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與漆結緣,婚后從事大漆行業(yè),從開始走到現(xiàn)在,郭喜梅還在不斷前行,真正讓她堅持下來的是對大漆行業(yè)的熱愛,常言道“百里千刀一斤漆”,這份熱愛就如同這漆一樣珍貴。
漆路漫長,郭喜梅除了不斷的學習,還在不停的宣傳大漆文化,她要讓更多的人看到大漆之美不僅在于肉眼可見的驚喜,更在于深層次的包容之美,要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中國有漆,我們山西有漆,我們太原有漆。
“我們了解到的漆器”
漆器,其實在中國已經有8000年的歷史,浙江蕭山跨湖橋的時候,出現(xiàn)了一個漆弓;在前兩年的時候,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朱漆碗,很多在網(wǎng)上現(xiàn)在可以查到,一直以來是7000年的歷史,是最近兩年推進了1000年的歷史,我們目前為止是8000年的歷史,這個是科學考證。
朱漆,在7000年前就已經有了朱漆的中式,朱砂調出來的紅色,里邊漆是黑色,朱漆在7000年前的時候,人們已經在使用漆來做器,而且在那個時候,他們已經有了審美顏色的標準。
在咸陽、太原、榆次、平順、孝義等地出土的漆器表明,我們山西的漆器,已經有了彩繪、鑲嵌、螺鈿、熗金等工藝,1984年在太原市相鄰的榆次貓兒嶺戰(zhàn)國古墓出土的漆器表明,漆器在太原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
唐朝是漆器的一個鼎盛時期,也是在這個時期,我們中國的漆器傳送到了日本,日本Japan 翻譯過來是“漆”,他們經常叫漆國,其實指的是日本,但是日本真正是從我們中國學過去的,但是他們一直在延續(xù)學習。
“我和它,如膠似漆”
我現(xiàn)在說的漆就是木頭,木頭上割了一個刀口,然后留下來的汁液,我們常常說“百里千刀一斤漆”,指的是漆農上山爬樹加起來有100里路,割一千刀才能割一斤漆,說是漆的珍貴性。
我們常常說如膠似漆,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兒來的,漆的特性是粘著力非常強,我們常說漆黑一片,這個成語也是從這兒來的,說明漆有它的本身的特性。
從8000年前到現(xiàn)在,漆弓也好,漆碗也好,只要有漆膜的地方,它就完好無損,它有一個防腐的作用。
漆本身還有一個特別的功效——當時李時珍在書里邊就有記載,它是一個化血止瘀的藥材。
《本草綱目》中說:“干漆入藥,主治絕傷今卜中,續(xù)筋骨,填髓胞,安五臟,五侵六急,風寒撮脾……有驅蟲止咳等動效”。我們漆樹的漆葉、漆根、漆莖、漆枝,所有這個我們都是可以食用的。
這個是我在清華和幾個教授考察湖北荊州漆林基地的時候,大家都在踴躍的喝漆,來證明漆是可以食用的。
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一些顏色,我們是用礦物原料調出來的,綠色是用綠松石,紅色是朱砂調成的顏色,我們可以看到有螺填、蛋殼、木屑等等這些,我們原材料有很多的,而且是生活當中可以處處看到的。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發(fā)刷,發(fā)是我們的頭發(fā),用女士的頭發(fā)長一些,不能染不能燙,不能太硬,不能太軟,是有要求的,它是有彈性的,可以刷漆,我們叫髹漆,就是說漆的材料和工具都是有講究的。
漆的工藝流程也比較復雜,在采漆和制作漆的時候,我們前期要有一個設計,在做木胎的時候,因為南北差異比較大,北方做胎我們一定是要用麻布來包胎,這樣的話就能讓木胎和空氣絕緣,防止變形。
然后我們再刮灰,是用漆和磚灰調出來的漆灰,我們就要把它刮上去。然后打磨,然后把它放在蔭房,髹漆就是用刷子給它刷漆,制作紋理是在漆的漆膜上基礎上,我們再把它制作。
最后再打磨、推光,推光就是用手、磚灰和胡麻油來擦出熱量,然后把漆器來推光,但是推光的前提一定是要把這個漆器做到平、光的感覺,才能達到這個效果。
“我沒辦法不堅持下去”
說起來我也是有漆緣,我小時候的在大院里長大的,我們家的家具都是這種大漆的家具,小時候耳濡目染,特別喜歡這種東西,真正接觸到大漆,其實我是和我愛人結婚以后,因為他們家在做漆。
我們結婚以后從事這個行業(yè),因為兩個人都特別喜歡,但是我們也在考慮要不要做這個事情。當時決定要做的時候,也有朋友在勸,這個行業(yè)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它是不賺錢的,那么你們一定要承受五年的賠錢準備。
當時我們很認真的考慮過這個問題,但是由于真的是難得兩個人都喜歡這個事業(yè),而且是家庭傳承這個事情,我們決定還是要把它做下去。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遇到了很多的困難,因為我們兩個人在經營這個行業(yè),這樣的話是一個家庭需要我們來維系。
我記得有一次孩子很小的時候跟我要學雜費,孩子跟我要的28塊錢,我從孩子的零錢里邊取出來的硬幣一個一個的給孩子,當時孩子問我媽媽你為什么要給我這么多零錢,我跟他說每個孩子都是拿了100元,老師肯定需要零錢,孩子有些不解,扭過頭就走了。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經歷了好多,可是為什么我們能堅持下去,其實我也在不停的在問我自己,我堅守的路到底對還是不對,為什么我要走下去,需不需要這么走下去?
