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青蒿和黃花蒿的全草。廣布于全國各地,而以黃花蒿最多,最普遍。夏秋兩季采收,陰干或曬干,切段生用,亦有鮮用者。
【處方用名】
青蒿、嫩青蒿、香青蒿、青蒿梗、鱉血拌青蒿。
【性味歸經(jīng)】
苦,寒。歸肝、膽經(jīng)。
【功效主治】
本品苦寒能清熱,芳香而透散,長于長于清泄肝膽及血分之熱,可使陰分伏熱外透而出為清熱涼血退蒸之良藥。因其芳香疏達,又能清透解肌,亦有去暑截瘧之效。本品雖屬苦寒,但但芳香而不傷胃,血虛有熱之證,用之最宜。
1、涼血退虛熱:用于溫熱病后期,熱伏陰分,夜熱早涼,熱退無汗或陰虛潮熱,骨蒸盜汗等證。常與生地、鱉甲、知母等同用。
2、清解暑熱:用于暑熱外感,發(fā)熱無汗或有汗,頭昏頭痛,脈洪數(shù)等證。本品有清解暑邪、宣化濕熱的作用,多用鮮青蒿同綠豆、西瓜翠衣、荷葉等配伍;若以鮮青蒿同鮮車前子煎服,治小兒暑熱腹瀉,小便短赤之證,頗有良效。
3、截瘧:用于瘧疾寒熱,可單用大量鮮品,加水搗汁服,或提取青蒿素使用;若兼有暑濕內(nèi)蘊,惡心胸悶者,可與黃芩、半夏、竹茹等配伍。
【用量用法】
3~10克,煎服。鮮品單用可30~60克,搗汁服,不宜久煎。
【藥效比較】
青蒿與柴胡均入肝、膽經(jīng),都能透熱治療瘧疾、寒熱往來等證。柴胡性偏升散,除實熱,長于疏肝解郁,并能升舉清陽,多用有傷陰之慮;青蒿清涼芳香,善解暑熱,且不傷陰,故常用于陰虛發(fā)熱之證。
【參考資料】
《本草綱目》:“治瘧疾寒熱?!?/span>
《本草正義》:“能散風(fēng)火,善解暑熱,氣味清芳,則宜利血滯而清血熱,尤為專長?!?/span>
藥物成分:青蒿寒苦味質(zhì)、揮發(fā)油、青蒿堿、維生素A。
藥理:本品有解熱、發(fā)汗、抑制瘧原蟲發(fā)育、抑制某些皮膚真菌的作用,故近年來提取物青蒿素用于瘧疾的防治。
【附注】
同屬植物杜蒿,在我國部分地區(qū)也作青蒿用。
(內(nèi)容摘自楊永良主編的《中藥學(xué)》教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