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 制沒藥15克,白酒30毫升。
[制法] 將上藥與白酒同置瓷器中,研磨至盡,備用。
[功用] 活血化瘀。
[主治] 產(chǎn)后血暈及腹疼。
[用法] 口服。每日1劑,分2次溫服。
[附記] 引自《圣濟總錄》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關節(jié)炎酒
[藥物組成] 川烏6g 枸杞子9g 紅花6g 杜仲9g 草烏6g 當歸6g 木瓜6g 烏蛇9g 牛膝9g 黨參6g
[功能主治] 活血祛風,強筋壯骨。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10ml,每日二次。
[制備方法] 用60度白酒500ml,浸泡一星期即得。
[資料來源] 《中藥制劑匯編》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爬山虎葉藥酒
[藥物組成] 鮮爬山虎葉3.5kg 活雄螃蟹2個 活土鱉蟲4個 白酒500ml
[功能主治] 活血祛濕。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
[用法用量] 每日早、晚各服一酒杯。
[制備方法] 將鮮爬山虎葉洗凈,切碎,與螃蟹、土鱉蟲一起放人白酒內(nèi)浸泡七日。
[注意事項] 孕婦忌服。
[資料來源] 《中藥制劑匯編》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楓荷梨祛風濕酒
[藥物組成] 楓荷梨根60g 川牛膝12g 八角楓根30g 鉤藤12g 大活血18g 金櫻子根18g 丹參18g 白酒1L 桂枝12g 紅糖60g
[功能主治] 祛風濕,通經(jīng)絡,利關節(jié)。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跌打損傷、半身不遂及扭挫傷等癥。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15g,每日二三次。
[制備方法] 楓荷梨根、八角楓根、金櫻子根分別切片后加水超過藥面煎煮二次,每次在煮沸后3~4小時過濾濃縮成膏。其他藥切片,用酒熱浸后,浸漬一個月去渣,過濾收集酒液。將上兩法制得的濃縮膏與酒液混合加入紅糖溶解(紅糖最好先制成糖漿后再加混合),放置澄清,細布過濾,分裝即得。
[資料來源] 《中藥制劑匯編》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松節(jié)酒
[藥物組成] 松節(jié)(搥碎,以水一石,煮取汁,去渣五斗)十斤 糯米(炒熟)五斗 細曲(搗碎)五斤
[功能主治] 治百節(jié)風虛、腳痹疼痛,風濕性關節(jié)炎。
[用法用量] 溫服。每次一盞,每日三次。
[制備方法] 上藥拌和放人甕中,密封二十一日,開取。
[資料來源] 宋·《太平圣惠方》;《黑龍江中醫(yī)藥》1966,(5):35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虎骨木瓜酒Ⅰ
[藥物組成] 虎骨(酒酥)35g 當歸50g 川芎50g 淫羊藿(羊油制)50g 白芍(酒制)50g 五加皮50g 獨活50g 羌活50g 桑寄生50g 杜仲(鹽制)40g 續(xù)斷(酒制)40g 牛膝50g 威靈仙50g 透骨草50g 防己40g 防風50g 桂枝40g 木瓜50g 牡丹皮50g 白芷仍50g 麻黃30g 蒼術(炒)50g 細辛20g 三七30g 紅花30g 雞血藤膏40g 烏藥50g 乳香(炒)30g 沒藥(炒)40g 秦艽30g 甘草20g 白酒14L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痛、跌打損傷、四肢麻木、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20~30ml,一日二次。
[注意事項] 孕婦忌服。
[資料來源] 《新編中成藥》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虎骨木瓜酒Ⅱ
[藥物組成] 虎骨(或用豹骨、狗骨、牛骨、羊骨,油炙酥)3g 木瓜9g 白術根30g 桑枝12g 五加皮3g 當歸3g 天麻3g 川牛膝3g 紅花3g 川芎3g 玉竹6g 秦艽1.5g 防風1.5g 冰糖(搗碎)10g 60度~65度白酒1000ml
[功能主治] 寒濕型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用法用量] 溫服。每次一二調(diào)羹,每日二次。
[制備方法] 上藥切碎,放人白酒密封浸泡3~4個月。
[注意事項] 孕婦及濕熱型患者忌服。
[資料來源) 《中醫(yī)研究院中藥制劑手冊》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虎骨龜版酒——原名“虎骨酒
[藥物組成] 虎骨(或豹骨、”狗骨、牛骨、羊骨,油炙酥)12g 龜版(炙酥)15g 苡米仁(麩炒)12g 木瓜15g 仙靈脾(羊脂炒)12g 牛膝9g 萆薢12g 白酒(60—65度)3000ml
[功能主治] 寒濕型、肝腎二虛型的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用法用量] 溫服。每次一二調(diào)羹,每日二次。
[制備方法] 上藥切碎,人酒中密封浸泡一個月。
[注意事項] 孕婦及陰虛濕熱者忌用。
[資料來源] 《中國食療學》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參茸木瓜藥酒
[藥物組成] 麻黃500g 當歸500g 防風500g 槲寄生500g 續(xù)斷500g 老鸛草500g 人參(去蘆)400g 木瓜400g 地龍400g 狗脊(燙)400g 蒼術(炒)400g 桂枝400g 獨活400g 五加皮400g 牛膝400g 川烏(制)400g 草烏(制)400g 紅花400g 羌活400g 威靈仙400g 清風藤300g 桃仁300g 烏梢蛇300g 川芎300g 甘草300g 海風藤3008 白芷300g 秦艽300g 赤芍300g 細辛200g 鹿茸(去毛)100g 白糖5kg50度白酒260L
[功能主治] 散風祛寒,舒筋活血。用于腰腿疫痛、肢體麻木、風濕性關節(jié)炎。
[用法用量] 溫服。每次10~15ml,每日二三次。
[注意事項] 孕婦忌服。
[資料來源] 《新編中成藥》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參蛇浸酒[藥物組成] 丹參50g 白花蛇10~25g 白酒(62度)1.25L
[功能主治] 祛風活絡通瘀。主治游走性關節(jié)疼痛。
[用法用量] 口服。每日臨睡前服10~20ml。
[制備方法]將蛇剪碎,浸于62度白酒中,浸泡七日后即可。
[注意事項] 若服數(shù)日后關節(jié)疼痛加重者,則不宜服此方藥。
[資料來源] 《新中醫(yī)》1984,(10):41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金錢白花蛇酒
[藥物組成] 金錢白花蛇一條 燒酒1L
[功能主治] 游走性關節(jié)疼痛。
[用法用量] 每晚臨睡前服一匙至三匙(10~30ml)。
[制備方法] 上藥軀干剪斷,浸入1L燒酒內(nèi),隔七日服用。
[注意事項] 血虛風熱及結核性關節(jié)炎不宜應用。
[資料來源] 《浙江中醫(yī)雜志》1966,9(7):35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復方炙草烏藥酒[藥物組成] 炙草烏100g 威靈仙200g 穿山龍300g 40%乙醇適量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10ml左右,每日三次。
[制備方法] 取生草烏加十余倍水加熱煮沸,3~4小時后揀大號用刀切開,以內(nèi)無白心,舌嘗不麻為度即可,將水
[資料來源] 《中藥制劑匯編》
按:生草烏含有烏頭生物堿,尤以其中雙酯類生物堿毒性更大,此類生物堿經(jīng)過加熱煮沸,容易水解,變?yōu)閱沃惡桶反碱惿飰A,隨之毒性減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活血龍藥酒
[藥物組成] 虎杖根500g 金雀根500g 白酒適量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散瘀活血。用于關節(jié)疼痛及風濕性關節(jié)炎。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10ml,每日三次。
[制備方法] 上藥洗凈切成薄片,于燥,置鍋內(nèi)水浸沒藥物,加熱煮沸1小時,經(jīng)常翻動攪拌,過濾。再按上次煎煮一次,將二次濾液合并,置文火上蒸發(fā)濃縮,至200g左右。稍冷,加人白酒700ml,攪拌混和,不使藥物結成黏塊。冷后傾出,置清潔干燥的玻璃瓶中,靜置一夜,濾去沉淀,再用白酒加至1000ml,加入糖精1g(用少量開水溶解)。攪拌,包裝于清潔干燥的棕色玻璃瓶內(nèi),密封貯存于陰涼處。
[資料來源] 《中藥制劑匯編》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蠲痹寶酒
[藥物組成] 秦艽 川芎 桃仁 炙甘草 當歸 炒靈脂 懷牛膝 炙黃芪等
