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潘》原本為舞臺劇,1904年于倫敦演出。作者蘇格蘭小說家及劇作家詹姆斯·馬修·巴里將劇本改寫成小說于1911年首次出版,原名《彼得潘與溫迪》(Peter Pan and Wendy)
小說講述一個會飛的淘氣小男孩彼得潘和他在永無島的冒險故事,同他相伴的還有溫迪·達(dá)林(Wendy Darling)及她的兩個弟弟、精靈仙子婷科·貝爾(Tinker Bell,或譯小仙子)、迷失少年們(Lost Boys)。以虎克船長(Captain Hook)為首的一群海盜是他們最大的威脅。
達(dá)林先生家里的三個小孩,經(jīng)受不住由空中飛來的神秘野孩子彼得潘的誘惑,很快也學(xué)會了飛行,趁父母不在,連夜飛出窗去,飛向奇異的“永無島” ,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兒童夢中和幻想中的一切,這里應(yīng)有盡有。有與猛獸搏斗的打獵,有紅人與海盜之間或孩子們與海盜之間的真正的戰(zhàn)爭。孩子們脫離了成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在彼得潘的率領(lǐng)下,自己處理一切事務(wù),盡情玩耍,也經(jīng)歷了各種危險。可是后來,這些離家出走的孩子——尤其是其中的大姐姐溫迪,開始想媽媽了,在她的動員下,孩子們告別了給他們帶來過無限歡樂的“永無島”,飛回了家中。后來他們都長成了大人。只有彼得潘永不長大,也永不回家,他老在外面飛來飛去,把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帶離家庭,讓他們到“永無島”上去享受自由自在的童年歡樂。
作品的最后一句是這樣寫的:“只要孩子們是歡樂的、天真的、無憂無慮的,他們就可以飛向永無島去。”
溫迪在故事中,扮演著一種象征“女性”、“媽媽”的角色。故事開頭時,彼得潘也是因為溫迪會說故事,才邀請她到永無島。
故事中,溫迪漸漸地喜歡上彼得潘,但不解風(fēng)情的彼得潘卻做出了十分厭惡的反應(yīng)。彼得潘其實是懼怕著任何會讓他成為“大人”的事物,因此做出這樣的舉動。就在溫迪拒絕留下,準(zhǔn)備要回去時,她和彼得潘說了一句:“對不起,我必須要長大!”
作者這樣的安排,其實也透露了一種現(xiàn)實——沒有人是可以固執(zhí)地不長大的。喜歡他的溫迪最終也舍棄了對他的喜愛而選擇長大,留給他的一吻,或許可以用來彌補(bǔ)未來若彼得潘眷戀起這樣的溫暖而感到后悔時,能夠有的一絲慰藉。
《彼得潘》里另一個出眾的角色是小仙子,昵稱小叮鈴,小叮鈴最顯眼的外貌特征是她身上圍繞著閃亮亮的仙子光粉,這種光粉能令孩子們在空中飛翔。她的語言是精靈語,只有彼得潘能聽懂。但是若世界上多了一個不相信仙子的孩子時,便會有一位小仙子因此而死亡。
看過故事的讀者對小叮鈴的第一觀感大多是:醋壇子。長期在彼得潘身邊的她,突然多了一位“第三者”(溫迪),因此為了“獨占”彼得潘,她差點把溫迪害死。如果只從這個角度來看,小叮鈴這角色實在不討喜。但如果從她為了彼得潘,甘愿喝下毒藥的犧牲精神來看,她的形象又完全“洗白”了。
中國也有類似的故事。
唐太宗聽說房玄齡懼內(nèi),很為其抱不平,故意賜給他美姬,想殺殺他老婆的威風(fēng)。房玄齡當(dāng)然是不敢要的,唐太宗就讓皇后勸說房玄齡的妻子,也是碰了一鼻子的灰。唐太宗大怒,親自出馬賜房夫人一壇“毒酒”說:“若同意你丈夫納我所送的美女便罷,若不同意,那就飲此毒酒,此事絕無商量! ”只見房夫人二話不說,將毒酒接過來,一口飲下。唐太宗看到這種情形,心里大為驚駭,嘆道:“此等女子我尚畏之,何況玄齡”。只得收回成命。當(dāng)然那壇子裝的是食醋,根本無毒。
《隋唐嘉話》:梁公(房玄齡)夫人至妒,太宗將賜公美人,屢辭不受。帝乃令皇后召夫人,告以媵妾之流,今有常制,且司空年暮,帝欲有所優(yōu)詔之意。夫人執(zhí)心不回。帝乃令謂之曰:“若寧不妒而生,寧妒而死?”曰:“妾寧妒而死。”乃遣酌卮酒與之,曰:“若然,可飲此鴆。”一舉便盡,無所留難。帝曰:“我尚畏見,何況于玄齡!”
