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fēng)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fēng)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帲瑲w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這首詞將蘇軾豁達(dá)樂觀的精神闡述了淋漓盡致。被貶黃州的第三年,蘇軾與好友春游,突然下起了雨,于是蘇軾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佳作。
雨打在樹葉上,發(fā)出“颯颯”的聲音,這又何妨呢?拄著竹杖穿著草鞋,披著蓑衣,在風(fēng)雨中繼續(xù)前行。詞中的“風(fēng)雨”代表著人生的坎坷與挫折,但是蘇軾缺喊出了“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壯志豪情。人生不會一帆風(fēng)順,唯有秉承信念繼續(xù)前行,才能迎來燦爛的人生。幸福是奮斗出來的。
《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岑參
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
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
琵琶一曲腸堪斷,風(fēng)蕭蕭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
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
在古代,久別重逢的好友,一定會喝上幾杯酒。酒在中國的文化中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送別友人會喝酒,如“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憂愁時會喝酒,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詩人岑參在涼州遇見了久別的好友,歡聚一堂,心中很是高興,寫下了這是詩。詩中既寫出了邊塞獨有的風(fēng)光,也道明了久別重逢的高興。 “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比松掖覕?shù)十載,難得遇見故友,今日不醉不歸,享受這短暫的相聚,珍惜這美好時光。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王維
寒山轉(zhuǎn)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fēng)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fù)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蘇軾曾說道:“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這首《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是王維贈給好友裴迪之作,堪稱王維詩中有畫的代表作之一。
整首詞描繪輞川附近山水田園之景,令人心曠神怡?!?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倍深^那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落日與水面相切,宛如一幅優(yōu)美的畫卷;村里的炊煙一縷縷飄散,仿佛是一幅動態(tài)圖,帶給我們無盡的想象。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strong>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是一首送別詩,此時的王昌齡被貶為江寧,在芙蓉樓,王昌齡送別好友辛漸。詩的前兩句用“寒”和“孤”兩字,襯托出送別時的凄寒孤寂之情。詩的后兩句詩人以晶瑩透明的冰心玉壺自喻,表達(dá)詩人高潔清白的品格,堅持操守的信念。
《登金陵鳳凰臺》——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這首詩是李白登金陵鳳凰臺,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的懷古抒情之作。當(dāng)時的李白奉命“賜金還山”,被排擠離開長安,空有一身本領(lǐng),卻無用武之地。 李白將歷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融合在一起,抒發(fā)了憂國傷時的懷抱。
《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晏幾道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dāng)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此詞寫詞人與戀人別后故地重游,引起對戀人的無限懷念,抒發(fā)對歌女小蘋的摯愛之情。詞的上片描寫人去樓空的寂寞景象;下片追憶初見小蘋溫馨動人的一幕。“當(dāng)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月亮依舊是那個月亮,只是佳人已不再,留下的唯有思念。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