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婁叡墓壁畫
山西是文物大省,
迄今保留了一千多座大小不等的
寺觀建筑和地上遺址,
除芮城永樂宮、洪洞廣勝寺水神廟、
后土圣母廟、稷益廟等數(shù)以千計的寺觀壁畫,
民間還有更為常見的墓葬壁畫。
相比久負盛名的山西寺觀壁畫,
墓葬壁畫這一類特殊的隨葬品,
此前很少出現(xiàn)在公眾視野中。
讓我們再次探微
上海博物館與山西博物院
曾經舉辦的“山西博物館藏古代壁畫藝術展”。
壁上乾坤
山西地區(qū)古代墓葬壁畫探微
撰文 / 孫路遙 供圖 / 上海博物館
中國現(xiàn)存壁畫主要分為兩大類:地上的寺觀壁畫和地下的墓葬壁畫。山西博物院館藏墓葬壁畫,包含有北齊、宋、金、元、明等各個時代的遺存,其中又以北齊、宋、元居多。
壁畫深埋地下歷經千年,比一般的金石器物更能體現(xiàn)墓主人所處的時代背景,折射出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面貌,被稱為“獻給另一個世界的畫作”。2017年11月29日,上海博物館與山西博物院共同舉辦了“山西博物館藏古代壁畫藝術展”,遴選了山西博物院珍藏的北朝和宋金元時期的12組代表性壁畫(北朝的3組壁畫分別為太原市北齊婁叡墓壁畫、朔州水泉梁北齊壁畫墓、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墓;宋、金、元的9組壁畫分別為盂縣皇后村宋金壁畫墓、繁峙南關村金代壁畫墓、忻州南呼延村壁畫墓、屯留縣康莊工業(yè)園區(qū)元代M2壁畫墓、陽泉東村元墓、平定西關村M1壁畫墓、五臺縣陽白壁畫墓、繁峙西沿口壁畫墓、繁峙下永興村壁畫墓),以此為切入點,本文將重點考察展覽中的幾組壁畫代表之作,管窺山西地區(qū)墓葬壁畫之藝術精粹。
▲太原元代壁畫墓
該墓葬為磚砌八邊形單室墓
疊澀穹隆頂,內有八個仿建筑斗拱
斗拱之上分別有椽頭、滴水各一周
北齊婁叡墓壁畫
鞍馬游騎,填補畫史空白
自漢代以降,隨著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斷進入,草原文化與中原傳統(tǒng)的農耕文化間不斷發(fā)生沖突與融合。東魏(534年~550年)是從北魏分裂出來的割據(jù)政權,定都鄴城(今河南安陽北至河北臨漳南),而權臣高歡則坐鎮(zhèn)別都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遙控東魏朝廷。公元550年,高歡的次子高洋建立北齊(550年~577年),追尊高歡為獻武皇帝,廟號太祖,后被改尊為神武皇帝,廟號高祖。
從東魏到北齊的短短不到五十年間,戰(zhàn)亂連年,鮮漢雜居,貴族墓葬承襲漢晉,推崇漢代的厚葬之風。迄今為止,這一時期的墓葬共發(fā)現(xiàn)約350座,其中壁畫墓僅25座,大型壁畫墓更是彌足珍貴。1979年發(fā)掘出土時,考古學家根據(jù)其墓室銘文,考證為北齊“東安王”婁叡的墓葬。婁叡墓規(guī)模宏大,墓壁大面積繪制有壁畫,除少量因年代原因漫漶脫落外,大部分保存較好,自發(fā)現(xiàn)以來,就倍受矚目。
▲北齊婁叡墓壁畫
作品線條流暢,人物形象生動
駿馬神采奕奕,情趣盎然
可見畫師十分熟悉草原牧場的生活
馬隊中,或騎或行,有的悠然前行、有的回首翹望
從表現(xiàn)形式、人物神態(tài)和動作推測
此圖應是“鞍馬游騎圖”中的出行場面
婁叡,鮮卑漢化貴族,身份顯赫,戰(zhàn)功卓著,其姑父高歡是北齊王朝的奠基人。婁叡身為北齊外戚,自少時便追隨高歡南征北討,被封為東安王,是北齊貴族集團中頗具實力的人物。婁叡去世時恩寵正隆,其墓中出土壁畫描繪了墓主人生前的戎馬生涯和祥瑞天象。經統(tǒng)計,婁叡墓當時存有壁畫七十一幅,面積約二百平方米,其仕宦生涯自然是重點表現(xiàn)的內容,涉及壁畫數(shù)量達五十八幅,按其內容,又可細分為鞍馬游騎、軍樂儀仗、門衛(wèi)儀仗、祿爵顯赫四組。
