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畫家、書法家朱耷的別號,清初畫壇“四僧”之一。清代畫壇名家輩出,八大山人無疑是最耀眼的一位。他是一位和尚畫家,其詩、書、畫都達到了禪意深幽的境地。他行為詭異,才華卓絕,身世也離奇。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寧王朱權的第九世孫,一出生就背負了國破家亡的命運。
書畫界的話題總是離不開“八大”,但他為什么有這么高的地位,可能說的清的人不多。筆者認為,八大的偉大在于三個方面:1.人格上,他悲愴的命運造就了歷史的哀傷,也觸動了我們心里最柔軟的神經。2.藝術上,絲毫沒有掩飾和粉刷,真實地展示了內心。3.因為身世和書畫的風格形成了獨特的自己,在繼承與傳續(xù)上具有全新的開創(chuàng)性。
朱耷少時聰慧過人,8歲能作詩,11歲能畫青綠山水。少時的朱耷滿腔熱血,一心想通過科舉,用自己的真才實學報效明朝。然而,就在他的人生盛年,他一心要為之效忠的明王朝滅亡了,崇禎皇帝自縊,延續(xù)了276年的大明王朝就此終結。
改朝換代,對每一個傳統(tǒng)文人來說,都是一次難以言說的精神重創(chuàng),而對八大山人來說,又多了一層更為內在的心理傷痛——他是朱明王朝的直系后裔,雖然早就沒有了藩王的身份,但血緣關系是抹不去的,血濃于水,甚至八大山人和崇禎皇帝同是“由”字輩的人。
明亡第二年,八大山人的父親去世。國家劇變加上家庭變故,原先無可置疑的科舉道路,對八大山人來說已經無法走下去了,他決定皈依佛門。清順治五年(1648那一年,父親病逝,妻子和兒子也相繼離世,這對朱耷是致命的打擊。后來,為了躲避清朝的追殺,他隱姓埋名,當了一個修行的和尚。
八大山人的繪畫藝術,是他個人的心靈史,亦是那個時代的精神史。八大擅書畫,能詩文?;B承襲陳淳、徐渭寫意傳統(tǒng),以水墨寫意為宗,形象夸張奇特,筆墨凝煉沉毅,風格雄奇雋永;山水師法董其昌、黃公望、倪瓚,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寫心意。
朱耷六十歲時開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題詩作畫,其于畫作上署名時,常把“八大”和“山人”豎著連寫。前二字似“哭”字,又似“笑”字,后二字則類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八大的畫幅上常??梢钥吹揭环N奇特的簽押,仿佛一鶴形符號,其實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組成,借以寄托懷念故國的深情——甲申三月十九日是明朝滅亡的日子。沿著他所提示的這條線索,我們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欣賞這位畫家的偉大藝術作品。
我們世俗里的花鳥魚蟲,總是和諧地生存在大自然中,專注于自身的律動,但在八大山人的畫中,每一個生靈都顯得異常笨重,郁郁不樂的。他的畫,撲面而來的都是憤世之慨,畫的都是人生的大寂寞。
他畫山水,常常是殘山剩水;他畫樹木,往往是枝枯干禿。他畫魚鳥,一副“白眼向天、冷眼觀世”的神情,那些鳥呢,一種“受辱不屈、勢不兩立”的姿態(tài)。還有那些頹屋、危石,在他筆下完全跳出了美學范疇,也創(chuàng)造出了只有八大山人才有的藝術之美。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一幅八大山人的《古梅圖》,全圖僅畫一株虬根暴露、半身殘損的古梅,一束新枝從老干旁橫逸出來,與枯死的另一半形成了強烈對比。這幅畫更像自我的寫照:雖然身心俱殘,卻改變不了他的故國之思,阻擋不了他的重生渴望,他還在頑強地等待著春的消息。
真實的朱耷至死都沒有改變自己的命運??滴跏吣?,八大山人朱耷53歲,臨川縣令胡亦堂聞朱耷大名,欲將其召入府中。朱耷依然不改對于明朝的效忠,他整日裝瘋,一會兒大笑,一會兒大哭。一天傍晚,他突然撕裂自己的僧袍,投入火中燒毀,獨自走回南昌。
62歲那年,他獨自居住在章江門外一座陋室里,靠賣畫為生。晚年的八大山人,先后在南昌附近的北蘭寺、開元觀等處留居。他與北蘭寺的住持澹雪是好友。澹雪擅長書法和詩文,并有很高的禪學修養(yǎng),八大山人常與他聚談,或談書論畫,或談禪論道。
八大山人對藝術癡迷,但不善于經營自己的生活,常常興之所至,潑墨揮毫,畫出的畫任人拿走,拿走畫的人又往往并不知道畫的真正價值。當時有位名叫程京萼的書畫家,見八大山人年紀大了,常常衣食無著,便讓眾人從八大山人那里付錢買畫,使他能維持生計。后來,八大山人在離北蘭寺不遠的地方自建了一所陋室,名其為“寤(音同‘誤’)歌草堂”,仍是作畫賣畫,過著艱難凄涼的生活。公元1705年,這位藝術大師溘然長逝,享年80歲。
微信號zhouzzq6373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