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習俗,是一種抹不去的民俗文化,它意味著家人團聚的溫馨,辭舊迎新的美好心愿。提起春節(jié)的過法,人們腦海中通常會想到年夜飯吃餃子、貼春聯(lián)、掛年畫、放鞭炮、大拜年等習俗。但是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同樣一個春節(jié),在大江南北,過法卻不盡相同,許多地方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春節(jié)習俗,其中不少一直延續(xù)至今。那就讓我們來看看一些地域民族性的獨特的春節(jié)習俗。
侗族
侗族人民過年期間,具有特色的群眾活動是“打侗年”。這項活動,同漢族過年“團拜”相類似。龐大的樂隊和歌舞隊到達一個村子時,該村的婦女排成隊伍,用唱歌的形式提出各種問題,隊伍中的人也要用歌聲給予回答。好比電影《劉三姐》中的對歌那樣,一唱一和,別具風味,歌聲回蕩,格外熱鬧,顯得豪放、熱烈。
節(jié)日期間,侗族人民還會進行斗牛活動。侗族人民自古就有斗牛這一傳統(tǒng)娛樂活動。族人會在春節(jié)期間約定好日子相聚在空曠的地方進行“斗?!薄?/span>
彝族
彝族根據(jù)彝歷選定年節(jié)。有的與當?shù)貪h族同過春節(jié)。有的地區(qū)彝族同胞,在門前樹立青松,用松針鋪地,表示免災消禍。還有的地區(qū),在節(jié)日里殺豬宰羊,吃坨坨肉,人們互相拜訪,互贈肉類和饃饃。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們將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著今年雨水充足。
壯族
壯族與漢族同時過春節(jié)。除夕晚上,要做好節(jié)日那天所吃的米飯,稱為“壓年飯”,有的地區(qū)群眾稱為“吃立節(jié)”,壯語為“過晚年”的意思。它預兆來年農(nóng)業(yè)豐收。天還沒亮人們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婦女們都爭著到河邊或井旁“汲新水”,開始新的一年沸騰的生活。
藏族
藏族除夕那天,人們穿上艷麗服裝,戴著奇形怪狀的假面具,用嗩吶、海螺、大鼓奏樂,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會”。小伙子們狂舞高歌,表示除舊迎新,驅(qū)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婦女們便去背“吉祥水”,預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蒙古族
大年三十的時候,蒙古族取奶食,寓意潔白無垢,且稱春節(jié)為“白節(jié)”。除夕,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圍著火塘吃餃子。飯罷,還要下棋,玩“嘎拉卡”(羊骨頭),在馬頭琴的伴奏下,通宵達旦地唱歌、玩耍。
次日拂曉,男女老幼便穿上嶄新的民族服裝,由長輩帶著全家人祭天,并在堆積的“敖包”前向西南方向叩拜。接著,開始拜年。由晚輩向長輩叩頭敬酒、獻哈達,祝愿老人健康長壽,一生平安。初一到初四,他們一般不遠行。初五以后,他們才騎著駿馬,興高采烈地帶著禮物到親友家拜年,共進全羊酒宴。
鄂倫春族
春節(jié)也是鄂倫春族一年一度的重大節(jié)日。節(jié)前進山打獵,冰上捕魚,備過新年。臘月二十三火神上天,要供食品。除夕,家家戶戶祭祀祖先和北斗星,吃團圓飯,守夜。正月十六早上,有相互給對方臉上抹黑的習俗。
滿族
滿族分“紅、黃、藍、白”四旗人。春節(jié)時,紅旗人在門上貼紅掛旗,黃旗人在門上貼黃掛旗,藍旗人在門上貼藍掛旗,白旗人在門上貼白掛旗。這些掛旗圖案優(yōu)美,色彩鮮艷,象征著一年的吉祥開端。
白族
云南白族同胞過年時,有一種叫“放高升”的慶?;顒印K^“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節(jié)里裝上火藥,點燃以后可以把整個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為名副其實的“高升”。有的地區(qū)的白族同胞與苗、壯族一樣,從春節(jié)到元宵節(jié),都在進行“拋繡球”活動。凡接不住繡球的,要贈給對方紀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贖不回紀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愿允愛情了。
瑤族
瑤族在節(jié)日期間,人們聚在一起,觀看風趣別致的“耕作戲”。一人扮牛,一人扮扶犁農(nóng)夫,一人扮擴鋤農(nóng)民,三人邊舞邊歌,表示慶農(nóng)業(yè)豐收;青年男女則聚在村寨四周草坪上,吹蘆笙,彈月琴,唱山歌,尋找意中人。
納西族
納西族的人民于正月新春時,人們互相訪親拜友,輪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組織燈會,并與別村競賽。城市、鄉(xiāng)村都辦燈會,燈會節(jié)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紐梅說笑》、《老壽星放鹿》、《社戲夜明珠》、《獅子滾繡球》、《凰舞》等。
黎族
居住在海南島上的黎族人民,每逢春節(jié)到來,家家戶戶都要宰豬殺雞,擺上豐盛的佳肴美酒,全家圍坐在一起吃“年飯”;席間全家還要歡唱“賀年歌”。初一、初二、全村青壯年男子,還要舉行一次“春節(jié)圍獵”。這一天的獵物全村共享。
欣賞完我國少數(shù)民族的春節(jié)習俗后,我們再來回憶一下我們記憶中的春節(jié)習俗吧!
1.20
俗稱“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
1.21
撣塵掃房子,這日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
1.22
推磨做豆腐。傳說玉帝會下界查訪,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1.23
殺豬割年肉,人們只在一年一度的年節(jié)中才能吃到肉。
1.24
宰年雞、趕大集,春節(jié)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
1.25
打糕蒸饃貼花。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后被紅紙代替。
1.26
上墳請祖上大供。對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
1.27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1.28
金雞報曉。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
1.29
金吠報春。親眷人家去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
1.30
肥豬拱門。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婦回娘家,禮物帶雙數(shù)。
1.31
三羊開泰。灶王爺要查戶口,恭迎灶神回民間。
2.1
艮牛耕春。五路接財神,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通。
2.2
馬到成功。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2.3
人壽年豐。攤煎餅吃七寶羹,安頓身心,休養(yǎng)生息。
2.4
放生祈福。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一寸光陰一寸金。
2.5
玉皇天誕。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們都會舉行祭典以表慶賀。
2.6
祭石感恩。有天還有地,人畜房米麥百谷都生地。
2.7
祭奉紫姑。深受壓迫的女性,把她奉為弱女子的保護神。
2.8
搭建燈棚。元宵節(jié)將近,開始做元宵賞燈的準備工作。
2.9
灶下點燈。預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橋道,皆編竹張燈。
2.10
臨水娘娘誕辰,又稱“順天圣母”。是拯救難產(chǎn)婦女的神仙。
2.11
夜照田蠶(神)。觀顏色判斷一年的豐歉,后演化為元宵節(jié)觀燈。
本文綜合自:互聯(lián)網(wǎng)
感謝原文作者及發(fā)布媒體為此文付出的辛勞,如有版權(quán)或其他方面的問題,請與我們聯(lián)系
————————————
微信編輯:一米陽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