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代興起:人人都該有條絲巾
現(xiàn)代時裝的興起讓絲巾逐漸成為日常著裝的搭配之選,20年代的Flapper女孩們開始將“時髦”的概念引入上流社會之外的人群,飄逸長絲巾正是此時至關重要的時髦要素,每一個時髦的女人都渴望擁有。然而因為造價高昂,絲巾仍舊是讓大多數(shù)女人望而卻步的奢侈品。
圖片:以電影《It Girl》達到事業(yè)高峰的20年代影星Clara Bow,也正是“It Girl”的第一人。標志性的Bob頭,無袖裙都是20年代的時髦典范,而薄紗絲巾造型讓Clara Bow在隱透之間愈加嫵媚。絲巾也正是當時女性出席晚宴派對時,在性感與優(yōu)雅間轉換的最佳飾品選擇。
Greta Garbo同樣是在20年代紅極一時的影星,這張1926年照片是她的流傳的最經典造型之一,絲巾作為造型主旨更突出了她那種神秘的性感與憂郁。
美國舞蹈家Isadora Duncan 同樣是推動20年代長絲巾潮流的重要一人。時常以長絲巾作為日常甚至舞蹈表演中的裝飾,使得長絲巾成為她的標志性裝束?;蛟S是對長絲巾太過偏愛,1927年她因為自己的長絲巾被卡在敞篷跑車中的事故而去世,轟動一時。
美國時尚與藝術攝影師Lee Miller(左)在開始攝影事業(yè)前,曾因于20年代中期被美版VOGUE出版人發(fā)掘而有著不俗的模特生涯。1928年她為VOGUE拍攝的時裝大片中,正是當時絲巾搭配的絕佳映射。
到了30年代,人造纖維(Rayon)的出現(xiàn)改變了真絲絲巾作為奢侈品的局限,人人都可以買得起一條,絲巾真正成為潮流的重要組成。也正是基于這種潮流,如今聞名世界的愛馬仕(Hermès)真絲方巾也于1937年誕生。而到了40年代,女性因戰(zhàn)爭等原因更多地投入到社會工作中,用絲巾來裝飾和保護秀發(fā),則有了時尚及實用的雙重需求,更使得絲巾成為每個女人都不可缺少的配飾。
圖片:30年代 Madeleine Vionnet帶動了飄逸而充滿自然褶皺的斜裁禮服風潮,而絲巾同樣是這種潮流中的重要組成。1933年VOGUE六月刊中George Hoyningen-Huene拍攝的一組 Vionnet “女神裙”大片,因絲巾的點綴而神韻盡顯。
凱瑟琳.赫本(Katherine Hepburn)1938年肖像照中,絲巾的形狀已經開始趨向方形的主流,與絲巾扣搭配也是當時時髦又優(yōu)雅的配飾選擇,更可以演繹出多變的系法。
1942年九月的VOGUE封面,反應了二戰(zhàn)期間女性著裝趨于中性實穿的趨勢,而絲巾成為這個時期女性維系自己柔媚一面的重要配飾。
50/ 60年代風靡:像ICON一樣優(yōu)雅
“沒有絲巾的女人沒有未來?!?,伊麗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這樣形容絲巾對女人的重要性,那個時代女性對絲巾的熱愛可見一斑。隨著二戰(zhàn)后New Look時代的來臨,優(yōu)雅再度成為時尚的關鍵詞。而絲巾所賦予的優(yōu)雅情懷,一直風靡了整個50及60年代。Audrey Hepburn,Grace Kelly,Jackie Kennedy…一條絲巾點綴的造型甚至可以流存為經典,至今仍讓人們效仿。似乎只要多系上一條絲巾,你也可以像ICON一樣散發(fā)雅致魅力。
ICON代表: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
1953 年的電影經典《羅馬假日》(Roman Holiday)中,奧黛麗·赫本系上的一條俏皮絲巾,為這身簡約裝束成就經典增添了惟妙一筆。
ICON代表: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
在1957年電影《滑稽面孔》(Funny Face)中,赫本手持紅色寬大絲巾飄逸走下臺階的鏡頭,同樣被載入電影時裝史冊。
ICON代表: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
到了60年代,絲巾包頭加墨鏡的搭配組合紅極一時,這種潮流也正反映在了奧黛麗·赫本1963年的電影《謎中謎》(Charade)中。
ICON代表:伊麗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
