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汲傳波:增強國際中文教師學科意識的若干思考
摘要:

“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大學的學科建設越來越受關注。學界對國際中文教育的學科歸屬尚有爭論,這將會影響國際中文教師的學科認同。解決學科歸屬問題的設想是:將漢語國際教育本科專業(yè)與學術型研究生專業(yè)(國際中文教育方向)進行整合,設立一級學科,與國際中文教育專業(yè)學位并置于教育學門類之下。另外,不同學科背景的國際中文教師也應增強學科意識,應認識到國際中文教育學科歸屬未定正是其作為交叉學科的重要特征;應認識到該學科是獨立的學科,有基本明晰的核心研究范圍,與來源學科有相對清晰的研究邊界。國際中文教師未來需進一步增進身份認同、專業(yè)認同、學科認同,努力構建卓越學術共同體。


關鍵詞:

 國際中文教育;國際中文教師;交叉學科;學科意識;學科認同


作者簡介

汲傳波,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出版社總編輯。




我國的對外漢語教學始于1950年清華東歐交換生中國語文專修班,至今已70多年。近些年,隨著全球各地孔子學院的建設,對外漢語教學也承擔著向全世界傳播中國語言文化的重要使命。對外漢語教學既是“國家和民族的事業(yè)”,作為一個學科也得到了大力發(fā)展。從王力先生1984年提出“對外漢語教學是一門科學”開始,伴隨改革開放和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學位的設立,學科發(fā)展步伐明顯加快。截至2022年9月,全國已有376所高校招收漢語國際教育本科專業(yè),198所高校招收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學位碩士研究生,27所高校招收漢語國際教育領域教育博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許多高校都有獨立設置的對外漢語二級院系,有獨立的師資、課程及中外學生本碩博貫通的培養(yǎng)體系?!堆芯可逃龑W科專業(yè)目錄(2022年)》已將“漢語國際教育”正式更名為“國際中文教育”。學科名稱從“對外漢語教學”到“漢語國際教育”,再到“國際中文教育”,體現出該學科尚在不斷發(fā)展中,也體現出學界對其認識的深化。本文除引用原文之外,在指稱學科時一般都用“國際中文教育”來指“對外漢語教學”“漢語國際教育”,不區(qū)分三者的異同。

2021年,全國政協(xié)委員、北京語言大學張博教授建議推動國際中文教育成為一級學科或特色交叉學科,將國際中文教育納入教育部學科評估和“雙一流”建設評價體系,明確學科地位。該提案代表著學界不少學者對國際中文教育學科歸屬問題的看法??上驳氖牵?022年9月13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發(fā)布《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yè)目錄(2022年)》,將“漢語國際教育”正式更名為“國際中文教育”,首次將其與一級學科“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并列放在教育學門類之下,而且新增博士專業(yè)學位。這對提升國際中文教育的學科地位是有利的,學界對這一好消息倍感振奮。但是振奮之余,仍存在不少隱憂,目前國際中文教育專業(yè)學位雖然有了類似一級學科的地位,但是國際中文教育這一學科不只包括專業(yè)學位,還包括本科專業(yè)“漢語國際教育”,其目前仍歸于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另外,國內高校國際中文教育學科也招收學術型研究生(碩士、博士),專業(yè)大多是“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國際中文教育方向),也仍然歸屬于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漢語國際教育本科到研究生的培養(yǎng)橫跨中國語言文學和教育學兩大學科,人才培養(yǎng)的通道無法有效銜接,這不僅不利于人才培養(yǎng),而且也不符合中國特色新文科的培養(yǎng)理念。雖然《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yè)目錄(2022年)》提升了國際中文教育專業(yè)學位的地位,但是國際中文教育學科的歸屬問題仍未徹底解決,這不利于國際中文教師(包括職前教師和在職教師)的身份、專業(yè)、學科認同,不利于凝聚學界共識,也不利于學科的發(fā)展。

