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總米的細長芒;第壹小花雄性,內(nèi)外稃長圓狀披針形,無芒,雄蕊2枚,花藥黃色,長約1.5毫米,稀有時中性;第二小花兩性,外稃先端淺2裂,裂齒間伸出細長芒;芒長15—18毫米;內(nèi)稃與外稃等長;雄蕊2枚,花藥帶紫色,長約2毫米;有柄小穗較小,第壹小花通常不存在。
生境: 山坡,草地,路邊,溪旁草地的幹旱向陽處。 常綠直立灌木。枝葉密生,全為刺形葉,條狀披針形先端漸尖,長5-10mm,三葉輪生,上下兩面被白粉。球果卵圓形。有種子1粒,卵圓形。喜光樹種,能耐側(cè)方遮蔭。喜涼爽濕潤的氣候,耐寒性強,喜肥沃的鈣質(zhì)土,忌低濕,耐修剪,生長慢,壽命長翠柏樹冠濃郁,葉色翠綠色,最適合孤植點綴假山石、庭院或建築。盆栽作室內(nèi)布置,或盆景觀賞。用檜柏或側(cè)柏作砧木,嫁接繁殖。喬木狀竹種,節(jié)間圓筒形,上部與中下部等長,分枝以下稈節(jié)僅環(huán)隆重起。喜光,變耐蔭,耐寒性較強是長江下洲各省區(qū)重要的觀賞和和材竹種之壹移植母株或揪種繁殖培育實生苗。多年生草本。附生性,具假鱗莖;假鱗莖卵狀矩圓形,頂端葉2片;葉革質(zhì),矩圓狀披針形,花莖在2葉片之間著生,花莖短,花長常為1多,少數(shù)2-3朵,黃色,苞片長,鞘狀,脫落,唇瓣三裂,基部凹下,蕊柱有翅,花期秋季(7—11月)。常見的栽培品種有:散生貝母蘭(C.ovalis)、毛唇貝母蘭栗鱗貝母蘭、斑唇貝母蘭、美麗貝母蘭生活在缺少水源的空氣中,作為壹種補償,它們中的大多數(shù)具有肥厚而肉質(zhì)的假鱗莖或枝幹肥大多汁,可以貯存較多的水分和營養(yǎng)物質(zhì),使其藉此能夠保證即使在雨水稀少的旱季也能正常生長發(fā)育。它們的葉片有的肥厚,有的成革質(zhì)或覆蓋壹層蠟質(zhì),可以減少水分的;它們有的簇生,可以接受更多的水分和積聚壹定數(shù)量的腐殖質(zhì),它們也都能享用沿著樹幹、枝條流淌至其根部的水分以及溶解在其中的養(yǎng)分。殖用分株。要求溫暖、潮濕、半陰、疏松透水、耐久的栽培基質(zhì)。常用泥炭蘚,樹葉。泥炭土加木炭栽培。溫室內(nèi)盆栽或木框,越冬溫度10℃以上小枝稍蜿蜒狀,有短柔毛。葉革質(zhì),倒卵形,先端鈍或圓,邊緣背卷,有尖鋸齒。花小,單生或簇生葉腋,白色或黃綠色。果球形,
植物,高達30米。樹冠開展,樹皮有乳汁。葉厚革質(zhì),有光澤,長橢圓形或矩圓形,長5-30厘米,寬7-9厘米。托葉單生,淡紅色?;ㄐ蛲谐蓪χ度~腋,矩圓形,成熟時黃色,長約厘米;雄花、雌花和癭花生於同壹花序托中。橡皮樹在30攝氏度高溫下生長最快,怕酷暑,不耐寒,越冬溫度不得低於15攝氏度,喜陽光,不耐陰。喜疏松肥沃的腐殖土,能耐輕堿和微酸??膳柙杂^賞,常用於賓館、飯店美化環(huán)境。乳汁為橡膠原料扡插法繁殖,多於5~6月進行。盆栽橡皮樹應(yīng)每年換盆1次。橡皮樹喜肥,生長季節(jié)10~15天追肥1次。夏季庭院陳設(shè),每天浸水1次。家庭養(yǎng)植,為控制株型大小,不宜換入大盆。橡皮樹頂端優(yōu)勢較強,應(yīng)及時進行修剪。以促生側(cè)枝。我國臺灣、福建(廈門)、廣東(廣州)及雲(yún)南有栽培,並在雲(yún)南西南部至南部較常見,分布於瀾滄至猛海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坡、河谷土壤層厚且肥活的地區(qū)產(chǎn)緬甸和泰國,馬來西亞有栽培。模式標(biāo)本采自泰國。竿直立,形成極密的單壹竹叢,高8-13米,直徑3—5厘米,梢頭勁直或略彎曲;節(jié)間長15—30厘米,幼時被白柔毛,竿壁甚厚,基部近實心;竿環(huán)平;節(jié)下具壹圈高約 5毫米之白色毛環(huán);分枝習(xí)性甚高,主枝不甚發(fā)達;芽的長度大於寬度?;X鞘宿存,質(zhì)薄,柔軟,與節(jié)間近等長或略長,背面貼生白色短刺毛,鞘口作“山”字形隆起;籜舌低矮,先端具稀疏之短纖毛;籜片直立,長三角形,基部微收縮,邊緣略內(nèi)卷。