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鼓樓區(qū)中醫(yī)院主任中醫(yī)師 竇 勇
大腦中有無數(shù)的神經(jīng)細胞,它們互相連接成網(wǎng)絡,迅速分析處理各種信號,時時傳達著大腦發(fā)出的命令,影響著五臟六腑的功能。所以,大腦保健是重要的養(yǎng)生領域,尤其以自我按摩最為簡便適用,效果顯著。
1.按摩印堂、神庭,健腦益智
當人們用腦過度、精神疲憊、頭昏腦脹的時候,往往會不由自主地按揉前額,或者用拳頭輕輕地鼓打,其實,這就是刺激頭部的兩個重要穴位“印堂”和“神庭”,具有健腦醒神、增強記憶力的效果。
印堂穴在兩眉連線的正中間。按摩時將中指放在印堂穴上,用較強的力點按10次。然后再順時針揉動20~30圈,逆時針揉動20~30圈即可。神庭穴在印堂穴上面,發(fā)際正中直上半寸左右,按揉方法與印堂穴相同。
2.按摩太陽穴,消除大腦疲勞
太陽穴是人頭部的重要穴位,常按摩此穴能夠解除疲勞、振奮精神、止痛醒腦,并且有助于保持注意力集中。當人們長時間連續(xù)用腦后,太陽穴往往會出現(xiàn)重壓或脹痛的感覺,這就是大腦疲勞的信號,這時施以按摩效果會非常顯著。
太陽穴的正確位置是由眉梢到耳朵之間大約三分之一的地方,用手觸摸最凹陷處就是太陽穴。坐或站好后將手掌搓熱,貼于太陽穴,稍稍用力,順時針轉揉10~20次,逆時針再轉相同的次數(shù)。也可以將手掌貼在頭上,以拇指指肚分別按在兩邊的太陽穴上,稍用力使太陽穴微感壓力,然后順逆各轉相同的次數(shù)。
3.眼部按摩,清心明目
按摩眼部,不僅可以明目,而且具有清醒頭腦的作用。按摩時先訓練眼球的靈活性:端坐在椅子上,往上、下、左、右四個方向上,沿順時針方向看一遍,可使眼球轉動一圈。然后按摩眼部的睛明、攢竹、球后三穴。睛明穴在內(nèi)眼角上方的凹陷處,攢竹穴在眉毛內(nèi)端下緣眼眶上,球后穴在眼眶下緣,從外眼角起約四分之一處。
按揉穴位后,將兩手大拇指放在兩側太陽穴上,其余四肢彎曲,放在內(nèi)眼角處,用食指第二節(jié)從內(nèi)眼角到外眼角刮上眼眶,然后指起手回到內(nèi)眼角,再用同樣的方法刮下眼眶,一上一下為一次,反復做10~20次。
4.浴頭梳發(fā),健腦提神
浴頭梳發(fā)以整個頭部為按摩對象。首先,松開十指,如梳頭狀,以十指指肚著力,用中等稍強的力量,從前發(fā)根外梳到后發(fā)根處,從前到后梳理整個頭部。梳理后,再用十指指肚均勻地揉搓整個頭部的發(fā)根,從前到后、從左到右,要全部揉搓到。方法就如平時撓頭狀,但不可用指尖,而要用指肚。頭部穴位較多,通過手的梳理按摩,可使經(jīng)絡氣血流暢,滋養(yǎng)發(fā)根,讓頭發(fā)光潤烏黑,所謂“千過梳頭頭不白”。
5.三穴點按,增強記憶力
“三穴”是指頭頂部的百會,后頸部的風池和天柱三穴。對這三個穴位的按摩,能夠起到活躍大腦細胞、增強記憶力的作用。對于因為長時間看書學習而產(chǎn)生的頭腦發(fā)脹、頭昏眼花,具有明顯的治療作用。
百會穴位于頭頂正中,是治療多種疾病的首選穴。主治疾病為:頭痛、頭重腳輕、痔瘡、高血壓、低血壓、目眩失眠、焦躁等。百會穴用拇指點按,反復做5~10次。
風池穴位于后頸部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相當于耳垂齊平水平。可疏通頭部陽氣,治療頭痛、眩暈、頸項強痛、鼻炎、耳聾、氣閉、中風口眼歪斜、感冒、落枕等。
天柱穴在后頭骨正下方凹處,也就是脖子突起的肌肉(斜方肌)外側凹處,后發(fā)際正中旁開約2厘米左右,主治頸椎酸痛、落枕、五十肩、高血壓、目眩、頭痛、眼睛疲勞等。兩手拇指放在兩側天柱穴或風池穴上,以指肚突然壓下,約5秒鐘后再突然松開,松開約3秒鐘后,再重復上述動作,反復做5~10次。
6.上下貫通健腦法
開天門:食指中指并立,從山根(鼻部與眼平處)開始,朝上推,到與頭發(fā)交界的地方,重復20次。
分坎宮:雙手拇指按住兩邊太陽穴,食指彎曲,從里到外輕刮。刮分四個層次:眉毛上方,眉毛位置,下眼眶,下眼眶下。
揉耳廓:以拇指和彎曲的食指,夾住耳廓輕輕往下捋,或全耳搓揉。耳朵是身體的全息圖,刺激耳朵,就是刺激了全身的穴位。
揉太陽穴及頭維穴:拇指壓住太陽穴,食指壓住頭維穴,輕輕旋揉。
揉風池:拇指壓住風池穴,旋揉。
干梳頭:從前面發(fā)際開始,用手指壓住頭皮往后梳。
散天頭:用十指指腹在頭上雜亂地輕敲。
鳴天鼓:中指壓在拇指上彈擊,敲在后腦部。
推涌泉:用手刀從足底涌泉穴開始,推到足弓底部,再推回涌泉,來回往復10次。
按揉內(nèi)關穴、神門穴:以拇指壓住穴位輕輕按揉10次。內(nèi)關穴在手腕往手臂數(shù)三個手指位;神門穴在腕關節(jié)處。二穴具有安神定志作用。
(以上文章版權屬《健康指南》雜志社,如若轉載,請標示作者及來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