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攝影在日常的攝影創(chuàng)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攝影藝術領域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也是藝術收藏界公認的重要收藏級藝術作品。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紀實攝影創(chuàng)作隊伍在不斷強大,水平也越來越高,創(chuàng)作出許許多多不愧于這個時代的紀實攝影作品,在國際攝影領域得到了專業(yè)人士和藝術界的認可,甚至有獨占鰲頭之勢。在這種可喜的前提下,我認為,用紀實攝影融入日常的創(chuàng)作中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和藝術價值。下面我分如下幾點和大家探討紀實攝影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幾個方面。
《勝利之吻》阿爾弗雷德 · 艾森斯塔特攝影
一、首先我們知道攝影的最大特性就是記錄。生活的影像無處不在,紀實攝影就是真實地記錄生活,表現人的內心世界以及變化中的人生百態(tài),還有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以及地球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正是由于攝影的這一特性,它也就成為了記錄人類歷史發(fā)展歷程中最客觀最有力的藝術創(chuàng)作工具,記錄這個宇宙的真相和變遷攝影技術功不可沒。
攝影作為社會發(fā)展的見證工具之一,從一開始就為人類自身的尊嚴,人性的回歸,人道的關懷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貢獻。比如說,上個世紀20世紀初,美國攝影家路易斯·海恩對童工進行的紀實攝影記錄提醒人們注意窮人的困境以及對兒童的壓榨剝削,他這個專題促使美國制定了關于保護未成年兒童的相關法律。另外,上個世紀30年代,美國農業(yè)發(fā)展局組織攝影家們用紀實攝影的手段記錄美國經濟大蕭條年代那些貧窮艱難的生活,這些紀實攝影作品引起的決策者們的重視并促進經濟發(fā)展。這個紀實攝影項目前后歷時了8年,共計拍攝了27萬張照片,是攝影史上最大的一次紀實攝影實踐。紀實攝影的社會性和原創(chuàng)性在這個項目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這些紀實攝影作品也成為那個時代的標志,深深地影響了世界攝影史的發(fā)展。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著名的紀實攝影家尤金·史密斯對日本的水銀中毒事件的曝光引起了全世界對環(huán)境公害的重視也是重要的紀實攝影行動。
以上這些都是人類利用紀實攝影這一利器為保衛(wèi)人類自身利益進行斗爭并取得成功的典范。因此,紀實攝影是以記錄生活現實為主要訴求的攝影方式,它的題材都來源于現實生活并如實地反映我們所看到的真實影像。紀實攝影具有記錄和保存歷史的價值,紀實攝影家是社會發(fā)展有力的見證者。
美國攝影家路易斯·海恩對童工進行的紀實攝影記錄
美國攝影家路易斯·海恩對童工進行的紀實攝影記錄
美國攝影家路易斯·海恩對童工進行的紀實攝影記錄
美國攝影家路易斯·海恩對童工進行的紀實攝影記錄