只知道這個的人,通常把房夫人的“吃醋”當(dāng)成笑話津津樂道。然而,卻不知道《隋唐嘉話》記載的這個“吃醋”故事還有一句深刻的下文——“人謂房公怕婦,抑孰知,感剔目之情也。”
什么是“剔目之情”?
在房玄齡年輕尚未發(fā)跡時,一次得了重病,眼看快不行了。他傷心地對老婆盧氏說:“我病得太重,可能會死掉。你還年輕,不宜守寡,再嫁之后,你好好服侍你以后的丈夫?!北R氏放聲大哭,進(jìn)入后面的帷帳中。一會兒,盧氏出來,滿臉鮮血,手中托盤,盤中一目。原來,盧氏自剜一目,示意玄齡,表明自己終身決不改嫁。房玄齡病愈后,終其一生對盧氏禮敬有加。
《朝野僉載》:“唐左仆射房玄齡少時,盧夫人質(zhì)性端雅,姿神令淑,抗節(jié)高厲,貞操逸群。齡當(dāng)病甚,乃囑之曰:“吾多不救,卿年少,不可守志,善事后人?!北R夫人泣曰:“婦人無再見,豈宜如此!”遂入帳中,剜一目睛以示齡。”
因此,房玄齡的所謂“怕老婆”的真實原因,正是出于對老婆的感恩。而房夫人的所謂吃醋,也并非妒忌,而是愛之切也。
轉(zhuǎn)而再看,溫迪與小叮鈴對彼得潘的感情輕重有別。溫迪較為現(xiàn)實,只是將一吻留給彼得潘。在溫迪心中,愛情是兩個人的事,如果彼得不愿意,她不會勉強(qiáng),可是她同時亦不會勉強(qiáng)自己繼續(xù)等待得不到的愛情。
小叮鈴則用行動去表示自己對彼得潘的感情。小叮鈴與溫迪一樣,希望獨占彼得,對溫迪極度排斥,然而她心知彼得潘心中沒有愛情,只想永遠(yuǎn)做一個孩子,故她從無對彼得潘有任何奢望,只是默默付出,在最后為了救彼得潘,甚至自己喝下毒藥。在此比較下,小叮鈴與溫迪愛情的層次高下立見。
小叮鈴最后冒著生命危險替彼得潘喝下了毒藥,這需要多么喜愛彼得潘才能勇敢到舍去自己的生命而去拯救心愛的人呢?但是多年后,當(dāng)彼得潘又見到溫迪,溫迪詢問小叮鈴的近況時,彼得潘竟回答說他不知道,他居然遺忘了小叮鈴!而且又說:“因為她們實在太多了,而且生命也都很短暫,我記不起來!”
