馬克思·皮特戈夫 Calla Henkel&Max Pitegoff(b.1988&1987,美國)
我是從兩年前Monira入圍Future Generation Prize時開始關(guān)注的藝術(shù)家,因為同在柏林我們也有很多深度交流。Monira是一位沒有自我身份定義的藝術(shù)家,來自科威特,出生于塞內(nèi)加爾,在日本受教育生活10年,生活工作于柏林。她的作品研究重點是詩歌、音樂、藝術(shù)和宗教習俗所帶來的中東悲傷的美學。她的工作探索了非常規(guī)的性別認同,石油文化及其可能的未來?!禙eeling Dubbing》行為角色扮演是我很喜歡的作品之一,藝術(shù)家將生活經(jīng)歷文化以幽默的手法呈現(xiàn)出對自我意識的思考。
莫妮拉·卡迪里《Feeling Dubbing》現(xiàn)場表演 2017
Rafael Domenech是一名出生于古巴的藝術(shù)家,他在社會主義制度中長大并接受教育,對建筑空間和公共宣傳的興趣自然地為Rafael的早期作品奠定了基礎。移居美國后,藝術(shù)家通過轉(zhuǎn)型,重新定位了自己的藝術(shù)語言,融合了美國的文化,并找到了更多更廣泛的興趣點。Rafael利用建筑現(xiàn)有的結(jié)構(gòu),特別是工業(yè)龍門系統(tǒng)的軌道,作為生產(chǎn)和便利工作的機器,以應對展覽空間作為前電車修理廠的條件。通過安裝由鋁框架建筑網(wǎng)制成的大面板,創(chuàng)建出了他所謂的“空間調(diào)制器”,該空間調(diào)制器創(chuàng)建了多種建筑配置,作品展示了當代藝術(shù)機構(gòu)的各種可能性和希望。
盧玫
克拉拉·布魯曼 Clara Bro?rmann(b.1982,德國)
馬龍·沃斯特 Marlon Wobst(b.1980,德國)
喬治·奧斯卡 Georg Oskar(b.1985,冰島)
平松天樹 Tenki Hiramatsu(b.1986,日本)
揚·澤勒 Jan Zo?ller(b.1992,德國)
丁門·格勞&梅爾基奧·格勞 Timon & Melchior Grau(德國)
鈴木悠哉 Yuya Suzuki(b.1983,日本)
奇瑟琪 SeulKi Ki(b.1983,韓國)
桑婭·雅科夫列娃 Sonja Yakovleva(b.1989,德國)
布蘭登·利普奇克 Brandon Lipchik(b.1993,德國)
鈴木悠哉以影像、雕塑、動畫、繪畫和素描等形式創(chuàng)作,并完成了諸多公共藝術(shù)項目。為尋找一種新的視覺語言,鈴木悠哉回應著周圍的環(huán)境:極簡的、非晶體的、半對稱的形狀和明亮、熾熱的顏色代表著藝術(shù)家對世界的感知。鈴木的圖像能集成音節(jié),鏗鏘有力,抑揚頓挫,但這個集合并不提供一個明確的意義,他使圖像作為一個獨立的存在,作為一種視覺的語言。
鈴木悠哉個展廣州Public Space展覽現(xiàn)場
鈴木悠哉公共空間示范案例-札幌,2016,日本藝術(shù)節(jié)大獎獲獎作品
冰島年輕畫家喬治·奧斯卡作品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黑暗壓抑,但同時也很幽默有趣。乍一看,他的作品彰顯出一種天真、愚蠢的卡通趣味。仔細看,就能感受到奧斯卡的黑暗和歇斯底里。他的世界里有很多悲哀的人物,代表著人類混亂與陰暗,而場景則展現(xiàn)了未實現(xiàn)的夢想、奇特的愿望和難以言表的情感發(fā)泄。他用經(jīng)典的卡通形象來表達人類矛盾的思想,更深一層地進入了人生的黑暗面。
喬治·奧斯卡《Junkies Anonymous》190×170cm 布面油畫、丙烯 2020
喬治·奧斯卡《Confusion then Death》190×180cm 亞麻布油畫、丙烯、噴繪 2020
里柯 Enrico Polato
莎拉·??怂?Sarah Faux(b.1986,美國)
艾薇·海德曼 Ivy Haldeman(b.1985,美國)
安東尼·艾柯諾 Anthony Iacono(b.1987,美國)
道格拉斯·萊杰 Douglas Rieger(b.1984,美國)
