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暨中國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中國之聲推出【難忘中國之聲——抗戰(zhàn)記憶】系列,以當年珍貴的歷史資料和當事人口述史的方式講述當年難忘的經歷、梳理親身所見的歷史事件,串起中國反法西斯戰(zhàn)爭波瀾壯闊的歷史。
點擊下方音頻 聽《抗戰(zhàn)記憶》
1938年夏天,在一艘從青島開往萊州灣的輪船上,原青島中魯銀行總經理張玉田緊張難安。面對茫茫大海,以及日偽軍的層層關卡,張玉田的全部的心思都拴在船底的鐵箱上。
鐵箱里,裝著從敵占區(qū)買回的鈔票票版和道林紙,而這些,是籌建北海銀行必不可少的材料。
萊州市黨史研究室孫玉光:
“ 孫玉光:掖縣的地形是南山北海,所以說取其“壽比南山松不老,福如北海水長流”的意思,起名為北海銀行。
北海銀行舊址所在地,現(xiàn)山東萊州市文星派出所
1938年,膠東半島淪陷后,日偽“聯(lián)合準備銀行”的聯(lián)銀券充斥市場,國民黨政府法幣極度貶值,部分商號濫發(fā)紙幣。為了整頓金融秩序、解決軍需民用,剛成立的膠東抗日游擊第三支隊和掖縣抗日民主政府,決定成立自己的銀行。
籌建重任,落到了臨時回鄉(xiāng)避難的張玉田身上:
“ 孫玉光:張玉田把原青島中魯銀行的職員邀請到掖縣城,帶領他們開始籌辦北海銀行。當時票紙和票版只有在天津和青島才能買到,都屬于敵占區(qū),張玉田委托他人在天津購買到印鈔用的道林紙,在青島刻制好票版。幾經周折,運回萊州。
萊州市市委黨史研究室副編審 孫玉光
經過8個月的籌備,1938年12月1日,北海銀行在掖縣政府大院里舉行了開業(yè)典禮,發(fā)行了可在膠東地區(qū)流通的北海幣9.5萬元。
帶有掖縣字樣的北海幣,面值分別為壹角、貳角、伍角、壹圓
各種面值的帶有“膠東”字樣的北海幣
初次印發(fā)的北海幣只有壹角、貳角、伍角、壹元四種面值。票面圖案分別為南關的火神閣、玉皇頂、萊州的鼓樓和掖縣縣政府門景。
原掖縣檔案局的方秋漪第一次見到北海幣時只有11歲:
“ 方秋漪:1939年的春節(jié),我爺爺就開始給我用北海幣的新票發(fā)壓歲錢,我當時看非常漂亮,很高興,當時裝兜里不能花,那是第一次看到北海幣。
帶有“山東”字樣的北海幣
經歷幾次重組,北海銀行逐漸發(fā)展為中共最大的根據(jù)地銀行,并成功組織兩次“排除法幣”斗爭,形成了獨立的北海幣體制,為山東根據(jù)地的抗戰(zhàn)活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1948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將北海銀行與華北銀行、西北農民銀行合并成立了中國人民銀行。1953年,全國統(tǒng)一貨幣為人民幣,北海幣也正式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難忘中國之聲工作室記者:楊寧、王成林、姜文超、王海超播講:長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