[功能主治] 祛風散寒除濕,行氣活血通絡。主治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20ml,一日三次。三十日為一療程。
[制備方法] 上藥用54度白酒配制,濃度為0.21kg生藥/L,服用時稀釋酒至27度。
[資料來源] 《中醫(yī)研究》1993,6(2):19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水蛭酒
[藥物組成] 水蛭60g(切片) 黃酒500ml
[功能主治] 祛風,活血,通絡。主治肩關節(jié)周圍炎。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6~7ml,一日三次,二十日為一療程,可連用一至三個療程。
[制備方法] 將水蛭泡在黃酒中,封口,一星期后使用。
[資料來源] 《江西中醫(yī)藥》1993,24(6):57
按:共治療42例,痊愈24例,顯效11例,無效3例(有4例因故中斷治療)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六烏酒
[藥物組成] 制川烏 制草烏 制首烏 烏蛇 烏梅 烏藥 甘草各15g
[功能主治] 溫經(jīng)散寒,養(yǎng)血祛風,通絡止痛。治療風寒濕痹癥。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10~20ml,一日二次。
[制備方法] 上藥共研粗末,白酒1500ml(不能飲白酒者可用黃酒代)浸泡五日后即可飲用。
[資料來源] 《江西中醫(yī)藥》1993,24(6):58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頑痹酒
[藥物組成] 露蜂房30g 蜜蜂幼蟲50g 鱔魚血若干 烏梢蛇100g 蘄蛇50g 金錢白花蛇一條 地龍30g 蜈蚣30條 鬧羊花10g 紅茴香根20g 四葉對20g 川草烏各20g 豯薟草50g 千年健50g 海風藤50g 絡石藤50g 海桐皮50g 黑老虎30g 威靈仙50g 木瓜100g 五加皮50g 續(xù)斷50g 狗脊50g 桑枝50g 松節(jié)50g 桂枝30g 伸筋草50g 羌獨活各30g 老鸛草30g 蠶砂100g 路路通30g 桑寄生30g 骨碎補50g 丹參50g 赤芍30g 桃仁30g 紅花10g 片姜黃50g 牛膝50g 乳香20g 雞血藤100g 水蛭10條 當歸50g 黨參50g 黃芪50g 女貞子50g 熟地100g 黃精100g 杞子30g 甘草30g 杜仲50g
[功能主治] 補氣血,益肝腎,強筋骨,祛風,散寒,除濕。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用法用量] 服用時,先搖酒壇,然后倒出500mi,用活的鱔魚4條(每條150g左右,越大越好)剪去尾端,把血直接滴在藥酒中,即可服用,服完再按前法配制。飯后,每次服10~30ml,限量不超過40ml,日服二三次。三個月為一療程,共一至四個療程。
[制備方法] 以上諸藥除鱔魚血外一起放在小酒壇內(nèi),然后放上日常飲用的白酒(燒酒)若干浸泡,酒量多少根據(jù)藥酒浸透后高出藥面7~lOcm,密封,天氣寒冷一般浸泡一月,天熱浸泡一星期至半月,即可服用。
[資料來源] 《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1994,18(1):12
按:共治療102例患者,結果完全治愈36例,基本治愈47例,好轉(zhuǎn)13例,無效6例??傆行蕿?4.12%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草烏風濕酒
[藥物組成] 草烏 桂枝 當歸 陳皮 枳殼 玄胡索 川芎 川牛膝 千年健 甘草各30g 香附 木瓜 鉆地風 豯薟草各75g 全蝎27g
[功能主治] 舒筋活絡,活血化瘀,通利關節(jié),強筋健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用法用量] 每日起床后,晚睡前各服一次,每次30ml,
一個月為一療程,一般需服二三個療程。
[制備方法] 將上藥共置玻璃瓶中加白酒(50~60度)5000ml,浸泡十五日,濾渣備用。
按:共治療74例患者,結果治愈52例,好轉(zhuǎn)18例,無效4例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通痹靈酒
[藥物組成] 生川烏12g 生草烏12g 干姜12g 細辛8g 威靈仙6g 鳳仙花8g 紅花6g 川芎4g 桂枝7g 獨活8g 尋骨風6g 樟腦15g 松枝6g 三七6g 五加皮6g 牛膝4g 乳香12g 沒藥12g 全蟲6g 土元6g 山茱萸10g 麻黃9g 杞子9g 狗脊9g 桑枝6g 當歸6g 秦艽6g 55度酒1200ml
[功能主治] 溫經(jīng)散寒,活血祛瘀,祛風除濕,通痹止痛。治療寒性關節(jié)肌肉疼痛。
[用法用量] 最好晚上用棉簽涂藥液適量(棉簽蘸一~三次)于疼痛處,用聚乙烯超薄膜(薄軟食品塑料袋)覆蓋,外用衣被物覆蓋,10分鐘左右有發(fā)熱,溫度升高,灼熱感屬正常,6小時后去掉覆蓋物,每日一次,扭傷者可一日三次。
[制備方法] 把藥物粉碎為粗末,用55度白酒浸泡,夏季十四日,春、秋季二十一日,冬季三十日,過濾沉淀五日而成,密封待用。
[資料來源] 《中醫(yī)外治雜志》1995,4(4):23
按:藥物切勿接觸黏膜部位;皮膚破損者,孕婦,酒精過敏者禁用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龜蛇酒
[藥物組成] 金龜 眼鏡蛇 烏梢蛇 銀環(huán)蛇 黨參 黃芪 杜仲 枸杞 當歸等
[功能主治] 補益肝腎、滋陰益氣,祛風緩痙,活血通絡。主治風濕性關節(jié)炎、慢性腰腿痛。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25ml,一日二次,分早、晚服。一個月為一療程。
[制備方法] 采用傳統(tǒng)藥酒制劑工藝與現(xiàn)代生物工程技術有機結合精制而成。
[資料來源] 《湖南中醫(yī)雜志》1995,11(5):13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痹必蠲酒[藥物組成] 生川烏 生草烏各30g 馬錢子15g 血竭2g 白花蛇l條 烏梅 紫草各18g
[功能主治] 搜風勝濕、疏通經(jīng)絡、活血散瘀。主治痹證。
[用法用量] 用棉簽蘸藥酒搽患部(關節(jié)處多搽幾遍),每日早晚各搽一次,七日為一個療程,進行下療程前可間隙二日。
[制備方法] 上藥浸泡在50度以上白酒.500ml中,七日后使用。
[資料來源] 《湖北中醫(yī)雜志》1995,(5):12
按:共治52例,結果痊愈38例,有效14例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桃紅酒
[藥物組成] 紅花加20g 桃仁20g 赤芍20g 地龍20g 桂枝20g,川烏15g 草烏15g
[功能主治] 活血通經(jīng),溫通血脈,搜風勝濕。主治痹證。
[用法用量] 口服,服前先攪拌酒液,可用15g酒盅做標志,每日早晚各一盅。
[制備方法] 用紗布把諸藥包好,放入瓷瓶中,用1500ml酒浸泡,密封七至十日后使用。
[資料來源] 《吉林中醫(yī)藥》1995,(2):20
按:共治療痹證52例,結果治愈26例,好轉(zhuǎn)2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2.3%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蜈蚣酒
[藥物組成] 蜈蚣20g 白花蛇30g 細辛20g 當歸60g 白芍60g 甘草印60g
[功能主治] 祛風濕活血,治療痹癥。(風濕性關節(jié)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用法用量] 每次服30~40ml,每日早晚各服一次。小兒用量酌減。二十五日為一療程,休息五日再服第二療程。一二療程后,停藥觀察。
[制備方法] 將上藥共研細末,以白酒2000ml浸泡,密封十日后備用。
[資料來源] 《福建中醫(yī)藥》1988,19(4):13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化瘀逐痹酒
[藥物組成] 威靈仙40g 制川烏 虎杖各30g 乳香 沒藥 地鱉蟲 片姜黃 青木香 骨碎補各20g 川蜈蚣大3條
[功能主治] 行氣活血通脈。治療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肌炎,肌筋膜炎,骨質(zhì)退行性變等。
[用法用量] 每次服20ml,每日三次飯后服。服一料為一療程,一般服二三療程。
[制備方法] 上藥打碎裝入瓶中,浸糧食白酒1750~2000ml,密封,每日搖蕩一次,十日后服用。
[資料來源] 《安徽中醫(yī)臨床雜志》1994,6(2):2~4
按:以本方治療痹癥255例,其中腰臀肌筋膜炎50例,肩關節(jié)周圍炎44例,風濕性關節(jié)炎31例,腰肌纖維炎24例,頸椎增生23例,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20例,腰椎間盤突出18例,腰椎增生16例,跟骨增生11例,梨狀肌綜合征8例,腰椎間盤突出手術后遺癥6例,硬皮病3例,強直性脊柱炎1例。治療結果治愈183例,占71.76%,顯效33例,占12.94%,有效22例,占8.63%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類風濕中藥浸酒