亞歷山德羅·泰爾迪 Alessandro Teoldi(b.1987,意大利)
費利佩·貝扎 Felipe Baeza(b.1987,墨西哥)
埃里卡·韋爾祖蒂 Erika Verzutti(b.1971,巴西)
喬丹·凱西 Jordan Kasey(b.1985,美國)
魯?shù)稀た死啄?Rudy Cremonini(b.1981,意大利)
塞萊斯特·拉彭 Celeste Rapone(b.1985,美國)
莎拉·??怂乖诰呦笈c抽象之間的轉(zhuǎn)換游刃有余,別具一格甚至出人意料。她開創(chuàng)了一種獨特且高級的個人風格,所以很難將其簡單歸類為再現(xiàn)或者具象畫家。莎拉·??怂惯€擁有堅定的藏家和支持者,絕對是一位值得關(guān)注的年輕藝術(shù)家。
莎拉·??怂箓€展“于她完美”膠囊上海展覽現(xiàn)場
莎拉·福克斯《復雜的游戲》248.6×351.6cm 切割布面上油畫、顏料和染料 2020
酒仙橋一姐
勒內(nèi)特·亞多姆-博克耶 Lynette Yiadom-Boakye(b.1977,英國)
戴納·舒茨 Dana Schutz(b.1976,美國)
莎芭拉拉·塞爾弗 Tschabalala Self(b.1990,美國)
阿莫奧克·博福 Amoako Boafo(b.1984,加納)
亞歷克斯·加德納 Alex Gardner(b.1987,美國)
德里克·福喬 Derek Fordjour(b.1974,美國)
鹽田千春 Chiharu Shiota(b.1972,日本)
克勞蒂亞·孔德 Claudia Comte(b.1983,瑞士)
我從2017左右開始關(guān)注Claudia Comete。她那種大刀闊斧、大線條同時又很嚴謹?shù)膭?chuàng)作風格深得我心。對多種媒介、大場景的把控力非常出色。思考路徑清晰實在,呈現(xiàn)效果又很徹底,我覺得堪稱年輕女性藝術(shù)家之光。
克勞蒂亞·孔德《HAHAHA》瑞士Bex藝術(shù)三年展現(xiàn)場,2014
克勞蒂亞·孔德《Curves and Zigzags》 299.7×2999.7cm 丙烯顏料壁畫 2017
克勞蒂亞·孔德《Black and White Circles in the Sky》蘇黎世Münsterhof廣場展覽現(xiàn)場 2017
其實鹽田千春的媒介和語言選擇,比如編織、絲線、紅色等等,并沒有走出傳統(tǒng)女性藝術(shù)家擅長的領(lǐng)域。但她的作品透露出幽靜、淡然、細膩和對空間無聲的占領(lǐng)還是很有詩意的,喜歡!
鹽田千春《去向何方?》白色羊毛、金屬絲、繩索 2017
Derek Fordjour是最近很熱的黑人藝術(shù)家之一。但他跟Amoako Boafo這種有點原始野性,或者其他黑人藝術(shù)家擅用拼貼、民族特色材料這種不同,他的作品有深深的西方繪畫風格的浸染,比如巴爾蒂斯,甚至畢加索的藍色和玫瑰時期的風貌。而且他不懼于展示出這一面,我覺得很棒,很個人。在黑人藝術(shù)潮流中令人耳目一新。
德里克·德朱爾“JRRNNYS”Night Gallery展覽現(xiàn)場 2019
德里克·德朱爾《Half Mast》惠特尼博物館展覽現(xiàn)場 2018
倫敦三叔
日內(nèi)瓦·費吉斯 Genieve Figgis(b.1972,愛爾蘭)
弗里德里?!旒{什 Friedrich Kunath(b.1974,德國)
莎芭拉拉·塞爾弗 Tschabalala Self(b.1990,美國)
阿德里安·維拉·羅哈斯 Adrián Villar Rojas(b.1980,阿根廷)
薩爾曼·托爾 Salman Toor(b.1983,巴基斯坦)
艾德里安·格尼 Adrian Ghenie(b.1974,羅馬尼亞)
1983年出生于巴基斯坦的Salman Toor,如今在市場的對標是沖著Adrian Ghenie來的,他的繪畫表面上看是輕松不羈的,不過對一個在社會動蕩不安的地區(qū)長大的藝術(shù)家,超現(xiàn)實的虛構(gòu)畫面空間里,不可能長期保持對時政的中立或冷漠。他的經(jīng)歷的確為他提供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素材,同時印度和波斯的傳統(tǒng)繪畫語言又給了他不同視覺效果與觀眾的可能,熟悉中國當代藝術(shù)在西方被認知的人應該不會覺得這種套路陌生。不過對我而言,是他作品里面的印度和波斯的元素讓人愛不釋手,難以忘懷。
