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鐘讓中國成為世界上最早制造和使用樂鐘的國家,而其中之最當(dāng)屬戰(zhàn)國曾侯乙編鐘,曾侯乙編鐘的出土改寫了世界音樂史,代表了中國先秦禮樂文明與青銅器鑄造技術(shù)的最高成就。編鐘興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戰(zhàn)國直至秦漢,是一國的大型禮樂重器,由此可見當(dāng)時的編鐘絕不止曾侯乙這一套,編鐘的出土一般都伴隨著君王陵墓的發(fā)現(xiàn),在墓穴中極難保存,經(jīng)過數(shù)千年歲月的天然腐蝕和人為盜掘后,留存至今的編鐘少之又少,件件都是無價之寶,這其中就包括了上海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晉侯蘇編鐘”。
就是這樣一套世所稀有的編鐘卻是因為“撿漏”被世人所知,而這個“撿漏”的人正是上海博物館的前館長馬承源先生。馬承源老先生熱愛文物研究,更是對青銅器癡迷了一生,直到他離開世界,他都樂此不疲,潛心學(xué)術(shù)鉆研,浸淫學(xué)術(shù)多年的他練就一雙鑒定青銅器的慧眼,人們說他是“青銅器第一人”這絕不只是稱贊。五十年來,馬承源通過文玩市場上“撿漏”的方式為上海博物館收集大量珍貴青銅器文物,其中不乏國寶。
事情追溯到上世紀(jì)九十年代,那時候的香港是國內(nèi)文物倒賣最大的中轉(zhuǎn)站,也是盜墓最猖獗的時候,香港文物市場上充斥著內(nèi)陸盜墓出土的文物,有真有假,為了追求利益,盜墓賊們把不少被盜出土的珍貴文物倒賣到國外,在文物被倒賣的過程中,也有部分被當(dāng)作普通古董留在了香港。香港的古董街,是收藏愛好者最喜歡來的地方,他們都是想考學(xué)識來“撿漏”發(fā)財?shù)?,馬承源老先生也是其中一員,只不過他不為自己不為財,而是為了保護珍貴文物。
這天,馬承源先生一如既往的逛古玩街,在一家店的倉庫中一處不起眼的角落發(fā)現(xiàn)了一套編鐘,看起來年代久遠,也十分奇特,而它的奇特之處也引起了老先生的注意。它“太假了”,在過去出土的西周時期青銅器基本都是先刻銘文,然后再進行澆鑄,但這套編鐘卻是后刻的銘文言語也不通順,而且上面還有銅的黃色,這在之前是從沒有過的,銹蝕程度相差太大了。文物販子們皆認為它是贗品,所以就放在了倉庫中廢置,老先生剛開始也是這樣想的,他突然想到“造假者這樣做完全是自相矛盾,造假者為何不造的完美一些,反而要制造這么大的破綻,而且破綻還是在古文上,他真有這本事還用造假嗎?”
老先生越想越奇怪,當(dāng)他查看編鐘銹跡時,卻發(fā)現(xiàn)了三個十分隱晦的金文,寫著“晉侯蘇”,老先生在鑒定過后立馬斷定它是真品,而且是一套尚未出世的西周編鐘,他認為這套編鐘出土?xí)r間不久所以才出現(xiàn)了那種銅銹,而且銘文雖為后刻,若把它們連綴著讀就能通順了。鑒定完后,馬老先生對店員說這套編鐘“假的不能再假、假得不堪入目,不如給我拿回去隨便玩玩”,在一番討價還價后,馬承源先生以6萬元的白菜價將這14件編鐘收下。
馬老先生將文物運回上海,隨后的一段時間,這套編鐘受到了很多質(zhì)疑,大家都“笑話”馬老走眼了,買到了假貨。但經(jīng)過研究后確定,編鐘的主人為西周晉侯蘇,而后來山西的一座西周墓,曲沃趙村晉侯墓地竟再度出土兩枚編鐘,剛好和馬承源先生購回的這14枚編鐘大小湊成一套16枚,而且銘文竟語句通順了,也證實了這套晉侯蘇編鐘被盜,共計16件,這套西周“晉侯蘇鐘”就這樣被搶救了下來?,F(xiàn)在晉侯蘇鐘14枚藏于上海博物館,2枚藏于山西博物院。相關(guān)專家透露這上海的14件,每件價值在1億以上,14件遠超14億,可以說撿到如此珍寶,睡覺都能笑出聲了。晉侯蘇鐘的存在意義不能靠價格來定義,文物的價值遠不是金錢能夠衡量的,要不然怎么叫國寶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