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之愛,本是由自天然。子女對父母的愛更是與生俱來,來自父母給予的血肉之軀和附于軀體上的那顆心。
如果我們說,家庭教育過程中還要學會愛孩子和教會孩子愛父母,人們不免不以為然。但實現(xiàn)生活中不少場面又明明確確地告訴我們,這緣于天然的愛也需要學習。
教會孩子愛首先要給予孩子愛,這愛滲透在生活中的每時每刻。父母的舉止言行是孩子的榜樣,你能正確地愛孩子,孩子也會學著愛。
愛孩子對父母來說,并不是簡單的舔犢之情。這愛包含更深層的意義。它使我們的目光看得久遠,它使我們的心靈更加高尚,它使浮躁的變得沉穩(wěn),它使隨意的變得理性。真心愛孩子就要讓孩子懂得感受愛、體味愛。做到這一點并非易事,如今的父母,少有不視子女為掌上明珠的,但一些子女對待父母給予的愛卻常常表現(xiàn)出無動于衷。他們認為,父母的愛是天經(jīng)地義的,他們一邊不停地索取,一邊毫不珍惜地拋棄。更有甚者,他們會對父母的愛感到厭煩或因愛的方式不當而感到怨恨。如果孩子果然對父母之愛表示麻木的話,應該說是父母教育上的失敗。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同樣會因為不能體味愛而與幸福失之交臂。
教孩子體味愛的過程也是教孩子學會愛。當你喂寶寶美食時,不妨說:'好香,給媽媽嘗嘗好嗎?'通常孩子會舉起小勺送過來,你當然會對他表示贊許。但孩子要是舍不得而不給呢?你是覺得好玩,一笑了之;還是表示一下不喜歡?別小看這平平常常的逗孩子話,它會告訴孩子,媽媽把好吃的先給我吃是愛我。他也會漸漸地感受到與人分享的樂趣。
如果孩子冷,你不妨問問他:'爸爸是不是也冷?'在給孩子添加衣服時,問問他:'爸爸衣服在哪里?''媽媽穿哪件?'這么做既可以教給他日常知識,又啟發(fā)了他的愛心。
如果孩子做了什么事使你不快時,你在明確告訴他你的感受時,可讓他設身處地想想,換了他會怎么樣?只要我們教育得法,孩子自會明白,不僅要從父母這里獲得愛,也要以愛相回報。
孩子的言行反映著父母的舉止。孩子偏狹,父母恐怕不會敦厚;父母暴躁,孩子要么冷酷,要么怯懦;孩子能與小朋友友愛相處,父母的性格多豁達溫和;父母開朗樂觀,孩子也不會抑郁焦慮。因此,教會孩子愛的同時,也是觀察孩子言行校正自己的機會。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有一個幸福的人生,就不妨記住這句話:'教會孩子愛父母,他才會愛他人,也才會被人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