[藥物組成] Ⅰ號:黃芪20g 當歸10g 制附子10g 威靈仙10g 羌獨活各10g 稀薟草10g 姜黃10g 木瓜15g 生川草烏各10g 白芷20g 白花蛇5條 全蝎30g 蜈蚣10條 地鱉蟲30g 桃仁20g 紅花15g 狗脊10g 制乳沒各10g 干姜10g 防風己10g 秦艽10g 雷公藤20g
Ⅱ號:黃芪20g 當歸10g 威靈仙10g 豯薟草10g 姜黃10g 木瓜15g 白花蛇5條 全蝎30g 蜈蚣10條 地鱉蟲30g 桃仁20g 紅花15g 狗脊10g 制乳沒各10g 防風己各10g 秦艽10g 雷公藤20g 桑枝30g 土茯苓30g 黃柏20g 丹皮20g 鉤藤20g
[功能主治] 逐痹通絡兼以扶正。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
[用法用量] 每次服20ml,每日服二次,十五日為一療程。一般服二至四個療程。服藥期間如有口舌麻木,則停服一星期后續(xù)用。風寒濕痹型用Ⅰ號,風濕熱痹型用Ⅱ號。
[制備方法] 上藥浸入曲酒2500,浸泡一星期。
[資料來源] 《江蘇中醫(yī)》2000,(11):28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石榴茜根酒
[藥物組成] 石榴皮 茜根各
[功能主治]治脫肛不縮。
[用法用量]分二次溫服。
[制備方法]上藥切碎,用好酒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
[資料來源]明·《普濟方》
白梅花酒
[藥物組成] 白梅花肉(泡洗)五錢當歸二兩 核桃白肉一斤紅花二兩 蒼術二兩
[功能主治] 痔漏膿血淋漓。
[用法用量] 適量飲服。
[制備方法] 上藥入老酒一斗,浸七日。
[資料來源] <<珍本醫(yī)書集成>>
愈痔酒
[藥物組成]血三七3lg 白酒1L
[功能主治]活血通經(jīng),祛瘀止痛,主治痔瘡。
[用法用量]每晚臨睡前口服15-20mL。
[制備方法]上藥人酒浸泡一星期。
[資料來源](中草藥通訊)1978,(6):44
槐酒
[藥物組成]槐東南枝(細判)一石 槐白皮(細判)一石 槐東南根(細判)三石槐子一斗
[功能主治]痔瘡。
[用法用量] 適量飲服,常令小小醉。
[制備方法] 上四味,人大釜中,加十六斛水,煮取五斛,澄去清,再煎取一石六斗,炊兩斛黍米、上曲二斗釀之,攪令封口,七日酒熟。
[資料來源] 唐·《千金翼方》
按:<<干金要方>>槐子酒,少槐白皮一味,余同。
槐枝蒼耳酒——原名“槐枝酒”
[藥物組成] 槐枝葉(細研)莖葉(細判)一斛槐子仁(搗碎)二升 蒼耳
[功能主治] 痔瘡,數(shù)年不差。
[用法用量] 任性溫飲,常令似醉,久服神效。
[制備方法] 上藥人于釜中,以水一碩,煮取五斛,去滓澄清,人曲末五斤,糯米五斛,蒸熟拌和,人甕覆蓋,酒熟取汁。
[資料來源] 宋·《太平圣惠方》
鱔魚炭泡酒
[藥物組成] 鮮鱔魚:1.5kg 白酒0.5ml
[功能主治] 直腸息肉。
[用法用量] 每日二次,每次15-20ml,十五至二十日服完。
[制備方法] 鮮鱔魚置于瓦上火焙烤焦,浸泡于白酒中。
[資料來源] 《四川中醫(yī)》1984,(5):封三
茄子酒方
[藥物組成]茄子種(大者)三枚
[功能主治]久患腸風瀉血。
[用法用量]分次空腹溫服,如果再發(fā),再制酒服用三次便愈。
[制備方法] 上藥,先將一枚濕紙裹于塘火內(nèi),煨熟取出,入瓷罐子,乘熱以無灰酒一升半沃之,便以蠟紙封閉,經(jīng)三宿。去茄子。
[資料來源] 宋·《圣濟總錄》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十一方酒
[藥物組成] 田七 血竭 琥珀 生大黃 桃仁 紅花 澤蘭 歸尾 乳香 川斷 骨碎補 土鱉 杜仲 制馬錢子 蘇木 秦艽 自然銅 沒藥 七葉一枝花 無名異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收斂防腐生肌。
[用法用量] 外用:藥酒紗布填塞傷口,每日滴藥酒一次。也可內(nèi)服。當發(fā)現(xiàn)皮膚潮紅時,將十一方酒l0ml倒人手中用手掌按摩患處,每日二三次,局部有水皰形成者,用無菌注射器抽吸水皰內(nèi)液后再涂擦十一方酒,每日二三次。如皮膚有潰瘍、滲液,應立即用十一方酒紗布濕敷,每日三四次。
[制備方法] 上藥各適量放人米三花酒7500ml,浸泡三至六個月后備用。
[資料來源]《廣西中醫(yī)藥》1984,(3):16。
[附] 皮膚潮紅一般三四日可以恢復正常顏色,水皰四五日可干燥結痂,潰瘍面需一二周愈合,治療92例,無一例發(fā)生III(度)皰,原有皮損無一例繼續(xù)加深發(fā)展。(<<廣西中醫(yī)藥>>)
復方紅花酒
[藥物組成] 紅花50g 黃芪30g 白蘞20g 75%乙醇(酒精)500ml
[功能主治]褥瘡,扭傷血腫,皮膚灼傷等。
[藥物組成] 干紅花30g 70%的乙醇(酒精)100ml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消結止痛。主治:①因注射而致局部硬結腫塊。②外傷腫痛。③褥瘡形成。
[用法用量] 用紗布或脫脂棉蘸30%的紅花消結酒,局部涂擦患部,日二三次,每次5分鐘。
[制備方法] 每lOOml70%的乙醇(酒精)中,放人干紅花駙s,浸泡密封一星期,濾去藥渣,即可使用。
[資料來源] 《河北中醫(yī)》1990,12(3):18
按:藥酒密封浸泡時間越長效果越佳。
芎參花酒
[藥物組成] 川芎10g 丹參10g 紅花10g
[功能主治] 祛瘀活血、行氣通絡。主治褥瘡。
[用法用量] 預防褥瘡組:在骨骼隆起受壓處,每2-4小時翻身涂擦藥液一次,3-5分鐘后用滑石粉外敷。治療褥瘡組:早期(即淤血紅潤期)每日涂擦藥液四至六次。對水皰或者局部皮膚已潰爛(即褥瘡期),在其周圍每日涂擦藥液六至八次,保持瘡面清潔,同時用棉圈保護瘡面,防止局部再次受壓。
[制備方法] 上藥共研末置50%乙醇(酒精)500ml中密羽浸泡一個月以上,濾出藥液備用。
[資料來源] 《甘肅中醫(yī)》1993,6(5):42
紅當酒
[藥物組成] 紅花30g 當歸尾30g
[功能主治] 活血祛瘀,通絡止痛,消散瘀腫。主治褥瘡。
[用法用量] 用紅花酒少許涂于受壓部位,用大小魚際肌在受壓部位由輕至重環(huán)形按摩3-5分鐘,再用滑石粉或爽身粉,每日4-6次。
[制備方法] 上兩藥浸人50%乙醇(酒精)1000ml中,浸泡一個月濾取清液備用。
[資料來源] 《云南中醫(yī)雜志》1994,15(4):79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車螯燈芯酒——原名“車螯酒”
[藥物組成] 車螯殼(泥固濟火煅過為細末)一二個燈芯三十莖 蜜一大匙 栝蔞一個
[功能主治] 治發(fā)背癰疽。
[用法用量] 適量飲服,勿令醉。
[制備方法] 上藥切碎,剝栝蔞,用酒一升,煎后三味微熟,調(diào)車螯末二大錢。
[資料來源] 明·《普濟方》
車螯酒
[藥物組成] 車螯(紫色光厚者以黃泥固濟煅赤,候冷為末),三錢匕膩粉一錢匕 甘草末二錢匕 栝蔞實(判)一枚
[功能主治] 發(fā)背伴寒熱。
[用法用量] 適量飲服,勿令碎。
[制備方法] 以上四味,先將前三味和勻,次將栝蔞用酒二盞,煎至一盞,去滓調(diào)下前藥三錢匕。
金星酒方
[藥物組成] 金星草(和根洗凈,慢火燉干)四兩甘草一錢
[功能主治] 治五毒發(fā)背。
[用法用量] 隨時飲服。
[制備方法] 上二味,搗細為末,分作四帖,每帖用酒一升,煎三兩沸后,再以冷酒二升相和,人瓶器中封卻。
[資料來源] 宋·《圣濟總錄》
按:金星草又名風尾草,為水龍骨科植物大果假密網(wǎng)蕨的全草,味苦性寒,清熱涼血解毒,能治癰瘍,腫毒,瘰疬,惡瘡;甘草和中解毒,合用可加強清熱解毒作用。
神效托里酒——原名“神效托里散”
[藥物組成] 黃芪(鹽水炙) 忍冬葉 當歸各五錢 粉蘋二錢
[功能主治] 一切癰疽發(fā)背、腸癰。
[用法用量] 適量服酒,藥渣敷患處
[制備方法] 上藥酒煎。
[資料來源] 明·《赤水玄珠》
按:黃芪補氣養(yǎng)脾,托瘡生肌,當歸養(yǎng)血和血,二藥用于氣血不足,瘡癰內(nèi)陷,膿成不潰,或潰后久不收口。忍冬葉、甘草清熱解毒,全方可局限病灶,防止深陷,使膿出毒泄,腫痛消退。
陽和解凝酒
[藥物組成]川烏 草烏肉桂 干姜馬錢子 木鱉子 白芥子 五靈脂 穿山南星 牙皂各30g 生狼毒120g 大戟 甘麻黃各15g
[功能主治]解毒、祛寒、除濕、滌痰,通絡,適用于因寒濕、痰凝、陰毒所致的疽證。
[用法用量] 治未潰陰疽,將此酒調(diào)其他藥敷患處;治已潰陰疽,將此酒浸消毒紗布條人瘡口內(nèi)。
[制備方法] 上藥置于白酒中,浸泡一月而成。
[資料來源] <<上海中醫(yī)藥雜志>>1984,(6):30
金銀花酒
[藥物組成] 金銀花五兩 ·甘草一兩
[功能主治] 一切癰疽惡瘡,不論發(fā)生在何處,或肺癰、腸癰,初起便服奇效。
[用法用量] 初起者,一晝夜內(nèi)分三次服盡,病重者一日二劑,服至大小腸通利,則藥力到,外以生藥搗爛,酒調(diào)敷瘡毒四周。
[制備方法] 水二碗、煎一碗,再倒人酒一碗略煎。
[資料來源] 清·《醫(yī)方集解》
忍冬酒
[藥物組成] 忍冬藤 大甘草節(jié)
[功能主治] 治癰疽發(fā)背,不問發(fā)在何處,發(fā)眉發(fā)頤,或頭或項,或背或腰,或脅或乳,或手足,皆有奇效。
