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姓溯源
第一個淵源:源于官位,出自殷商王朝官吏宰,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宰,是殷商時期就設有的官稱,最初是對廚師的稱謂,后逐漸晉升為負責家事和家奴,屬于奴隸主貴族的臣仆。
到了西周王朝時期,“宰”成為王公貴族家務事的總管,直接聽命于王后,后來逐漸晉級為在君王左右參與政務,到了春秋初期,各諸侯國均有設置,后來甚至在卿、大夫家中皆設有,多稱“太宰”、“家宰”等。例如,孔子的弟子仲由,字子路,就是衛(wèi)國大夫孔俚的家宰,因為孔俚屬于季氏家族,因此子路的官稱就是“季氏宰”。
在宰的后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宰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二個淵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時期官吏宰父,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宰夫,是西周時期設置的一個官名,是管理王朝的內(nèi)外事務,分有各類職責??傤I宰父的最高長官就是太宰,或稱宰父,太宰的副手稱為“左宰”或“宰輔”。
春秋時期,有周公旦的后裔周公孔在周王朝擔任太宰(宰父、宰輔、宰甫),亦被稱為宰孔,因稱宰周公。他的后裔子孫便以先祖的官職稱謂為姓氏,稱宰父氏、宰甫氏。在古代,“父”、“甫”二字通假。
在史籍《元和姓纂》中記載:“周大夫宰孔,周公之后,以官為姓。宰予,仲尼弟子?!痹谑芳缎战狻分幸灿涊d:“周卿士宰孔之后……當時周天子的太宰的后裔之中,也有以宰為姓的?!?/p>
在宰夫、太宰(宰父)、左宰、宰輔(宰甫)等的后裔子孫中,多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稱宰父氏,后多省文簡改為單姓宰氏,如孔子的弟子宰予,字子我,就是宰父氏的后裔,世代相傳至今。但宰父氏(宰甫氏)這一復姓至今仍有。
第三個淵源:源于官位,出自春秋時期官吏宰人,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宰人,亦稱宰官,是兩周時期一方邑地的最高行政長官,也就是春秋時期的邑宰,戰(zhàn)國時期以后的縣令。
起初,宰人的職責是負責掌管禮書(札書),并接待各級來賓,后來逐漸演變?yōu)樨撠熤鞒止覂?nèi)務,成為后來宰夫中的一種,常被外派為一邑之長官。
例如,孔子的弟子言偃,字子游,就是武城宰(今山東費縣),后來孔子到武城時,“聞弦歌之聲,甚嘉許。”
在宰人的后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宰人氏,后省文簡化為單姓宰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四個淵源:源于官位,出自兩周時期官吏宰士,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宰士,也是兩周時期所設置的官稱,負責管理王朝的事務,與宰夫不同的是,宰士僅只管理王家內(nèi)外事務,不涉及宮外。宰士例歸宰相轄制。后來在王朝最高行政機構餓司徒府中,也設有專職宰士。
在宰士的后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宰士氏,后省文簡化為單姓宰氏、士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五個淵源:源于官位,出自兩周時期官吏宰辠,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宰辠,亦稱宰罪,原來是周王朝分設在各邑監(jiān)獄中辦事的官吏,類如今天的典獄長?!稗f”,就是罪人、犯人。
著名東漢學者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宰辠,罪人在屋下執(zhí)事者?!睂嶋H上就是監(jiān)督罪犯服役的執(zhí)法官吏,是中央政府派駐地方的刑官之一。在后來的秦朝時期,秦始皇因為“辠”字與古“皇”字相似,因此改“宰辠”為“宰罪”。
在宰辠的后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宰辠氏,后省文簡化為單姓宰氏、辠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六個淵源:源于官位,出自漢朝末期的宰衡,屬于以官爵尊號為氏。
宰衡,是西漢末期獨特的一種官稱,是漢平帝劉衎授予大司馬、安漢公王莽的官爵尊號。
西漢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篡漢稱帝,改國號為“新”,改長安為常安,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臣子通過篡位當皇帝的先河。
新朝地皇四年(公元23年),農(nóng)民起義軍綠林軍攻入長安,混亂中王莽為商人杜吳所殺,新朝歷十五年滅亡。王莽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砍掉腦袋又被割去舌頭的皇帝。
新莽王朝滅亡后,王莽一族被殘酷屠戮,其族人分散四處遷逃,其中有以王莽尊號為姓氏者,改王氏為宰氏、衡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七個淵源:源于回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回族宰氏,源出蒙古族蔑里乞部族,先祖為元朝時期擔任宰相的蔑里乞·馬扎兒臺。
明朝初期,蔑里乞·馬扎兒臺的后裔子孫以先祖官職稱謂為漢姓,稱宰氏,以躲避兵亂災禍,后信奉伊斯蘭教而融入回回民族,世代相傳至今,主要分布在今貴州省的威寧縣黑石鎮(zhèn)、草海鎮(zhèn)中塘村一帶。
得姓始祖
宰孔(宰周公)、宰予、王莽、蔑里乞·馬扎兒臺。
遷徙分布
宰氏人口總數(shù)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
在今河南、湖北、山東等均有分布。
郡望
西河郡:古代該郡所指不一。春秋時期衛(wèi)國西境沿黃河一帶稱西河,即今浚縣、滑縣等地。戰(zhàn)國時期黃河在今安陽東,故安陽可稱西河,據(jù)《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國時期曾取秦國今陜西黃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則以晉陜間黃河為準,西岸為西河。西漢朝元朔四年(丙辰,公元前125年)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內(nèi)蒙古東勝),其時轄地在今陜西、山西兩省之間黃河沿岸一帶地區(qū),并擁有今內(nèi)蒙古伊克昭盟東部及晉西等地。東漢朝時期移治到離石(今山西離石)。南北朝時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為羌胡所得,僅保有晉西一帶地區(qū),治所在茲氏,即在今山西省離石(今山西汾陽)。唐朝時期亦曾以汾州為西河郡。
堂號
西河堂:以望立堂。
臨淄堂:孔子的門下產(chǎn)生了很多棟梁之才,其中有一個叫宰予的弟子,后來做了臨淄宰。他是孔子門下的四科十圣之一,后來在宋朝時期被封為臨淄公,其后裔子孫因以“臨淄”為堂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