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針道堂主.杜嵩獨針嫡傳弟子
張猛.切猛(編匯)
一、解痙止痛針
1.取穴:
手背第2~3掌骨間,掌指關節(jié)后1寸。
2.手法:
破皮后,針尖向食指掌骨方向進針,達到針感最大化。
右痛扎右,其余痛均扎左。
3.主治:
非骨性的一切痙攣性疼痛。
二、正骨止痛針
1.取穴:曲池前下1寸,距手三里約2寸。
2.手法:
貼骨進針,要求針感要傳到指尖或肩頭。留針3~5分鐘。
3.主治:針對各種骨性的關節(jié)疼痛。
三、心臟急救針
1.取穴:中沖穴
2.手法:
扎左手,快速捻轉行針一分鐘,強刺激,拔針后,放血5~10滴。
3.主治:突發(fā)性心臟病。
四、調水針(美容針)
1.取穴:尺澤穴 照海穴
2.手法:
?尺澤:橈側外緣,貼骨進針。留針30分針。
?照海:囑患者睡前按揉雙側照海30分鐘。
3.主治:一切上焦火旺證候。
4.引深:
糖尿病輸缺水證,需補腎調水,腎功能強大,腎水可滋潤人體各大器官,所以能有效緩解糖尿病癥狀。
五、膝關節(jié)針
1.取穴:取正坐位,屈膝成90°,髕骨下緣。
2.手法:
髕骨下緣進針,針尖向委中方向,針進至委中有明顯酸痛感即止。留針30分鐘。
3.主治:
膝關節(jié)內(nèi)部的一切證候,膝外緣的韌帶疼痛無效。
六、全身止癢針(特效)
1.取穴:
手腕放下時,肩膀凹洼處,垂直向下,當該線與乳頭的水平線相交處。
2.手法:
肱骨與肱骨二頭肌之間緩慢進針,找尋汗點(既是針尖在肌肉里探尋,直至患者猛然汗出而止),留針30分鐘。
3.主治:全身由“風”引起的一切癢證。
七、坐骨神經(jīng)痛針
1.取穴:
手掌朝上,當腕橫紋正中央(向手指方向)五分,偏撓側五分或食指與中指叉口,直上腕橫紋處下五分(大陵穴向拇指方向旁開半寸,再上半寸處)。
2.手法:
扎患側,向食指和中指縫方向進針1.5寸,進入后,讓患者做起蹲,來回走動,活動患處。留針30分鐘~1小時。
3.主治:所有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經(jīng)痛。
八、癌癥止痛針(免疫針)
1.取穴及手法:
【1】治癌穴,位于然谷下0.5寸處。
【2】針尖向涌泉方向上上焦之癌痛。
【3】針尖向中間平刺,止中焦癌痛
【4】針尖向腳跟止下焦癌痛。
【5】癌痛留針1小時,免疫留針30分鐘。
【6】注意:進針深度不得刺過腳中線。
2.主治:
【1】快速止癌痛
【2】提高身體免疫力。
九、皮膚瘙癢針
1.取穴:
小手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當握拳時,小指尖觸及之處。
2.手法:
直刺進針,針尖在肉內(nèi)找尋,直到患者猛然字,一身汗出止。留針30分鐘。
3.主治:全身皮膚瘙癢證。
十、咽炎針
1.取穴與手法:
【1】開天窗:勞宮穴稍下,掌面食指中縫后一寸,三棱針青色血管放血。
【2】引火下行:氣海、腎關,獨針直刺。
2.主治:咽炎。
十一、胃病針
1.取穴:
【1】足三里
【2】條口上0.5寸處。
2.手法(只扎左側):
【1】足三里直刺
【2】條口上0.5寸處找敏感點,痛點上下針,出針放血。留針30分鐘。
3.加減:慢性胃病,扎雙側足三里。
4.主治:急慢性胃病。
十二、胃痙攣針
1.取穴:勞宮穴。
2.手法:直刺。
3.主治:胃痙攣。
十三、腰間盤突出針
1.取穴:
承扶穴到委中穴之間1/2處,約在殷門穴附近,取雙側。
2.手法:
80°進針,針尖方向腰部,用震顫手法,行針3分鐘,至腰熱為止。留針1小時。
3.主治:腰間盤突出、急性腰扭傷。
十四、急腹痛針
1.取穴:梁丘穴
2.手法:
在梁丘穴附近找痛點進針,痛止出針,不留針。
3.主治:
痛經(jīng)、腸痙攣、腸梗阻、子宮口糜爛、子宮肌瘤等所引起的一切肚臍以下之痛癥。
4.注意:闌尾炎除外。
