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肝屬木——色青,脾屬土——色黃。
黃疸不是黃膽,故黃疸不是肝膽病,這是怎么說呢?
△萬病回春:黃疸癥者,雖有五疸,俱是脾胃水谷相蒸,故發(fā)黃也。脈,五疸實熱,脈必洪數(shù),其或微澀,癥屬虛弱。
由是可知黃疸是脾胃病,有虛實寒濕熱之證,非肝膽病。
△醫(yī)宗金鑒:面目身黃,但欲安臥,小便黃渾,此黃疸病已成也。黃疸的原因,依其證狀而別如后:
谷疸:己食如饑,食難用飽,飽則心煩頭眩,此欲作胃疸者,即名谷疸,若已見黃色,疸已成也,得之于胃有濕熱,大饑過食也。
酒疸:得之于飲酒無度,而發(fā)是病也。
女勞癥:疸而額黑,少腹急,小便自利,得之于大勞大熱與女交接也,病屬胃、腎。
瘀血發(fā)黃:少腹急,小便自利,但不額黑耳。
黃汗:汗出黃色染衣,面目微腫,得于素有濕熱,汗出入水浴之也,皆濕熱而成。
陰黃:身重而痛,厥冷如冰,則屬濕寒。
黃疸有因寒、熱、虛、實與濕所造成。
△傷寒論病例:
傷寒發(fā)汗已,身目為黃,所以然者,以濕熱在里不解故也,以為不可下也,于寒濕中求之。
喻昌曰:傷寒發(fā)汗己,熱邪解矣!何由反蒸身目為黃,所以然者,寒濕摶聚,適在軀殼之里,故爾發(fā)黃也,里者在內(nèi)之通稱,非謂寒濕深入在里,蓋身目正屬軀殼,與臟腑無關(guān)也。于寒濕中求之,求其寒濕中之治法也。
傷寒瘀熱在里,身必發(fā)黃,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主之。
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復微滿者,茵陳蒿湯主之。
傷寒身黃發(fā)熱,梔子柏皮湯主之。
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發(fā)黃。
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者,心中懼怕者,身必發(fā)黃。
陽明病,面色合赤,不可攻之,必發(fā)熱色黃,小便不利也。
陽明病,發(fā)熱汗出,此為熱越,不能發(fā)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飲水漿者,此為瘀熱在里也,身必發(fā)黃,茵陳蒿湯主之。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是為系在太陰,太陰者,身當發(fā)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fā)黃,至七、八日,大便鞭者,為陽明病也。
黃疸病,小便不利者,茵陳蒿五苓散主之。
表實無汗者,以麻黃、茵陳,無灰好酒煎服汗之。
里實不大便者,以茵陳、梔子、大黃下之。
無表里證者,以茵陳、蘗皮、梔子清之。
黃疸有表證、里證、虛證、實證皆因脾胃(太陰、陽明)土所造成,非肝膽(厥陰、少陽)之病故胸腹飽悶,面目俱黃,小水短赤,俱是脾胃水谷濕熱相爭,濕熱生黃也。
陰黃用理中湯加茵陳或附子、干姜、茵陳湯主之。
陽黃用梔子、柏皮、大黃湯下之。
素問、玉樞真藏論:是故風者,百病之長也,今風寒客于人,使人毫毛筆直,皮膚閉而為熱,當是之時,可汗而發(fā)也,或痹不仁腫痛,當是之時,可湯燙及火灸刺而出之弗治,肝傳之脾,病名曰脾風、發(fā)疸、腹中熱、煩心出黃。
張氏醫(yī)通:黃疸證中,惟黑疸最劇,良由酒后不禁,酒濕流入髓臟所致,土敗水崩之兆,始病形神未槁者,尚有濕熱可攻,為祛疸之向?qū)?,若病久肌肉消爍,此真元告匱,不能回榮于竭澤也有伶人黑癉,投以硝石礬石散作丸,晨夕各進五丸,服至四日,少腹攻絞,小便先下瘀水,大便繼下溏黑,至十一日瘀盡,次與桂、苓、歸、芍之類,調(diào)理半月而安。
由前所述,黃疸并非肝膽之病,而今日以肝膽為治病標的,誤人多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