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被選舉為臨時大總統(tǒng)。不過,由于臨時政府內部的各種問題、紛爭,孫中山很快被迫辭任總統(tǒng),并推舉袁世凱繼任大總統(tǒng)。
2月15日,袁世凱取得了臨時大總統(tǒng)的職務。
但孫中山等革命黨人并不信任袁世凱,他們留下了很多后招,防止袁世凱專權、叛變革命。
他們主要留下了三招。第一是要求臨時政府設立于南京。第二要求袁世凱到南京就任后,孫中山才正式辭職。第三,要求新總統(tǒng)袁世凱必須遵守《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這三個條件,完全都是為了限制袁世凱的權力。
當時的情況下,革命派的勢力主要集中在南方,比如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廣東、江蘇、上海等省市,而北洋的勢力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qū)。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設立在南京,無疑是有利于革命派的。
袁世凱發(fā)家于山東、直隸等地,讓他離開北京,去南京當大總統(tǒng),無疑就成了光桿司令,自然對袁世凱非常不利。
另外,孫中山等人設立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guī)定民國施行責任內閣制,內閣總理的權力很大,大總統(tǒng)更像個虛職。這自然也是為了限制袁世凱的權力。
孫中山的這三招,可以說是很厲害的。當然,老奸巨猾的袁世凱也不會輕易上當。他將會怎么化解這三招呢?
孫中山派出了蔡元培、宋教仁等人,迎接袁世凱南下就任總統(tǒng)。袁世凱表面表示愿意南下,暗中卻在布置陰謀活動。
1912年2月29日晚,北京城中突然槍聲大響,北洋軍第三鎮(zhèn)部隊進入朝陽門內大肆搶劫。北洋軍其它部隊也開始響應,在北京東城、前門燒殺搶掠。這些士兵還沖進了蔡元培、宋教仁等人的住所,將他們的行李、重要文件搶走。
第二天,北洋亂兵又在西城地區(qū)燒殺搶掠,毀壞程度比前一天更厲害。保定的北洋第二鎮(zhèn)、天津駐軍也發(fā)生了兵變。幾天下來,民眾死亡很多,大量的銀行、商鋪被搶奪,民房被燒毀無數。
有很多證據可證明,這次兵變就是袁世凱以及親信策劃的。
外國勢力為了策應袁世凱,也增調了3000多士兵進入北京城。一時之間,形勢很緊張。
北方的軍政商界都表態(tài)反對袁世凱南下就任總統(tǒng),要求臨時政府設立于北京。南方的一些親袁世凱的人物,如黎元洪等,也表示支持。
孫中山、蔡元培、宋教仁等革命派勢單力薄,更擔心帝國主義的干涉,被迫讓步了,同意袁世凱在北京就職。
現在,所能依靠的就只有《臨時約法》了。
《臨時約法》由孫中山、宋教仁等精心設計,其中很重要一條內容就是民國實行責任內閣制。內閣總理有很多的權力,而總統(tǒng)的權力卻被限制。他們試圖這樣將袁世凱架空。
雙方首先對內閣總理一職展開了爭奪。革命黨人要求總理由同盟會人員擔任,但袁世凱堅持讓自己的親信唐紹儀擔任。最后雙方妥協,由唐紹儀擔任總理,然后加入同盟會。
唐紹儀是袁世凱一手提拔起來的,袁世凱在朝鮮的時候,唐紹儀就是他的外文翻譯。在袁世凱的舉薦下,唐紹儀在清朝一步步當上了侍郎、尚書等要職。袁世凱對唐紹儀極其信任。但沒想到的是,唐紹儀是真心支持共和的,與同盟會的關系更親近。
在爭奪內閣各部總長的競爭中,袁世凱又戰(zhàn)勝了革命黨。袁的親信擔任了外交、內務、陸軍、海軍四個重要部門的總長,親袁世凱的立憲派掌握了財政總長這個要職,而革命黨人只爭取到了教育、司法、農林、工商四個“冷衙門”。
為了保證責任內閣和議員能夠合法使用權力,孫中山又提出派出1萬革命軍護送南方的各部長、議員北上,長期留駐北京。當然,這也遭到了袁世凱等人的極力反對。最后,這個計劃也夭折了。
以責任內閣制來限制袁世凱的辦法,也失敗了。雖然袁世凱的親信唐紹儀傾向同盟會,出乎袁的意料。但袁的支持者控制著陸軍、內務、財政、海軍、外交等要害部門,唐紹儀很難開展工作。
袁世凱又在參議院通過了“修正案”,縮小了國務總理的權力,讓大總統(tǒng)獲得了簡任各部高級官員的權力,并取消了內閣制定大政方針的權力。
盡管內閣的權力經過“修正案”,縮小了很多,但仍然保留了巨大的權力。尤其是國務總理有“附署權”。袁世凱發(fā)布的命令、文書,沒有國務總理的簽名,法律上是無效的。國務總理領銜的國務會議,更是有權力處理各種國家大政。農林總長宋教仁、教育總長蔡元培等人,也竭力支持總理唐紹儀行事內閣的合法權力。
但唐紹儀并不足以限制袁世凱。在直隸都督這一要職上,袁世凱不經過唐紹儀的副署,直接任命了自己的一名親信。這讓唐紹儀無法忍受,于是出走天津。
同盟會占據了南方數個省,有地盤有軍隊,其支持的總理唐紹儀尚且無法限制袁世凱。其它勢力更弱的總理,更不可能威脅袁世凱了。
孫中山試圖限制袁世凱權力的努力,最終都失敗了。
作者:賀賀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