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多歲的管仲病的不能動了,齊桓公趕去問他,仲父,你不能死呀,你死了,我可怎么活?群臣之中,究竟有誰可以接替你的相位呢?請仲父務(wù)必推薦一個合適的人選出來。照理說,管仲與鮑叔牙的友情是難得的,就像伯牙與鐘子期,但是,管仲為何至死都不肯推薦好友鮑叔牙呢?
管仲自己一共說了五點:
1. 我原先很窮的時候,和鮑叔牙一起合伙做生意,我老是瞞著他私自多分些錢,他發(fā)現(xiàn)后也不怪我貪婪,因為他知道我沒錢。
2.我常常為鮑叔牙出謀劃策,想些發(fā)財?shù)狞c子,結(jié)果卻變得更加貧困,他也不說我笨,因為他知道人有走運的時候也有背運的時候。
3. 我曾經(jīng)三次做官,三次都被領(lǐng)導開除了,但他卻不認為這是我的問題,而是時運未到。
4. 我曾經(jīng)打過三次仗,三次都臨陣逃跑了,他卻不認為我膽小,因為他知道我還有個老媽要養(yǎng)活。
5. 后來,公子糾被小白打敗了,召忽死了,我卻不肯自殺,甘愿受辱,轉(zhuǎn)而又改換門庭,投向小白,鮑叔牙卻不認為我無恥。
管仲的這5件事,在一般的世俗之人看來,件件都是無恥之事,但管仲自己卻不認為這些是無恥,為什么?因為他的衡量標準與俗人不同。
在管仲看來,這些小節(jié)都算不得什么。他心中有著自己的標準:一個人,如果不能功名顯耀于天下,那才是真正無恥的人!
這個標準,可以說是絕大多數(shù)人不能夠也不愿意認同的。但唯有鮑叔牙認同了他,所以,管仲說:“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jié)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p>
鮑叔牙是知管仲的。管仲以前老是做些對不起鮑叔牙的事,鮑叔牙從不計較,因為他知道他是怎樣的一個人;現(xiàn)在,他不舉薦鮑叔牙,鮑叔牙同樣也能理解,并不計較。
而管仲也是知鮑叔牙的。知道他不會計較這些,更知道他這個人其實不行,才能不夠用,處事不夠圓。管仲怎么可能因為自己和他私交關(guān)系好,就毫不負責的把國家大任托付于他呢?
所以,管仲臨終的時候,并不向他的國君舉薦鮑叔牙為相。
這就是“管鮑之交”,真正的朋友,是在相互看清對方的短處,甚至看透之后,依然還選擇繼續(xù)交往的人。
公元前645年,管仲去世了,春秋第一霸主齊桓公頓時就像失去了支柱一樣。
到了第二年的時候,北方晉國的二公子重耳,為躲避親兄弟的追殺,從很遠的地方流亡到齊國時,已經(jīng)花光了他身上最后的一分錢。他是最后一個投奔齊桓公的外國貴族,他很希望齊桓公能夠應(yīng)聘他為齊國的宰相,正好可以接管仲的班。
齊桓公打量著眼前的這個年輕人,實在看不出他有什么過人之處。只看到他失魂落魄的樣子,簡直像極了年輕時的自己,被迫無奈的浪跡天涯,朝不保夕的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