最為精彩的鞍馬游騎部分,原位于墓道東西兩壁的上、中層。從表現(xiàn)形式、人物神態(tài)和動作推測,此圖應是“鞍馬游騎圖”中的貴族將領出行或回歸的場面。北齊國祚雖短,但繪畫卻頗有建樹。整組作品線條流暢,色彩明艷,人物駿馬,顧盼神飛,可見畫師絕非等閑之輩,十分熟悉草原牧場的生活。
▲忻州南呼延村西南壁
該墓壁畫內容樸素典雅,極富文人色彩
西南壁上引元代張養(yǎng)浩名句“無窮名利無窮苦(恨)
有限時光有限身”,抒發(fā)墓主人胸中對人生的嘆息
除了史料價值,《太原市北齊婁叡墓壁畫》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更屬濃墨重彩的一頁。在魏晉南北朝時代,杰出畫家的事跡及其藝術風格,已被時人記述,并深刻影響到初唐時期的肖像人物畫作。唐人張懷瓘評論魏晉南北朝時期人物畫時認為:“象人之美,張得其肉,陸得其骨,顧得其神。神妙無方,以顧為最?!蹦戏降貐^(qū)有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等名家,他們至少尚有摹本或同時代同類畫風的作品傳世。北方地區(qū)則有創(chuàng)造“曹衣出水”獨特畫風的曹仲華,還有一位“天下號為畫圣”的楊子華,相傳他“嘗畫馬于壁,夜聽啼嚙長鳴,如索水草,畫人像曲盡其妙簡易標美”,如今卻難以再睹其風采。
▲平定西關村東北壁
該墓壁畫內容較為世俗化
描寫了墓主人生前的各種日常生活場景
東北壁“尚寶”描繪了四名婦人和一名老翁
左側手持銅鏡的婦人回身招呼身后四人
好似在引導大家向墓主人夫婦所在的北壁方向走去
作品線條流暢,人物形象生動,極具生活氣息
直至婁叡墓出土之后,考古學家宿白率先指出,婁叡墓壁畫可能出自北齊“畫圣”楊子華之手:“……(婁)叡晚年益得皇室重視可以推知。因此,此墓壁畫或得詔特許楊子華揮毫,也非不可能的事。”在北齊宮廷畫家之中,楊子華深得北齊世祖高湛的愛重,他以“鞍馬人物為勝”,觀其墓中壁畫人馬的生動氣韻,即使不是楊子華本人所作,也很有可能是出自善畫貴族人物、宮苑、車馬的楊派畫家之手。
現(xiàn)藏于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的《北齊校書圖》,舊傳為唐閻立本所作,現(xiàn)多將其歸于北齊畫家楊子華名下。20世紀八十年代,美術史家金維諾就是根據(jù)宿白先生的這一推斷,將《北齊校書圖》與婁叡墓壁畫并置,并結合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等文獻,探討并推定了楊子華的繪畫風格??脊艑W家齊東方認為,“婁叡墓壁畫保存完好,內容豐富,數(shù)量之多,使千百年來徒憑籍志臆見梗概的北齊繪畫,陡見天日,猶如長河萬里的中國繪畫史,斷流接通,空缺填補?!敝链?,繪畫史上的一個千古謎團,伴隨著太原市北齊婁叡墓的出土而撥云見日。
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墓
畫中樓閣,重現(xiàn)宇宙乾坤
魏晉南北朝歷經三百多年,朝代更迭頻繁,政治格局歷經由統(tǒng)一到分裂,又由分裂回歸統(tǒng)一的過程。北朝時期的墓葬壁畫,其主人雖然來自不同的民族,但是繪畫主題大多為儀仗圖、出行圖、狩獵圖等,表現(xiàn)他們生前的累累戰(zhàn)功和赫赫權威——是為有限人生的現(xiàn)實寫照。當有限人生走向終結,人們相信,逝者會在另一個世界繼續(xù)“享樂”,因此墓葬壁畫還充當著溝通生者與死者的精神紐帶,人們在墓中描繪樓宇宮殿、奇禽異獸、祥瑞天象等瑰麗圖像,以此構筑一個想象中的永恒空間。
