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學期在老年大學山書畫班,景老師教我們臨摹元代名畫《鵲華秋色圖》?!儿o華秋色圖》的作者是曾在濟南當過官的元代畫家趙孟頫,畫的風景是濟南的華山和鵲山,這使學員們學習起來倍感興趣。
通過景老師的介紹,同學們又到華山實地考察寫生,我們對《鵲華秋色圖》有了一個全面深刻地認識,對趙孟頫其人、其畫、其詩、其字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大家都感到趙孟頫是個了不起的歷史人物,《鵲華秋色圖》是一幅十分重要的傳世名畫,很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據(jù)史料介紹: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又號水精宮道人,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宋太祖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之后。早年以父蔭補官,任真州司參軍。宋亡,回家閑居,“益自力于學”,聲聞鄉(xiāng)里。至元二十三年(1286)被召進京,歷任同知濟南總管府事,江浙行省儒學提舉、翰林侍讀學士,封魏國公,謚文敏。能詩文,擅長畫人物、鞍馬、山水、花卉。工書,篆、隸、籀、分、真、行、草無不冠絕。而真、行尤為當代第一。所倡書法入畫影響后世甚巨。著有《松雪齋集》。妻管道升,子趙雍等皆書畫名家??梢娳w孟頫的確是一個書畫俱佳、多才多藝之人。
據(jù)介紹,趙孟頫是元初繪畫過渡時期的一大巨擘,他引領(lǐng)了一代畫風,成為畫壇領(lǐng)袖。趙孟頫最擅長的就是文人畫,這是一種表達文人理想的繪畫形式,文人畫在唐宋時期一直平平無奇,等到元代之后,在趙孟頫的推動之下,文人畫漸漸占據(jù)中國古畫的主流地位。
趙孟頫的畫有幾個非常重要的特點:一是質(zhì)樸自然,趙孟頫在元初提出的繪畫口號就是“作畫貴有古意”,這里的古意是指恢復西晉時期的質(zhì)樸自然之風。二是基礎(chǔ)扎實,生活氣息濃厚,寫實性較強。趙孟頫曾經(jīng)提倡“云山為師”,意思是注重基礎(chǔ)和實踐,要多外出寫生,這種技藝手法,在現(xiàn)在的藝術(shù)學校之中都被廣泛應用。所以趙孟頫的畫,生活氣息非常的濃厚,非常的貼近生活和自然。三是書畫結(jié)合,趙孟頫曾經(jīng)提過“書畫本來同”的口號,他主張以書法入畫,使得繪畫的文人氣息非常的濃烈,畫作的內(nèi)在和韻味更加的強烈。
趙孟頫的繪畫作品,題材豐富,風格變化多樣,精通花鳥、山水、人物和鞍馬。趙孟頫山水畫技藝精湛,表現(xiàn)的非常的豐富多樣,博采眾長,筆法嫻熟,古雅俊秀,特別是清山綠水之景,將水墨畫和山水非常完美的結(jié)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繪畫特點。
趙孟頫山水畫的代表作有很多,《鵲華秋色圖》就是其代表中的精品之作?!儿o華秋色圖》于元貞元年(1295年)回到故鄉(xiāng)浙江時為好友周密所作的紙本水墨設色山水畫,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從題跋可知,《鵲華秋色圖》作于元貞元年(1295年)冬。這年,作者在任滿濟南路總管府事,奉召進京又稱病辭官回到故鄉(xiāng)吳興。與此同時,祖籍濟南的南宋文學家周密自曾祖父隨宋高宗南渡客居吳興后,從未回過故鄉(xiāng),聽歸隱山林后的趙孟頫時常贊美濟南的優(yōu)美風光,勾起了思鄉(xiāng)之情,于是請他詳細介紹故鄉(xiāng)的風土人情。作者被周密深深的家鄉(xiāng)情結(jié)所打動,覺得把濟南風光畫出來贈與友人,比口頭講述更加直觀形象,便揮毫潑墨,作下這幅畫。
《鵲華秋色圖》描繪的是濟南東北華不注山和鵲山一帶秋景,畫境清曠恬淡,表現(xiàn)出恬靜而悠閑的田園風味。
作品采用平遠構(gòu)圖,再以多種色彩調(diào)合渲染,虛實相生,筆法瀟灑,富有節(jié)奏感。遼闊的江水沼澤地上,極目遠處,地平線上,矗立著兩座山,右方雙峰突起,尖峭的是“華不注山”,左方圓平頂?shù)氖恰谤o山”。畫題就是由這兩座山而起的。
鵲華二山與近景之間,樹木緊多,疏落散布,紅綠相間,枯潤相雜。樹姿高低且變化豐富,布置得宜,聚散自然,多而不繁,疏朗有致。在這水鄉(xiāng)山色之中,平川洲渚,紅樹蘆荻,房舍隱現(xiàn)。可見山羊四五只,在幾所簡陋的茅舍簡嚙食,幾個漁民在勞作,或撐篙、或扳網(wǎng),還有一人策杖漫步在田野,其時正是秋天,有的樹葉已脫落了,有的亦赤黃相間,一片寧靜遼闊蒼茫的景象,整個畫面洋溢著牧歌般的恬靜氣氛。
《鵲華秋色圖》上存在收藏者的眾多題跋和印鑒。乾隆皇帝用御筆將“鵲華秋色”四個字題寫于引首,并且加有“神品”“乾隆御覽之寶”“古稀天子”“太上皇帝”等多枚璽印,上面還有“嘉慶御覽之寶”“宣統(tǒng)鑒賞”等璽章。
