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臟腑之氣兼養(yǎng)血活血的膈俞穴
穴名:膈俞穴
歸經(jīng):足太陽膀胱經(jīng)
位置:在背部,當?shù)?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穴性:寬胸理氣、調節(jié)心肺、理脾和胃、活血化瘀、止血斂汗、祛風止癢
主治:1.呼吸系統(tǒng)病癥;2.消化系統(tǒng)病癥;3.心血管系統(tǒng)病癥;4.血液系統(tǒng)病癥;5.皮膚科病癥;6.其他病癥
膈,指間隔、隔離;俞,指氣血轉輸處。膈俞穴屬于足太陽膀胱經(jīng),穴內(nèi)應于橫膈膜,相當于膈肌的背俞穴,主治膈肌之病,故名。
一、定位取法
膈俞在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0.5寸,與兩側肩胛骨下角的水平連線相平。如果是比較胖的人,體標志不明顯,那該如何才能準確的找到胛骨下角呢?有辦法。讓病人把同側的臂向后緊靠背部,而且盡量向對側肩部提,這時,肩胛下角就會自然向背部肌凸起。二、治療作用
穴性:寬胸理氣、調節(jié)心肺、理脾和胃、活血化瘀、止血斂汗、祛風止癢??梢岳斫鉃殡跫〉?背俞'穴。
膈俞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穴位,上接心、肺、心包,下臨肝、膽、脾、胃。膈俞是全身要穴之一,其治療作用也就涉及上述諸多的臟腑組織:
1.呼吸系統(tǒng)病癥:咳嗽,氣喘,肺炎,咽喉炎。
2.消化系統(tǒng)病癥:胃脹、胃痛、胃炎、胃出血、胃排空延遲癥,嘔吐,膈肌痙攣(即'呃逆'),食管狹窄,賁門梗阻,食道癌(吞咽困難),腹脹,腹中痞塊,腸炎,膽絞痛。
以上呼吸系統(tǒng)和消化系統(tǒng)的病癥,膈俞都很適用,且不論寒熱虛實都可以應用,寒可溫,熱可清,虛可補,實可瀉。
3.心血管系統(tǒng)病癥:胸痛,胸悶,心悸、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胸膜炎、心內(nèi)膜炎,高血壓、低血壓,高脂血癥,腦血管意外及其后遺癥。
4.血液系統(tǒng)病癥(血之會穴):各種慢性出血性疾病,如咯血、吐血、鼻出血、尿血、便血、痔瘡下血,月經(jīng)過多,子宮出血,貧血、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癥、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中醫(yī)學認為:心主血脈。針灸學中,膈俞被譽為'血之會穴',意為本穴是血液聚會之處,同血液的生理、病理,以及心血管病癥、血液病癥等關系密切。從古至今,歷來都是治療血液方面病癥的第一要穴。既可以補益氣血,治療貧血、白細胞減少,也可以活血化瘀,治療跌打損傷、臟腑淤血。補血常常同肝俞(背部第9胸椎下旁開1.5寸)、脾俞(背部第11胸椎下旁開1.5寸)、血海(膝關節(jié)內(nèi)上方髕骨上緣上2寸)、足三里(外膝眼正中直下3寸,脛骨前嵴外側1橫指寬)、三陰交(足內(nèi)踝高點上3寸)等穴配伍使用,以灸法為最好;至于活血化瘀,體表筋骨之間的淤血腫脹往往配用合谷(手背第1、2掌骨之間,略靠第2掌骨中點)、太沖(足背第、2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中)和阿是穴(血腫局部痛點);內(nèi)臟的淤血腫脹則多配用天樞(肚臍旁開2寸)、痞根(下背部或上腰部第1腰椎下旁開.5寸凹陷處),灸法和刺血療法均可。
5.皮膚科病癥:皮膚瘙癢、蕁麻疹、痤瘡、銀屑病、黃褐斑、淋巴結、皮膚結核及骨結核。
皮膚病多為感受風邪或風燥而致,中醫(yī)學有一個治療風邪的大法原則,叫做'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既然膈俞為'血之會'穴,那么,就可以用來做針灸治療皮膚病的要穴。不過,皮膚病多因風邪或風,故不宜施灸,多用指壓按摩,或皮膚針叩刺,可以用刺血拔罐術。
6.其他病癥:血管性頭痛,失眠,自汗、盜汗,糖尿病,產(chǎn)后乳少,年期綜合征,夜盲癥,瘡瘍癰疽,淋巴結核,四肢怠惰。
三、操作方法
此穴的操作也與肺俞穴大同小異,指壓、按摩、艾灸、拔罐、刮痧、皮膚針叩刺或皮膚滾針滾刺等各種刺激方法都可以酌情選用,尤其是針對'血之會穴'的特點,多用灸法。一來灸法最能起到補血的作用,二來灸法又能通過熱力化解氣血的瘀滯。如果是血瘀癥,皮膚針叩刺或皮膚滾針求出血,拔罐則最好施行刺血拔罐法,能更快消腫止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