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
《中國古典園林史》P388-P390,P513-528
三山五園
乾隆時期的西北郊,已經(jīng)形成一個龐大的皇家園林集群,其中規(guī)模最大的五座,著稱“三山五園” 指萬壽山、香山、玉泉山和圓明園、暢春園、靜宜園、靜明園和清漪園。
圓明園、暢春園為大型人工山水園,靜明園、清漪園為天然山水園,靜宜園為天然山地園。三山五園匯聚了中國風景式園林的全部形式,代表著后期中國宮廷造園藝術的精華。
本期主要介紹圓明園
這座平地起造的人工山水園。被世人冠以“萬園之園”、“世界園林的典范”、“東方凡爾賽宮”等諸多美名。
歷史沿革
上期我們說到康熙對于暢春園是十分喜愛的,一年的大部分時間均居住于此,處理政務,接見臣僚,這里遂成為與紫禁城聯(lián)系著的政治中心。為了上朝方便,在暢春園附近明代私園的廢址上,陸續(xù)建成皇親、官僚居住的許多別墅和"賜園”。原明代的一座私家園林“圓明園“便是康熙賜給皇四子的園子。當時的圓明園規(guī)模比后來的小得多,大致在前湖和后湖一帶。
康熙帝死后,皇四子即帝位是為雍正帝。雍正三年(1725年)開始將他的賜園“圓明園”大加擴建,成為長期居住的離宮御苑。題署園內(nèi)重要建筑群組二十八”景“。
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帝移居圓明園,對該園進行第二次擴建。增加新的建筑群組?!彼氖啊爸杏惺幖丛谇r期新增的。
(圓明園擴建工程大約在乾隆九年(1744年)告一段落)
乾隆十年(1745年)在圓明園東鄰建長春園。園內(nèi)靠北墻一帶的歐式宮苑,”西洋樓“從乾隆十二年(1747年)籌劃,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大部分建成。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由若干私家園林合并成”綺春園“,位于圓明園的東南面。
乾隆以后,圓明三園的園工仍未停頓,嘉慶年間增建和修繕工程一直不間斷進行著。
乾、嘉兩朝是圓明三園的全盛時期。它的規(guī)模之大,在三山五園中居于首位;內(nèi)容之豐富亦為三山五園之冠。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lián)軍劫掠焚毀之后,時至今日幾乎全部建筑、設施均已蕩然無存。
文末小編給大家分享《圓明園》紀錄片,讓我們來了解感受一下圓明園的擴建歷程、輝煌時期,以及令人痛心的毀滅。(強推★★★★★觀看)
下面回歸課本先來了解一下雍正、乾隆時期對圓明園的擴建內(nèi)容
雍正時期”圓明園“
擴建內(nèi)容共有四部分:
【第一部分】新建一個宮廷區(qū),三進院落,第一進“大宮門”,第二進“出入賢良門”,第三進為正殿正大光明殿(皇上上朝聽政、宴請外藩、壽誕受賀地方)
【第二部分】就原賜園的北、東、西三面向外擴展,利用多泉水的沼澤地改造為河渠穿綴著許多小型水體的水網(wǎng)地帶。
【第三部分】把原賜園東面的東湖開拓為福海,沿福海周圍開鑿河道。
【第四部分】沿北宮墻的一條狹長地帶進行擴建。
擴建后的圓明園,面積達到200余公頃。
【總體布局】
整個山形水系的布列,出于對建園基址自然地形的順應,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堪輿風水學說的影響。圓明園西北角“紫碧山房”有全園最高假山,象征昆侖山,園內(nèi)水系自西北向東南流,順應天下山川之大勢。
乾隆時期”圓明園“
圓明園的東面建成長春園,東南面建成綺春園,通稱圓明三園。各園景色各有不同,各有各自的宮門和殿堂。全園利用原有的沼澤地,挖河堆山,形成河流、堤島。形成園中有園的景觀布局,頗具江南水鄉(xiāng)景觀的特色。乾隆時,根據(jù)各景點所形成的景觀特色,定出有代表性的四十景,其中十二處是乾隆時新增的。并配有御制詠詩40首。
圓明園
①坦坦蕩蕩仿杭州的玉泉觀魚;上下天光是取法于云夢澤之景;慈云普護是天臺山的縮寫.