十五、通氣針
1.取穴:
小海穴與支正穴連線上,時尖下3寸。取雙側。
2.手法:直刺,留針30分鐘
3.主治:和臟腑,通全身之氣。
十六、抗生素針
一、上焦消炎針
1.取穴:
外踝尖和條口穴連線的1/2處。
2.手法:直刺1~1.5寸。
3.主治:上焦之一切炎癥。
二、中焦消炎針
1.取穴:
水分穴+患病臟腑腧穴,子宮病變扎膀胱腧穴。
2.手法:直刺進針。
3.主治:中焦之一切炎癥。
三、下焦消炎針
1.取穴:商丘穴。
2.手法:平刺進針。
3.主治:下焦之一切炎癥。
十七、驅寒針
1.取穴:支溝穴(雙) 太白穴(雙)
2.手法:
【1】支溝穴:透天涼手法(大透)。
【2】太白穴(指引方向):
?驅上焦寒:針尖向涌泉方向。
?驅中焦寒:針尖腳中方向。
?驅下焦寒:針尖腳后跟方向。
?注意:針尖一定要抵達腳豎中線,超過、不及均不可。
3.功效:
驅除全身寒邪之氣。
4.要求:
留針至腳底涼風冒盡,全腳發(fā)熱,拔針。
十八、陰陽開關
1.取穴:
在拇指與食指交叉的赤白肉際處。
2.手法:
【1】男左女右
【2】按天、人、地三才進針:
?天部:隨患者呼吸捻轉行針
男:吸氣針逆捻轉,呼氣針順捻轉。
女:反之操作。
行針至頭頸部發(fā)熱,再進針至人部。
?人部:手法同上,行針至腰部發(fā)熱,再進針至地部。
?地部:手法同上,行針至會陰發(fā)熱。
?拔針。
3.主治:
?男性陽痿早泄
?女性閉經(jīng)證
十九、便秘針
1.取穴:秩邊穴(雙)
2.手法:針尖向會陰方向,針進至會陰發(fā)熱為止。
?4寸針,一般進針3寸。
?留針1小時。
3.主治:清熱除濕,消腫通便。
二十、滯針針法
1.取穴:阿是穴(身體上的痛點)
2.手法:
針刺痛點,向一個方向捻針,到針捻不動時,將針拔出,可帶出白色肉絲,痛立消。
3.作用:
一次消滅痛點,預后時間長。
4.注意:
【1】痛點在陰經(jīng),用毫針。
【2】痛點在陽經(jīng),用獨針。
二十一、宮熱針
1.取穴:承山穴(雙)
2.手法:
3寸針,80°進針2寸,針尖向上提插捻轉3分鐘,至子宮發(fā)熱。留針1小時。
3.功效:
快速治療子宮的一切寒癥。
二十二、降壓針
1.取穴:素繆穴 印堂穴
2.手法:
?素繆穴:用1.5寸毫針,向百會方向進行0.5~1寸,平補平瀉。
?印堂穴:用1.5寸毫針,神庭方向進行1~1.5寸,平補平瀉。
?說明:監(jiān)控血壓計顯示,血壓降至正常范圍,立即停止行針。
3.功效:快速降壓
4.注意:
?要在血壓計的監(jiān)控下,進行行針,防止血壓降得過低,出現(xiàn)危險。
?一旦血壓出現(xiàn)過低現(xiàn)象,取人中穴,45°向上斜刺,捻轉行針,進行升壓。
?行針時不能讓患者有痛感,痛了,就會不降反升。
二十三、除濕針
一、除寒濕針
1.取穴: 陰陵泉(雙)
2.手法:
80°針尖向上進針,捻轉行針3分鐘,留針1小時(可以一次性解決陰囊潮濕)。
二、除濕熱針
1.取穴:豐隆穴(雙)
2.手法:同上
?功效:祛除全身痰濕。
?說明:
百寒易驅,一濕難除,所以以上兩針法要按療程進行,7天一療程,連續(xù)2~3個療程結束。
每療程間隔2天,療程開始的第一天施手法行針,其余6天,不再行針。
二十四、鼻炎針
1.取穴:下關穴
2.手法:
在患側下關穴,向鼻子方向進針5厘米,捻轉行針至鼻通止。留針30分鐘。
3.功效:快速解決鼻炎,感冒鼻子不通。
二十五、醒腦針
1.取穴:神庭穴與印堂穴連線之中點。
2.手法:
毫針在醒腦點處,向印堂方向進針2~3分,捻轉行針1分鐘。留針30分鐘。
3.主治:癲狂癥、抑郁癥、小兒多動癥、老年癡呆癥。
二十六、開四關
1.取穴:合谷(雙) 太沖(雙)
2.手法:
?合谷:1寸毫針,針尖向勞宮穴方向,輕手法輕刺激。
?太沖:2號獨針,針尖向涌泉方向,重手法,重刺激,最好至整合腳掌發(fā)脹。
?施針期間,最好站立,雙手抬起,超過頭頂,雙掌心向天。像跳“迪斯科”一樣,扭動身體。
