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絡配圖
從什么時候開始,孩子發(fā)生了變化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那個原本咿咿呀呀的可愛寶寶,變得有點無理取鬧了。晚上睡覺前一定要遵循刷牙、洗臉、洗腳的順序,哪一天先洗了臉就嚎啕大哭。吃飯時一定是要坐在媽媽和奶奶中間,然后媽媽旁邊是爸爸,奶奶旁邊是爺爺,要不就不吃飯了。家里門鈴響一定要他先開門,他來分配拖鞋,有人搶先一步必須砰一聲關上門重來一次···
以上這些情形看起來是不是很眼熟?0-6歲的孩子仿佛經(jīng)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蛻變。從抱在手里怕化了,再到偏執(zhí)狂躁受不了,究竟是我們做家長的教育出了問題?還是孩子正在經(jīng)歷他自己的生長期呢?不同階段的孩子心里都在想些什么?為搞清兒童發(fā)展的奧秘,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fā)展研究所跟蹤研究孩子們40多年,下面就是他們的研究成果,希望這些發(fā)現(xiàn)能讓我們做家長的不再誤解孩子!
原來,0-6歲的孩子是這樣的!
0-2歲的孩子
我只會哭,但我需要你無條件的接納我
0-3個月,孩子出生,他需要的第一個營養(yǎng)叫做:無條件地接納。剛剛出生的孩子非常脆弱,他不能自己尋找食物。他要等待爸爸媽媽喂他,需要他的父母親幫助他,安慰他,照顧他。他有很多需要,但他只會用哭來表達。需要他的父母親能夠無條件地接納他。
從4個月開始,孩子進入另外一個階段。就是孩子想要嘗試分離。他本來跟媽媽是相連在一起的,剛出生,經(jīng)歷的是身體上的分離,從母體的分離。從四個月起,他開始嘗試心理上的分離,這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如果這個過程沒有做好的話,這個孩子永遠不知道如何獨立。
而在這時期,他最需要的心理營養(yǎng)是:安全感。這是從寶寶4個月一直到3歲一直會做的事情。什么是安全感,就是他的爸爸和媽媽的關系是穩(wěn)定的。這里面,如果母親是穩(wěn)定的話,那么這個孩子根本不用擔心,很自然而然地,孩子就會走過這個分離期,很有安全感。
2歲的孩子
“不”字當頭,打滾撒賴,一意孤行,占有欲強,自私霸道
其實,孩子的這些行為都只是因為,孩子開始有了自我的意識、意愿、意圖。但他們不懂得表達,甚至他們自己也不甚明白他們自己的意圖。
對待這么小的小寶寶,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導、繞道為主。安全第一,不要告訴孩子不許玩不許碰。你自己把該鎖起來的鎖起來,該扣好蓋子的扣好蓋子。你應該摸索孩子的生活規(guī)律,采取恰當措施。不要輕易讓孩子討價還價,尤其重大事情上不可以讓步。
把孩子的很多“壞行為”,理解成孩子探索、學習的求知行為。比如,你教孩子搭積木,他卻偏要推倒你的成品,而不肯跟你學。這時,你應該把他的行為理解為,他現(xiàn)在對積木倒塌時的現(xiàn)象更感興趣,他在琢磨推與倒之間的關系。
從大約1歲半到2歲半前后,孩子會反復地穿梭于“和順期”與“執(zhí)拗期”之間。因為孩子這時候成長迅速,因此這些“周期”也相對短一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