薩爾曼·托爾個展“How Will I Know”惠特尼博物館展覽現(xiàn)場 2020
薩爾曼·托爾《團體舞蹈》119×152cm 油彩 麻布 2012,以403.2萬港元成交于2020保利拍賣×富藝斯聯(lián)合拍賣,刷新個人成交紀錄
Adrian Ghenie毫無疑問是這個年齡段最耀眼的藝術(shù)家,1977年出生,不算太年輕,他的作品價格現(xiàn)在已經(jīng)高到口袋不夠深的藝術(shù)收藏家都不好意思去打聽。2016年在倫敦佳士得夜場就創(chuàng)造了接近1000萬美元的價格紀錄,對藝術(shù)市場里的大部分人而言,如果在2008年之前沒有下手買到他的作品(那時候不超過10萬美元),就和在2006年前錯過彼得·多依格(Peter Doig)和伊麗莎白·佩頓(Elizabeth Peyton)一樣,就別再惦記了,勢利眼的代理畫廊那里有和藝術(shù)家壽命等長的等候名單。
我和來歐洲參加藝術(shù)博覽會的中國收藏家聊了十幾年,干嘛非要死盯著西方的新生代藝術(shù)家,國內(nèi)的“70、80后”不香嗎?例如,屠宏濤、賈藹力、韋嘉、歐陽春、仇曉飛等等。如果非要按出生年代劃分“70、80后”的話,1970年出生的英國女畫家珍妮·薩維爾(Jenny Saville)才是市場的老大,2018年的拍賣紀錄是1250萬美元。不過我一點都不喜歡。
艾德里安·格尼《Lidless Eye》43×30cm 2015
艾德里安·格尼《The Bridge》239.7×199.7cm 布面油畫 2015
在英國生活的人,可能比較能喜歡上Genieve Figgis的作品,來自愛爾蘭的“70后”女藝術(shù)家。2016年去巴塞爾邁阿密前在紐約第一次看到她作品,是個小小的個展叫“羅密歐與朱麗葉”,作品尺幅都不大,畫面輕松還有點兒戲劇性,熟悉愛爾蘭文學的人可以很快就感知作品的戲劇性傾向。虛構(gòu)的豪華大屋、傳統(tǒng)的人物或風景,經(jīng)常被放在風馬牛不相及、格格不入的夢幻般的場景里,展示著一種迷人的驚世駭俗的英國人的詼諧。那個時候,不到一萬英鎊的價格是所有人都消費得起的,所以作品早早售罄,同行的友人沒一個人有機會在那時購藏。
日內(nèi)瓦·費吉斯個展“Wish you were here”阿爾敏·萊希巴黎展覽現(xiàn)場 2018
日內(nèi)瓦·費吉斯《Under the Rainbow》78.74×99.06cm 布面丙烯 2018
日內(nèi)瓦·費吉斯《Family (after Goya)》96.52×119.38cm 布面丙烯 2018
今年在倫敦的白教堂美術(shù)館看到Tschabalala Self的作品參加展覽時,就知道,早年那些低成本買到她作品的收藏同行多么幸運。我不是想吐槽在這個展覽后面站臺背書的是佳士得拍賣行,美術(shù)館和拍賣行勾勾搭搭也不是什么新鮮事,相反,在收藏界面對年輕藝術(shù)家猶猶豫豫哆里哆嗦,美術(shù)館和拍賣行的結(jié)盟倒顯出勇氣。1990年才出生的美國黑人女藝術(shù)家,2016年,在巴塞爾邁阿密,26歲的她一戰(zhàn)成名,她提供了當今藝術(shù)圈需要的一切:身世、性別、種族、傳統(tǒng)的應用和反傳統(tǒng)的創(chuàng)作語言、巨無霸畫廊的加持等等等等。展覽看完出來,我問來自中國的朋友:“中國有沒有這樣的藝術(shù)家?”“有啊,”她說,好幾個和西方巨無霸合作的“80后”呢!
莎芭拉拉·塞爾弗參加倫敦白教堂美術(shù)館“Radical Figures”群展現(xiàn)場 2020
莎芭拉拉·塞爾弗個展“身體之外”,波士頓當代藝術(shù)學院展覽現(xiàn)場 2020
莎芭拉拉·塞爾弗個展“Thigh High”,倫敦Pilar Corrias畫廊展覽現(xiàn)場 2019
Hi藝術(shù)
官 方 微 信 ID h i a r t 3 0 8 3 0 9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