本文將結合《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yè)目錄(2022年)》闡述對國際中文教育學科歸屬問題的看法,繼而談如何增強國際中文教師的學科意識,以期引起政府、學界同人對該學科的關注,促進學科更好地發(fā)展。



一、國際中文教育學科的歸屬問題

國際中文教育學科的歸屬問題,學界已有不少討論,至今仍難以達成共識,本文擇要進行分析。

從情感和學緣上,不少學者將國際中文教育歸入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比如崔希亮就認為國際中文教育歸屬于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比較合適。有學者認為,對外漢語教學迄今對作為外語的漢語的規(guī)律研究不足,需要大力加強對漢語的研究,而且由于歷史原因,本行業(yè)從業(yè)者很大一部分來自中國語言文學專業(yè),現在把漢語國際教育放在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下還是比較合適的。有學者認為將華文教育與漢語國際教育歸屬為同一個學科即中國語言文學更符合新時期研究和實踐的需要。應該說,將國際中文教育納入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考慮到了歷史與現實的雙重原因。歷史上對外漢語二級院系大多是從中文系抽調教師組建起來的,目前從事國際中文教育的教師也大多畢業(yè)于中國語言文學專業(yè),少部分來自外國語言文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yè),本學科的前輩學者也大多來自中國語言文學專業(yè)。但是也應看到將國際中文教育學科歸屬于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存在不少弊端,比如有些高校的一級學科會限制二級學科的發(fā)展,不允許國際中文教育學科所在的院系獨立招收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碩士、專業(yè)博士,甚至有的不允許招收漢語國際教育本科生。在一流學科建設背景下,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如果是一流學科,高校往往會把資源僅僅投向一級學科所在院系,而國際中文教育學科所在院系則難以得到應有的資源,在一流學科建設過程中越來越被邊緣化。

趙金銘則從新的視角討論學科歸屬問題,他指出漢語國際教育學科的本質是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外語教學,具有跨學科色彩,其中語言教學屬于中國語言文學,而師資培養(yǎng)屬于教育學。這一觀點強調語言教學和師資培養(yǎng)應該分屬不同的學科。其實,該學科所培養(yǎng)的師資未來主要工作還是語言教學與科學研究,橫跨兩個學科導致在理論構建、研究方法上難以在所屬學科基礎上進行突破,不利于交叉學科理論、方法的創(chuàng)新。另外,由于不是一級學科,本、碩、博的招生及人才培養(yǎng)會受很大限制。有學者認為,國際中文教育分屬兩個學科的最大問題是中國語言文學和教育學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一級學科,其理論基礎、課程體系完全不同,讓學生適應從本科到碩士研究生的跨度轉型,難度較大,人才流失問題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國際中文教育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從發(fā)展和獨立性上看,不少學者認為國際中文教育應完全獨立。因為交叉學科本身是一門新的學科,它不應是所涉及學科中的一個。國際中文教育兼有中國語言文學和教育學一級學科的特征,完全可以成為獨立的特色交叉學科,更高目標是成為一個獨立的一級學科。國際中文教育并非純粹屬于某個一級學科,而是由多個一級學科交叉融合形成的學科。它的主干學科是中國語言文學和教育學兩個一級學科,此外還涉及外國語言文學、心理學、新聞傳播學、哲學、中國史、世界史、民族學等其他一級學科。以非學歷漢語教學為核心與基礎,以培養(yǎng)各類漢語人才和漢語教學人才為目標,包含不同領域和專業(yè)的對外漢語教學“大學科”是一門由多領域、多專業(yè)構成的真正的學科,一如教育及文史類的其他學科。以上觀點近年來越來越有影響。筆者非常贊同以上學者的觀點,認為國際中文教育一級學科或獨立交叉學科的設立能夠提升學科層級,解決目前的矛盾,非常有助于學科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國際中文教育學科的歸屬問題一直備受關注,學界內部尚有分歧。專業(yè)名稱的相似性和學科定位的模糊性,引發(fā)了學界長期的學科名實與正名之爭。當前,學術界對國際中文教育的學科定位尚不明確,在學科歸屬上也存在較大分歧,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學科建設的頂層設計、理論建構、人才培養(yǎng)、事業(yè)發(fā)展等方方面面。

