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法的學習中,很多人都是自學為主,沒有經(jīng)歷過專業(yè)系統(tǒng)的訓練,容易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錯誤,筆者根據(jù)多年觀察總結,羅列出十條書寫性細節(jié)問題,今天先刊出上篇。
一、涂抹型的點劃
書法的根本就是線條,沒有線條的書法是失敗的。如下圖。
我們經(jīng)常聽到的一句話是“橫涂豎抹”,多作為書者的自嘲性用語。正確的書法寫法不是涂抹出來的,從始至終的每一筆都不能涂抹。勾描填充只能做初學者找準的過程,不能算作是書法作品,填墨完成的線條是僵化死板的,是沒有體積也沒有生命的,涂上一團墨不能被稱為線條,也不符合點劃的標準。
線條首先要完成的是筆鋒的行進,筆鋒沒有行進就不能稱之為線條。
線條的標準就是有彈性,有韌性,有體積;能夠傳遞書寫者的狀態(tài)信息,能夠表現(xiàn)線條的質量。
二、畫圓圈的轉折
書法包含著“天圓地方”的理論,方稱為陽,圓稱為陰。所有的轉折必須要方圓結合,有方有圓,圓中寓方,方中有圓。也就是說,既不能都是方折,也不能都是圓圈。過方被認為太硬,過圓又被稱太柔,轉折過硬雖然挺拔,但是感覺生冷有加,有倔強之嫌;圓轉無度又被稱油滑市儈,有疲軟無骨之象。如下圖。
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臨帖過程中不容易發(fā)現(xiàn)圓中寓方的存在,這種方折的應用沒有實際的學習不容易掌握,憑借自己的認識不容易實現(xiàn)“寓方”的技法。
三、玩痛快的用筆
書法不是純性情的操作,每個圖形都要建立在傳承的基礎上去運用,在通篇布局的思考下去實施。在學習初期創(chuàng)作中容易被激情誤導,不管合法不合法,都想出現(xiàn)率意的長線,過多的奔放書寫就會使畫面凌亂。如下圖。
長線的使用既要找準節(jié)奏位置,又要能夠停得住。這就是書論中提到的“無垂不縮,無往不收”,把線條甩出去是很痛快,但是也犯了“鼠尾”的病筆錯誤。
四、剎不住車的速度
寫行草書,很多人認為一定要追求速度,追求快速地完成單字書寫,甚至是一篇稿子都是筆墨在前面,思考在后面。缺乏了思考,通篇作品看起來就像驚了的馬車,從頭到尾一個節(jié)奏。缺乏思考、缺少經(jīng)營的布局看起來也就會失誤多多,層次單調、造型簡單,不能給觀者帶來樂感性的節(jié)奏美。
行草書的出現(xiàn)是為了簡化書寫、提高書寫速度,所以在書法史中把草書稱為“簡”。蘇軾在書論中也提到“草書難于嚴重”;啟功先生也曾提到“行書要當作楷書寫”才好。書法大家林散之被稱為“當代草圣”,以穩(wěn)定扎實的線條書寫,給人造成了有穿透力、有震懾力的感覺,被世人稱頌。
五、假裝性的哆嗦
在讀碑的時候,由于碑文的漫漶,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斑駁陸離的線條,看上去蒼勁飄渺,厚重磅礴。再看清代書法家李瑞清、翁同龢晚年的作品,當代書法大家王蘧常等晚年作品,都出現(xiàn)了抖動的跡象。這些線條有厚重老辣的蒼茫。
這些書法家晚年都年邁體衰或有疾病,他們力求線條規(guī)整,身體卻不容許意志的操作,形成的感覺確很有意味,但不是故意制造出來的。
有的人一開始就追求這種抖動,把線條寫成了病態(tài)。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