二、日常生活記錄是紀實攝影最好的創(chuàng)作題材之一。就紀實攝影這種創(chuàng)作手段來說,題材的分類也是多種多樣的,形式和內容也是五花八門。有人專門拍攝環(huán)境人物的肖像,也就是環(huán)境紀實攝影;也有人專門拍攝一個地區(qū)或者一個村莊,一個家庭的發(fā)展變化;用紀實攝影來講述人們的故事;也有人用紀實攝影的手法記錄下我們?yōu)l臨失傳的一些人類的文化遺產;當然也有人紀錄下我們環(huán)境所發(fā)生的變化,以及和這個變化中的方方面面……但就目前對一般的紀實攝影創(chuàng)作者(特別是對業(yè)余的紀實攝影愛好者)來說,日常生活里有很多值得我們去發(fā)現記錄的紀實攝影題材。我最近讀到一本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王如勇的專題文獻攝影集《進城記》,給我感觸很深。這本書是用紀實性的影像,散文式的語言記錄了蘇北地區(qū)在新型城鎮(zhèn)化進程中的城鄉(xiāng)變遷。整本書從多個側面再現了因城鎮(zhèn)化進程而漸行漸遠的蘇北農村的民俗鄉(xiāng)情,既有農民夢圓進城的場景記錄,也有村宅民居的殘跡記憶,既有在城鎮(zhèn)化進程中人們的彷徨與困惑,也有人們?yōu)榇怂冻龅呐εc奮斗,它是作者當年對渴望進城成為城里人這種理想的回眸。這本紀實攝影集(圖文書)的影像語言生動而多元化,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圖像也非常豐富到位,其文獻價值遠遠超過了攝影藝術本身,是一本難得的區(qū)域性的中國城鄉(xiāng)變遷的珍貴史料。攝影師王如勇說:“家鄉(xiāng)的巨變還是最近七八年使人目不暇接,每次回家探親,夫人陪著家人聊天,我總是提著相機到處轉悠,田間地頭,村民搬家的現場,拆遷后留下的廢墟,村民扔棄的舊物等等,這些都是我拍攝的題材,我試圖用鏡頭留住我的家鄉(xiāng)本來的那個樣子?!痹谥袊滦统擎?zhèn)化是一場以人為中心的偉大的社會變革,是紀實攝影家們大有用武之地。
最近芬蘭的攝影家基爾默(Kirmo Wilen)和馬爾庫(Markku Saiha)兩位先生不遠萬里來到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qū)演豐鎮(zhèn)星輝村,記錄下這個城鎮(zhèn)拆遷劇變的珍貴影像,出版了一本《演豐故事》的攝影集,這本攝影集和王如勇的《進城記》具有異曲同工之妙。馬爾庫先生說:“我們在做的,正如很多攝影師所做的一樣,看到,用手中的相機拍下來鐫刻成記憶,僅此而已。后知后覺,不經意間,我們記錄了演豐鎮(zhèn)這個美麗的小地方,以及她的蛻變,這一切都是計劃外的事!”他還說:“時光匆匆,一切成為過往,但照片總能在不經意之間喚起回憶,令人遐想萬千。”山東淄博攝影家孫偉慶的攝影專題《陶鎮(zhèn)》,也是這樣留下了“一座小鎮(zhèn)成就而斑駁的歷史”。孫偉慶說:“我只想用我的鏡頭越過滿目的繁華,在曾經的陶瓷燒制處翻閱一個世紀前的日歷,讓人們來目睹觸摸那些久遠的歷史和美麗的故事。”
以上為芬蘭的攝影家基爾默(Kirmo Wilen)攝影作品
以上為芬蘭的攝影家馬爾庫(Markku Saiha)攝影作品
美國女攝影家莎莉·曼,也是一個很典型的運用紀實攝影記錄日常生活優(yōu)秀的代表。我非常喜歡她的所有作品。最近由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的她的自傳《留住這一刻:莎莉·曼自傳》把她的紀實攝影創(chuàng)作給予了很好的表白,給我們攝影創(chuàng)作者深刻的啟示。她主要的代表作或者說她的成名作,都是在她的家庭和她的農場里拍攝創(chuàng)作而成的,主要是記錄她兒女們成長的歷程,她父親的生命歷程,以及她對生存環(huán)境的透徹的理解和感悟。莎莉·曼的鏡頭從未離開她的家庭,她的紀實攝影影像與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無論是拍攝年幼的兒女,還是拍攝南部風景,或者是病重的丈夫,她用自己8×10畫幅的相機,站在人性的高度去詮釋著自己對生命的看法和人生的態(tài)度,她所拍攝的三部曲,第一部是生,后一部是死。