?注意:留針至少1小時,如需遞加,每次必須遞加15分鐘。
3.功效:
疏通經(jīng)絡、益氣補血、柔肝降火、溫腎升陽。
二十七、祛瘤針
1.針法組合:
第一步:開四關
第二步:扎合穴
2.用針方法:
?先開四關1小時以上。
?瘤長在哪條經(jīng)上,就扎哪條經(jīng)的合穴。
?經(jīng)絡名 合穴名
肺經(jīng) 尺澤
腎經(jīng) 陰谷
肝經(jīng) 曲泉
心經(jīng) 少海
脾經(jīng) 陰陵泉
心包經(jīng) 曲澤
大腸經(jīng) 曲池
膀胱經(jīng) 委中
膽經(jīng) 陽陵泉
小腸經(jīng) 小海
胃經(jīng) 足三里
三焦經(jīng) 天井
3.主治:各種體表的纖維瘤、脂肪瘤、淋巴瘤。
二十八、小周天開穴法
1.取穴:
?督脈:陽關、脊中、神道、大椎、風府、百會。
?任脈:承漿、天突、膻中、中脘、關元、會陰。
2.手法:
?督脈順經(jīng)由下向上取穴。
?任脈順經(jīng)由上向下取穴。
?逢時只開一穴,只扎一針。
時間 開穴
23:00~01:00 子會陰
01:00~03:00 丑陽關
03:00~05:00 寅脊中
05:00~07:00 卯神道
07:00~09:00 辰大椎
09:00~11:00 巳風府
11:00~13:00 午百會
13:00~15:00 未承漿
15:00~17:00 申天突
17:00~19:00 酉膻中
19:00~21:00 戍中脘
21:00~23:00 亥關元
3.功效:
小周天循環(huán)針灸開穴法,是按一天十二時辰,配任督二脈上十二個特定穴位,調節(jié)人體陰陽氣血的一種調病方法。
適用于突發(fā)性危重病的救治,臨床上常用于心痹(各種心臟病),中風(腦溢血、腦梗塞),厥癥(休克、昏迷),急驚風(高熱、驚厥),癲(癡呆),狂(狂躁),癇(癲癇),虛脫等突發(fā)危重性疾病。
二十九、大周天開穴法
1.取穴:
十二條經(jīng)絡的原穴、絡穴。均取雙側,共48針。需時24小時。
2.手法:
?大周天循環(huán)針灸開穴法,是逢時開原穴配絡穴的針灸方法。
調理疾病時,必須根據(jù)四診八綱和經(jīng)絡辯證,先開疾病所在臟腑經(jīng)絡的原穴,再按臟腑表里配合絡穴施用手法。
3.功效主治:
適用于慢性疑難性病癥的調理。
臨床常用于癱瘓、痹癥、痿癥、哮喘、胃病、臌脹、水腫、眩暈、頭痛等等。
?具體施針如下:
(1)寅時(03:00~05:00)
人體氣血大量流注入手太陰肺經(jīng),集中旺盛在:
肺經(jīng)的原穴 【太淵】
大腸經(jīng)的絡穴【偏歷】
(2)卯時(05:00~07:00)
人體氣血大量流注于手陽明大腸經(jīng),集中旺盛在:
大腸經(jīng)的原穴【合谷】
肺經(jīng)的絡穴 【列缺】
(3)辰時(07:00~09:00)
人體氣血大量流注于足陽明胃經(jīng),集中旺盛在:
胃經(jīng)的原穴 【沖陽】
脾經(jīng)的絡穴 【公孫】
(4)巳時(09:00~11:00)
人體氣血大量流注于足太陰脾經(jīng),集中旺盛在:
脾經(jīng)的原穴 【太白】
胃經(jīng)的絡穴 【豐隆】
(5)午時(11:00~13:00)
人體氣血大量流注于手少陰心經(jīng),集中旺盛在:
心經(jīng)的原穴 【神門】
小腸經(jīng)的絡穴【支正】
(6)未時(13:00~15:00)
人體氣血大量流注于手太陽小腸經(jīng),集中旺盛在:
小腸經(jīng)的原穴 【腕骨】
心經(jīng)的絡穴 【通里】
(7)申時(15:00~17:00)
人體氣血大量流注于足太陽膀胱經(jīng),集中旺盛在:
膀胱經(jīng)的原穴【京骨】
腎經(jīng)的絡穴 【大鐘】
(8)酉時(17:00~19:00)
人體氣血大量流注于足少陰腎經(jīng),集中旺盛在:
腎經(jīng)的原穴 【太溪】
膀胱經(jīng)的絡穴【飛揚】
(9)戍時(19:00~21:00)
人體氣血大量流注于手厥陰心包經(jīng),集中旺盛在:
心包經(jīng)的原穴【大陵】
三焦經(jīng)的絡穴【外關】
(10)亥時(21:00~23:00)
人體氣血大量流注于手少陽三焦經(jīng),集中旺盛在:
三焦經(jīng)的原穴 【陽池】
心包經(jīng)的絡穴 【內(nèi)關】
(11)子時(23:00~01:00)
人體氣血大量流注于足少陽膽經(jīng),集中旺盛在:
膽經(jīng)的原穴 【丘虛】
肝經(jīng)的絡穴 【蠡溝】
(12)丑時(01:00~03:00)
人體氣血大量流注于足厥陰肝經(jīng),集中旺盛在:
肝經(jīng)的原穴 【太沖】
膽經(jīng)的絡穴 【光明】
丑時人體氣血大量流注于足厥陰肝經(jīng)集中旺盛在肝經(jīng)的原穴太沖膽經(jīng)的絡穴光明
三十、清障針
1.取穴與手法:上下左右交叉取穴,針扎健側。
?調理上肢癱瘓:
(1)健側下肢取穴及行針手法:
患者仰臥床上,健側下肢屈曲呈90°狀,由腓骨小頭向后約8cm處取穴,平刺進針約7~10cm,進針后,遞速捻轉行針,由弱到強刺激,捻半分鐘,停一分鐘,共留針15分鐘。
(2)少商穴:患側點刺放血,可加速上肢癱瘓的恢復。
?調理下肢癱瘓:
(1)健側上肢取穴及行針手法:
患者仰臥床上,令健側上肢略外展,掌心向下,在尺骨的1/2處取穴,沿尺骨上緣逆經(jīng)平刺進針約5~7cm,行針手法同上。
(2)隱白穴:患側點刺放血,可加速患側下肢的恢復。
2.療程:
每日一次,7天一療程,一個療程結束后,休息3天,再進行下一個療程的調理。
3.主治:
用于調理,一切偏癱后遺癥的康復。
三十一、股骨頭針
1.取穴:
臍下1寸,旁開2寸,扎患側。
2.手法:
在離外陵穴1~2mm處,直刺進針,不行針,留針1小時。
3.主治:股骨頭壞死(晚期效果一般)。
4.附股骨頭壞死治療方案:
?開四關:兩小時以上,最好手腳有微汗。
?手法推拿臀部(股骨大轉子和骶骨),10~20分鐘。
?透針:環(huán)跳透風市。
?股骨頭針(留針1小時)。
?7天一療程,一療程結束,休息3天,再進行下個療程。
三十二、透針
取穴與主治
?風池過風府透風池:頸部障礙。
?合谷透后溪:手指障礙。
?內(nèi)關透外關:手腕障礙。
?曲池透少海:小臂障礙。
?肩峰透極泉:肩關節(jié)障礙。
?環(huán)跳透風市:大腿障礙。
?陽陵泉透陰陵泉:小腿障礙。
?太沖透涌泉:足部障礙。
?外膝眼透內(nèi)膝眼:膝部障礙。
?太溪透昆侖、丘虛透照海:
踝關節(jié)障礙。
三十三、泄熱針(減肥針)
1.取穴:平氣海,旁開3寸,一般取雙側。
?左側針:直刺進針,不行針,留針1小時。
(1)功效:泄大腸、小腸、脾胃之熱,通淋大便。
(2)主治:
肥胖、高血脂、高血壓、脂肪肝。
?右側針:直刺進針,不行針,留針1小時。
(1)功效:泄心、肝、膽三臟之熱。
(2)主治:心火上延、煩躁易怒、高燒等癥。
三十四、除燥針
1.取穴:液門穴
2.手法:
選0.5寸針,45°角斜刺,方向勞宮,不行針,留針5分鐘。
3.主治:干燥癥。
三十五、泄瀉針
1.取穴:
經(jīng)驗穴,不分男女,不分左右,任取一側均可,位于足臨泣和地五會之間,臨地五會約1分處。
2.手法:
選取0.5寸針,直刺進針,深度1分,行提插或捻轉手法行針1分鐘,不留針。
重癥患者,可每天2次,左右穴交替使用,膽行針每次不得超過3分鐘。
3.主治:急慢性泄瀉。
三十六、升陽針
1.取穴及手法:
?素繆:取1寸毫針,45°角,印堂方向進針,得氣為度。
?手拇指掌骨雙側,向手腕方向平刺進針,得氣為度(取雙手,共4針)。
2.功效主治:溫補腎陽。主治一切陽虛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