就是因為彼得潘的不想長大,迫使他沒有辦法具有成人般的體貼與成熟,這或許就是作者想要借著小叮鈴,襯托出彼得潘因幼稚而出現(xiàn)的自私與殘忍。
虎克船長在故事中,明顯的代表著“邪惡的一方”,他的形象十分鮮明,就像標(biāo)準(zhǔn)的壞人,有著滿臉濃密的大胡子、用鐵鉤代替那一只被鱷魚吃掉的手。因為手被鱷魚吃掉,因此十分懼怕那只咬掉他手的鱷魚。那只鱷魚因為曾經(jīng)吞下一個鬧鐘,所以肚子里總是會發(fā)出滴答滴答的聲音,因此虎克船長每次聽到鱷魚發(fā)出“滴答滴答”的聲音時,就會瀕臨崩潰。所以當(dāng)彼得潘和虎克船長對決時,彼得潘就利用虎克船長怕鱷魚這點,發(fā)出“滴答滴答”的聲音而擊退了虎克船長,而虎克船長最后也被鱷魚吃掉了。整篇彼得潘的故事,其實是充滿著童趣與詼諧的,虎克船長不可能打不過彼得潘,但卻敗在一個可笑的理由之下,從此可見,孩童與成人的斗爭,往往贏在出其不意。
虎克船長小時侯有優(yōu)秀的教育環(huán)境,到后來因“長大”受到現(xiàn)實社會的“迷惑”而踏上海盜之路。但雄霸一方的虎克船長為何執(zhí)意對彼特潘有著極大恨意?
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羨慕彼得潘身上所有、自己已失去的珍貴事物——青春、童心。證據(jù)是他害怕鱷魚的“滴答”聲,而時鐘的聲音也剛好是這種聲音,反映他害怕時間流逝而愈來愈老,權(quán)力等東西也會離他而去。
當(dāng)代表成人的虎克船長想以世故與復(fù)雜摧毀代表孩子的彼得潘時,最終會以可笑的方式落敗。證明孩童的純真與無憂,是沒有什么可以擊潰的。
由于《彼得潘》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出現(xiàn)了“彼得潘癥候群”這樣的概念。彼得潘癥候群是一種人格的心理障礙,這類患者跟彼得潘的個性特征十分類近,因此成為了這種疾病的非正統(tǒng)的詞匯。而這個名詞的出自1893年丹凱利出版的書籍:《彼得潘癥候群:不曾長大的男人》,弗洛伊德心理學(xué)應(yīng)用研究所對于彼得潘癥候群有以下的描述:
“彼得潘癥候群的患者多受社會(對于孩子的評價)家庭教育(壓力、教育方式)影響,造成患者對生活及自身的懷疑,并走進(jìn)了死胡同,因此產(chǎn)生不愿長大的心理?!?/span>
彼得潘所擁有的條件,讓人十分羨慕:他居住在可以永遠(yuǎn)不用長大的永無島,欣賞美麗的風(fēng)景;與成千上萬美麗的小仙子自由自在地玩耍;又有一群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兄弟。反觀現(xiàn)代社會,每一個人都負(fù)載著現(xiàn)實社會壓力,但是借著閱讀,想象自己如彼得潘般無憂無慮的在天際翱翔,毫無顧忌地和兄弟們聊天,順著自己的意思做一個偉大的探險家,其實,
,我們在長大的過程中,漸漸丟失了夢想,漸漸地忘記相信仙子,因此仙子殞落了,我們不會飛了,曾經(jīng)有過的夢想也淡忘了,然而我們都曾經(jīng)有一個彼得潘,一個不愿長大的孩子駐扎在我們心中。
文章的開頭提到:“所有的孩子都會長大,除了一個人?!边@句話同時造就了此故事的不可能性,所有的孩子都需要長大,無論他們愿意與否。彼得潘原本也是個平凡的小孩,有一天他父母和說他將來總會長大,不想長大的彼得潘便逃家,逃到了肯辛頓公園中和仙子住在一起,之后去了永無島。當(dāng)他有一次飛回家時,發(fā)現(xiàn)窗戶深鎖,而那張原本屬于他的床上,出現(xiàn)了另一個小孩。此時,彼得潘第一次嘗到不想長大的代價——失去他本來所深愛的家人!
因此他被具有母性的溫迪吸引。溫迪雖然是小孩子,但她具有母性的溫暖、善良與照顧他人的能力,這讓彼得潘重溫了在媽媽懷里受到保護(hù)的感覺,因此他千方百計地想要溫迪留下來,但是溫迪不愿意,因此當(dāng)溫迪離開長大了之后,彼得潘會不斷帶走溫迪的后代,他正默默地從溫迪后代中尋找溫迪的影子。這或許就是不想長大所要付出的代價,他無法永遠(yuǎn)擁有那種屬于成年人才能付出的溫暖。
To grow or not to grow, that is the question.
長大與否,真是頭疼。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