②前湖后湖景區(qū)的東、北、西三面分布著29個景點;有如眾星拱月,絕大部分在北面,形成小園林集群,安佑宮相當于園內(nèi)的太廟;舍衛(wèi)城是城堡式的佛寺;文源閣是全國藏四庫全書的七大閣之一,仿自浙江寧波的天一閣;萬方安和正廳平面呈卍字形;武陵春色表現(xiàn)晉人陶淵明《桃花源記》所描寫的場景;;曲院風荷模擬西湖十景之一; 坐石臨流是紹興蘭亭景觀之縮影; 濂溪樂處是一處觀賞荷花的地方。
【圓明園規(guī)劃設計特點】
有許多新意和開創(chuàng)性成就,但建筑密度較高,同時某些地段景點過于密集,甚至有些景點的模擬過于矯揉造作之感。
長春園
始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前后。景點布局,分為南、北兩個景區(qū)。
【南景區(qū)】
占全園的絕大部分,大水面以島堤劃分為若干水域。位于中央大島的淳化軒是全園的主體建筑群。其他的大小18處景點都能因水成景,因地制宜,各具匠心。
例:茹園,以南京瞻園作為設計藍本;獅子林是蘇州名園獅子林的寫仿。
長春園的南景區(qū), 建筑比較疏朗,山水布局、水域劃分均很得體,在造園藝術上,比圓明園要高出一籌。
【北景區(qū)】
即“西洋樓”,包括六棟西洋建筑物(諧奇趣、蓄水樓、方外觀、養(yǎng)雀籠、海晏堂、遠瀛觀)、三組大型噴泉、若干庭園(萬花陣、線法山、線法墻等)和點景小品,沿長春園的北宮墻成帶狀分布。北景區(qū)植物配置,采用歐洲規(guī)整式園林的傳統(tǒng)手法;園林小品點景采用中西結(jié)合的手法。
西洋樓是自元末明初歐洲建筑傳播到中國以來的第一個具備群組規(guī)模的完整作品,也是把歐洲和中國這兩個建筑體系和園林體系加以結(jié)合的首次創(chuàng)造性的嘗試。
綺春園
早先原是恰親王允祥的賜邸,約于康熙末年始建,后曾改賜大學士傅恒,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正式歸入御園,定名綺春園。
園內(nèi)共有景點29處,全部為小園林的連綴,小型水面結(jié)合崗阜穿插,比之圓明園、長春園更為自由靈活,也更具有水村野居的自然情調(diào)。其中佛寺正覺寺是園明三園唯一完整保留下來的一處景點。
園明三園的景觀布局(“園中園”題材取自主題的特點):
①模擬江南風景的意趣,有的甚至直接仿寫某些著名的山水名勝;
②借用前人的詩、畫意境;
③移植江南的園林景觀而加以變異,有些小園林甚至直接以江南某園為創(chuàng)作藍本;
④再現(xiàn)道家傳說中仙園瓊閣、佛經(jīng)所描繪的梵天樂土形象。
⑤運用象征和寓意的方式來宣揚有利于帝王封建統(tǒng)治的意識形態(tài);
⑥以植物造景為主要內(nèi)容,或者突出某種觀賞植物的形象、寓意。
圓明三園以景點和小園林作為基本單元的園林景觀,他們主題的取材五花八門,無所不包,充分顯示封建帝王”萬物皆備于我“的思想,也可以說是儒、道、釋作為封建統(tǒng)治的精神支柱在這座皇家園林的集中表現(xiàn)。
強推:《圓明園》紀錄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