[用法用量] 一日一夜吃盡,病勢重者,一日二劑。服至大小腸通利,則藥力到。
[制備方法] 忍冬藤生取一把(如無生者,只用干者,然力終不及生者),以葉人砂盆研爛,人生餅子酒少許,稀稠得所,涂于四周,中留一口泄氣。其藤只用五兩,木槌槌損,不可犯鐵,大甘草節(jié)生用一兩,同人沙瓶內(nèi),以水二碗,文武火慢煎至一碗,人無灰好酒一大碗,再煎十數(shù)沸,去滓分為三服。
[資料來源] 明·《本草綱目》
藤花酒
[藥物組成]鷺鷥藤(莖葉花附) 黃芪 甘草(生)各半兩栝樓根半兩
[功能主治]補虛托毒,理氣活血,治癰疽瘡毒,內(nèi)附筋骨。
[用法用量]溫服,一日三次。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每服五錢,酒二盞,煎至一盞,紗絹拗捌,去滓即成。
[資料來源] 明·《普濟方》
按:本方鷺鷥藤即忍冬藤,栝樓根又名天花粉,故名藤花酒。二藥有清熱排膿消腫的功能,加之黃芪,甘草補中托毒,故宜用于癰疽虛證。
藤黃煮酒
[藥物組成] 鷺鷥藤(莖葉干用,花尤妙)二兩 生地黃(干者)
[功能主治] 治癰、疽、惡瘡、深附骨在腹,雖腫皮膚不熱,顏面危惡,或瘺或疳,婦人乳疽,一切血氣不和;留畜疙疽攣皮于筋骨,不能行步。
[用法用量] 每次一盞,每日四次。
[制備方法] 上為粗末,酒四升,共人大瓶內(nèi),油紙竹葉牢封瓶口,懸釜內(nèi)煮二三百沸,香熟后令冷,就瓶紗濾出酒。
[資料來源] 明·《普濟方》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當紫芷酒
[藥物組成] 全當歸22g 西紫草19g 生白芷18g
[功能主治] 生肌活血、消炎止痛。主治燒傷。
[用法用量] 用棉棒蘸藥液,涂于患處,每日四至六次。
[制備方法] 95%乙醇(酒精)200ml,將以上藥物裝入大口瓶中,然后倒人乙醇,蓋住瓶口浸泡24小時即可使用。
[資料來源] 《山西中醫(yī)》1990,6(2):56
棗黃液
[藥物組成] 酸棗仁皮 黃柏等量
[功能主治] 收斂、消炎、鎮(zhèn)痛,抗感染,治燒燙傷。
[用法用量] 暴露燒燙傷創(chuàng)面,有水泡者,剪除水泡,局部用3%雙氧水及生理鹽水沖洗,待創(chuàng)面清潔后,用棗黃液直接噴灑,再用無菌紗布覆蓋。每3小時噴灑一次,保持藥液濕潤。
[制備方法] 上藥研粗末,泡在75%乙醇(酒精)中,使液面高出藥末1cm為宜,一星期后濾去藥渣,密封備用。
[資料來源] 《四川中醫(yī)》1988,6(8):41
按:曾以本酒治療一個7歲女孩,上肢被開水燙傷,Ⅱ度燙傷占其體表面積4%。治療二星期,皮膚創(chuàng)面無滲液及分泌物。二星期后痊愈,無瘢痕遺留,表面光滑,功能良好。
復方虎杖酒精液
[藥物組成] 虎杖1500g 地榆1000g 黃柏500g
[功能主治] 消炎殺菌,收斂止癢,保護創(chuàng)面,預防感染。治療水火燙傷。
[用法用量] 清除創(chuàng)面異物,以無菌針頭刺破水泡,放掉水泡內(nèi)積液,然后將本品噴霧在患處。首次噴霧時,患者疼痛可給予止痛劑。每隔10-20分鐘噴霧一次,數(shù)次后自然形成藥膜,然后適當減少噴霧次數(shù)。
[制備方法] 將上藥粉碎成粗粉,用95%乙醇(酒精)滲漉,取滲漉液6L即可,用鹽水瓶分裝備用。
[資料來源] 《基層中藥雜志》1999,(3):42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補腎活血酒
[藥物組成] 生地 熟地 龜版膠 鹿角膠 海狗腎黃狗腎 四骨 海龍海燕 蛤蚧 棗皮 龍骨 茯神 上桂 菟絲子 金櫻子 益智仁 合歡皮 山藥 杜仲 牛膝五味子 枸杞 鹿茸 冬蟲夏草 覆盆子 鎖陽 酸棗仁何首烏 女貞子 旱蓮草 當歸 川芎 紅花 紫梢花等
[功能主治] 補腎活血,治療前列腺增生癥。
[用法用量] 每次飲用50ml,每日飲服二次,視患者酒量及體質(zhì)狀況酌作加減。一月為一療程。一般服一至三療程。
[制備方法] 將上藥研為細末,與釀制好的酒沖兌而成。藥酒38%,每瓶500ml裝。
[資料來源] 《湖南中醫(yī)雜志》1999,(3):50
按:有醫(yī)院以本法治療前列腺增生癥60例,結果臨床控制10例,顯效23例,有效20例,總有效率88.3%。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五圣酒
[藥物組成]大黃一兩 生姜 皂角刺 金銀花各二兩栝蔞一枚 甘草一兩
[功能主治] 療瘡。
[用法用量] 不拘時,適量內(nèi)服。
[制備方法] 用好酒二升,煎八分。
[資料來源] 明·《赤水玄珠》
槐花酒
[藥物組成] 槐花
[功能主治] 治發(fā)背及一切療瘡腫毒,不問已成未成,但锨痛毒并治之,乳癰尤佳。
[用法用量] 適量飲服。
[制備方法] 用槐花洗凈,微炒黃,乘熱人好酒二鐘,煎十余沸。
[資料來源] 明·《仁術便覽》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海藻藻昆布酒
[藥物組成] 昆布(洗) 海藻(洗)各一斤
[功能主治] 治癭。
[用法用量] 量酒力而服,酒盡,另用酒再浸兩遍。
[制備方法] 上二味細切,用好酒五升浸七日。
[資料來源] 唐·《外臺秘要》
秫米白楊皮酒
[藥物組成] 秫米三升 圓葉白楊皮十兩 曲末五兩
[功能主治] 療癭。
[用法用量] 空腹服一大盞,每日服二次,三日即見效。
[制備方法] 上藥去土黑者,慎令勿見風,細切五升,煮取二升,濃汁漬曲末五兩,用秫米三升,依酒法釀造,等熟后,封塞十七日。
[資料來源] 明·《普濟方》
消癭酒
[藥物組成]昆布三錢 海藻五錢 沉香 雄黃(研束)各一錢海螵蛸二錢
[功能主治]消癭。
[用法用量]每次服一二鐘。
[制備方法]上藥切細,用好酒一升煎煮或浸十余日亦可。
[資料來源] 明·《景岳全書》
立效酒
[藥物組成] 皂角刺(炒赤)半斤粉草二兩 乳香 沒藥(研末)各二兩 黃栝蔞(連皮研碎)五兩
[功能主治] 治癰疽瘰疬。
[用法用量]每次服一兩。
[制備方法]上藥以好酒煎。
[資料來源] 明·《赤水玄珠》
海蕉烏蛇酒
[藥物組成] 海藻(洗去咸味、焙干)五兩 烏蛇(酒漫去皮骨、炙令色黃)五兩
[功能主治]風毒所攻,繞頸項生瘰疬如連珠。
[用法用量]每次服酒半盞,每日二次。
[制備方法]上藥搗為細末,用酒七升,浸五七日。
[資料來源]宋·《太平圣惠方》
玄參酒
[藥物組成]玄參(細判)三斤 磁石(燒,令醋淬七遍,細研水飛)
[功能主治]治瘰疬寒熱,先以頸腋諸處起者。
[用法用量]每服一盞,空腹臨臥溫服。
[制備方法]以上二味,以生絹袋盛,酒三斗,浸六七日。
[資料來源]宋·《圣濟總錄》
內(nèi)消瘰疬酒
[藥物組成] 仙人杖(草、根并苗)一斤 羌活(去蘆頭)杏仁(去皮尖研炒)二兩
[功能主治] 治風熱毒氣,結成瘰疬。
[用法用量] 每日空腹暖服一盞,臨睡再服。
[制備方法] 上三味,將前二味細判,人研杏仁,以醇酒一斗,于瓶內(nèi)密封,七日后取。
[資料來源] 宋·《圣濟總錄》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蝮蛇地丁酒
[藥物組成] 蝮蛇l-2條 紫花地丁50g
[功能主治] 清熱消炎,用于軟組織化膿性感染。
[用法用量] 用脫脂棉蘸取藥液敷患處,再以塑料布蓋于藥棉之上,指(趾)用廢橡皮手套,在手指部分套上。每日可換數(shù)次,保持藥棉濕潤。
[制備方法] 取活蝮蛇置于瓶中,加入70%乙醇或60度白酒1000ml,加紫花地丁,封口。放置于陰涼處,約3個月后即可使用。放置時間越長越好,藥液用完后可隨時添加,但添加量不宜超過1000ml,以免影響藥效。
[資料來源] 《新醫(yī)學》1974,(5):249
紫金藤酒
[功能主治] 纖維組織炎。
[用法用量] 每次5-15m1,每日三次。根據(jù)體質(zhì)強弱及病變輕重而定。
[制備方法] 上藥浸泡七日后取出藥渣,再加白酒半升,浸泡七日。
[資料來源] 《新醫(yī)藥學雜志》1976,(14):504
[附] 本方治療21例年齡在凹-34歲之間的男性患者,病程最長七年,結果痊愈14例,顯效4例,好轉(zhuǎn)3例。
按:紫金藤,又名雷公藤、紫金皮、昆明山海棠,味苦性寒有毒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麩莢蔥姜酒
[藥物組成] 麥麩500g 皂莢250g 蔥白10-15根 生姜
[功能主治] 辛散溫通,蠕動腸道,解除腸道梗阻。
[用法用量] 以上藥液與麥麩裝布袋熱敷腹部,冷后再制一袋輪流熱敷,直至肛門排氣,腹脹消失。
[制備方法] 上三味藥加入麥麩中于熱鍋中炒熱約10分鐘,將白酒徐徐兌人拌勻,使麥麩濕潤,裝入布袋中。
[資料來源] 《四川中醫(yī)》1998,(3):32
按:有醫(yī)院以本法治療腸梗阻50例,結果痊愈43例,好轉(zhuǎn)5例。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百部酒
百部120克,除去須根,洗凈,潤透后切碎,研為粗末,用布袋裝,浸3斤米酒內(nèi),15天后服。每服15毫升,一日3次。功用潤肺止咳??芍委熉詺夤苎准跋?。
竹黃酒
竹黃30克,用白酒1斤浸5天。每服1小盅,一日2次。功用化痰止痛。竹黃為肉座菌科真菌竹黃的子座,生在竹竿上,主要產(chǎn)于四川、安徽、江蘇、浙江等地。用于治療咳嗽痰多等證,也可治療胃氣痛等?;抑讣?、鵝掌風等皮膚病患者忌服。
羊胰酒
羊胰1具,大棗40枚。大棗去核取肉,共切碎,用20斤米酒浸7天。每服30毫升,一日3次。功用潤肺化痰。羊胰為山羊的胰臟。《本經(jīng)逢原》謂:羊胰“與豬胰同功,而入肺祛痰尤捷。”治療慢性支氣管炎久咳不愈者,每能獲效。