當然另外一部是對于生命和自然的釋放,猶如一部史詩,讓人為之感嘆和動容。莎莉.曼1992年出版的第一部作品集《親密家庭》,表現了她的孩子們親密無間自然獨立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雖然這部攝影集在當年的美國引起了軒然大波,但是她的這些攝影作品還是給她帶來了巨大的榮譽和紀實攝影上的成功(當然也有商業(yè)上的成功),現如今,她的這些紀實攝影作品成為了收藏家們最炙手可熱的收藏品。
莎莉·曼恩作品集《親密家庭》封面
三、紀實攝影不一定要舍近求遠。日常生活的記錄本身就避免了我們遠涉千山萬水去進行攝影創(chuàng)作的現象(特殊情況除外)??v觀一些重大的國際性全國性的攝影作品展覽中,不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紀實攝影作品獲得了很高的榮譽和獎項。我們大家印象很深刻的,比如說,南京著名攝影家田鳴的作品《陪讀》,這幅攝影作品不僅在全國攝影展中獲獎,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改革開放40年等一系列的展覽畫冊中頻頻被選用,這就證明了這幅攝影作品的價值所在(見附這幅作品的獲獎記錄)。家庭瑣事雖小,但是它所寓意的意義重大。沒有小家哪有大家。從一個小家庭勤奮努力拼搏看到了一個國家的發(fā)展強大內動力。有些時候,我們的攝影者常常會走入一些誤區(qū),當然也可能是臨時出現了一些創(chuàng)作上的瓶頸??傉`認為在自己所居住的城鎮(zhèn)或者鄉(xiāng)村,或者城市沒有什么值得自己去拍攝創(chuàng)作的,而是要遠涉偏遠的新疆、西藏。甚至是遠涉四大洋五大洲到那些陌生的國度去進行攝影創(chuàng)作,君不見,有些人一趟下來花幾十萬元就為了到南極拍一些企鵝的影像。當然這種精神是可嘉的,他們有金錢這樣做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并不一定能夠獲得我們所期望的紀實攝影作品,拿回來是旅游者們都能拍攝到的非洲紅泥人;印度尼西亞的泥田賽牛;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原住民;或者是花了巨款拍攝回來千篇一律的南極企鵝;再或是見到都想吐的肯尼亞的動物大遷徙;要不然就是印度的火車節(jié)、駱駝節(jié);孟加拉國貧窮的搬磚孩子等等等等。
南京著名攝影家田鳴的作品《陪讀》
四、紀實攝影不是簡單而盲目的掃街拍攝。現在還有一個現象是,一說到紀實攝影很多的攝影愛好者就想到了“掃街”,在他們的心目中“掃街”幾乎成了紀實攝影的代名詞。掃街拍攝好不好?回答當然是:好。要不要“掃街”?當然回答也是:必須的。國際上因為掃街紀實攝影成名的攝影大師,亨利.卡蒂爾.布列松、艾森斯塔特、羅貝爾.杜瓦諾等等很多很多不勝枚舉。
現在出版社甚至為了配合大家“掃街”還大量出版了日本攝影家森山大道為代表的這些“掃街”大師們的攝影集和創(chuàng)作方法。一時間森山大道的攝影方法以及他那些粗顆粒的沒有規(guī)則的傾斜不定的攝影照片,成了攝影愛好者們膜拜的影像。當然還有不少攝影師還專門去買他用的那幾款照相機來進行“掃街”。一時間,談論荒木經惟和森山大道成為了文青們的一種時尚,甚至有人把名字都改成和他們相近。這是何等的荒唐。我們看森山大道的照片,有三個最為直觀的感受:黑、高反差和粗顆粒。黑,傳遞出絕望的孤寂;高反差的黑白對比帶來的是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而粗顆粒塑造的樸拙的原始質感卻與拍攝主題都市該有的光怪陸離大相徑庭,透出的是反叛和個性。他最出名的作品《野狗》里那只神情冷漠的野狗;一條在天空中漂浮著的大鯨魚,都散發(fā)著迷茫、惶恐、不安的氣息。當然,這些都是城市中不為人關注的細節(jié),森山大道用狗一般靈敏的鼻子穿梭在日本都市的大街小巷中,“搜尋”、“嗅覓”這些隱藏著的日本歷史的記憶碎片。