整個畫面上加蓋大小、形狀各異的印章五十七枚,畫面之右側(cè)前隔水處有印章十六枚,畫面左側(cè)后隔水處有印章九十五枚。
作者在畫中題款:“公謹父,齊人也。余通守齊州,罷官來歸,為公謹說齊之山川,獨華不注最知名,見于左氏,而其狀又峻峭特立,有足奇者,乃為作此圖,其東則鵲山也。命之曰鵲華秋色云。元貞元年十有二月。吳興趙孟頫制?!蓖衔灿袗坌掠X羅·弘歷、錢溥、楊載、范杼、董其昌等人題跋。
《鵲華秋色圖》在畫法上有許多獨到之處。畫上樹干不是用兩條線勾廓外形,而是把邊線與樹皮的紋理結(jié)合在起勾繪。用筆似乎旋轉(zhuǎn),線條往復重疊,增添了樹干的質(zhì)感。畫上近景中景的樹葉,點繪得比較疏朗,遠樹畫得簡潔,整體感較強。鵲山用披麻,皴法較密。華不注山正面運用了“荷葉皴”,線條從上直落,交叉處稍留空白,突出山的嶙峋之姿。側(cè)面用“解索皴”,整個山體兩邊皴擦少,邊線模糊,但體積感較強。汀岸、平原采用了長披麻并以筆力的輕重,線條的疏密,落墨的深淺凸顯干濕,表現(xiàn)出了大自然的節(jié)奏和生命。房舍人畜、蘆荻舟車均精描細點,再渲染青、赭、紅、綠,設色明麗清淡,風格古雅俊秀。作者創(chuàng)造性地將水墨山水與青綠山水融為一體,筆法靈活,風蒼秀簡逸,富有創(chuàng)新之意。
圖中兩座山峰,鵲山為淡花青,華不注山為淡青綠,顏色較為醒目。其他諸景如洲渚、樹木等多施以深淺不一的青色,房屋、牛群和一些樹葉則用紅、黃、精等暖色系,色調(diào)冷暖交匯,既顯示出秋的清曠高潔,亦呈現(xiàn)出人情的和樂安詳。
在《鵲華秋色圖》中,作者以深湛的筆墨功力詮釋了即達放逸的山水意境,不僅豐富了文人山水畫的表現(xiàn)手段和內(nèi)涵,更初步確立了元代山水畫壇清遠自然的整體風格和蘊藉典雅的審美格調(diào),為后世的中國山水畫奠定了基礎(chǔ)。
據(jù)說《鵲華秋色圖》由作者贈給周密后,周密又轉(zhuǎn)送給一個名為君錫的人。到明代又相繼為文徴明、文彭父子收藏,后又轉(zhuǎn)經(jīng)多人之手,康乾年間,皇室征集民間書畫名跡,收藏家梁青標遂將此圖獻歸御府收藏。1949年,國民黨撤離南京,將故宮等地文物也運往臺灣,其中就包括《鵲華秋色圖》,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直到今日。
乾隆皇帝對《鵲華秋色圖》十分喜愛,親題“鵲華秋色”四個大字,將畫藏于宮中,經(jīng)常欣賞。1748年南巡到了濟南,登鵲華橋眺望鵲華二山,忽然想起《鵲華秋色圖》,便命人飛騎去北京御府取來《鵲華秋色圖》,對著實景欣賞,贊嘆不已。風流皇帝、傳世名畫、絕佳山水,三者結(jié)合在一起,遂使“鵲華煙雨”“鵲華煙云”成為天下人爭相一睹為快的全國性的景觀,甚至成為濟南城市的一種文化意象?;实鄣霓頁P,使華不注的聲譽達到了巔峰。
趙孟頫是大詩人,曾任濟南路總管府總管三年(濟南路軍政一把手),在濟南頗有建樹,并游覽濟南的湖泉山色,留下了許多不朽詩篇。其中有數(shù)首詠及濟南大明湖、趵突泉、龍洞、華不注山等處湖光山色的優(yōu)美詩篇,最為出名、最為人們所熟知一首的當是七律《趵突泉》:“濼水發(fā)源天下無,平地涌出白玉壺。谷虛久恐元氣泄,歲旱不愁東???。云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時來泉上濯塵土,冰雪滿懷清興孤?!痹撛娛茁?lián)寫趵突泉為舉世無二的天下奇觀,并以“平地涌出白玉壺”寫其形態(tài),比喻生動別致;頷聯(lián)寫趵突泉的水量豐沛,歲旱不枯;頸聯(lián)寫趵突泉的恢宏氣勢,并兼及濟南另外兩在名勝——華不注、大明湖;尾聯(lián)寫其對趵突泉喜愛之情以及賞泉時的清靜脫俗之情懷。現(xiàn)該詩的頸聯(lián)已被作為楹聯(lián),刻掛于被譽為“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趵突泉的北岸濼源堂的挹廈柱上,日夜與趵突泉的波光水影、噴吐之聲交相輝映,歷來倍受人們稱道。
濟南的湖光山色留給趙孟頫的印象無疑是十分美好的,在后來所作的《送山東廉訪照磨于思容》(于思容,即《齊乘》一書的作者于欽)一詩中,他曾這樣深情地寫到:“林梢春動紫煙生,匹馬東風十日程。若到濟南行樂處,城西泉上最關(guān)情。”
一個風流才子,一座歷史名城,一幅傳世名畫?!儿o華秋色圖》在問世70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以其精湛的藝術(shù)魅力與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產(chǎn)生著深遠的影響,它們都是中華文明的無價之寶,它用色彩記錄描繪了濟南的悠久歷史和錦繡河山,它使我們濟南芳名遠揚。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