蔥豉酒
生大蔥30克、淡豆豉15克、黃酒50克。將豆豉放入小鋁鍋內(nèi),加水1小碗,煎煮10分鐘,再把洗凈的蔥(帶須)放入,繼續(xù)煎煮5分鐘,然后加黃酒,立即出鍋。趁熱服下。功用發(fā)汗解表,祛寒和胃。治療外感風寒,發(fā)熱頭痛,虛煩無汗,惡心嘔吐等。
迎山紅酒
迎山紅15克,用1斤白酒浸5天。每服1盅,一日2次。功用止咳化痰。迎山紅為杜鵑花科植物迎紅杜鵑的葉,據(jù)藥理實驗報告,小鼠灌服迎山紅揮發(fā)油有明顯鎮(zhèn)咳作用。其煎劑在試管內(nèi)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治療漫性支氣管炎咳嗽喘息有較好療效。
桑白皮酒
桑白皮200克,將桑白皮洗凈,潤透后切絲,曬干,浸于米酒2斤內(nèi),7天后服。每服20毫升,一日3次。功用瀉肺平喘。桑白皮為??浦参锷涞母稍锔?,性味甘寒,能瀉肺熱而下氣平喘,瀉肺行水而消痰,治療肺熱咳喘,尤其適于肺氣腫合并感染,以及急性支氣管炎之咳喘。
紫蘇子酒
紫蘇子600克,微炒,研碎,絹袋盛,浸于5斤黃酒內(nèi),7天后服。每服10毫升,一日2次。功用下氣定喘,止咳化痰。治療痰涎壅盛,肺氣上逆作喘之證。由于本品有滑腸耗氣之弊,陰虛喘逆及脾虛便溏者忌用。
滿山紅酒
滿山紅葉60克,研碎,加1斤白酒,浸7天。每服20毫升,一日3次。功用止咳祛痰。據(jù)藥理實驗提示,產(chǎn)品有鎮(zhèn)咳、祛痰、平喘作用,臨床觀察表明,治療慢性氣管炎,止咳效佳,祛痰次之,平喘較差,對單純型有較好療效,對喘息型及含并肺氣腫者效差,供使用時參考。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樟腦酒
精制樟腦10克,入高粱酒50毫升,浸1天,溶解后服。每服1毫升。功用辟穢止痛。治療痧穢腹痛效佳。
狀元紅酒
當歸、廣陳皮、青皮各15克,紅曲、砂仁各30克,川樸、丁香、白蔻、山梔、麥芽、枳殼各6克,藿香9克,木香3克。共研碎,以布袋盛,用白酒30斤浸,加冰糖2斤,置瓷罐中,隔水煮1小時。每服2小杯,一日2次??山∑⒑臀福郴瘻?。年老消化不良者宜服,孕婦忌服。
白玉露藥酒
當歸、廣陳皮各30克,肉桂24克,凌零草、排草各15克,木香、公丁香各6克,佛手18克。切碎,布袋裝,浸入白酒30斤內(nèi),置瓷罐中,隔水煮1小時后,加冰糖和勻。每于飯前服1杯??衫須忾_胃,祛寒消食。孕婦忌服。
青皮核桃酒
青皮核桃3斤,洗凈,打碎,裝入瓶內(nèi),加入白酒5斤,密封曝曬20天。待酒與核桃均呈黑色,過濾,加入單糖漿675毫升。每服10毫升,一日2次,或痛時即服。對胃、十二指腸潰瘍及胃炎的疼痛有明顯的止痛作用。
十二紅藥酒
紅花、甘草各10克,山藥、當歸、龍眼肉各30克,茯苓、制首烏、黨參、杜仲各40克,黃芪、懷牛膝各50克,地黃、川斷各60克,大棗80克。上藥銼碎,以白酒9斤、7斤分2次浸泡,每次二星期,分別濾過,合并濾液,另取砂糖800克,用少量白酒加熱溶化后,加入藥酒內(nèi)攪勻,靜置沉淀3周,取上清液,濾過。每服20毫升,一日2次。功用健脾益腎,補氣養(yǎng)血。治療氣血兩虛證。
屠蘇酒
川樸、桔梗、防風、桂枝、白術、蒼術、川烏、白芷各8克、川軍、陳皮各10克,檀香、紅豆蔻、川椒、藿香各6克,威靈仙、甘草各5克。共研粗末,加冰糖500克,浸10斤白酒,置于瓷壇中,隔水蒸煮2小時。每服15毫升,一日2次。功用消食和胃止嘔。古俗,農(nóng)歷正月初一,家人先幼后長,飲屠蘇酒,以辟瘟疫邪氣。忌豬肉、生蔥、桃李、雀肉等物。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大補藥酒
配制黨參、炙黃芪、山藥、炒白術、當歸身、茯苓、鹽水炒杜仲各10克,炒白芍8克,制黃精、玉竹各28克,川芎、炙甘草各4克。共研粗末,用布袋裝,浸入白酒6斤中,密閉,浸一月,浸出液加蔗糖10兩攪溶,濾過。
服用每服20毫升,一日2次。
功用益氣補血。治療面色萎黃,倦怠乏力,食少眠差等。
長春特制藥酒
配制黃芪360克,生地180克,銀花、當歸各120克,地骨皮60克,炒陳皮30克,炙甘草45克,白糯米酒24斤。先將黃芪蜜炙熬膏,然后將其余6味藥粉碎,用布袋裝,放人瓷罐內(nèi),加米酒,隔水蒸煮1小時,將黃芪膏倒入,再炙1小時,涼卻,濾清。
服用每服1小杯,一口2次。
功用治療虛損勞傷。
刺五加酒
配制刺五加30克,研成粗末,加白酒1斤,浸泡半月后服。
服用每服15毫升,一日2次。
功用益氣健脾,也用于解熱止咳。據(jù)藥理研究,刺五加近似人參作用,能增強機體對有害刺激因素的抵抗能力,能調(diào)節(jié)機體病理過程,使其趨于正?;?。如在食物性或腎上腺素性高血糖時,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而在胰島性低血糖時,又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十全大補酒
配制熟地、當歸各120克,黨參、炙黃芪、炒白芍、茯苓、炒白術各80克,川芎、炙甘草各40克,肉桂20克,蔗糖1600克,白酒32斤。共研為粗末,用白酒浸泡,浸出藥酒加蔗糖,和勻溶化,密閉,靜置,濾過即得。
服用每服20毫升,一日2次。
功用可大補氣血,強壯筋骨。適用于體瘦面黃,頭暈目眩,神疲乏力,飲食不思,動則自汗等。養(yǎng)生之道,以補養(yǎng)氣血為先。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佐;氣不統(tǒng)血則血虧,血不輔氣則氣弱。故男子重益氣,而需要養(yǎng)血。女子主養(yǎng)血,則仙在理氣。氣血貫通,百病不生,凡氣血不足之證,均可用本酒調(diào)補,久服身體健康,延年增壽。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1、高麗參10克,炙甘草5克。
【制用法】水煎4小時,頓服。
【適應證】體位性低血壓。
2、黨參、枸杞子各10克,黃芪30克,陳皮、阿膠各15克,生地黃20克,升麻3克,防風、炙甘草各6克,五味子12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低血壓自覺勞累或登高時頭暈、心慌氣短。
3、肉桂、桂枝、甘草各15克,五味子2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低血壓。
4、附子、牡蠣各15克,干姜、炙甘草各3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水煎2次,1次服下。
【適應證】急性低血壓。
5、天麻、蘇梗各12克,桂枝1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低血壓。
6、黃芪30克,黨參20克,陳皮15克,柴胡、遠志各12克,升麻、當歸各10克,炙甘草6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體位性低血壓。
7、法半夏、茯苓、白芍、鉤藤各10克,黨參、黃芪各12克,菊花6克,當歸3克,生姜3片,大棗3枚。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老年體位性低血壓。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配方] 麻黃75千克,桂枝22.5千克,杏仁30千克,羌活15千克;防風15千克,川穹15千克,當歸15千克,白芷15千克,薄荷7.5千克,葛根22.5千克,黃岑30千克,桔梗15千克,石菖蒲7.5千克,荊芥穗22.5千克,乙醇適量。
[制法] 先將荊芥穗提油后,油盡后收取藥液(麻黃可用麻黃膏代之,每500克麻黃膏合3.5千克麻黃,所以全料麻黃膏為10.75千克,杏仁用杏仁餅代之),再將麻黃膏用少量水溶解成稀膏,兩種稀膏連同其他主藥,用7倍量的50%乙醇回流2次,第1次4倍量回流3小時,第2次3倍量回流2小時,留取第1次回流藥液為回流總乙醇量1/10,其余部分包括第2次浸的乙醇液,回流酒精并減壓濃縮至40千克左右,加入等量95%乙酸與前留取液合并,調(diào)節(jié)總量與藥材量相等,冷凍沉淀2~3天,以—二層包布過濾,再冷凍2—3天,以4層藍包布過濾,濾液在灌裝前加入精油攪勻,測濃度后分裝。每瓶內(nèi)裝15毫升。
[功用] 散風解熱。
[主治] 用于內(nèi)熱感冒引起頭痛、身熱、骨節(jié)酸痛、鼻塞流涕口苦咽干等癥。[用法]口服。每次服5毫升,每日2次,不宜多服。[附記]引自《中藥制劑匯編》。本癥系內(nèi)有蘊熱,外感風寒之中熱外寒型感冒。本藥酒有表里雙解之功,故用之多效。忌食生冷、辛辣厚味食物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配方] 川芎10克,白芷12克,防風10克,羌活12克,荊芥克,北細辛6克,蔓荊子6克,藿香葉10克,玄胡索10克、牡丹皮l0克,白僵蠶10克,風化硝15克,二郎見15克,白燒酒1000毫升。
[制法] 先將上藥加工使碎盛入容器內(nèi),再加入燒酒,密封浸泡3天后啟封,過濾去渣,即可使用。
[功用] 活血祛風、扶正驅(qū)邪。
[主治] 預防流行性感冒,兼治傷風、風寒感冒。
[用法] 外用。用棉簽浸藥酒,涂擦鼻粘膜、搐鼻,或用小玻璃裝入30毫升藥酒,對著鼻孔搐吸。1日3次。
[附記] 引自《中國當代中醫(yī)名人志》。驗之臨床,凡感冒流行時,周圍人用本藥酒外用搐鼻,多數(shù)人可免生感冒。用于治療傷風和風寒感冒,效果亦佳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配方] 生姜100克,大蒜400克,檸檬3—4枚,蜂蜜70克,白酒800毫升。