楊斌、王傳毅認為,交叉學科本身在學科領地的“越界”,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學科傳統(tǒng)的挑戰(zhàn),甚至在部分學者眼里是對“學科純潔性”的“侵犯”,被來自傳統(tǒng)學科體系中的權威人士以既有學術標準審視,苛責與詰問并不乏見,成為制約交叉學科進一步發(fā)展的桎梏。此外,我國大量的資源配置工作都嚴格按照一級學科開展,如學位授權點的增設和評估;各類獎勵、學術頭銜的評議也以一級學科,甚至是學科門類來組織。基于以上原因,考慮到國際中文教育學科所在院系幾乎都獨立設置,有本、碩、博培養(yǎng)體系,有獨立的師資、課程,應盡快使國際中文教育成為一級學科或特色交叉學科。國際中文教育不僅僅是一個專業(yè)學位(專業(yè)碩士、專業(yè)博士),還包括本科專業(yè),以及學術型碩士、博士專業(yè),需要盡快明確它的學科地位。不論是將國際中文教育放在教育學門類、文學門類,還是交叉學科門類之下都符合學理,都能解決目前該學科所面臨的困境。既然《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yè)目錄(2022年)》將國際中文教育專業(yè)學位放在教育學門類之下,那么是否可以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把漢語國際教育本科專業(yè)和學術型研究生專業(yè)(國際中文教育方向)都納入國際中文教育一級學科,該一級學科與專業(yè)學位一并納入教育學門類。這樣可能就會徹底解決國際中文教育的學科歸屬問題。另外,也能夠加快學科發(fā)展步伐,推動中國語言文化更好地向世界傳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當然,學科的發(fā)展可以有兩種路徑,一種是自上而下,一種是自下而上,最為理想的是兩者結合。除了有頂層設計之外,還需要學科內部取得共識,自下而上發(fā)展,因為有內驅力才能真正建設好、發(fā)展好學科。學科發(fā)展的關鍵是學者隊伍,因此除了重視國際中文教育學科的獨立設置之外,還應增強國際中文教師的學科意識。



二、為何要增強國際中文教師的學科意識

有學者指出,教師的學科專業(yè)歸屬已成為其“職業(yè)身份的基石”,盡管不同高校相同學科專業(yè)之間在生源、教師、項目、經費等方面競爭激烈,但由于大家都講授和學習、傳承與創(chuàng)新同一領域的知識,也使得相互之間為了所在學科專業(yè)的發(fā)展而合作,高校教師不僅是學校的一員,更是本學科專業(yè)的“同事”。學科領域劃分是大學教師自我身份認同和學科歸屬的重要依據。雖然國際中文教育學科的歸屬未有定論,但是這不能影響國際中文教師的學科歸屬意識。學界既然承認國際中文教育是交叉學科,就不能否認該交叉學科從整體上不能簡單屬于任何一個所涉及學科。有的學者認為語言學更重要,有的學者認為教育學、心理學更重要。其實無論怎么強調某一學科,都不應該忽視其作為交叉學科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說,國際中文教師應先認同國際中文教育是一門獨立的交叉學科。

