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作為中醫(yī)人熟知的一味中藥,常被大家用于日常的保健,但其實我們日常所用的葛根,大多是粉葛,葛根和粉葛不是同一回事。很多人容易將其搞混,按照《神農本草經(jīng)圖考》所載,葛根就以豆科植物葛(pueraria lobata)為正種,而不就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即現(xiàn)代人們常說的“粉葛”,這種植物生長快速,但是內蘊不足,功效遠不及葛根。小編今天講的是葛根,而不是粉葛,這點請大家在日常配藥時一定要注意區(qū)分,否則藥方雖然好,難有功效。
葛根
主治:表證發(fā)熱,項背強痛,麻疹不透,熱病口渴,陰虛消渴,熱瀉熱痢,脾虛泄瀉。從其功效中可以看到,生津止渴是其重要的一項功效,《神農本草經(jīng)》中認為葛根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痹,起陰氣,解諸毒”。并將治療消渴排到第一位,可見其它在治療消渴方面的作用?,F(xiàn)代醫(yī)學普遍認為三高中的高血糖即糖尿病與古代中醫(yī)里的消渴非常接近。所以現(xiàn)代中醫(yī)治療糖尿病的藥方中,常有葛根的身影。《本草匯言》中記載,葛根具有“清風寒,凈表邪,解肌熱,止煩渴”“能發(fā)汗,能止汗”等妙用。現(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葛根在治療糖尿病方面具有降低血糖和血脂,降低胰島素抵抗,抗糖尿病血管病變,抗糖尿病腎病,抗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保護視網(wǎng)膜方面有積極的作用,還能改善脂代謝;在治療高血壓方面,葛根具有降低血壓,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的代謝,減緩心率,改善微循環(huán),抗心肌缺血,改善血液流變性和抗血栓形成,抑制動脈硬化,抗動脈粥樣硬化,擴張冠狀血管,保護主動脈,抗心律失常,溶栓,保護神經(jīng)組織的功效;還能改善生殖功能,治療前列腺增生,促進成骨細胞生成,保護頸椎、改善骨質疏松,抗衰老,提高運動能力,改善學習記憶能力,還能抗癌,抗腫瘤,抗病毒、抗感染,解痙,解酒,益智,止瀉,抗炎,免疫調節(jié),保肝,抗抑郁,解熱鎮(zhèn)痛等方面,均具有顯著的療效。除上述作用外,葛根還可以用于脾虛泄瀉、消渴、骨痹、中暑 、胸痹 、心悸 、頭暈、耳鳴耳聾、缺乳等病癥外,以及治療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癌癥、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骨質疏松癥及糖尿病和糖尿病并發(fā)癥。葛根這么好,不會用仍然沒用,對于中藥而言不傳之秘的往往在于量。所以如何用葛根,用多少量,才是配方的關鍵。傅延齡教授等對葛根的用量進行了研究,并對各階段的葛根用量進行了統(tǒng)計研究,發(fā)現(xiàn)各階段的用量都不一樣,漢代,葛根的最大用量約為110.4克,最小用量約為41.4克,平均用量約為61.1克;隋唐時期,葛根的最大用量達到440克,最小用量低至6.9克,平均用量約為61.2克;在宋代,葛根的最大用量為60克,最小用量為5克,平均用量為19.5克;金元時代,葛根的最大用量為48克,最小用量為1.8克,平均用量為9克;明代,葛根的最大用量約為22.2克,最小用量為0.7克,平均用量為5.6克;清代,葛根的最大用量為18.6克,最小用量為0.7克,平均用量為5.6克;近代,葛根的最大用量為46.9克,最小用量為1.5克,平均用量為6.4克;在當代,葛根的最大用量為120克,最小用量為4克,平均用量為19克。那么,關于葛根的劑量范圍,一般多少為合適呢?根據(jù)歷代經(jīng)方及現(xiàn)代名家經(jīng)驗,總結出葛根臨床用量范圍為9~120g;而且不同的炮制品,葛根的用量及功效也不同,比如生葛根側重于辛涼發(fā)表、生津、解肌退熱、透疹,用量多為30~50g;麩煨葛根側重于厚腸、升陽、止瀉,用量多為10~30g。不難發(fā)現(xiàn),葛根的量效關系以及炮制作用都對它在臨床中的應用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五、生葛根與黃芩、黃連配伍濕熱瀉痢兼有表證發(fā)熱;六、葛根與蘆根、天花粉、生石膏配伍,可用于熱病口渴;七、葛根與生地黃、天花粉、麥門冬配伍,可用于內熱消渴;八、葛根與麻黃、桂枝、羌活配伍,可用于風寒客表引起的外感表證,頭痛項強;九、葛根與柴胡、黃芩、石膏、荊芥等中藥配伍可用于風熱客表引起的外感表證,頭痛項強;十、葛根與升麻、荊芥、牛蒡子等中藥配伍可用于麻疹初起,透發(fā)不暢;十一、煨葛根與黨參、白術、木香等中藥配伍可用于脾虛泄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