[制法] 先將大蒜蒸5分鐘后切薄片,檸檬去皮后切薄片,生姜切薄片,與蜂蜜一起盛入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個月后,過濾去渣,即可飲用。
[功用] 祛風散寒。
[主治] 風寒感冒。
[用法] 口服。每日30毫升,分2次服用,不可過量飲用。
[附記] 民間驗方。驗之臨床,確有良效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配方] 鮮蔥頭30克,生姜30克,食用鹽5克,白酒1盅(約30~50毫升)。
[制法] 先將上藥共搗爛如泥成糊狀,再將白酒加入調(diào)勻,用紗布包好,備用。
[功用] 辛溫解表。
[主治] 感冒,尤以風寒感冒為佳。
[用法] 外用。取藥包涂擦前胸、背部、手足心及腋窩、肘窩處,以擦至局部發(fā)紅為度。一般每次涂擦20分鐘左右,然后讓患者安臥。每日涂擦1次。
[附記] 引自《百病中醫(yī)熏洗熨擦療法》驗之臨床,外治傷風、風寒、風熱感冒共118例,均在用藥1—2日內(nèi)熱退證失而告痊愈。本方對感冒初起者,用之甚驗,但熱而不惡寒者,欠佳。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配方] 豆豉250克,荊芥10克,黃酒250毫升。
[制法] 將上前2味與黃酒同煎5—7沸,過濾去渣,收貯備用。
[功用] 疏風散寒、解表除煩。
[主治] 外感風寒、發(fā)熱無汗。
[用法] 口服。隨量溫飲。
[附記] 民間驗方。驗之臨床多效。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配方] 蔥白3根,豆豉15克,白酒300毫升。
[制法] 將上前2味與白酒同煎至半,過濾去渣,候溫備用。
[功用] 宣通衛(wèi)氣發(fā)散風寒。
[主治] 外感風寒初起、惡寒發(fā)熱、無汗、頭痛。鼻塞、身疼而煩、脈浮緊。兼治冷痢腹痛、嘔吐、泄瀉。
[用法] 口服。每日1劑,每日早、晚分2次溫服。
[附記] 引自《本草綱目》。又《偏方大全》蔥豉黃酒湯,即本方去白酒、蔥白改用30克,加黃酒50毫升煎服。余同上。避風寒,忌生冷食物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配方] 桑葉30克,菊花30克,薄荷10克,連翹30克,節(jié)根35克,杏仁30克,桔梗20克,甘草10克,糯米酒100毫升。
[制法] 先將上前8味共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糯米酒,密封、浸泡5宿后,開取飲用。
[功用] 清熱解毒,疏風散熱。
[主治] 風溫病初起,邪客上焦,發(fā)熱不重,微惡風寒、咳嗽、鼻塞、口微渴。
[用法] 口服。每次服15毫升,每日早、晚各1次。
[附記] 驗方。本方出自《溫病條辨》之桑菊飲,今改用酒浸。用之臨床,效果尤佳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配方] 荊芥6克,蔥白30克,淡豆豉15克,黃酒200毫升。
[制法] 將上藥和黃酒,再加水200毫升,煎煮10分鐘,去渣備用。
[功用] 疏風解表。
[主治l 外感風寒癥、發(fā)熱、頭痛、無汗、虛煩、兼有嘔吐、腹瀉等癥。
[用法] 口服。趁熱服用。
I附記] 孟洗方。驗之臨床,效佳,一般1~1次即愈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配方] 杜仲(去粗皮、炙)50克,仙靈脾15克,獨活25克,牛膝25克,附子(炮裂、去皮臍)30克,白酒100毫升。
[制法] 將上前5味切成薄片,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宿后即可開取飲用。
[功用] 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
[主治] 感冒后身體虛弱、腰膝疼痛、行步困難。
[用法] 口服。每次服10—20毫升,日服3次。
[附記] 引自《古今圖書集成》。本癥在老年性感冒患者中較為多見。用本藥酒治療,臨床驗證,用之頗有效驗。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配方] 肉桂10克,白酒適量(約30~50毫升)。
[制法] 將肉桂研為細末,用溫酒調(diào)服,或?qū)⒓毮┩度氚拙婆=?宿后即可飲用。
[功用] 溫中補陽、散寒止痛。
[主治] 風寒感冒或陽虛外感。
[用法] 口服。每日1劑,1次或分2次溫服。
[附記] 引自《費氏食養(yǎng)三種》。又《食治養(yǎng)志方》桂心酒,方用桂心30克(研細末),用白酒60毫升調(diào)勻令熱,分2次頓服,主治老人冷氣心痛,激結氣悶。又本方用白酒煎服,治產(chǎn)后腹痛及卒心腹痛。又本方用白酒調(diào)和成膏狀,外敷頭頂上和額角,用治命門火衰、肢冷脈微、亡陽虛脫、腹痛腹瀉、腰膝冷痛等癥,效佳。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配方] 銀花30克,蒲公英30克,羌活9克,牛蒡子9克,薄荷6克,連翹9克,菊花9克,黃酒300毫升。
[制法] 上藥加水300毫升煎至半,再加黃酒煮沸、去渣備用
[功用] 祛風解表、清熱解毒。
[主治] 外感發(fā)熱。適用于風熱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腮腺炎等。
[用法] 口服。每日1劑,日服3次,涼服。
[附記] 筆者經(jīng)驗方。臨床應用,可隨證加味,如急性扁桃腺炎、咽喉炎加板藍根30克,玄參9克;咳嗽加杏仁、桔梗、前胡各9克;胸悶、納呆、舌苔膩加厚樸、半夏、積殼各9克等。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配方] 礬石(燒煉各半)60克,石膏、代儲石、恒山、蜀椒、遠志、狠毒、半夏(洗)、芒硝、玄參、麻黃、防風、桔梗、干地黃、秦艽、石楠葉、石葦、黃連、莽草、游水石、菟絲子、炙甘草各30克,白石英45克,杏仁(去皮尖)20枚,酒曲1500克,糯米3000克。
[制法] 將前24味共制為粗末,入布袋,待用;再將糯米淘洗凈,瀝干,蒸飯,待溫,入酒曲拌勻入甕中,密封,保溫,待酒熟后,取藥袋入酒中,密封,浸泡7-10天后,過濾去渣,即成?;?qū)⑺幋萌萜髦?,加入白?000毫升,密封,浸泡7~10天后,過濾去渣,即得。
[功用] 祛邪潤膚、悅色駐顏。
[主治] 體質(zhì)虛弱、感受風濕、腰酸肢困、面色無華等癥。
[用法] 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2次。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配方] 桂圓肉250克.構杞子120克,當歸、菊花各30克,白酒3500毫升。
[制法] 將前4味,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0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 養(yǎng)血潤膚、滋補肝腎。
[主治] 身體虛弱、皮膚粗糙、老化等。
[用法] 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2次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配方] 全當歸、白術各26克,川芎10克,人參、生地黃各15克,炒白芍18克,炙甘草、云茯苓各20克.五加皮25克,紅棗、核桃肉各36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 將前11味共研細粒.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浸泡,蓋嚴,隔水加熱煮1小時后,取下待冷,密封,埋人土中5天以出火毒,取出靜置7天,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 補氣和血、調(diào)脾胃、悅顏色。
[主治] 氣血兩虛、面黃肌瘦、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
[用法] 口服。每次溫服10~15毫升,日服3次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配方:桂圓肉250克,首烏250克,雞血藤250克,米酒1500克。
制作:將桂圓肉、首烏250克,雞血藤置于盛有米酒的容器內(nèi)浸泡10天,棄渣取酒,即可飲用。
用法:每日適量飲用。
功效:補氣益精,養(yǎng)血安神。
應用:適用于頭發(fā)早白、遺精、心悸失眠、貧血體虛等癥。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配方] 舶上茴香g克,胡椒3克,縮砂仁、辣桂各6克。生雀3只,白酒適量。
[制法] 將前4味研為末,再將生雀去毛去腸,拭洗凈,用3個入藥于其腹中,麻繩系定,濕低數(shù)重.裹煨香熟,備用。
[功用] 溫腎散寒、理氣止痛。
[主治] 腎冷疝氣、偏墜急痛。
[用法] 口服??崭菇朗?,溫酒送下。
