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記者尋訪相關(guān)專家,“窺謎”古城,奈何它已在濤濤岷江水中永遠消逝
前言
1933年8月25日15時50分30秒,四川茂縣疊溪一帶發(fā)生了一次7.5級地震,震中烈度10度,地震直接導(dǎo)致6800余人死亡,千年古城毀于一旦。地震造成山崩城陷,岷江斷流,積水成湖。震后45天,地震形成的一個堰塞湖——疊溪海子潰決,洪水沿岷江而下,淹沒川西十余縣,死亡至少2500余人。據(jù)有文字記載以來,此次地震所造成的遇難人數(shù)在我省歷史記載中名列第三,僅次于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和1850年西昌地震。
時光荏苒,滄海桑田,疊溪古城消失在地震和堰塞湖潰壩中,留給人們一段段傳說。今年8月是疊溪地震80周年,我們推出系列報道,尋找地震幸存者,再現(xiàn)地震一剎的巨變;探訪地震遺址,觸摸疊溪古城滄桑;拜訪專家學(xué)者,尋覓震前疊溪古城和水下疊溪之謎……
有著千年歷史的疊溪古城,毀于80年前的地震。當一切歸于平靜時,10余個(現(xiàn)存8個)寬闊而深不見底的海子阻斷了世人對疊溪古城探究的目光。而不知從何時開始,坊間巷尾開始流傳一個說法:疊溪古城就躺在海子下邊,在天氣晴朗的時候,可以隱隱看到水下的屋頂。文人因此形容它是中國的龐貝古城。
那片幽深寂靜的海子之下,是否靜靜沉睡著疊溪古城?眾多專家學(xué)者通過歷史資料,從不同專業(yè)角度“窺探”謎底。
有一個傳說,水下“沉睡”疊溪城
沿盤山公路在山上盤旋,便到了疊溪古城遺址。第一眼鎖住視線的便是寬闊寂靜的湖泊——小海子(又稱下海子,其上為大海子),人們習(xí)慣性將其統(tǒng)稱為疊溪海子。在高原陽光的照耀下,海子波光粼粼,深淺不一的水面或藍如寶石,或綠如翠玉。圍繞海子的高山樹木長得青翠蔥郁,不知名的各色野花燦爛綻放其間?!吧虾W樱L10余公里,最寬處690多米,最深處80多米,它是因為80年前疊溪地震而形成的海子……”導(dǎo)游輕車熟路地向游客介紹著。
“聽說疊溪古城就埋在海子下面,是真的嗎?老疊溪城是什么樣的?”正當眾人感慨海子美如天堂時,一名游客好奇地問道。導(dǎo)游嘴角牽起一絲了然于心的笑意,似乎已經(jīng)回答過上百次這個問題,“這個還沒有正式考證過。但當?shù)赜腥苏f,在天氣晴朗的時候,從高處俯瞰,運氣好的話可以隱隱約約看到水下有屋頂。
“那水底下埋的就是老城?!币粋€聲音傳來,說話的是一名兜售當?shù)赝撂禺a(chǎn)的大爺。“吧嗒”“吧嗒”猛吸兩口葉子煙,緩緩?fù)鲁鲆粓F白煙,大爺這才慢條斯理擺起龍門陣,“地震的時候吶,整座古城都陷了,莫得幾十天,海子升上來,把古城淹了?!贝鬆?shù)脑?,頓時把聽客的好奇心勾至嗓子眼,有游客緊趕著追問,“聽說有人曾經(jīng)看到水里有房頂,你老見過嗎?”大爺卻出神地看著深遂的海子,“咂巴”著葉子煙,不再說話。老人的沉默,讓眼前色彩瑰麗的海子,更添了一絲神秘。
那水勢如虎,汶川縣印沖至都江堰
海子之下,是否真安睡著具有千年歷史的疊溪古城?帶著疑問,天府早報記者來到位于馬爾康的阿壩州防震減災(zāi)局,該局調(diào)研員、原副局長、高級工程師徐吉廷聽到我們的來意,并不急著給出答案,而是慢悠悠戴好眼鏡,拿出相關(guān)資料,帶我們一起分析和尋找。
