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先生,34歲,主訴尿頻、尿急、尿痛3個月(前列腺炎)。
刻下癥見:陰囊潮濕、陰囊下墜,會陰部疼痛不適,小腹墜脹,尿頻、 尿急、尿痛、尿分叉,尿余瀝不盡等。
中醫(yī)診斷為熱淋(前列腺炎)。
辯證為濕熱瘀結(jié),脾腎虧虛。
治則補脾益腎,清熱祛濕,解毒化瘀。
組成:金銀花,蒲公英,白術(shù),菟絲子,萹蓄,瞿麥,萆薢,丹參,赤芍,延胡索,甘草。
此例處于急性發(fā)作期,藥行7劑而見效,諸癥減輕,進退14劑愈。
此例前列腺炎,病變部位主要在脾和腎,基礎(chǔ)病機為脾腎虧虛。
脾虛則運化無力,飲食所化生的精微水谷,不能運化吸收,則轉(zhuǎn)變?yōu)闈?,滯留在下焦,時間一長就會化熱。
熱氣灼傷尿路,故而尿頻、尿急、尿痛,阻滯不通,所以陰囊潮濕、小腹、會陰墜脹作痛。
腎虛不固則青液失約,滑脫而下,臨床上會有尿道口有白色分泌物溢出的表現(xiàn)。
本病的基本病機關(guān)鍵是脾腎虧虛、濕熱瘀結(jié),尿路瘀阻,精絡失約。
治療當以補脾益腎,清熱化濕,解毒散結(jié)為大法。
1.白術(shù)、菟絲子——健脾利濕,益腎固精
白術(shù)甘苦性溫,歸脾胃經(jīng),健脾,燥濕為主要作用,被譽為“脾臟補氣健脾第一要藥”,本品既長于補氣以復脾運,又能燥濕,利尿以除濕邪。
唐周武則天,視兔如己命。
兔死埋豆田,從此豆不寧。
——《豆寄生》·現(xiàn)代·王維
菟絲子,相傳由武則天所養(yǎng)的寵物兔子所化,武則天遭皇后妒忌陷害入觀出家為尼,其兔子糟虐待而不能進食,跑去豆地覓食時,被農(nóng)戶打死,埋于豆田,遂化為絲,如兔狀,因此得名菟絲子。
此菟絲子性情一如如則天,生時不讓其吃豆子,死后纏在豆苗莖葉上,不讓豆子生長。武則天登基后,封白兔為王女。由于此絲,由兔化生,遂呼為“菟絲”,又稱“王女”。
言歸正傳,菟絲子 滋補肝腎,固精縮尿,具有精、回春、強壯效果,自古聞名。
菟絲子在鄉(xiāng)間隨處可見,本身無毒,但需注意,若菟絲寄生之植物有毒,則會沾染毒性,須注意區(qū)分。
2.金銀花、蒲公英——清利濕熱
金銀花味甘性寒,清熱解毒,涼散風熱。
蒲公英,至賤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之,甘平微寒,既能瀉火,又不損脾土,與金銀花合用清熱解毒,利尿通淋。
恩師用金銀花時,會細心將金花與銀花區(qū)分,各取15g,但翻閱歷代醫(yī)書論述,未能查出來源,經(jīng)臨床試驗,確有不同之處。
3.萹蓄、萆薢、瞿麥——分泌清濁,利尿通淋
萹蓄苦降下行,能清膀胱濕熱,而利水通淋,適用于濕熱下注,小便淋瀝澀痛之熱淋、血淋等。
瞿麥苦寒沉降,通心經(jīng)而破血,利小腸而導熱,故有利水通淋之功,為治淋常用藥,尤以血淋、熱淋為宜。
萹蓄性平甘苦,甘淡滲利,味苦能泄,取其利濕化濁,分清去濁之功,與萹蓄、瞿麥合用,共奏分清泌濁、清熱解毒之功。
4.丹參、赤芍——活血化瘀,通經(jīng)止痛
丹參苦寒降泄,入血分,清血中郁熱而除心煩,瀉血中郁熱而又活血通經(jīng),為血熱而有瘀滯的常用藥。
赤芍苦寒降泄,既涼血清血分實熱,又活血散血中瘀結(jié),為活血調(diào)經(jīng)、散瘀止痛的常用藥。
丹參與赤芍配伍,苦寒降泄之力大增,通行經(jīng)絡之力大增,共奏活血化瘀,痛經(jīng)止痛之功。
5.甘草——調(diào)和諸藥
甘草補中益氣,解毒益脾,調(diào)和諸藥。
本方中諸藥配伍,共奏清熱解毒、散結(jié)通絡、化瘀止痛兼有扶正補腎之效,標本兼顧,虛實共濟。
參考文獻
[6] 薛建國,樊千.慢性前列腺炎中醫(yī)辨治探討 [J]. 南 京 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30(6): 504-506.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