[附記] 引自《昔濟方》。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配方] 桂心100克,生姜60克,吳茱萸30克,白酒或黃酒200毫升。
[制法] 將前3味搗碎,用酒煎至減半,去渣,待用。
[功用] 溫中散寒止痛。
[主治] 腹股溝疝之腹痛。
[用法] 口服。每日l劑,分3次溫服。
[附記] 引自《外臺秘要》。服藥期間,忌食生姜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蔥根酒
[藥物組成] 蔥根,豆豉
[功能主治] 解肌發(fā)汗,解煩熱,補虛勞,治傷寒頭痛發(fā)熱,及冷痢腹痛。
[用法用量] 煮飲。
[制備方法] 以蔥根、豆豉浸酒。
[資料來源] 明·《本草綱目》蔥姜鹽酒
蔥姜鹽酒
[藥物組成] 蔥白頭 生姜各30g 食鹽6g 白酒一盅
[功能主治] 感冒。
[用法用量] 涂擦前胸、后背、手心、腳心及腘窩、肘窩, 涂擦—遍后,囑患者安臥。
[制備方法] 將上三味共搗如糊狀,再把酒加入調(diào)勻,然后用紗布包之。
[資料來源] 《新中醫(yī)》1976,(1):15
按:中醫(yī)治療感冒以發(fā)散為主要法則,蔥白頭和生姜性能發(fā)散風寒,加酒外擦皮膚,增強了邪從皮毛而解的作用。
糯米釀酒
[藥物組成] 糯米—斗 曲—升半 防風(切)半斤 蒼耳子三升
[功能主治] 治外感風寒。
[用法用量] 適量內(nèi)服。
[制備方法] 上藥用水八升,蒸取六升,米、曲共拌,盛于瓷器中,晤一周即成。
[資料李源] 明·《普濟方》
海桐皮酒
[藥物組成] 海桐皮(削去表面上黑者,切成四寸長)
[功能主治] 治療傷寒、時氣,溫病。
[用法用量] 一次服完,應當吐出青黃汁,服數(shù)升即愈。
[制備方法] 以酒五合,用水一升煮成一升,去滓。
[資料來源] 晉·《肘后備急方》
荊芥豉酒
[藥物組成] 豉250g荊芥10g
[功能主治] 外感風寒,發(fā)熱無汗。
[用法用量] 隨量稍熱飲之。
[制備方法] 用酒750ml,同豉、荊芥煎至五至七沸,去藥渣,收貯備用。
[資料來源] 《藥酒驗方選》
桑菊酒
[藥物組成] 桑葉刃30g 菊花30g 薄荷10g 連翹駙30g 蘆根35g 杏仁30g 桔梗20g 甘草10g
[功能主治] 風溫病初起,病位在上焦,發(fā)熱不重,微惡風寒,咳嗽鼻塞,口微渴。
[用法用量] 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15ml。
[制備方法] 上八味藥,搗細,用江米酒幾浸于瓶中,封口,經(jīng)五宿開放。
[資料來源] 《藥酒驗方選》
玉屏風酒
[藥物組成) 黃芪 黨參 當歸 白術 防風 桂枝米酒,用量比例按3:2:1:1:1:20計算
[功能主治] 益氣固衛(wèi),改善機體免疫力,防治感冒。
[用法用量] 每日服三次,每次服50~100ml,搖勻后6服。
[制備方法] 上藥與米酒一起加入消毒后的輸液瓶中密閉,最后放人鍋中加熱至100℃后置涼待用。
[資料來源] 《國醫(yī)論壇》2000,15(3):33
按:研究表明,古方玉屏風散可以提高白細胞對病毒誘生干擾素的能力,并與感冒次數(shù)的減少相平行。在此基礎上加人當歸,黨參、桂枝,制成酒劑,使其作用明顯加強。有醫(yī)院用本酒治療陽虛型感冒82例,結果治愈75例,占91.5%,有效5例,占6.1%,總有效率97.6%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老鴰眼子酒
[藥物組成] 老鴰眼子60g
[功能主治] 止咳祛痰。用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一湯匙,每日三次。
[制備方法] 將老鴰眼子以白酒0.5L浸泡五日備用。
[資料來源] 《山東醫(yī)藥》1971,(2):1
天天果酒
[藥物組成] 天天果(龍葵果)150g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用于慢性氣管炎。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一湯匙,每日三次。
[制備方法] 將黑熟的天天果150g,用250g白酒浸泡二十至三十日后,取酒備用。
[資料來源] 《吉林醫(yī)藥資料》1971,(1):39
紅葵酒
[藥物組成] 天天果 千日紅花
[功能主治] 支氣管哮喘。
[用法用量] 每次10—20ml,可用開水稀釋后緩緩服下,每日三次或每晚一次,也可在發(fā)病以前開始服用進行預防。
[制備方法] 取天天果4.5L加60%白酒15L,千日紅花2k8加60%白酒15L,將以上兩藥分開,置于容器內(nèi)浸泡,約一個月后,壓渣過濾,取以上二種澄明液合并等量加10%-15%單糖漿,裝瓶密封標簽即可。
[資料來源] 《新醫(yī)藥學雜志》1977,(11):28
[附] 本藥酒治療100例,平喘有效率達95%,其中顯效占70%,無特殊副作用及毒性反應。
照白杜鵑酒
[藥物組成] 照白杜鵑(鮮葉)13.5kg 白酒(50度)5L
[功能主治] 止咳化痰。用于老年慢性氣管炎。
[用法用量] 門眼。每次5~15ml。每日三次,飯后30分鐘服用,七至十日為一療程。
[制備方法] 取照白杜鵑鮮葉13.5kg,浸于50度白酒15L,加水至60L,浸泡5日,然后制成30%照白杜鵑葉酒。
[注意事項] 服藥期間,不能同時服用其他治療氣管炎 藥或?qū)ΠY藥物。
[資料來源] 《中藥制劑匯編》1983,403
蘇子酒
[藥物組成] 家蘇子(炒、研)
[功能主治] 主消痰下氣,潤肺止咳。
[用法用量] 飲服。一日三次。
[制備方法] 上藥盛絹袋內(nèi),浸酒中。
[資料來源] 清·《壽世青編》
蘇葉陳皮酒
[藥物組成] 干蘇葉三兩 陳橘皮四兩
[功能主治] 因感寒邪而咳喘上氣。
[用法用量] 分為二次眼。
[制備方法] 酒四升,煮取——升半。
[資料來源] 晉·《肘后備急方》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柏葉酒
[藥物組成] 柏葉(搗碎,以水一石煮取汁五斗)三十斤 黍米(凈洗)一石 細曲(搗碎)十斤
[功能主治] 治傳尸骨蒸瘦病。
[用法用量] 每日三次,量力飲服,以差為度。
[制備方法] 以柏葉汁浸曲,發(fā)動即煮米熟,候冷后,拌勻放人甕密封,十四日開甕取酒。
[資料來源] 明·《普濟方》
按:《藥性論》對側(cè)柏葉有“與酒相宜”之說?,F(xiàn)代實驗表明,側(cè)柏葉醇浸劑(1:180000)在試管中對結核桿菌的生長有抑制作用,較水煎劑強l800倍,且與異煙肼有協(xié)同作用。對肺炎球菌、卡他球菌有抑制作用。
百部酒
[藥物組成] 百部60g 白酒500ml
[功能主治] 潤肺止咳。主治肺癆咳嗽,氣陰虛,干咳少痰,口干氣促,面色蒼白,時而畏寒,骨蒸手心熱及誤吞銅錢等 癥。
[用法用量] 每晚睡前飲一小盅。
[制備方法] 將百部洗凈,切成片,燒熱鍋,放百部人鍋炒熟,然后裝入紗布袋內(nèi),扎緊袋口,將白酒,紗布藥袋人酒瓶內(nèi),蓋好蓋,封口,浸泡七日即成。
[資料來源] 唐·《外臺秘要》
[附] 以該酒于臨睡前浸濕頭發(fā),再用布巾包裹束緊,可治頭虱。
按:體外試驗,百部酒精液對多種致病菌,如肺炎球菌、人型結核桿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椿根五加皮酒
[藥物組成] 椿頭根(新握者,剉,即椿樹) 五加皮(新空削)
[功能主治] 主治肺結核。
[用法用量] 適量飲服。
[制備方法] 用無灰酒煮,去渣取酒。
[資料來源] 明·《普濟方》
冬蟲夏草酒
[藥物組成] 冬蟲夏草
[功能主治] 滋補肺腎,止血化痰,用于肺陰不足,腎陽虛喘,痰咳有血。此外腎虛型腰膝疼痛,及病后虛損不復皆可用之。
[用法用量] 日服一二次。
[制備方法] 取此物數(shù)枚用酒浸泡三日。
[資料來源] 《中國古代養(yǎng)生長壽秘法》
按:體外試驗其乙醇浸出液1:400—1:10000濃度時,對結核桿菌H37RV有明顯抑菌作用,加入血清后則菌作用減弱,需1:500才能抑制結核菌的生長。水煎劑對人型、牛型結核桿菌及恥垢桿菌均無抑制作用。
地黃首烏酒
[藥物組成] 肥生地400g 何首烏500g
[功能主治] 陰虛骨蒸,煩熱口渴,陰津耗傷,須發(fā)早白,熱性出血癥,肝腎精血虧損的遺精,帶下,腰膝疫痛,肌膚粗糙,體力虛弱,生殖能力低下者。
[用法用量] 每日三次,每次飲10—20ml。
[制備方法] 用上藥煮取濃汁,同曲100g,黃米2.5g如常法釀酒,密封器中,春夏五日,秋冬七日啟之,中有綠汁,此真精矣,宜先飲之,乃濾汁收貯備用。
[注意事項] 勿食生冷,炸滑物及豬、馬、牛、犬肉。
[資料來源] 《藥酒驗方選》
綠豆山藥酒——原名:“綠豆酒”
[藥物組成] 綠豆 山藥各二兩 黃柏 牛膝 元參沙參 白芍 山梔 天麥冬 花粉 蜂蜜各一兩半 當歸—兩二錢 甘草三錢
[功能主治] 治陰虛痰火諸疾,病后調(diào)理。
[用法用量] 適量飲服。
[制備方法] 用好酒浸之。
[資料來源] 清·《壽世青編》
桑根白皮酒
[藥物組成] 桑根白皮(東引者,切)一升 狼牙(去連苗處,凈刷去土)三兩 吳茱萸根白皮(東引者,凈刷去土)五合
[功能主治] 肺癆熱生蟲,在肺為病。
[用法用量] 分作三次服,每日空腹服一次。
[制備方法] 藥剉細,用酒七升,煮取二升,去渣。
[資料來源] 唐·《外臺秘要》
鰻鱺魚酒
[藥物組成] 鰻鱺魚
[功能主治] 治骨蒸勞瘦,及腸風下蟲。
[用法用量] 加鹽醋適量服。
[制備方法] 用鰻鱺魚二斤,去內(nèi)臟洗凈,剉作段,人鐺內(nèi)用酒三大盞熟煮。
[資料來源] 宋·《太平圣惠方}、明·《普濟方》
貓眼酒