之所以要增強國際中文教師的學科意識,原因在于不少職前教師在身份、專業(yè)、學科認同上存在危機,在職教師的學科建設意識也不強,不怎么關心和關注學科問題,認為學科問題都是學界資深學者討論的事情。只有國際中文教育界的全體師生都有學科意識,形成學術共同體,才能促進學科發(fā)展。陸儉明也多次談到,漢語教學從事業(yè)的角度看發(fā)展迅速,但從學科的角度看進展緩慢。目前絕大多數開展?jié)h語教學的學校,從負責漢語教學工作的領導到從事漢語教學的教師,學科意識普遍不強,不注重漢語教學學科的理論建設和整體建設,不注重整合不同學科的力量為建設漢語教學學科服務。由于“行業(yè)發(fā)展帶來的繁榮景象”,以及多年形成的慣習,盡管部分教師感覺到由“學科地位”帶來的某些困惑或不適應,但并未形成一種強烈的意識或沖動,將自己放在“責任主體”的位置去思考,或主動承擔起學科建設的主體責任。

國際中文教育的現實學科歸屬未有定論,肯定會影響國際中文教師的學科歸屬判斷。因此,從學科發(fā)展角度,筆者提出國際中文教師應該認同國際中文教育學科的獨立性,這一認同不能有分歧。確保自己所在學科專業(yè)的良好發(fā)展,是學者的職責。教師還要常常教導學生,特別是博士生,以確保本學科專業(yè)“健康發(fā)展”為使命,積極參與本學科專業(yè)組織的活動,成為所在學科專業(yè)的責任人、守護人。本文的目的正是呼吁學界同人增強學科意識,重視學科發(fā)展,積極參與學科活動,努力成為學科的責任人、守護人。



三、如何增強國際中文教師的學科意識

既然國際中文教師的學科意識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增強學科意識?筆者認為不但要關注在職教師的身份認同、專業(yè)認同、學科認同,也要積極關注職前教師的身份認同、專業(yè)認同、學科認同,強調學科意識積極向學術實踐轉化,自下而上推動學科建設,努力構建卓越學術共同體。

(一)增進國際中文教師的身份認同

身份認同,既可以指個體的身份認同,也可以指集體的身份認同。比如,有學者認為,身份認同是個體對自我身份的確認和對所歸屬群體的認知,以及所伴隨的情感體驗和對行為模式進行整合的心理歷程。它回答了兩個問題:我是誰,我歸屬于哪個階層。還有學者將身份認同看作是個人或者群體對其顯著區(qū)別于其他個人或群體的特征的認知。

有學者認為,職前國際中文教師的身份認同存在危機。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碩士設立之前,教師、學生的身份、專業(yè)認同好像沒有現在這么焦慮。那時培養(yǎng)對外漢語教學師資基本上都在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二級學科之下設立對外漢語教學方向。而設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碩士,尤其是2018年招收專業(yè)博士之后,身份、專業(yè)認同的焦慮加劇。

有不少針對出國漢語志愿者教師身份認同的研究,也發(fā)現部分出國漢語志愿者教師的身份認同存在危機。職前國際中文教師身份認同危機的原因可能在于培養(yǎng)時側重規(guī)范性的教學技能操練,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身份認同感的啟迪和塑造。職前教師在建構自我身份時,既找不到專業(yè)共同體的價值導向引領和資源支持,也得不到專家和同儕的知識和經驗協(xié)同,因此滋生了不同程度的路徑困惑和身份迷失。

關于在職國際中文教師身份認同的研究成果不多,吳應輝指出業(yè)內大部分教師教育者的教職和編制雖然在大學的對外漢語二級院系,但是他們實際的研究領域依然是攻讀碩博士學位時的老本行,如語言學、心理學、教育學、文學等,較少從事跨學科的研究,更極少嘗試建立漢語國際教育的獨立的學術理論。甚至身在漢語國際教育領域的不少知名學者也存在“崗位與職責的失配”,他們研究的往往不是漢語國際教育問題,而是漢語本體問題。這一描述符合目前國際中文教師的實際狀況,反映了不少在職國際中文教師身份認同存在一定的問題,雖然他們工作在對外漢語二級院系,但是學術研究卻仍然停留在中國語言文學、教育學等一級學科的原有范式之下。不少教師對國際中文教育需要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不怎么關心,把自己當作局外人?;诖耍浅S斜匾罅υ鲞M職前教師和在職教師的身份認同。