但我認為,我們不能再去模仿他們了,我們不能讓青年的紀實攝影家們都成為中國的森山大道,成為那些壓抑在我們心中的影像。我也不建議現在的紀實攝影家們再像我們當年那樣去掃街。我更認為,紀實攝影掃街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需要的是講述人性的故事。森山大道也好,荒木經惟也好,法國攝影家亨利.卡利爾.布列松也罷……那個掃街的美好時代不會再來。要想出好的紀實攝影作品,就要在前人的基礎上苦下功夫,更要有自己對人生對社會的思考和認識;要了解政治、經濟,哲學和宗教;要有自己特殊的與眾不同的攝影語言方式;要在講故事的深度、有細節(jié)、有人性、持續(xù)性上下功夫。而不是那些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無病呻吟的掃街紀實攝影作品。再如,廣西紀實攝影家唐輝吉用20年記錄南寧中山路一條街的故事就很精彩,他的圖片不僅有故事,影像語言也非常具有南方特點,真可謂是十年磨一劍。
結束語
日常生活是紀實攝影最好的題材之一。我們一定要貼近生活;關注身邊的人和事;關注我們社會的發(fā)展變化;關注你的家人,還有你身邊的朋友;用最簡單的記錄來表現復雜的人生;用微小的細節(jié)來折射深刻的內涵,用最真實的語言來代替那些無病呻吟的模仿。做到這一些,你將會創(chuàng)作出無愧于這個國家和時代,無愧于你的人生、無愧于你的家人和朋友的紀實攝影作品。你的名字也將會被載入史冊,成為永恒。
附 田鳴《陪讀》作品獲獎發(fā)表一覽表:1997年入選中國攝影家協會第18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5月被收入《中國攝影藝術作品精選》光盤,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1996年9月獲中國攝影報“中國夏”攝影藝術大獎賽專業(yè)組銀牌獎。2003年12月編入嶺南美術出版社《中國人本——紀實在當代》圖書,入選同名影展并被廣東省美術館收藏。2006年1月,在中央電視臺“講述”欄目播出。2006年12月編入《共同走過——中國攝影家協會50年》圖書。2008年7月,編入中國攝影出版社《我們的生活記憶》圖書。2008年7月,入選中國攝影家協會“長安杯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全國攝影大展”。2009年10月,在《中國攝影家》雜志“共和國影像記憶60年”專題刊載。2014年10月,參加中國文聯、中國攝協主辦的《追夢足跡——慶祝新中國成立65周年改革開放35周年全國攝影大展》。2017年12月,選入中國文聯、中攝協主辦的與時代同行——中國攝影60年精品展。2018年8月,入選中國文聯、中國攝協主辦的“
﹌﹌﹌﹌﹌﹌﹌﹌﹌﹌﹌﹌﹌﹌﹌﹌﹌﹌﹌﹌﹌
黃一鳴 著名紀實攝影家、高級記者。第七屆中國攝影最高成就獎“金像獎”獲得者。2016年榮獲“人民攝影家”稱號。泉州華光職業(yè)學院客座教授。
從1981年從事新聞和攝影創(chuàng)作以來,先后出版過《黃一鳴紀實攝影作品集》、《海南故事》攝影作品集、《黑白海南》攝影集、《時代映象》、《鏡間本色》、《海南“慰安婦”》、《汶川大地震攝影紀實》、《慰安婦》(德國)、《紀實攝影斷想》、《闖海人》、《海南紀事》、《海南先住民》、《三亞往事》及長篇小說《守候晨光》等17部專著。作品被美國威斯頓家族、明尼蘇達大學等多家國內外美術館、博物館和私人機構收藏。
﹌﹌﹌﹌﹌﹌﹌﹌﹌END﹌﹌﹌﹌﹌﹌﹌﹌﹌﹌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