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上班,你一路狂奔,還是遲到了一分鐘;
打車赴約的路上,路況總是比預計的糟糕;
還有二十分鐘就到約定的時間了,對方問你到哪了,你說“在路上,馬上到”,可實際上你還窩在床上,沒換衣服也沒洗頭。
如果這樣的情景曾經無數(shù)次發(fā)生在你的生活當中,那么你很有可能是一個“習慣性遲到者”。
那么,什么是習慣性遲到呢?
習慣性遲到的人幾乎會在所有的場合中遲到,包括工作、社會活動、重要的約會等,很少會有例外。
美國ABC新聞的一項調查發(fā)現(xiàn),全美15-20%的人自認為是“習慣性遲到的”。而更多長期處于習慣性遲到中的人自己可能都沒有發(fā)現(xiàn)。
哪些因素會造成習慣性遲到?
1.對時間的現(xiàn)實感低與計劃謬誤
a.對時間的現(xiàn)實感
對時間的現(xiàn)實感高低,指的是人們感受中的時間和實際時間的差別大小。實驗表明,那些有進取心、自信心和成就取向的人感受中的1分鐘時間實際為58秒;而那些處事松散、無目的性的人的1分鐘則長達77秒。
這每分鐘19秒差距的累積足以影響他們對行程的安排和時間管理。因此,時間現(xiàn)實感的差距是后一種類型的人容易遲到的重要因素。
b.計劃謬誤
如果說對時間的現(xiàn)實感導致了人們對時間本身的錯誤估計,那么計劃謬誤造成的就是人們對自己完成任務所需時間的錯誤估計。有趣的是,積極進取的人盡管對時間的現(xiàn)實感比較強,但更容易低估自己完成一項任務所需要的時間。對于通勤時間的計劃謬誤常常是這部分人遲到的要因。
2.我們的人格特質也影響著習慣性遲到的行為
心理學家認為,具有完美主義傾向、喜歡制造危機和挑戰(zhàn)權威特質的人更有可能習慣性遲到。
a.完美主義者
這一類型的人不斷追求完美,并非常關注和在意他人的評價。因此他們在出門前會反復自我檢查,直到認為自己各方面都準備充分且?guī)捉翢o瑕疵的狀況下才會出門。而這樣的要求往往會讓準備時間大大超出他們的預計,遲到也就一次次地發(fā)生了。
b.危機制造者
危機制造者并非是在刻意制造危機,而是他們往往只有在時間限制的緊迫感下壓力與腎上腺素才會驟增,從而被驅使著更高效地完成任務,這很像我們常說的,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
然而,影響耗時的外部因素往往不可預測,因此危機制造者經常會無法在有限時間內完成任務——于是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遲到了。
c.權威挑戰(zhàn)者
權威挑戰(zhàn)者們不喜歡被告知該做什么或者該怎么做。習慣性遲到是他們表達對權威蔑視的途徑,因此這也被看做是一種“被動型攻擊”。比如,一個人可能很不滿他的上司,但Ta又不好直接發(fā)作,于是Ta就選擇用“與上司約會經常遲到”這種更隱晦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攻擊性和不滿。
3.缺乏安全感、參與度低的人也會習慣性遲到
a.脆弱與安全感
有些缺乏安全感的人會習慣性地在約會(尤其是親密關系中的約會)中遲到,他們認為,準時赴約是看重一個人或一件事的表現(xiàn),而這種“重視”又會暴露他們的脆弱,威脅他們的“安全感”。
因此,他們用習慣性遲到來表現(xiàn)出自己對此次約會的漫不經心,也借此顯示自己的重要性。
b.滿意度和投入程度
在對雇員遲到行為的研究中,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工作滿意度低,參與度低的雇員更容易出現(xiàn)習慣性遲到。因此,升職很有可能改變一個人工作中習慣性遲到的行為。
如何改掉遲到的習慣?
1.將任務拆分成具體的步驟
心理學家認為,拆分任務可以幫助人們更準確地估計完成一項任務所需的時間。如果我們對自己出門前的準備時間有了準確的估計,我們就更不容易遲到。
2.以旁觀者的角度思考所需要完成的任務
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當以旁觀者的角度去思考和想象一個人完成任務的畫面時,我們對時間的預測會更切合實際。因此,下一次你預測自己出門所需時間的時候,不妨在頭腦里想象一下自己一步步做準備的樣子。
你是個習慣性遲到的人嗎?是以上哪些因素造成了你的習慣性遲到呢?在評論區(qū)留言給我們吧!
收藏文章?不如順便關注我們——頭條號Knowyourself,最犀利的人性與心理分析,人際交往與戀愛技巧,都在這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