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汪倫【唐】李 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關(guān)于這首詩有著一個美麗的故事。唐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李白受安徽經(jīng)縣村民汪倫之邀“此地有十里桃花,還有萬家酒店……”,太白素以詩酒聞名,欣然前往。相見之際,卻既無酒店,也不見桃花。汪倫笑言:所謂桃花,是這里一潭碧水的名字;萬家酒店其實是這里有一家萬姓酒店,如果不打誑語,恐怕涇縣人就見不到謫仙的風(fēng)采了!李太白聞言禁不住放聲大笑。
這首詩主要描寫李白離開桃花潭時,與汪倫和村民依依惜別的情景。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是敘事,詩作猶如一幅正在徐徐抖開的畫圖,將送別的親情表現(xiàn)得誠摯、熱烈而又真切。輕舟待發(fā)之際,忽然一陣歌聲伴著有節(jié)奏的踏地節(jié)拍,由小極大、由遠(yuǎn)及近。詩人回頭一看,正是汪倫和村民為他送行來了!
如果生在今天,李太白一定是一位視覺藝術(shù)大師,全詩沒有一個字直接寫村民的送行和詩人的驚喜,卻極其巧妙而又簡約地利用畫面外的聲音造型,將村民的真摯、深情,將詩人的驚喜、感動,表現(xiàn)得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一個“忽”字,隱含著多少欲說未說的情致!
后兩句是抒情,如果只說汪倫之情,就像千尺桃花潭水,自然平庸。而李太白這兩句秒就妙在以“不及”二字將兩件不相干的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以“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將無形的情誼轉(zhuǎn)換為生動的形象,不是比喻而是比物;潭水已經(jīng)“深千尺”了,那么汪倫的情誼有多深呢?信手拈來,情真意切,空靈、自然、余韻雋永。
《贈汪倫》是天縱其才的曠代詩人與豪爽誠摯的村民在一個自由、浪漫的時代共同釀造的人情與人性的醇酒。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今甘肅天水,生于中亞碎葉,5歲時隨其父遷居四川江油。是繼屈原之后的我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作想象奇特、雄奇奔放、清新俊逸。他被后世稱作“詩仙”。
這就是那個讓我們心馳神往了千余年的古典美學(xué)意象——桃花潭,位于皖南涇縣青弋江上游,距縣城34公里。如今直徑僅四米,深約兩米。一千二百個春花秋月了,這里空余一片徽派建筑和一座孤墳,靜靜地守望著不再有踏歌聲聲的踏歌古岸閣,讓后人感嘆著詩仙的神奇想象。為了重現(xiàn)千古絕唱,我們在數(shù)千公里之外的蜀地,覓得一潭碧水,聊寄幽思吧。
說不清今人到底失去了什么,也有風(fēng)光不再的感嘆,我們寧愿在那個詩與酒的迷夢中繼續(xù)沉醉千年……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經(jīng)典 ● 百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