(請橫屏觀看)
▲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墓(局部圖)
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墓發(fā)掘于2013年,被發(fā)現(xiàn)之時盜毀嚴重,除卻穹隆頂上面的星象圖及兩壁殘跡,僅殘余墓道東、西、北三壁的壁畫?!缎弥菥旁瓖彵背诋嬆鼓沟辣北诒诋嫛啡L3.2米,高3.5米,是本次展覽中單體面積最大的一件展品,也是迄今為止國內完整揭取的最大一塊壁畫。為了保證文物安全,在從山西赴上海的運輸過程中,上博工作人員在一輛文物押送車上只安放這一幅壁畫,且使用了特制的支架進行固定,并且在運抵的凌晨,拆除上博南側玻璃大門,運送這件文物進入展廳,這在上博開館21年來的展覽史中尚屬首次。
學者認為,《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墓墓道北壁壁畫》對研究北朝晚期社會生活、宗教信仰、繪畫藝術以及古代建筑史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壁畫繪有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木結構建筑,華麗的門樓,復雜的拱頂,特殊的瓦釘,彩色鋪地磚,建筑中的一磚一瓦形象逼真,特別是雙柱式的斗拱在以往的資料中未曾見過。院門輕啟,內有一座庭院,屋頂正上方繪一火盆,左右兩側各繪一獸首鳥身的怪獸形象。若以繪畫論,宮闕之上的奇花異獸比宮闕內的人物更出彩,在表現(xiàn)魏晉升仙思想之余,也含有了《山海經》的元素。
▲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墓墓道北壁
圖中繪有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木結構建筑
屋頂正上方繪一火盆
左右兩側各繪一獸首鳥身的怪獸形象
建筑中華麗的門樓、廡殿頂、復雜的斗拱、
重復的額枋、特殊的瓦釘、彩色的鋪地磚
建筑中的一磚一瓦都生動逼真
特別是雙柱式的斗拱在以往的資料中未曾見過
這是首次在同時期墓葬壁畫中發(fā)現(xiàn)木結構建筑
研究者發(fā)現(xiàn),墓道東、西兩壁壁畫自上而下各分為四層,第一層主體繪仙人、畏獸、神鳥等形象,四周以流云、忍冬補白。其中有《山海經》中記載的“駁”(一種食虎豹的馬)和“疆良”(一種食蛇的怪獸)。東西兩壁第二層北段壁畫內容均為狩獵場景,所繪人物、動物形象生動,狩獵內容豐富。南段均為幕僚和侍者。在西壁的狩獵場景中,有一頭戴將軍帽者騎在馬背上正準備彎弓射箭,其前方為奔跑的鹿群,身后一人手拿令旗,似在指揮整個狩獵隊伍。東西兩壁第三層均為出行隊列,所繪人物為站立的武士形象,所有武士均佩戴弓箭。西壁南端為一騎馬的少年人物形象,其前方為一只獵狗和一只雄鷹正在捕殺兔子,少年右臂前伸似在指揮捕殺活動。東壁第四層因開挖盜洞已全部被毀,西壁第四層為出行隊列,全部為站立的武士形象。墓道北壁繪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廡殿頂木結構建筑,屋頂正上方繪一火盆,左右兩側各繪一獸首鳥身的怪獸形象。屋檐下繪有侍女形象六人。甬道東西兩壁壁畫已破壞殆盡,僅殘存頂部一畏獸形象。墓室四壁壁畫大部分被盜,頂部保存較好,為星象圖,其中東壁上方還殘存有三足烏。
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墓題材豐富,想象雄奇,囊括了天、地、人三大主題,包含了人世間的基本生活元素,寓有對人類自身和對世界萬物的觀念,為研究魏晉南北朝時期喪葬風俗和制度提供了實證資料,而同時期的木結構建筑壁畫也是首次以圖像的方式直觀呈現(xiàn)。
