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微博微信,曬美食、曬風景、曬自拍、曬孩子都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許多父母都很喜歡曬娃,不然哪來那么多全民岳父,哪來這么多對著小鮮肉流口水的怪阿姨······但是如果有一天,曬娃犯法了,你怎么辦?
最近的一條信息炸了!
法國最新法例規(guī)定,父母若未經子女同意,擅自公開他們的私人生活,即屬違法,最高可罰款4.5萬歐元及監(jiān)禁1年;若小孩成年后因此控告父母,父母更可能要支付巨額賠償。
什么?曬孩子犯法了?對,你真的沒看錯!
● ● ●
這是為什么呢?
據外媒報道,這樣的規(guī)定是出于法國警方擔心家長上傳的兒童照片或落入不法分子及利用照片作身份盜竊的罪犯手上。
而網絡法專家認為,小孩懂事后,會希望父母尊重他們的私隱,或許不希望生活照被無故“曬”在網上,指家長有責任顧及子女的感受。
“臉書”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公司會擬設立確認系統(tǒng),當用戶上傳及與所有人分享孩子照片前,提醒他們是否確定要這樣做。
● ● ●
原諒為娘做不到啊!
消息一出,很多人呼吁:中國趕緊也出個這樣的法律吧,看娃都看煩了,治治那群曬娃黨!這架勢,就差喜大普奔了。嘿,可是包媽我怎么聽著有點別扭啊?!半S便打開社交網站都是曬娃的”?那是因為你已經到了那個年齡了。反正要我不曬娃,為娘我真的做不到啊,即使自己不曬,看著明星和朋友圈里的各種萌得不要不要的寶貝本身也是一大樂事,不是嗎。
● ● ●
沒有記錄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在我還小的時候,相機算是個奢侈品,即使這樣父母也會盡可能的給我拍一些紀念照。在我為人母后,每每翻看這些已經發(fā)黃的照片,我的內心是激動不已的,我很感謝我的爸爸媽媽為我記錄的那些我記憶不清的童年。這張哭的梨花帶雨的是因為姥姥不給我買糖葫蘆,那張穿著二姨打的紅配綠的毛衣是當時最流行的配色......每張照片的背后都有一個故事,這都是文字所不能完全描述出來的珍貴記憶。我想,要是以前有朋友圈,爸媽應該也會發(fā)上去吧。
如今,拍照這么方便,單反、微單、手機,我們能隨時隨地的記錄孩子成長的一切,明明剛剛還是襁褓里的baby,轉眼會走會蹦會跳了,要不是翻看朋友圈,我老早忘記了他小時候的模樣了。
我也相信,我的孩子在看自己過去的照片時,看到他是如何從一個襁褓中的小寶寶成長為家庭的頂梁柱,眼神中也一定會閃爍各種回憶的光芒。作為他成長中最重要的作者,我不愿放棄這樣的記錄。
● ● ●
老人開通朋友圈也只為看孩子
我知道,很多妞們是遠嫁的,因為距離的阻隔,除了每年那幾個固定的假期能帶上孩子和家人團聚外,很多時候只能通過打電話聊表關心。有了微信后,很多老人紛紛學起來,他們只是希望能通過這便捷的方式見一見寶寶。
相比,包媽是幸運的,娘家都在北京。即使這樣,姥姥姥爺也都期望能天天見到兩寶,時不時看看我的朋友圈更新了什么。哪一天,我沒放照片,二老就要打電話或者微信我。
所以,我相信你們都有這樣的親人,他們非常掛念我們和寶寶的一切。在網絡上關注寶寶的一舉一動,為寶寶每一個美好瞬間點贊或許是他們每一天最期待的事情。
我只是曬曬簡單的照片,就能讓遠在千里之外的那個人每天都快樂并有不斷的念想,有何不可呢?
● ● ●
曬娃安全指南請收好
小園丁的態(tài)度是:不能停止曬娃(不曬隱私部位)。
雖然我個人并不認同孩子長大以后會認為爹媽觸犯了他的隱私,但至少法律提及的保護人生安全是極好的。所以,特此制作了一份安全曬娃白皮書,讓每個媽媽都能美美的曬娃又無須擔憂人身安全。
在微信設置中,“附近的人”、“常去地點”、“允許搜索”、“允許陌生人查看十張照片”等功能最好關掉,“加我為朋友時需要驗證”這一項要打開,免得被人隨意加為好友而不知情。如果已經添加了不大熟悉的人可以設置為“不讓他看我的朋友圈”。
平時,也可以將微信“好友”分組,曬娃的時候,大可以將非熟人組拉進“不可見”部分,這樣看到娃的就只有自己熟悉的親朋好友啦!
有些媽媽在微信里會貼出孩子的獲獎獎狀,尤其是第一次獲獎,媽媽一激動,曬的照片顯示了孩子姓名不說,還清晰的標明哪個幼兒園(小學)、年級、班級。天哪,看著都覺得害怕,還有顯示各種興趣班的,這些信息都盡量隱藏或者馬賽克吧。
還有一種是在小區(qū)里給孩子拍照片隱去XX小區(qū)、XX號樓,否則很容易讓陌生人知道你的生活環(huán)境。尤其是高檔小區(qū)的寶媽寶爸們,更應該多注意。
有時候也是無意的,我們會在朋友圈里轉發(fā)所在單位的信息,比如XX單位招聘,附上文字:趕緊和我做同事,不經意間就透露了自己的職業(yè)信息。
我還有個朋友,是某報社首席記者,偶爾會轉發(fā)自己的稿子,于是很多人就知道他在什么工作單位做什么,這都會增加關注你的人對你多方面的了解,防人之心不可無,朋友圈不一定都是朋友。
朋友圈里各種萌寶比賽舉不勝舉,雖然包媽從不參與這類比賽,不過身邊有好多媽媽會發(fā)來投票支持的要求,有些還在微信群、朋友圈進行轉發(fā)、拉票。這種比賽真是天上掉餡餅嗎?
幫忙投過票的媽媽都知道這些投票除了關注公眾號(公司以此達到營銷、推廣、“漲粉”的目的),還需要填微信號碼、手機號碼等個人信息才能有效投票。雖然都是用戶自愿,但不排除部分公司利用收集到的個人信息進行倒賣的可能性,特別是牽扯到身份證,更要格外謹慎。
這一點往往被忽略,我們常常教會孩子牢記爸媽的姓名、電話、家庭地址等,卻忽略教會他們最基本的安全意識。比如:不隨便對著陌生人說出家庭信息,不隨便跟著他人走,包括糖果、玩具等引誘??傊嬖V孩子,沒有熟悉的大人在身邊千萬不能跟陌生人走!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