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八十三回,發(fā)生在夷陵之戰(zhàn)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馬忠、糜芳和傅士仁。原文如下:
馬忠引傅士仁、糜芳于江渚屯扎。當夜三更,軍士皆哭聲不止……(麋芳)遂與傅士仁商議曰:“軍心變動,我二人性命難保。今蜀主所恨者馬忠耳;何不殺了他,將首級去獻蜀主,告稱:我等不得已而降吳,今知御駕前來,特地詣營請罪?!比试唬骸安豢?。去必有禍?!狈荚唬骸笆裰鲗捜屎竦拢耗拷癜⒍诽邮俏彝馍说钗覈葜?,必不肯加害。”二人計較已定,先備了馬。三更時分,入帳刺殺馬忠,將首級割了,二人帶數(shù)十騎,徑投猇亭而來。
次日,到御營中來見先主,獻上馬忠首級,哭告于前曰:“臣等實無反心;被呂蒙詭計,稱言關公已亡,賺開城門,臣等不得已而降。今聞圣駕前來,特殺此賊。以雪陛下之恨。伏乞陛下恕臣等之罪?!毕戎鞔笈唬骸半拮噪x成都許多時,你兩個如何不來請罪?今日勢危,故來巧言,欲全性命!朕若饒你,至九泉之下,有何面目見關公乎!”言訖,令關興在御營中,設關公靈位。先主親捧馬忠首級,詣前祭祀。又令關興將糜芳、傅士仁剝?nèi)ヒ路?,跪于靈前,親自用刀剮之,以祭關公。
按照小說的情節(jié)發(fā)展,劉備發(fā)動夷陵之戰(zhàn),在戰(zhàn)場上連戰(zhàn)連捷。東吳將士士氣低落,有人甚至提出殺掉麋芳和傅士仁向劉備投降。麋芳聽到這個消息,大驚失色,連忙與傅士仁商議。最終,兩人殺死馬忠并前往劉備軍中投降。原本麋芳、傅士仁以為劉備會因此繞過自己的性命,誰知劉備對于二人當年投降東吳導致關羽被殺之事耿耿于懷,下令將麋芳和傅士仁處死。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劉備口中的“九泉之下”, 意為死人埋葬的地方,即在陰間。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魏書·陽平王傳》中的“若為死鬼,永曠天顏,九泉之下,實深重恨。”
小說中提到的麋芳和傅士仁殺死馬忠投降劉備即被劉備所殺的情節(jié),并非歷史的真實,而是小說作者虛構出來的故事。按照《三國志》相關傳記的記載,無論是馬忠、麋芳還是傅士仁都并未在夷陵之戰(zhàn)中被殺?!度龂尽侵鱾鳌份d:“六月,權令將軍賀齊督麋芳、劉邵等襲蘄春,邵等生虜宗。”這場戰(zhàn)斗發(fā)生在東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也就是夷陵之戰(zhàn)結束后的第二年。由此可見麋芳在夷陵之戰(zhàn)期間既沒有投降蜀漢,更沒有因此而被殺。
不過,小說中提到的麋芳背叛關羽投降東吳的確是歷史的真實。《三國志·關羽傳》載:“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自輕己。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咸懷懼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倍凇度龂尽顟騻鳌分?,也有“(麋芳)與羽有隙,叛迎孫權”的說法。
說到麋芳這位叛將,其身份非常特殊。他不僅是劉備集團的元老,還是劉備的大舅子。早在劉備擔任徐州牧期間,麋芳便與哥哥麋竺一起投靠了劉備,從此跟隨劉備南征北戰(zhàn)。從他當時擔任的南郡太守一職來看,他顯然也是劉備集團的一位重要人物。
麋芳為何會在關羽遠征樊城、荊州守備空虛的情況下背叛劉備投降東吳呢?上面引用的《三國志·關羽傳》中的記載表明,關羽原本就看不起麋芳,又因軍糧和物資供應責備麋芳,甚至放出戰(zhàn)斗結束后將處理麋芳之語,令麋芳非常恐懼,擔心日后會被關羽借機除掉。呂蒙正是發(fā)現(xiàn)了關羽與麋芳之間的巨大矛盾,因此才對麋芳進行利誘,麋芳這才投降了東吳。說到底,荊州之失與關羽被殺,都是同僚關系不睦所致。像麋芳這樣的元老都會背叛,可見關羽處理同僚關系的能力是多么的不堪了。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