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越秀
因山得名,境內(nèi)有“越秀山”,故名。
西漢初,南越王趙佗在此山筑越王臺,故稱越王山。公元1403年,時任在此山建觀音閣,故又稱觀音山。明清兩朝以“粵秀山”和“越秀山”稱之。
1952年,廣州市區(qū)劃調(diào)整,分為7個區(qū),分別是東區(qū)、南區(qū)、西區(qū)、北區(qū)、中區(qū)、郊區(qū)和珠江區(qū)。后來中區(qū)8個行政街并入北區(qū),北區(qū)改稱“越秀區(qū)”,東區(qū)改稱“東山區(qū)”。2005年,越秀區(qū)合并東區(qū),沿用“越秀”一名至今。
2.海珠
“海珠區(qū)”由“河南區(qū)”改名而來。海珠一名,一說取“海上明珠”之意。不過,據(jù)清乾隆年間的《粵中見聞》記載,“廣城南海中,有片石涌出水面,廣袤數(shù)十丈。相傳有賈胡持摩尼球至此,珠飛入水,浦曰沉珠,其石曰海珠”。珠三角平原是由水流沖擊,泥沙淤積形成的,海區(qū)石所處地在這種地質(zhì)作用影響下,逐漸與珠江北岸相連,形成陸地。
舊稱“河南”,一說因該地處珠江南岸得名。不過,《廣東新語》載,“河南之得名自孚始”。孚指楊孚,海珠人,東漢時朝廷議郎。楊孚退休后,將河南洛陽所帶松樹植于宅側(cè)。某年,天降瑞雪,銀裝素裹,人們認(rèn)為瑞雪兆豐年是楊孚帶來的,就把他居住的地方稱“河南”。要知道,廣州下一場雪,跟籃球只拿一分,或足球拿一分,都不容易的。
3.荔灣
因境內(nèi)有“荔枝灣”,故名。西漢時陸賈曾兩次入南越游說趙佗,駐地在泥城碼頭,他在泥城附近的溪水旁種了許多蓮藕和荔枝。到東漢時期,這里的荔枝竟然成為了進貢皇家和饋贈外國使節(jié)的佳果,于是人們把這片風(fēng)水寶地命名為“荔枝灣”。
4.天河
“天河”一名非常年輕。1984年要籌建天河區(qū)時,才以地名第一次出現(xiàn)在文件上。翌年,正式定名。
“天河區(qū)”因轄區(qū)內(nèi)的“天河體育中心”得名。天河體育中心始建于1984年,原址為廢棄的天河機場。天河機場建成于1930年,因機場建在天河村的土地上,故名天河機場。天河村建村于南宋,初名“十三莊”,因村民有13姓。民國16年改稱天河村,據(jù)說取吉祥寓意。
5.白云
1987年,廣州市郊區(qū)更名為白云區(qū),因境內(nèi)有白云山而得名。
白云山,因山頂經(jīng)常白云繚繞而得名,是市區(qū)最高山峰。據(jù)說秦朝高士鄭安期在白云山“成仙而去”。晉朝葛洪在此山煉丹,有道家著作《抱樸子》傳世。歷代知名文人僧侶與白云山多有聯(lián)系,是嶺南地區(qū)極具歷史的文化重地。
6.黃埔
一說得名于黃埔村。黃埔村位于黃木河南岸,相傳古時有鳳凰來村頭沐浴,故稱“凰浦”。后來村人黃姓人較多,又是開村人,就改稱為“黃埔”。“埔”,取“浦”之諧音。
一說因鄉(xiāng)音流變而得名。人們以前把環(huán)繞南海神廟前的珠江河段稱為“黃木之灣”,整個河段稱為“黃木河”,沿河兩岸都稱為“黃木”,因為鄉(xiāng)音的關(guān)系,“黃木”后來逐漸流變?yōu)椤包S埔”。
7.花都
原為花縣,1993年撤縣建市時,為避免縣與市通名重復(fù),取名“花都市”,寓意繁花似錦、欣欣向榮。2000年撤市設(shè)區(qū),并入廣州稱花都區(qū)。
花縣,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始置,因境內(nèi)有山名“花山”而得名?!肚逡唤y(tǒng)志》載“花山在花縣北,重巒疊嶂,直數(shù)百里。本朝置縣,因以為名。”
順治四年(1647),練復(fù)寧、吳萬雄率眾聚義,盤踞于盤古王山,設(shè)老寨于盤古峒,沿用“花山墩”一名,自號“花山寨”,當(dāng)?shù)厝朔Q為“花山”。
8.番禺
得名由來有三。
一為“二山”說,即得名于番山、禺山?!稄V東通志》載“番禺縣治東南一里曰番山,其山多木棉,其下為泮宮;自南聯(lián)屬而北一里曰禺山,其上多松柏?!薄冻鯇W(xué)記》載“番禺有番禺二山,因以為名?!薄逗鬂h書·地理志》、《元和郡縣志》等古籍持此說。
一為“一山”說,即得名于“番山之隅”?!端?jīng)注》載“今入城東南偏,有水坑陵,城倚其上,聞此縣人名之為番山;縣名番禺,謂番山之禺也”。禺,即隅,角落的意思。
一為“蠻夷之地”說。廣州出土有西漢時鑄有“蕃禺”二字的漆盒和銅鼎,考古學(xué)家認(rèn)為,秦至漢初,番禺的“番”,寫作“蕃”,與“藩”通。即番蠻、蠻夷之意。
9.南沙
因地理位置得名。該地地處古時番禺南部的沙田區(qū),清朝時有南沙村,故名。
10.從化
得名由來有二。
一說取“遠(yuǎn)氓歸順,服從教化”之意,《今縣釋名》載“峒獠談觀福,恃險為亂,明弘治二年(1489 年)討平之,因置今縣?!?br>
一說為明朝鎮(zhèn)壓黃蕭養(yǎng)起義叛亂后,對“戰(zhàn)俘”采取懷柔政策,專門劃地名為“從化”,目的是為了強化明王朝在該地的統(tǒng)治。
11.增城
地名由來有三種說法。
一為仙名說?!对涂たh志》載“昆侖山上有閬風(fēng),增城,蓋取美名也”。閬風(fēng),相傳為神仙所居住的山名。增城,神話傳說中的地名。取名“增城”寓意美好的地方。
一為水名說?!短藉居钣洝份d“增城縣,因增江為名”。
一為加城說。清宣統(tǒng)《增城縣志》載“永樂志云:南??ぃ敖y(tǒng)縣六,今增為七,故名增城”。
#知識分享官##袁來如此##廣州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