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與五言相比,哪里不同呢?只不過是在五言基礎(chǔ)上,在前邊加上“平平”或“仄仄”而已。也就是說,知道了五言的句式,七言的也就知道了,根本不需要記。如果知道了上邊我說的規(guī)則,隨便拿出一個標(biāo)準(zhǔn)句式作為首句,下邊的句子的平仄就固定了,不信試試看。
判斷一首詩是正格還是偏格,即平收還是仄收,應(yīng)該看首句。上邊完整寫出平仄的五言,即五言的正格,換句話說,五言以仄收,即首句不入韻(不管是第幾句,如果平收必須押韻,仄收則不必)為正格。為什么這個樣子的呢?大概可以這樣理解,因?yàn)槲逖裕謹(jǐn)?shù)比較少,韻太多了,吟誦起來不夠響亮。七言則與之相反,以首句平收,即首句入韻為正格。
上邊提到的五言,是一種正格,叫仄起正格。這種非常常見,有人做過統(tǒng)計(jì),在五言格律詩中,此種格式大概能占到十之六七。如果以“平平仄仄平”作為首句,則是平起偏格(平起入韻)。如果以“平平平仄仄”作為首句,則是另一種正格,叫平起正格。如果以“仄仄仄平平”作為首句,則是仄起偏格。上邊提到的七言,是平起偏格,因?yàn)槠哐砸允拙淦绞眨慈腠崳檎瘛H绻浴柏曝破狡截曝破健弊鳛槭拙?,是為仄起正格(仄起入韻)。如果以“仄仄平平平仄仄”作為首句,是為仄起偏格(仄起不入韻)。如果以“平平仄仄仄平平”作為首句,是為平起正格(平起入韻)。在七言中,正格的?yōu)勢不像五言那么明顯,兩種正格加一起,大概能占到十之六七。
以上說的,都是非常標(biāo)準(zhǔn)的格式,就是平仄完全符合要求,在實(shí)際作詩時,不大可能那么盡如人意。規(guī)則之外,還是可以變通的,如首字(不管五言還是七言,也不管哪一句)都是可平可仄的。再有,句前或句中的連續(xù)三個“平”(或三個“仄”)的第一個“平”(或“仄”),也是可平可仄的。說到這兒,上邊提到的平起、仄起的判定標(biāo)準(zhǔn),應(yīng)該知道了,就是以首句的第二字來判斷的,因?yàn)槭鬃挚善娇韶频?。那上邊的五言就變成這樣了,如下:
中仄平平仄
中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
第一、第三、第四句首句的平仄是沒有任何限定條件的,唯獨(dú)第二句“平平仄仄平”,如果首字用了仄聲,第三字可改用平聲。因?yàn)橛腥苏f,如果不改,就出現(xiàn)了兩仄夾一平,是為拗句,第三字改為平聲,就是一種簡單的拗救,叫同句相救。不過這是個小問題,如果能避免,就盡量避免;如不好避免,就那么著吧。
七言的就是在五言基礎(chǔ)上前邊加兩個“平平”或“仄仄”,就成這樣了,如下: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中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
對于七言來說,第二、第三句,也即仄聲開頭的句式的首,字由“仄”改為“平,即用了平聲字,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相反,如果是以平聲字開頭的,如果首字用了仄聲,后邊不做改動,就會出現(xiàn)上邊五言提到的那種兩仄夾一平的現(xiàn)象,某些人認(rèn)為是拗句,怎么辦呢?上邊說了,自己看著辦吧。如果首字都正常,第一、第三、第四句的第三字,平仄也是不受任何限制的。第二句的第三字如果用了仄聲,而后邊不做任何改動的話,也會出現(xiàn)兩仄夾一平的情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