髡[kūn]殘(1612-1692),清初畫壇“四僧”之一。本姓劉,出家為僧后名髡殘,字介丘,號石溪、白禿、石道人、殘道者、電住道人。湖廣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人物、花鳥、山水皆能,以山水為最精,師法王蒙,喜用干筆皴擦,淡墨渲染,間以淡赭作底,布置繁復,蒼渾茂密,意境幽深,善書法,能詩。藝術上主張抒發(fā)個性,反對陳舊,作品感情真摯,風格獨特,對后世影響很大。
髡殘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山水中度過,經(jīng)常駐足于名山大川,他對大自然的博大意境,有著深刻的領會和觀察。所作山水,在平淡中求奇險,重山復水,開合有序,繁密而不迫塞,結構嚴密,穩(wěn)妥又富于變化,創(chuàng)造出一種奇辟幽深,引人入勝之境,生動地傳達出江南山川空濛茂密、渾厚華滋的情調。他喜用渴筆、禿毫,蒼勁凝重,干而不枯,并以濃淡墨色渲染,使得筆墨交融,形成郁茂蒼渾、酣暢淋漓的情趣,使畫面產(chǎn)生雄渾壯闊、縱橫蓬勃的氣勢。他的筆法渾厚,凝重、蒼勁、荒率;善用雄健的禿筆和渴墨,層層皴擦勾染,筆墨交融,厚重而不板滯,禿筆而不干枯;山石多用解索皴和披麻皴,并以濃墨點苔,顯得山川深厚,草木華滋。他的作品以真實山水為粉本,具有“奧境奇辟,緬邈幽深、引人入勝”的藝術境界。
黃賓虹把他的特點概括為“墜石枯藤,錐沙漏痕,能以書家之妙,通于畫法。”正是他這種重視用情感,用心血入畫,重視筆墨技巧的獨特運籌,才能將一些被先人畫慣的名山大川畫的別具一格、另有新貌,才能畫出不同于他人手筆的特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