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武術(shù)在實戰(zhàn)應用方面,對“步法”的要求是相當嚴格的。這里說的步法,是指在和人對打時候,進身、退步時的行走路線的軌跡。并非是我們平常說的什么“弓步、馬步”之類的架勢或者叫做姿勢。不論任何拳法,擊打的形式不外乎“拳打”、“足踢”、“肘擊”,甚至于“掌擊、摟抓、腰撞”等,目的就是怎么能夠穩(wěn)準狠的打到對方的某個部位,達到制服對方的目的。
這里邊,受其制約的因素很多,諸如:
一、體質(zhì)差異
個頭、身體素質(zhì)(包含肌肉胖瘦等)。個子高了手臂就長一些。實戰(zhàn)中,自己個子矮于對方和高于對方,擊打方法及其步法是大不一樣的。
二、對方的身形特點
有的人善于直格硬打、雙拳如爆豆般的勇猛沖擊,有的人善于飄忽不定、搖搖晃晃,用以擾亂視線,麻痹對方,這也是自己適時調(diào)整步法的關(guān)鍵所在。
三、靈活的判斷和應變能力
面對自己的對手,自己怎么走步法,怎么打擊,這是武術(shù)的“戰(zhàn)策”,也叫“技擊戰(zhàn)略”;下來就是“戰(zhàn)術(shù)”,也就是使用各種手段制服對方的技巧、方式。為什么老一輩的武術(shù)家一再強調(diào)“不招不架就一兩下,犯了招架十下八下”,啥意思?不打就不打,一打就要擊中你所要打的要害部位,使其失去抵抗的能力。
你想,要做到這一點,談何容易?
平時練得再好,遇到了對手,手忙腳亂、思維茫然,甚至讓對手在你的面前繞來繞去,搞得自己“老虎吃天沒處下口”,這肯定是難以取勝的。八極拳宗師李書文,流傳下來的很多與人交手的“武林掌故”,很多都是“一招斃命”、“一拳致傷”。有人理解為李書文的拳頭很硬,功夫很深。大都理解成了打沙袋、打樹樁,“十年磨一劍”。為此,有人把拳頭練得老繭如生姜。強調(diào)力大如牛,一拳可洞穿墻壁??墒桥c人交手,被人打的滿地找牙、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啥問題?就是不懂步法、不懂身法,自恃蠻力,持勇斗狠。現(xiàn)實生活中,一個練了數(shù)十年拳的師傅,連一個混混都搞不定。對方躲躲閃閃,自己一下也打不上,惹人捧腹訕笑。這就是練死拳死練拳的結(jié)果。
因此,傳統(tǒng)武術(shù)的實戰(zhàn),對“步法”是相當重視的。前輩師傅們流傳下來的很多拳訓、諺語很實用,如:“拳看走,棍看手”,“走不上步子打不上人”;還有,“你不動,我不動;你若動,我先動”,這里的“動”,就是搶步子,看到對方有了動的跡象,自己即刻搶先踏步、占據(jù)先機,伸腳踏入對方的“中門”,或者“偏門”,迫使對方由開始的頤指氣使、咄咄逼人的先聲奪人,變成被動失勢、幾欲跌倒的敗勢。
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拳手,看到比自己高大的對手時,總有些膽怯,生怕自己的體力不及對方,只要被對方近身纏住,就會身陷絕境、難以脫身。這點不必那么擔心,除非是自己體弱多病、虛損不堪。否則,只要你懂得了實戰(zhàn)的身形、步法,絕對不會被一個莽漢輕易地拿住或者撂翻在地。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隨著電影《少林寺》的播放,全國掀起了一股武術(shù)熱。我的家鄉(xiāng)周圍,更是熱火朝天。從社會上的閑散青年,到學校的學生,一有時間,就伸胳膊撂腿,似乎把練武術(shù)成了一種時尚。
親歷故事一則
在我工作的所在地,哪兒的人據(jù)說從他們的先輩人起,就有一種“好武”的習俗。一個下午,我趁閑余時間,去一個練武術(shù)的老者家里閑聊,正在興頭上,突然,他的一個在小學三年級讀書的孫子,進來哭訴:“爺爺!有幾個初中生經(jīng)常欺負我,要我和他們摔跤。他們還說,你爺爺有拳哩,來,你把我摔倒就服你了,否則,你就叫我爺爺?!?/span>
這話,我一聽,都有些詫異。隨口說“這伙孩子,也就奇怪!一個三年級的學生怎么能摔過他們那些初中生呢?”
