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傷寒六書》
【適宜】
用以治療老年人感冒、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病,證屬陽氣虛弱,外感風寒者。
【組成】
黃芪、人參、桂枝、甘草、熟附、細辛、羌活、防風、川芎、煨生姜
【功用】
助陽益氣,解表散寒。
【主治】
陽氣虛弱,外感風寒。惡寒發(fā)熱,熱輕寒重,無汗肢冷,倦怠嗜臥,面色蒼白,語言低微,舌淡苔自,脈沉無力,或浮大無力。
【方解】
身熱惡寒,無汗頭痛,是外感風寒,邪在肌表。熱輕寒重,肢冷嗜臥,神疲懶言,面色蒼白,是素體陽虛,又受風寒三陽氣益餒,故脈沉細無力。若純以辛溫大劑散寒,不但由于陽虛而無力作汗,或雖得汗而致陽隨汗脫,陶節(jié)庵稱此為“無陽證”,治當助陽益氣與解表散寒兼顧。本方用黃芪、人參、附子補氣助陽,既能助藥勢以鼓邪外出,又可預防陽隨汗脫。桂枝、細辛、羌活、川芎、防風疏風散寒,以解表逐邪。芍藥和營,炒則寒性減,并制附、桂、羌、辛諸辛藥之燥;煨姜溫胃,大棗滋脾,合以升騰脾胃生發(fā)之氣,調營衛(wèi)而資汗源。甘草甘緩,令作汗不致過猛,又有安中調藥之用。如此配伍,扶正而不留邪,發(fā)汗而不傷正,相輔相成,恰到好處。
本方是以《傷寒論》桂枝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去麻黃,加人參、黃芪、羌活、防風、川芎等組成。因其陽氣虛弱,故不用麻黃發(fā)越陽氣,而以桂枝湯加諸辛散藥物,意在發(fā)散中兼和營衛(wèi),且與參、芪、附等助陽益氣之品相合,以標本兼顧。
【運用】
本方是益氣助陽解表的代表方劑。以惡寒重,發(fā)熱輕,無汗肢冷,舌淡苔白,脈沉無力或浮大無力為證治要點。若血虛感寒或濕溫初起均不可使用本方。
【歌訣】
再造散用參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參,細辛煨姜大棗入,陽虛外感服之安。
【來源】
《方劑學》 主編:段富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