“關(guān)于疊溪地震,外界有一種流傳很廣的說法——地震發(fā)生后,整個疊溪古城陷落到了岷江以下,45天后的地震水災(zāi),讓這座古城永遠淹沒在了一片汪洋之中。最奇的是,還有人煞有介事地畫出了疊溪古城在水里的示意圖!”幾句話概述了這個大眾熟知度最高、誤傳最廣的版本,徐吉廷指著疊溪地震震中區(qū)地震破壞遺跡圖,詳細解釋說,地震時,銀瓶崖(現(xiàn)上海子出水口處堤壩)、大橋(現(xiàn)下海子出水口處)、疊溪(現(xiàn)沙子河壩處)三處崩下的巖石將岷江堵塞,逐漸形成三大埝壩,致使岷江正流斷流。而銀瓶崖埝以上江水被迫北流,數(shù)天后湖水倒灌,淹沒了觀音廟,水位上升300多米。從此,高山峽谷中出現(xiàn)一片平湖,稱為上海子。松平溝、水磨溝、魚兒寨溝等地發(fā)生山崩數(shù)處,形成大小海子數(shù)個。
“還記得‘5·12’地震之后的唐家山堰塞湖嗎?當時,那座堰塞湖就像一把懸在頭上的利劍。幸運的是,在技術(shù)人員的引導(dǎo)下,那個‘定時炸彈’被安全‘拆除’?!倍?0年前,“震后一個多月,岷江上游連續(xù)下雨,水位持續(xù)升高,海子的湖水愈加增多。由于疊溪埝是土多石少,堤壩承受不住逐漸升高水位的巨大壓力,當年10月9日傍晚7時許,疊溪海子潰壩,席卷茂縣、汶川等地。10日凌晨,洪峰仍以4丈高的水頭涌進灌縣?!毙旒⒄‘敃r新聞報道的一組數(shù)據(jù)來讓我們了解海子潰壩的水勢之兇猛,“浪頭高達20丈,壁立而下,濁浪排空,急流以每小時30公里的速度席卷而下”。
當年省城的《新新新聞》10月13日的報道中寫到,“前晨,都江堰上游暴發(fā)而來之丈余洪水……據(jù)沿河撈尸會所獲物件觀察,在水中撈得汶川縣府為所掛之歷任縣長德政匾額等物,并有紅木小匣一個,內(nèi)裝紙據(jù)契約,有汶川縣綱文字及縣印,可證明汶川已被洪水沖刷之災(zāi),縣府亦未幸免。”
■揭謎
大震毀城
古城已隨江水消逝
對于民間形容的地震使疊溪完全塌陷入地,在徐吉廷看來,這話僅對了一半:“疊溪地震的確使得山崩城陷,但疊溪城的陷落是由于地震引起疊溪臺地大規(guī)?;拢愿咛帩L滾落下的大量巖體席卷著古城東南方向城體向岷江坍塌。”徐吉廷拿起一張紙和一本書演示說,“這紙就相當于疊溪古城,這書就相當于疊溪城岷江對岸龍池山的山體巖石。隨著大地的劇烈震動,山體大規(guī)?;?,朝古城沖下來,大半個疊溪城被地震震垮、毀壞,然后隨著滑坡體沖進岷江河,形成一個巨大的土壩使得岷江河流壅塞……”
已故的我國著名地質(zhì)學(xué)家常隆慶先生曾在當年震后對災(zāi)區(qū)進行實地調(diào)查,在他的調(diào)查報告中顯示,此段土壩高約106米。“形象地解釋就是一幢35層高的樓房,被這樣大體積山體一路摧枯拉朽推著陷落入岷江,古城怎么可能還保持房屋建筑的完好呢?”
成都市防震減災(zāi)研究局研究員洪時中持同樣觀點:“疊溪城的陷落,并不是像人們想像的那樣,地面開裂,整個古城‘啪’地陷落下去?!焙闀r中分析道,“疊溪地震震級是7.5級,震源深度15千米,震中烈度為10度,而疊溪古鎮(zhèn)就是震中地區(qū)。所謂烈度10度,其破壞力就是建筑物普遍摧毀,房屋傾倒,山石大量崩塌。”在他看來,地震來襲,震動持續(xù)數(shù)分鐘,疊溪古城的絕大多數(shù)房屋便已經(jīng)“搖散了架”。
對于天氣晴好時可以看見海子里有屋頂?shù)恼f法,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研究員印開蒲笑了笑,給出一個更為“殘忍”的答案,“烈度為10度的地震,足以使絕大多數(shù)房屋成為殘垣斷壁,這些支離破碎的房體又陷入岷江。10月9日發(fā)生潰壩,當晚的浪頭高達20丈,洪水速度為每小時30公里。在這樣兇猛洪災(zāi)的沖刷下,古城的殘骸早已隨著岷江水而消失了……”
■感慨
疊溪古城遺址位于半山腰的臺地,腳下便是日夜嗚咽的岷江。古城殘存的東城外城門,日日凝望腳下江水……蠶叢山、岷江水,默默見證著疊溪古城過往種種,留給世人無盡的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