朔州水泉梁北齊壁畫墓
復原整座墓室結構
近幾十年來,經過山西博物院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文博考古機構的不懈努力,地下出土的山西墓葬壁畫亦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對壁畫墓的保護和修復技術已成為業(yè)內的重要課題。
朔州水泉梁北齊壁畫墓是2008年發(fā)現(xiàn)的另一座北齊壁畫墓,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qū)窯子頭鄉(xiāng)水泉梁村,規(guī)模小于婁叡墓,山西博物院于2008年6月進行了考古發(fā)掘及壁畫搬遷保護工作,是國內復原較大型墓葬壁畫結構的一大成功案例。
▲朔州水泉梁北齊壁畫墓
墓葬由封土、墓道、甬道和墓室組成
根據(jù)墓葬的形制、隨葬器物和壁畫判斷
該墓的年代為北齊后期
墓主人當為鎮(zhèn)守朔州的軍政長官
朔州水泉梁北齊壁畫墓保存相對完好,內容包括鞍馬儀仗、伎樂侍從、天象四神等眾多題材,主要分布于甬道、墓頂與墓室。墓頂壁畫自上而下分為三部分,上層繪天象圖,中層為四神圖,下層是十二時圖。墓壁的北壁為夫婦宴飲圖,東壁為鞍馬儀仗圖,西壁為牛車出行圖,南壁為門洞,左右兩側繪有鼓吹圖。
為使觀眾獲得“浸入式”的參觀體驗,山西博物院的文物修復團隊和上海博物館的布展人員按照出土原貌,重新搭建復原了整座壁畫墓。由于進入墓室的甬道較為狹窄,出于文保的考慮,設計了一條通透的玻璃通道,頂部隱藏LED燈帶照明,以便呈現(xiàn)更好的觀展效果,讓觀眾能夠身臨其境,走進墓葬內部參觀,近距離欣賞這組氣勢恢弘的北朝壁畫。身處復原的墓室之中,仰觀“天象”,環(huán)視四周,自可感受北朝貴族為自己在封閉空間中營造出的一番乾坤宇宙與繽紛熱鬧。
▲北魏墓中的星象圖
這幅北魏江陽墓室頂部壁畫
繪于北魏孝昌二年(526年)
圖中有星辰三百余顆,有的星辰用線聯(lián)成星座
中央用淡藍色繪出一條縱貫南北的銀河
為一般星圖所少見,是研究北魏時期星圖的珍貴資料
金元墓葬壁畫
生活百態(tài),看盡人間煙火
山西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生活的地區(qū)。北宋以后狼煙再起,女真族對中原虎視眈眈,入金以后山西不再成為邊關,“馬上民族”契丹、女真及蒙古族人入主內陸。在宋(遼)、金、元時期,在多元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文化藝術得到了空前發(fā)展,北方草原文化與中原的農耕文化再次碰撞出了燦爛的火花。
宋金元時期山西壁畫墓的主人往往是當?shù)氐氖考?、富戶,墓葬形制雖有一定的規(guī)范可循,但畫作內容卻不盡相同,繪制者會根據(jù)墓主人的身份、志趣、品位,乃至當時的潮流,為其“個性化定制”相應的內容。
▲繁峙南關村金代壁畫墓
繁峙南關村壁畫墓于2008年完成發(fā)掘和揭取保護工作,經考古學家考證為金代中晚期至蒙元早期的墓葬。壁畫墓結構為六角形,南側為墓門,整體保存完好,色彩歷經千年依然艷麗。山西博物院的學者胡文英等經研究考證后認為,繁峙南關村壁畫墓的主人是一位官宦士人,人物形象體現(xiàn)了宋畫世俗化的特點,伴隨著傳統(tǒng)文人的士大夫情懷。學者根據(jù)壁畫內容的布局組合形式,從正對墓門的北壁起依次將其命名為:《仙鶴》(北)、《仕途青云》(東北)、《暮年閑居》(東南)、《門洞》(南)、《離家求識》(西南)、《青年得志》(西北),六面壁畫,兩兩相對,構成了一幅完整的“人生長卷”——從主人公年少時離家謀求仕途,到老來還鄉(xiāng)隱居故里,直到墓主人仙逝后的來生世界。