[藥物組成] 生雄貓腦髓、眼睛
[功能主治] 治遠年近日癆疾。
[用法用量] 適量飲服。
[制備方法] 取雄貓的腦髓眼睛生用,酒浸服。
[資料來源] 明·《普濟方》
竹根七酒
[藥物組成] 竹根七 長春七 牛砂蓮各1.5g 牛膝木瓜各9g 芋兒七 伸筋骨各6sg 夏枯草50g 白酒500ml
[功能主治] 骨蒸癆熱。
[用法用量] 每日服一盅,日服一次。
[制備方法] 浸泡十日后服用。
[資料來源] 《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玫瑰露酒
[藥物組成] 鮮玫瑰花350g 白酒15L 冰糖2g
[功能主治] 疏肝養(yǎng)胃,和血活血??芍胃挝覆缓退挛鸽涿浲椿虼掏?,連及兩脅,噯氣頻繁,食欲不振等。
[用法用量] 使用時,每次飲一二盅。
[制備方法] 將花浸酒中,冰糖同時放人,浸月余,要使用瓷壇或玻璃瓶存貯。
[資料來源]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附] 玫瑰花,味甘微苦,性溫,其氣芳香,善于疏肝解郁,調(diào)中醒脾,并有活血行瘀的功效。
秘制白玫瑰露酒
[藥物組成] 代代花l00g 玫瑰花50g 玫瑰精少許 原高粱5g 冰糖500g
[功能主治] 此酒芳香撲鼻,舒肝郁而止腹痛,醒脾胃而進飲食,理滯氣,寬中宮,兼治各種風痛。
[用法用量] 適量飲服。
[制備方法] 上藥共人壇內(nèi)封固一月余,取出裝瓶。
[資料來源] 《成藥全書》
核刺酒
[藥物組成] 核桃(鮮果)250g 刺梨根130g 白酒1000ml
[功能主治] 補氣,消炎,解疼。用于慢性胃腸炎,腹痛。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lOml,每日三次。
[制備方法] 將鮮核桃果搗碎,刺梨根切碎,和白酒,按冷浸去浸漬二十日后即可服用。
[資料來源] 《貴州農(nóng)村中草藥制劑》
胃痛藥酒
[藥物組成] 地榆64g 青木香64g 白酒1000ml
[功能主治] 行氣消脹緩痛,用于慢性胃炎。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l0ml,早晚各一次。
[制備方法] 取藥材切碎,加白酒按浸漬法制備。
[資料來源] 《貴州農(nóng)村中草藥制劑》
佛手酒
[藥物組成] 佛手30g 白酒1000ml
[功能主治] 疏肝理氣,和脾溫胃。
[用法用量] 根據(jù)自己的酒量,每次可服用3-5g。
[制備方法] 將佛手洗凈、用清水潤透后切片,再切成3份正方形小塊,經(jīng)風吹略收水氣后,放人壇(瓶)內(nèi),然后注入白酒,封口浸泡。每隔五日,將壇攪拌或搖動一次,十日后即可開壇,濾去藥渣即成。
[資料來源] 《大眾藥膳》
佛手露酒
[藥物組成] 佛手120g 五加皮30g 木瓜12g 木香6g山梔15g 良姜9g 砂仁9g 公丁香6g 當歸18g 廣皮15g 青皮12g 肉桂9g
[功能主治] 肝郁氣滯,脾胃不和,胸脅滿悶心煩,氣逆欲嘔,食欲不振,胃脘脹痛等癥。
[用法用量] 服用時,每日早晨、中午各溫服二三小盅,孕婦忌服。
[制備方法] 將上述藥物裝入生絹袋內(nèi),浸于10L白酒中,用文火加熱30分鐘后過濾,加冰糖1.5kg溶化,以瓷壇或玻璃瓶存貯。
[資料來源] 《全國中成藥處方集》
按:佛手露酒的配方性質(zhì)偏溫,但溫中有清,方中有不少富含揮發(fā)油的藥物,氣味芳香?!度珖谐伤幪幏郊分羞€有一種佛手酒,用佛手18g,木瓜、青皮、五加皮、枳殼各9g,酒泡而成。功用與上方略近似,但其芳香氣弱,溫中和胃之功亦遜一籌。
姜酒
[藥物組成] 姜
[功能主治] 治心腹冷痛,中惡疰忤,偏風。
[用法用量] 暖服一碗即止。
[制備方法] 以姜浸酒?;蛴媒颓?,造酒如常。
[資料來源] 明·《本草綱目》
生姜煮酒——原名“生姜酒”
[藥物組成] 生姜(搗碎)三兩
[功能主治] 霍亂轉(zhuǎn)筋,人腹欲死,心腹冷痛。
[用法用量] 一次服完,仍以渣貼疼處。
[制備方法] 上藥加入陳酒一升,煮二三沸。
[資料來源] 清·《壽世青編》
按:本方與姜酒制法不同,功能主治亦略有差異,故收錄以供參考。
生姜蜜酒——原名“生姜酒”
[藥物組成] 生姜汁一合 白蜜,—匙 清酒倍生姜汁
[功能主治] 若少覺不下食,服此酒。
[用法用量] 加溫,一次服完,半月乃效佳。
[制備方法] 以上三味調(diào)勻。
[資料來源] 明·《普濟方》
按:本方用姜汁和蜜,較前姜酒,祛寒溫中之力不及,但有和中潤腸之功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麻子酒
[藥物組成] 麻子—升
[功能主治] 止惡心。
[用法用量] 一日二次,適量飲。
[制備方法] 麻子一升,熬令香,熟搗,取酒三升,熟研 濾取一升。
[資料來源] 唐·《千金要方》
椒酒
[藥物組成] 舶上硫黃(明者)二兩 漢椒(凈揀,去合口者去黑 日)四兩 訶子(略捶碎)二十四個
[功能主治] 治翻胃,胃寒吞酸等。
[用法用量] 適量飲服。
[制備方法] 上三味,各用生絹袋盛之,以無灰酒十斤漬之,七日即可服,飲一杯即加一杯生酒在內(nèi),漢椒九十日一換,訶子七十二日一換,硫黃則長用,病除即止。
[注意事項] 陰虛火旺者及孕婦忌服。
[資料來源] 明·《醫(yī)方類聚》
西洋藥酒
[藥物組成] 紅豆蔻(去殼) 煨肉豆蔻(面裹煨,用粗紙包壓去油) 白豆蔻(去殼) 高良姜(切片,焙) 甜肉桂(去粗皮) 公丁香(各研凈細末,戥準五分)
[功能主治] 脾胃虛寒,氣滯脘滿,進食不化,嘔吐惡心,腹瀉作痛等。
[用法用量] 飲服隨量。
[制備方法] 先用上白糖霜120g,水一碗,入銅鍋內(nèi)煎化,再入雞子清二個,煎十余沸,加入0.5L干燒酒,離火置穩(wěn)便處,將藥末入鍋內(nèi)打勻,以火點著燒酒片刻,即蓋鍋,火滅,用紗羅濾去渣,入瓷瓶內(nèi),用冷水冰去火氣。
[資料來源] 清·《馮氏錦囊秘錄》
荔枝煮酒
[藥物組成] 荔枝
[功能主治] 氣虛胃寒。
[用法用量] 適量飲服。
[制備方法] 荔枝肉5枚,煮酒一小杯。
[資料來源] 《飲食治療指南》
五香酒料
[藥物組成] 甘草120g 菊花120g 甘松120g 官桂120g 白芷120g 藿香120g 三柰120g 青皮120g 薄荷120g 檀香120g 砂仁120g 丁香120g 大茴香120g 細辛18g 紅曲18g 木香18g 干姜12g 小茴香15g
[功能主治] 醒脾健胃、散寒止痛、芳香辟穢、發(fā)熱祛暑。可治療脾胃氣滯、虛寒脘滿、食欲不振等癥,并可用于寒凝氣滯的小腸疝氣及暑月感受風寒等癥。
[用法用量] 每日早、晚飲一二盅。
[制備方法] 用多年陳燒酒4.5L,將上藥用絹袋盛好,浸入酒中,密封,十日后可用。
[注意事項] 若是感到暑熱,溫熱之邪,病人不惡寒而怕熱,多汗,口渴舌紅的,則不可飲用該酒。此外該酒辛香溫燥的藥物居多,凡陰虛火旺者不宜服,以免重傷陰液。
[資料來源] 《清太醫(yī)院配方》、《治療與保健藥酒》
紅茅藥酒
[藥物組成] 公丁香6g 白豆蔻6g 砂仁10g 良姜6g 零陵香6g 紅豆蔻6g 白芷10g 當歸30g 木香2g 肉豆蔻6g 陳皮20g 枸杞10g 檀香2g 草豆蔻6g 佛手10g 桂枝6g 沉香4g 肉桂20g 山藥6g 紅曲162g
[功能主治] 理脾和胃,溫中散寒,適用于寒濕中阻,脾胃氣滯的脘滿痞塞,腹脹腹痛,不思飲食,消化不良等癥。
[用法用量] 每服適量,酒須燙熱飲用。
[制備方法] 將上述藥物裝入布袋,浸于燒酒中,燒酒用量5200ml加熱,煮數(shù)沸再兌入1560g蜂蜜,4162g冰糖,溶化即成。
[資料來源] 《全國中成藥處方集》
按:本方在大量辛溫藥中加入當歸、枸杞、山藥滋陰養(yǎng)血,用以防止溫燥傷陰,配方合理,氣味芳香,是一種理想的藥酒。
溫脾酒
[藥物組成] 干姜30g 甘草30g 大黃30g 人參20g 制附子20g
[功能主治] 脘腹冷痛,大便秘結或久痢。
[用法用量] 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溫飲10-20ml。
[制備方法] 上五藥共搗細,置于凈瓶中,用黃酒0.5L漬之,經(jīng)五日后開取,去渣備用。
[資料來源] 《藥酒驗方選》
狀元紅酒
[藥物組成] 當歸15g 紅曲30g 砂仁9g 廣皮15g 青皮15g 丁香6g 白蔻6g 山梔6g 麥芽6g 枳殼6g 藿香9g 厚樸6g 木香3g
[功能主治] 醒脾開胃,化滯祛濕,疏肝理氣,適用于脾胃失和,肝氣郁滯。無明顯癥狀者服之亦有醒脾開胃,增加食欲的作用。
[用法用量] 服用時,每次可飲二三小盅,早晚各一次。
[制備方法] 將上述藥物裝入布袋內(nèi),浸于15L白酒中,用文火煮30分鐘后加入冰糖1kg,取出放涼。
[注意事項] 孕婦忌服,陰虛津虧者不宜服用。
[資料來源]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按:本方雖有當歸滋陰養(yǎng)血,但總以溫燥之品為主藥,故適用于氣滯而偏寒者。
白藥酒
[藥物組成] 白茯苓15g 白術15g 天花粉15g 山藥5g 芡實15g 牛膝15g 薏苡仁15g 白豆蔻9g
[功能主治] 健脾祛濕開胃,凡脾虛食少,食后腹?jié)M,小便不利,大便溏者,均可服用此藥酒。
[用法用量] 服用時每次一二盅。
[制備方法] 以上藥物用白酒5000ml浸泡數(shù)日后使用。為了矯味,可加入適量白蜜。
[資料來源] 清·《良朋匯集》;《治療與保健藥酒》
按:本方用藥清淡,補而不滯,且其飲片多為白色,故稱之為白藥酒方,此亦藥酒命名方法之一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