(二)增進國際中文教師的專業(yè)認同

國際中文教師的身份認同研究已經包含了專業(yè)身份認同,指的是對國際中文教育相關專業(yè)的身份認同情況,沒有區(qū)分學術碩士、專業(yè)碩士。自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碩士設立以來,國際中文教育學科就存在著學術碩士、專業(yè)碩士如何區(qū)分培養(yǎng)的問題。有研究發(fā)現對外漢語教學中學術碩士與專業(yè)碩士在培養(yǎng)目標、課程設置等方面都有所不同,這些差異對學生的專業(yè)認同也產生了一定影響。在2022年之前的學科專業(yè)目錄中,未能充分體現學術型與應用型兩類人才培養(yǎng)同等重要、學術學位與專業(yè)學位分類發(fā)展的目標和要求?!堆芯可逃龑W科專業(yè)目錄(2022年)》按門類將一級學科目錄和專業(yè)學位類別目錄“并表”,既強化兩類人才培養(yǎng)中的共性知識基礎,又凸顯對不同類型人才的能力素質和職業(yè)面向的要求。展望未來五到十年,專業(yè)學位研究生與學術學位研究生“只有貢獻社會的方式不同,而無地位上的高低貴賤之分”。

已有大部分研究是針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本科生、研究生的專業(yè)認同研究。有研究發(fā)現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本科生的專業(yè)認同總體水平處于中等略偏上,并不是特別理想。為此,需要重視“未來教師”的職前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對專業(yè)的由衷熱愛,認可自身作為專業(yè)成員的意義與價值,逐步構建穩(wěn)定的專業(yè)認同。筆者認為要解決這一問題,不僅應重視職前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對專業(yè)的熱愛,更為重要的是解決對口就業(yè)問題。建議適當減少一些不具備條件高校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招生規(guī)模,盡快擴大博士研究生招生規(guī)模(包括學術博士和專業(yè)博士),實現本碩博貫通式培養(yǎng)。爭取大部分本科生、碩士研究生都能攻讀博士學位,少部分本科生、碩士研究生直接實現對口就業(yè)。另外,筆者建議全國高校對外漢語二級院系聘用新教師時,同等條件下,優(yōu)先錄用國際中文教育專業(yè)的畢業(yè)生,這樣也會從就業(yè)層面增進職前教師的專業(yè)認同。

(三)增進國際中文教師的學科認同

所謂學科認同是學者對于自己所專事之學科的獨立性、完整性、連續(xù)性的自我意識,進而對于自己作為該學科從業(yè)人員的學科使命、學科立場的自識與自覺。因此,談學科認同問題,首先要認同學科的獨立性、完整性、連續(xù)性。前文討論可知,無論國際中文教育學科如何歸屬,都不影響該學科的獨立、完整與連續(xù)。國際中文教育學科有核心的研究內容、基本明晰的學科研究邊界,與來源學科(中國語言文學、教育學)在理論框架和具體研究方法上有不少差異。學科的名稱雖然一再改變,但無論是對外漢語教學、漢語國際教育,還是國際中文教育,其中都包含三個要素:漢語/中文、教學/教育、對外/國際。因此學科核心比較清晰,即“中文學科+教育學科”。另外,國際中文教師學科認同的關鍵是要實現真正的交叉學科研究,而不是簡單的拼合。