伊麗莎白·泰勒1950年的肖像照中,就已經出現(xiàn)了將絲巾扎入腰帶這種如今仍舊被很多時裝行家沿襲的時髦造型方法。
ICON代表:伊麗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
休閑造型中仍少不了絲巾的身影,伊麗莎白·泰勒用不同色彩的絲巾,分別作為發(fā)帶和腰帶點綴,為條紋裝增添別樣情趣。
ICON代表:格蕾絲·凱利(Grace Kelly)
真正讓絲巾包頭加墨鏡的造型開始流行的,其實正是格蕾絲·凱利?;蛟S遮擋海風和陽光的絲巾加墨鏡,正適合這位王妃身處摩納哥時溫潤的地中海氣候,這幾乎成為她五六十年代最具標志性的搭配要素。
ICON代表:格蕾絲·凱利(Grace Kelly)
當然格蕾絲·凱利對于絲巾的偏愛并不局限于一種系法,這張她50年代早期的肖像就是用絲巾為簡約白衫點睛的完美典范。
ICON代表:索非婭·羅蘭(Sophia Loren)
意大利性感女神索非婭·羅蘭60年代的肖像中,用簡單的黑上裝搭配自然維系的絲巾,艷麗紅唇與絲巾的綠色形成對比呼應,沒有大面積裸露的她卻仍舊魅惑十足。
ICON代表:索非婭·羅蘭(Sophia Loren)
60年代正是歐美中產階級及上流社會海濱度假時尚的崛起時期,絲巾在其中也成為重要的潮流配飾。索非婭·羅蘭60年代的頭系絲巾的泳裝照中,正反映了當時的海濱著裝風貌。
ICON代表:杰奎琳·肯尼迪 (Jacqueline Kennedy Onassis)
1962年,肯尼迪夫婦于海濱度假時,杰奎琳·肯尼迪以海軍藍套裝搭配絲巾和墨鏡的造型出鏡。這也是她除了標志性藥盒帽(Pillbox hat)外,極具代表性的頭飾搭配。
ICON代表:杰奎琳·肯尼迪 (Jacqueline Kennedy Onassis)
同樣是海濱造型、同樣是絲巾墨鏡的配飾,深諳“霓裳外交”之道的杰奎琳·肯尼迪變化了明媚的色彩之選,與之前總統(tǒng)與第一夫人的“公關照”截然不同,讓她嫵媚親和的魅力盡顯。
ICON代表:碧姬·芭鐸(Brigitte Bardot)
被昵稱作Sex Kitten(小野貓)的法國女星碧姬·芭鐸絕對是五六十年代影壇的性感尤物。而她在1960年電影《真相》(La Vérité)中的造型,演繹了絲巾平衡性感與優(yōu)雅的微妙作用。
ICON代表:碧姬·芭鐸(Brigitte Bardot)
1963年碧姬·芭鐸出演了電影《輕蔑》(Contempt),也是她職業(yè)生涯中的巔峰之作,其中絲巾綁帶與休閑裝扮的組合成為她電影中最經典的造型。
ICON代表:VOGUE經典大片中的超模
VOGUE封面女郎Jean Patchett為1950年四月刊拍攝的黑白經典大片中,絲巾成為造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這也是50年代的優(yōu)雅時尚代表。
70年代巔峰:自由定義的配飾
女人們對絲巾的癡迷延續(xù)到70年代臻至巔峰。自由組合、飄逸靈動、隨個性而變化,這些不僅是絲巾擁有的特質,也是整個70年代的時尚定義。除了千變萬化的絲巾花色,充滿自由想象的圍法也應運而生,不再拘泥于定式,當然其中以將絲巾作為包頭頭飾最為盛行。時至80年代,絲巾仍是套裝的絕佳伴侶,盡管隨后逐步淡出日新月異的趨勢舞臺,卻仍是令人無法忽略的配飾元素。
圖片:英國歌手Marianne Faithfull是70年代的代表式人物,不僅因60年代末與滾石樂隊主唱Mick Jagger的四年戀情而家喻戶曉,她本人也是極具著裝風格的時尚偶像。照片中她所披的、有著律動的流蘇和充滿民族風情的印花絲巾,同樣是70年代風格的代表元素。
美國演員Valerie Harper因于70年代出演電視劇《The Mary Tyler Moore Show》而聞名,而劇中她標志性的絲巾包頭造型,正是70年代最為標志性的絲巾系法。
VOGUE 1970年五月刊大片中,Marisa Berenson頸系飄逸的綠色長絲巾,與粉紅裙裝撞色對比??此粕倭诵└拍钪?0年代的奔放狂野,然而這種大膽鮮明的撞色搭配其實同樣是70年代的潮流突破。
同樣是1970年的VOGUE大片中,多彩的絲巾造型與視覺妝容融為一體。曾為雅詩蘭黛代言長達十五年的傳奇模特Karen Graham繽紛詮釋了艷麗多姿的70年代。更讓我們感受到,絲巾就是這樣可以自由定義的配飾。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