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李方膺
李方膺(1695~1755),中國清代詩畫家,字虬仲,號晴江,別號秋池,抑園,白衣山人等,通州(今江蘇南通)人。為官剛正不阿,廉潔愛民。寓居金陵借園,自號借園主人。為'揚州八怪'之一。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出身官宦之家,曾任樂安縣令、蘭山縣令、潛山縣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職,為官時'有惠政,人德之',后因遭誣告被罷官,去官后寓南京借園,自號借園主人,常往來揚州賣畫。與李鱔、金農(nóng)、鄭燮等往來,工詩文書畫,擅梅、蘭、竹、菊、松、魚等,注重師法傳統(tǒng)和師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畫筆法蒼勁老厚,剪裁簡潔,不拘形似,活潑生動。被列為揚州八怪之一。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有《風(fēng)竹圖》、《游魚圖》、《墨梅圖》等傳世。著《梅花樓詩鈔》。善畫松、竹、蘭、菊、梅、雜花及蟲 魚,也能人物、山水,尤精畫梅。作品縱橫豪放、墨氣淋漓,粗頭亂服 ,不拘繩墨,意在青藤、白陽、竹憨之間。畫梅以瘦硬見稱,老干新枝 ,欹側(cè)蟠曲。用間印有〖梅花手段〗,著名的題畫梅詩有〖不逢摧折不離奇〗之句。還喜歡畫狂風(fēng)中的松竹。工書。能詩,后人輯有《梅花樓詩草》,僅二十六首,多數(shù)散見于畫上。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南通籍著名畫家李方膺既不是揚州人,又未如黃慎,金農(nóng)等久住揚州賣畫,何以得置身于'揚州八怪'之列?關(guān)于這個問題,《中華文史論叢》1980年第三
輯所刊管勁丞遺稿《李方膺敘傳》已經(jīng)作了考證,其要點為:一、人品、畫品和其他七人(按指李鱔,汪士慎、高翔、金農(nóng)、黃慎、鄭燮、羅聘)相當(dāng);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二、通州于雍正元年(1723)前,還只是一個屬于揚州府的散州,李方膺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入學(xué)時,籍貫便是揚州府通州,所以他是廣義的揚州人。李方膺跟'揚州八怪'之翹楚鄭板橋的友誼,除從上面提到的幾人共同創(chuàng)作的《花卉圖》,《三友圖》已可略見一斑外,更有可述者。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墨竹是鄭板橋最拿手的絕技,但他《題李方膺墨竹冊》仍認(rèn)為李的墨竹'東坡,與可畏之'連畫墨竹的圣手蘇軾,文同都'畏之',可見其評價之高。至于對李方膺最擅長的墨梅,則論述更具體,評價更高,鄭板橋在李方膺逝世五年后所作的《題李方膺畫梅長卷》中說: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蘭竹畫,人人所為,不得好。梅花、舉世所不為,更不得好。惟俗己俗僧為之,每見其大段大炭撐拄吾目,真惡穢欲嘔也。晴江李四哥獨為于舉世不為之時,以難見工,以口口矣。故其畫梅,為天下先。日則凝視,夜則構(gòu)思,身忘于衣,口忘于味,然后領(lǐng)梅之神、達梅之性,挹梅之韻,吐梅之情,梅亦俯首就范,入其剪裁刻劃之中而不能出。夫所謂剪裁者,絕不剪裁,乃真剪裁也;所謂刻劃者,絕不刻畫,乃真刻畫。宜止曲行,不人盡天,復(fù)有莫知其然而然者,問之晴江,亦不自知,亦不能告人也,愚來通州、得睹此卷,精神浚發(fā),興致淋漓。此卷新枝古干,夾雜飛舞,令人莫得尋其起落,吾欲坐臥其下,作十日功課而后去耳。乾隆二十五年五月十三日板橋鄭燮漫題。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