末級小枝具4— 12葉;葉鞘具白色貼生刺毛,邊緣生纖毛;葉耳很小或缺;葉舌高約1毫米,上緣具纖毛;葉片窄披針形,長9—18厘米,寬0.7—1.5厘米,兩表面均無毛,或幼時在下表面具柔毛,次脈3—5對?;ㄖΤ蕡A錐花序狀,蒼白色,具多數(shù)纖細分枝,其每節(jié)叢生有少數(shù)假小穗,假小穗?yún)蚕路酵幸砸即?、無毛、先端平截之苞片;具花小枝的節(jié)間平滑,極細,具溝槽;小穗幾為白色,長1.2—1.7厘米,寬3—5毫米,含小花3朵;穎1片,長 0.8-1厘米,卵形,先端尖,基部具白色長柔毛,8脈;外稃似穎,但較長,僅下方小花的先端具毛茸,下方小花的內(nèi)稃形窄,具2脊,脊上生纖毛,先端深裂至中部,頂端小花的內(nèi)稃無脊,先端凹缺,具二短尖頭,無毛,較其外稃為長;鱗被不存在;雄蕊能伸出花外,花絲分離;子房初為卵形,後作扁形,柱頭1-3,羽毛狀,彎曲。穎果圓柱形,長5毫米,直徑2毫米,先端具喙。本種竿直叢密,枝柔葉細,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竿節(jié)間勁直而堅韌,且上下粗細均勻,國外多用於制作傘柄。筍食用是根據(jù)不完整的標(biāo)本所描述的,又無竿籜的特征,只能作為本種的異名。傣族村寨附近及房前屋後常有種植,常作為緬寺中重要佛寺的指示植物。稈勻稱,通直,常形成密集而較小的竹叢。梢頭勁直,高7-15米,粗3-5厘米。筍可供食用,常用作商品竹筍。因竹稈直而密,枝小葉細,是熱帶觀賞竹種的上乘品。竹稈中等,通直幾近實心,可用於制作旗桿、傘柄、曬桿、鋤把、欄桿、掛瓦條等植株呈扁圓球形,直徑5~8cm,球體由6~10條淺溝而分成6~10個扁圓棱。無刺,
外種皮肉質(zhì),有白粉。10~11月果熟,熟時淡黃或橙黃色,有臭味。中種皮骨質(zhì),白色;內(nèi)種皮膜質(zhì)。雄樹大枝聳立,雌樹枝條開展。喜陽光,忌蔽蔭。喜溫暖、濕潤環(huán)境,能耐寒。深根性,忌水澇。在酸性、中性、堿性土壤中都能生長,適生於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土壤,不耐瘠薄與幹旱。萌蘗力強,病蟲害少,對大氣汙染有壹定的抗性。壽命長,有千年大樹,是現(xiàn)存種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遺植物,為國家重點保護植物之壹。銀杏樹幹端直,樹姿雄偉,葉形奇特,黃綠色的春葉與金黃色的秋葉都十分美麗,為著名的觀賞樹種。宜作行道樹,或配置於庭園、大型建築物周圍和庭園入口等處,孤植、對植、叢植均可。銀杏種子以采自50~100年生的母樹為好。采種季節(jié)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外種皮黃綠色且有白霜為成熟標(biāo)誌。采後堆積於陰涼處,使外種皮軟腐並與內(nèi)種皮分開,然後用水沖洗,挑選種皮白色,大小適中的優(yōu)質(zhì)種子立即播種或貯藏。壹般北方次年春播,需將種子層積處理。取幹凈的河砂,加水?dāng)噭?,手捏成團不滴水,手松開壹角即散為宜。然後將種子與濕砂按1:3~5比例混勻,裝在木箱內(nèi)或堆積於室內(nèi)(厚度50厘米),上面蓋15厘米濕砂,溫度保持在2~5℃,至播種前需經(jīng)常檢查,註意濕度及通氣,防止種子黴爛。種子用0.1%的高錳酸鉀浸10分鐘,沖洗幹凈,再用清水浸壹晝夜或更長時間,土壤用3%硫酸亞鐵消毒,每平米用量4.5公斤,播前壹周均勻噴在土壤中。播前5~10天把種子移至20~30℃室內(nèi)保濕催芽,待種子萌動(露白)即可播種。播種量為每畝40~50公斤。在整地同時每畝施腐熟有機肥3000公斤,整地標(biāo)準(zhǔn)為細致平坦,上暄下實。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