可能在這個當中,我們也在不斷的換位思考,為了迎合市場,我們也在不斷的設計一些作品,不斷的在前進,可能路慢慢就走過來了。
“驚喜無處不在”
我們經??吹降目赡苁且恍┢髅笏浅5钠粒雌饋砗芎每?,這個是表面的一個美,其實漆是一個包容性非常強的東西,它真正內在的美在哪里?
我經常說我們中國傳統(tǒng)的美,它就是一個包容,我在做這個漆的當中體會非常的深,漆它很奇怪,可以和金銀貴金屬來結合,也可以和一個廢棄的垃圾結合在一起,我覺得它的美更在深層的,是有包容的。
很多漆我們在制作的過程當中,因為每件作品它周期都非常的長,可能我們打磨一件作品是一個月的、兩個月的、三個月的,甚至半年一年的,我們都在這樣繼續(xù)往下做,但是它驚喜在哪里,其實就是最后的驚喜。
最后是打磨很重要,其實我們在做畫畫的時候,我們會出現(xiàn)一些只在加法,比方國畫我也在學習,不斷的在加,不停的在加,國畫油畫都是這種形式,但是漆畫它是一直在加,加完了以后我們再減,我們叫減法,減法其實我們就用砂紙來打磨。
每個技法它出來以后它都是不一樣的,它在每一個階段都是不一樣的,不到最后一個磨出來的效果,大家永遠看不到最后的效果,這就是大漆之美。
像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這個是我正在做的一個作品,還是局部,現(xiàn)在還沒有完成,我也不知道最后完成是什么樣的效果,但是我心里大概有一個底,很多藝術家和油畫的藝術家愿意做漆畫的原因也在這兒,它會給你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
那么我們現(xiàn)在做的一個漆的系列,是分了幾個類,像有飾品系列,然后有器皿系列,器皿系列我們又包含了很多,像茶器、漆碗筷,所有我們使用的這些東西都有的,還有一個漆畫。
因為大學里面現(xiàn)在有漆畫和技藝兩個專業(yè),基本上好一些的美院一般都有這個專業(yè),但是這個專業(yè)你想想一個漆藝他要學四年,一個漆畫他要學四年,一個專業(yè)他要學四年,像我站在這里這么簡單的講的話,它是絕對講不完全的,但是大概就是這么一個過程。
“再出現(xiàn)問題怎么辦?挨個請教”
其實從最開始走到現(xiàn)在,我覺得自己在不斷的往下走,但是我發(fā)現(xiàn)我在做的過程當中,需要提升自己,所以不斷的去各個學院學習考察,包括我們現(xiàn)在經常去福州、廈門一些專業(yè)的學院,去請教各個地方的教授,去一些漆藝比較好的師傅那兒去拜師,跟他們請教,就為了增加自己的知識,不斷的在學習。
同時在我的工作室里面,不斷的有新的學生來我這里學習,我也會傾其所有把我所知道的,所學的再講給他們,去再播出去,這也就是我覺得我要做的一個事情。
傳播的方式有很多種,我現(xiàn)在除了我出去學習,然后回來再在我的工作室把知識講給別人來聽,然后我在現(xiàn)在社區(qū)、校園不斷的在擴散的傳播漆文化,包括我們現(xiàn)在還會做一些外面的外交的活動。
這就是去年我和臺灣的幾個老師他們交流的時候,然后他們給了我好多特別好的建議,他們的文創(chuàng)非常的好,我們做了一個兩岸的交流會,然后在漆器研討會上專門還給了一些好的建議。
這個是我們在埃及的時候,其實我們等于是把這個漆器的技藝技法傳播到全國,甚至是世界,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中國有漆,我們山西有漆,我們太原有漆。
其實這個路它是漫長的,但是從我的理解,我們所做的事情是我從頭至尾做的,經常有學生過來問我要學這個東西,他覺得特別好,他只是看到表面的好,我經常跟他們說,其實我們漆的好在哪里,其實不論你好在哪里,你一定這個人一定是心善,有包容心。
我們經常說漆要有緣,緣在哪里,你一定是喜歡它,如果這個行業(yè)你不喜歡,那么中間遇到的一點點坎坷,你都會把它放棄,因為它的回報率真的是非常的慢。
-FIN-
撰文 / 斌子
運營 / 小湯圓 設計 / 小湯圓 鋼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