“哈哈哈!”我的話未說完,這位老爺爺朗聲的笑了,“武術(shù),不能拿力氣定輸贏。來,過來,爺爺給你教一個‘搬胡基(土坯,就是北方人用黃土打的用來壘墻、盤炕用的土坯子。很重的。)’,以后見面,只要機靈,一下子會將他甩一個狗吃屎或者頭垂地?!蔽乙宦牐芨信d趣,就跟著他們來到院子里,只見老爺子要孫子和他對面站著,說:“看著,我怎么做!”只見老爺子,突然,忽的一下彎腰下去雙手從外側(cè)抓住孫子的兩個腳腕,用右肩膀一頂,孫子上身后背,“啪”的一下,四腳八叉、跌倒在地。緊接著,老爺子就把孫子拉起來,要孫子這樣摔他。幾遍后,他的孫子,高興了:“行!我學會了!”然后,又教了從背后摔得技巧,方法大體上差不多。
心想,一個小孩子怎么能摔倒一個大人呢?老爺子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說,“你是不是覺得一個小孩子摔不到一個大人吧?”我那時,才二十幾歲,雖說算不上身強力壯,卻也精氣十足,武術(shù)氣功的也練了幾年了。就說,“要不,我來試試!”老爺子一聽,高興的說:“行!那你就站穩(wěn)了,看看他能不能掀翻你?”
我即刻站在院子中間,兩腿稍微分開。老爺子把孫子領(lǐng)到我的面前,還在低頭囑咐了幾句,然后,看著我說:“你給孩子做個對手,讓他練練膽氣!”我說:“行!”嘴里雖然答應了,可是,一看面前的這個男孩子,不過十幾歲的樣子,就有幾分憐憫,也就隨意的站好,等著他來給我施展爺爺教給他的“搬胡基(土坯)”的技法。只見這個男孩,看著我,開始微微一笑,而后,忽然斂了笑容,眼睛一瞪,忽的一下沖到我的跟前,腰一彎,雙手從兩側(cè)摟抱住我的雙腳碗,肩膀一頂,我竟然不自覺的身子朝后,“咚”的一下,跌坐在地上。惹得他們爺孫兩開心的笑了。我迅速的站起身,拍拍屁股上的土,感覺這個技法很不錯,很實用。對付外行,絕對可以。甚至和練家子相抗衡,只要機會把握的準,絕對得分。
前面提到的八極拳宗師李書文,身材并不高大,之所以往往能夠一招致勝,令對手不死即傷。首先是他的步法快捷、迅疾,不進不說,一進就可以踏到對方的被動挨打的境地,接著就是平時練就的拳頭或者掌功,神形合一,重重一擊,頃刻使對方“不死即傷”。
可以說,傳統(tǒng)武術(shù)的實戰(zhàn)場面,和目前的一些“搏擊擂臺”上的打斗形式不盡相同?,F(xiàn)代擂臺上的選手,兩人相對,隨著裁判的一聲令下,兩個拳手,虎視眈眈、尋找突破的機會。這期間,有時候兩個拳套相互挨著、或者頭部也相互碰到了一起,仿佛公雞啄斗,半天不在一起碰撞。而前輩武術(shù)家,例如:孫祿堂和日本武士比武,雙方站定,未曾張嘴,孫祿堂便一個蹭步上前,只一個虎爪打在對方的面門而下,對方即刻滿臉血跡、衣服也撕破了。嚇得諾諾連聲,退而怯戰(zhàn)。再如李書文,與人交手,對方剛一出招,李書文就會搶先一步、一拳打得對方“非死即傷”。當然,這些“武林掌故”都是從文字資料上看的,并沒見到實際的視頻。僅憑三招兩式,就可以嚇得對方面如土灰、狼狽而逃,并非易事。
街斗中,這種一招嚇住對方的事,我可是見得多。數(shù)年前,本地街道,有幾個混混,圍住我的一個“亦徒亦友”的兄弟,大打出手。這個兄弟當過兵,還是訓練過的。膽識過人,他一看,這伙人心狠手辣,就瞅準一人,照面門,“啪”的一拳,對方即刻倒地大叫,我一看,對方滿臉是血,前門牙也掉了,其他的混混兒,呼啦一下,全跑了。開始,我們還都勸架,可是,一看這個結(jié)果,大家也就無話可說了。老師傅們講:不打則已,要打就要能打的上,打的狠。輕易也不會讓對方逃掉,那種圍著對方轉(zhuǎn)圈子的情形不是習武之人的追求。
至于步法,大體上有這么幾個:“三角步”、“貓步”、“入環(huán)步”、“九宮步”等。我覺得西北武術(shù)體系的鞭桿技法中,那種步法用在徒手實戰(zhàn)中很實用。真正的高手,與人交手,心平氣和、氣定神閑,可謂是“忙家不會,會家不忙”,只要你步子走得好,遇到有人打你,你就是不動手,來回走空門,也會令對手無可奈何。
作者:溫小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