▲繁峙南關村金代壁畫墓
繁峙南關村壁畫墓的主人是一位官宦士人
人物形象體現(xiàn)了宋畫世俗化的特點
伴隨著傳統(tǒng)文人的士大夫情懷
有趣的是,畫面中的人物形象,融合了胡漢兩種民族的著裝特點。東南壁老者的高裝巾子、交襟襕衫等服飾,與宋畫中的文人士大夫形象比較相近。東北壁中的青年官員佩戴直腳幞頭,是典型的宋代帽式;而東北壁畫面另一側的男女侍從,其中有一位髡發(fā)男子顯然不是漢族血統(tǒng)。髡發(fā)是遼代契丹族男子特有的發(fā)式,特點是將頭頂部分的頭發(fā)全部或部分剃除,只在兩鬢或前額部分留少量余發(fā)作裝飾。
此外,金元時期的墓葬壁畫不再是皇族貴胄虛構的宏大“仙樓幻境”,內容更傾向于現(xiàn)實生活,描繪墓主人生前衣食住行的日常場景,再現(xiàn)俗世的人間煙火。這一時期,孝悌、進奉、出行、樂舞、侍從、宴飲等畫面情景成為流行一時的題材。
▲繁峙南關村東北壁
金代的平定西關村M1壁畫墓和元代中期的陽泉東村元墓格局相似,內容相互映照,墓室平面都呈八角形,墓室主體壁畫經修復后共有八塊。這兩組壁畫作品內容較為世俗化,所描繪的都是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場景,有夫婦對坐、備茶、雜劇表演、馱運、馬廄等日常畫面,旨在營造一座熱鬧、溫馨的“吉宅”來保佑他們的家人安康富庶。元代《忻州南呼延村壁畫墓》壁畫形式簡潔大方,內容樸素典雅,極富文人色彩,借花卉與詩詞襯托主人的清高雅潔。璧畫引用了元代散曲大家張養(yǎng)浩(1270年~1329年)的名句“無窮名利無窮苦(恨),有限時光有限身”,抒發(fā)了墓主人胸中對人生的嘆息。
▲繁峙南關村西南壁
壁畫盛景:為什么而動容
在中國繪畫史中,壁畫是獨樹一幟的一個藝術門類。中國古代壁畫的發(fā)展,既與各個歷史時期人們的信仰、習俗、審美觀念等密切相關,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學藝術和技術發(fā)展水平。從南北朝至宋金元時期的山西墓葬壁畫,既有廟堂之高,也有江湖之遠,為后人描繪了一幕幕生動翔實的古代生活畫卷,講述的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文化深厚積淀及其孕育而出的動人故事。
▲陽泉東村北壁
該墓位于陽泉市河底鎮(zhèn)東村,建造年代約元中期
北壁為“夫婦對坐圖”
畫面中央方桌上擺放著祖宗的牌位
男女主人分坐兩邊,各有男女侍從伺候
不久前,一位來自山西大同的觀眾在上博觀展時曾發(fā)出感慨:回想許多年前,他在大同的村郊野外看到過被盜過的古代墓葬,磚墻暴露在外,墓室內空空如也,只留下斑駁難辨的繪畫殘跡。當時人們還不具備較強的文物保護意識,對此類現(xiàn)象司空見慣,甚至還有頑童用鉛筆在墻面上隨意涂畫,令他痛心不已。而現(xiàn)在已是今非昔比,每天數(shù)千名觀眾懷著“朝圣”般的心情來到博物館,冒著嚴寒排隊欣賞山西壁畫之盛景,同樣令人為之動容。
文物是解讀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密碼。在關注、愛護文物的隊伍越來越強大的今天,隨著國人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日益重視,以及近幾年悄然興起的“博物館熱”,更多的觀眾和文博愛好者將走進博物館,了解這些“國之瑰寶”的前世今生。
▲陽泉東村東北壁左側描繪的上茶的情景
從格子窗中可以依稀看到主人似乎在等待茶點
右側帷幔下三名男子正在忙碌地準備茶點
輯|山西晚報全媒體編輯 南麗江
審核|方天戟
End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