不同學科和專業(yè)背景的教師教育者對漢語二語教學現象的理論闡釋和研究范式存在分歧,有時甚至難以調和。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研究生在課堂討論、選題開題和論文寫作時,都可能感受到學科理論話語的隔閡和研究范式的差異所帶來的困惑。語言學、文學、教育學、心理學各有各的研究范式,如果互相不了解,則會產生誤解。因此,要構建基于解決國際中文教育核心問題基礎上的理論框架與研究范式。這就要求國際中文教師在學科意識上持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積極學習其他學科的學科理論話語和研究方式,不能畫地為牢。目前國際中文教師大部分來自中國語言文學專業(yè),應學習借鑒教育學的理論、方法、工具。當然,教育學、心理學專業(yè)畢業(yè)的國際中文教師也需要學習語言學的理論、方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任何一個學科都無權剝奪他人對其進行關注、思考的權利,重要的是“我”的思考如何超越常識層面,深入到“專業(yè)”的層次和深度。教育學界的觀點也給國際中文教育帶來了啟示:歡迎不同學科的學者關注和研究國際中文教育問題,但是國際中文教育學界的同人務必要在思考問題的層面上達到“專業(yè)”層次和深度。也就是說,在討論學科時決不能忽視:作為學術化的知識體系,學科具有高深性、高難度的特征。只有國際中文教育界的學者在討論學科問題的深度上無法被其他學科的學者超越時,學科才真正成熟。

(四)構建卓越學術共同體

學界關于學術共同體的定義比較清晰,通常指由從事學術研究的人員所構成的群體,他們是致力于某一知識領域的學者群,有著共同的信念和共同的探索目標,分享著共同的價值、文化、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學術是一個共同體,學術研究不是個人行為,學者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進入學術共同體,并為學術共同體做貢獻。哈佛大學的經驗表明:構建卓越學術共同體是學科建設的根本出發(fā)點;就大學發(fā)展而言,學科建設只是手段,學科發(fā)展則是過程,形成卓越學術共同體才是最終目標。國際中文教育學科的發(fā)展需要教師在學科認同的基礎上,構建卓越學術共同體,這也是學科發(fā)展的關鍵。任何學科的發(fā)展都是學術共同體集體努力的結果,為了更好地實現知識協(xié)同創(chuàng)新與學術繁榮,學術共同體需要加強成果交流與共享,激發(fā)學術爭鳴,砥礪學術思想,擴展學術視野,促進知識創(chuàng)新。

大學本質上是師生共處的學術共同體,擁有一支精英教師隊伍和培養(yǎng)一批高質量人才無疑是成為卓越學術共同體的關鍵。因此,對國際中文教育學科發(fā)展來說,首要的是教師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需要大力引進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研究的世界一流年輕學者,需要培養(yǎng)有強烈學科認同意識的優(yōu)秀本、碩、博人才,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構建卓越學術共同體的目標。



四、結    論

為解決國際中文教育學科歸屬難題,本文嘗試提出將漢語國際教育本科專業(yè)、學術型研究生專業(yè)(國際中文教育方向)整合為一級學科,與專業(yè)學位一起置于教育學門類之下。另外,本文重點討論如何增強國際中文教師的學科意識,提出國際中文教師需要認同該學科的獨立性、完整性和連續(xù)性,重視國際中文教育作為交叉學科的特殊性,明確國際中文教育與來源學科的差異和邊界。作為職前或在職國際中文教師,要增進身份認同、專業(yè)認同、學科認同,在此基礎上努力構建卓越學術共同體,推動學科發(fā)展。沒有一流的師資,就沒有一流的學科,就不會有一流的科研,也不會有一流的專業(yè);沒有一流的專業(yè),任何大學都難以培養(yǎng)出一流的學生。這也正是: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與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哲學等人文學科相比,國際中文教育還比較年輕,發(fā)展前景更為廣闊。筆者深信,隨著國際中文教育學科理論的完善、師資隊伍的優(yōu)化、學科交叉意識的增強、卓越學術共同體的構建,學科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



者 | 汲傳波

來源 | 大學與學科,2023(1):48-57.

編輯 | Jessica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趙金銘丨近十幾年來國際中文教育若干思考
文學學科(基本專業(y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介紹
全球急需500萬國際中文教師,對外漢語專業(yè)你不了解一下?
香港教育大學中文類碩士常見就業(yè)方向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屬于什么大類 屬于哪個學科
新中國對外漢語教學70年系列學術論壇開幕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