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鈺璋先生,有名京劇花臉表演藝術(shù)家、國家京劇院花臉演員、梨園耆宿、凈行表演藝術(shù)家、京劇名凈、花臉名家。
有人說吳鈺璋是個戲癡,的確,吳鈺璋從他幼年開始到當時走入古稀之年,戲、無時無刻不在他的身邊伴隨,愛戲?qū)λ麃碚f勝過一切,所以幾十年里他廣采博學、繼承了金少山、郝壽臣、侯喜瑞、裘盛戎、袁世海等各大花臉流派之所長,為他自身而所用,成為了花臉行當中一位全才的京劇名家。在他所學所演的傳統(tǒng)劇目當中,包括了金、郝、侯、裘、袁各大流派的代表劇目,同時老師們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一些劇目他也很好地繼承下來,并呈現(xiàn)在舞臺上,他所塑造的各種不同角色,性格鮮明、栩栩如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對藝術(shù)不斷地探索,這是吳鈺璋的一貫追求,演現(xiàn)代戲他也是有著濃厚的興趣,無論在舞臺上或是走上銀幕,他塑造的現(xiàn)代人物也深受人們的贊譽?!稐铋T女將》的導演就是崔、那什么崔嵬和陳懷皚,他《平原作戰(zhàn)》的導演還是崔嵬、陳懷皚,八一廠拍的,所以呢這個導演他們特別地熟,尤其這個《平原作戰(zhàn)》的這個李勝,他是二號人物,但是他的戲也不多,頭一場接趙勇剛,完了就是第五場這個挽救群眾,再一個就是這個中間有一個交流,完了就是末了,實際上呢就是一個五場的面對敵人,而且就是這一段唱,那么這段唱,這個地位擺得很厲害,頭里老旦唱,這個老旦(高玉倩)厲害呀,就在這么一個高潮當中,你唱了還得要上一層樓,難度多大呀,從聲腔氣勢你全都得要壓下,再一個,吳鈺璋他自己有一個創(chuàng)作思想,因為什么呢,自己究竟是唱花臉的,凈行應(yīng)的這個李勝,說你要完全以花臉來表演李勝,那成了一個半憨子了,這不是書記。說你要完全又是老生,那究竟他沒有他的花臉的豪爽特點,因此說在這個當中既要有特性,那么要符合人物,這就有一定難度,因此說他在唱腔當中,要、腔要簡單,但是曲調(diào)要新穎,他們就本著這一個精神,實際上呢就是徐蘭沅先生說的一句話“在人意中、出人意外”。
吳鈺璋的藝術(shù)積累也為他日后參與六十余出京劇音配像的工作發(fā)揮了極大的作用,他在京劇音配像里為各種流派代表人物、為前輩的著名京劇花臉演員完成了各個不同角色的配像工作,而深厚的積淀,更促進了他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同是一個少數(shù)民族,同是一個職業(yè),同是對藝術(shù)的不懈追求,吳鈺璋和沙淑英堪稱是一對生活上的模范夫妻、事業(yè)上的親密伙伴。兩個人幾十年里相互幫助、相互促進,以致各自在藝術(shù)上都卓有成就。吳鈺璋成為了一代花臉名家,沙淑英在京劇旦角行當里也是一位佼佼者。特別提的一點呢就是1951年中國戲校又考了,1950年一屆,1951年又考入一屆,就是1959年畢業(yè)的,那么他的老伴兒沙淑英呢,就在這屆里頭,那么在歡迎她們?nèi)胄5臅r候呢,吳鈺璋他唱的《御果園》,他的尉遲恭、這是一出銅錘戲,非常要吃功的,那么那個時候也就說這么一個她在考試的時候呢,他的印象呢,是唱的《解放軍的天》,那嗓子就給整個的中國戲校就震了,結(jié)果她也是回民,后來就落了一個那《解放軍的天》也是回民哪,就是他,他就說呀,有這么一個趣事。沙淑英是中國戲曲學校培養(yǎng)出來的第三批畢業(yè)生,天生的一條好嗓子,為她學習京劇青衣行當?shù)於撕芎玫幕A(chǔ),無論是在遠離京都的鞍山,還是在首都的舞臺上都曾留下她美好的藝術(shù)形象。
吳鈺璋夫婦有兩個可愛的女兒,大女兒吳詠,二女兒吳虹,尤其二女兒吳虹也是畢業(yè)于中國戲曲學院的優(yōu)秀旦角演員。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吳鈺璋的兩個女兒先后出國,吳鈺璋夫婦退休之后為了照顧女兒,也要經(jīng)常前去探望,而即便是他們夫婦身處在異國他鄉(xiāng),也不忘對京劇藝術(shù)的弘揚和傳播。他的女兒就是二十來年就是傳播京劇,她在那兒,她的閨女她在這個漢聲劇社,他吳鈺璋呢是在這中華劇社,他給他們輔導,每次他們對“我(他)們”非常尊敬,拿“我(他)們”當藝術(shù)顧問各方面,另一方面呢“我(他)們”講課呢,是在這個老年活動中心,這個他到那兒去以后呢,這個一個是就是他們這個中華劇社呀請自己排戲,他給他們排過《龍鳳呈祥》、大戲呀,小戲他也給他們排過,再一個給他們講座,吳鈺璋他講過幾個月,他們這個就是講四功五法以及流派,他講這個。那么梅森大學呢,他當時就想啊,就怕枯燥怎么辦嗯,“我(他)們講了一個就是四功,他們是一邊講、一邊示范演,他的老伴兒扮上唱,一會兒二毛(吳虹)扮上唱,他那姑爺一會兒武打,全都這樣,自己也唱,由這個京劇的這個生活以及程式等等給他們在一個戲劇室全給他們講了,參加的人員很廣泛,就是宣傳了咱們的京劇的這個民族藝術(shù)。沙淑英說,在美國呢,一看到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空中劇院》哪、都特別振奮,有時候看到那好的,看到那個大賽的那情況,哎唷,這小孩,這個好、這個好,那個好,當然也有不足的地方,這個有點、這孩子再學還得什么,他們想也是、尤其吳老師,她就希望把他這些東西呀能夠呀敬獻出來、能夠發(fā)揚出來,她就、她覺得如果不能太可惜了。
作為新中國培養(yǎng)出來的一名藝術(shù)工作者,作為承上啟下的一代京劇名家,吳鈺璋當時更多的精力則是培養(yǎng)接班人,中國戲曲學院的李子峰當時的不久前成為了吳鈺璋的入室弟子。六十幾年前,吳鈺璋在黨的培養(yǎng)下,在眾多老師的精心培育下,從一個酷愛京劇的孩子逐漸在京劇花臉行當中挑起了大梁,成為了京劇事業(yè)中的中堅力量,日月如梭,昔日的舞臺和銀幕的風采為他書寫下了燦爛和輝煌,當時的吳鈺璋仍然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他要為祖國的京劇事業(yè)奮斗終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