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綜藝節(jié)目《老師請回答》,有一期一個媽媽帶著女兒來參加。
媽媽打算講一個案例的時候,小女孩情緒有些激動。她揮著小手,不想讓媽媽說下去,估計是說出來,孩子會感覺難堪。旁邊的老師覺察到了小女孩的情緒,就建議:“那就甭說了吧?!?/p>
但這位媽媽并沒有聽教育專家的建議,仍然堅持要說。
原來,媽媽要講的是小女孩表妹的故事,小女孩的表妹比她小九個月,比較擅長“珠心算”,一千以內的算法張口就來。
而身為姐姐的小女孩,連二十以內的加減法都要算好一會兒。媽媽跟嘉賓說,“我女兒太平凡了,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
這種場景是不是經(jīng)常發(fā)生在自己身上。
網(wǎng)上有個網(wǎng)友統(tǒng)計的“孩子最討厭的十句話”,其中排在榜首的是“你看看別人家的XX”,就是俗稱的“別人家的孩子”。相信99%的父母都對自己孩子說過類似這種話。
我父母從小對我也沒有少說這種話,直到現(xiàn)在成年了,父母還有時候說類似的這種話語?!澳憧凑l又買了房了,”“你看誰又賺了多少錢了,”“你看誰又要二胎了”。說實話,是真煩。我曾經(jīng)發(fā)誓,如果我有孩子我絕對不會對孩子說這種話。
但現(xiàn)實是啪啪打臉。
我在面對自家孩子的時候,不自覺地就把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做對比。
你看你吃飯磨嘰的,還有比你吃飯更慢的嗎?
你看你瘦的,你們班還有比你更瘦的嗎?
父母的殷切期盼,想讓孩子變得更加優(yōu)秀的心理,使得父母在面對孩子時不自覺的就跟別的孩子對比了。
這是人的共性,只要你對孩子有所期盼,想把孩子培養(yǎng)的優(yōu)秀,你就會忍不住要跟別人家的孩子對比。因為優(yōu)秀本來就是一個對比性詞語,沒有對比就無所謂優(yōu)秀還是笨蛋。所以,當父母面對孩子忍不住要比較就不奇怪了。我們都想把孩子培養(yǎng)成別人家那么優(yōu)秀的孩子。
但是什么樣的孩子都是父母培養(yǎng)的,憑什么別人家的孩子就那么優(yōu)秀呢??優(yōu)秀孩子的父母是不是也應該很優(yōu)秀呢?
如果孩子能跟父母平等對話的話,當我們說“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XX”,孩子會不會對父母說“你看看別人家的父母XX。”
前幾天,霍啟剛在微博曬出一組照片,讓眾多網(wǎng)友炸開來鍋。
微博的內容是郭啟剛和郭晶晶夫婦帶著兒子到農(nóng)村務農(nóng),學插秧,并配文說:
現(xiàn)在的孩子們成長在幸福的時代,沒餓過肚子,挑食和浪費變成了習慣,他們更需要知道食物從哪兒來,學會珍惜,學會知足!
照片中他們一家三口,頂著烈日,挽著褲腿,站在滿是污泥的稻田里插秧。
辛苦勞作之后,一家三口還在村民家里吃起了農(nóng)家飯菜,即使是粗茶淡飯,也一臉滿足。
霍啟剛夫婦這種低調樸素風格在以往的新聞媒體中也有報道,郭晶晶一件禮服可以穿好多年,為自己的兒子買衣服也從地攤上買?;魡偧矣卸喔唬揖筒挥枚嗾f了,要是說炫富,他們肯定是有絕對實力的,但是他們卻從不炫富。
這次又帶領孩子插秧體驗農(nóng)活的辛苦,霍啟剛夫婦通過這種身體力行,以身作則的叫教育方式,讓孩子懂得珍惜糧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這才是教育的最有效方式。相信這比我們對著孩子叨叨一萬遍“珍惜糧食”更有效,更深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談舉止將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要不怎么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孩子會打洞”。
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說過,教育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所以,“別人家孩子的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
NBA著名球星魔術師埃爾文·約翰遜,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在新秀賽季,他才20歲,就成為球隊的絕對主力,并在季后賽首場就拿下了“三雙”數(shù)據(jù) ,并最終獲得職業(yè)生涯的第一個總冠軍,成為NBA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被稱為NBA歷史上的傳奇控衛(wèi)。他在球場上的牛逼無需贅述。
就這樣一個牛逼人物,但是他的孩子卻讓人不省心。就是下圖
約翰遜的兒子
你是不是大吃一驚!WHAT,這是什么鬼~?是的你沒看錯,這是魔術師約翰遜的大兒子厄爾文-約翰遜三世。如果你沒看清楚的話,再來幾張。
是不是非常辣眼睛,相信每一個父母看到自己的兒子這樣都會無法接受的,魔術師約翰遜也一樣。而且他作為一個巨星,天然的就活在聚光燈下,他兒子這樣免不了要受到別人的嘲笑。
如果是一般的父母,估計早就對孩子批評打罵,希望把孩子掰直,嚴重的甚至會斷絕父子關系。
但是魔術師約翰遜沒有這樣。
魔術師約翰遜在眾多公眾場合中明確表態(tài)自己無論如何都會支持自己的兒子?!盁o論他做什么,我們都會支持,我們愛自己的兒子,并為他感到自豪”,“我不得不接受我的兒子就是這樣一個人,而做自己會讓他幸福,所以我不該去評判他。我是他的父親,我要第一個對他說:‘我愛你。我能幫你做些什么?”。不僅如此,魔術師約翰遜還曾因為菲律賓拳王帕奎奧發(fā)表歧視同性戀的不當言論,宣布從此不再看帕奎奧哪怕一場比賽,而他自己是一名超級拳迷。
這才是一個優(yōu)秀父母的表現(xiàn):對孩子無條件的愛。
我們愛自己的孩子,不是因為他的美丑,不是因為他的成績,只是因為他是我們的孩子。只要他所作所為沒有傷害到別人,那么我們就支持他,愛他。哪怕全世界都不理解他,至少還有父母這個溫暖的港灣。
而現(xiàn)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總是說,你不聽話爸爸媽媽就不喜歡你了;你成績考的這么差,還有臉吃飯等等。我們這種愛是有條件的愛,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認為,有條件的愛(他稱為有條件的‘積極關注’)的結果就是,“孩子們學會了拋棄他們自己的真實感情和愿望,而只是接受被父母贊許的那一部分自我。他們拒絕自己的弱點和錯誤。最終,孩子變得越來越不了解自己,而且在將來也越來越不可能成為一個心理健全的人。”
所以,“別人家的父母”會對孩子無條件的愛。
黃磊的女兒多多典型的是別人家的孩子,多才多藝,翻譯國外著作、設計衣服,還會打毛衣,簡直就是優(yōu)秀的代名詞。
優(yōu)秀的多多當然離不開他爸爸黃磊的教育。
在《爸爸去哪兒》第二季中,有人送給多多一只小狗,多多很喜歡,對它愛不釋手。
貝兒也很喜歡小狗,于是問黃磊,能不能讓她玩一會兒,黃磊沒有直接答應,而是對貝兒說:“狗是多多姐姐的,你要跟多多姐姐商量。”
從這里可以看出黃磊對多多的尊重。他沒有裝大度,肆意的干涉多多的行為,讓她把小狗給貝兒玩,而是尊重她,讓她自己決定是否給別人玩。
而在我們生活中,遇到這種情景,大多數(shù)父母是怎么做的呢?很多父母會為了自己的面子,逼迫孩子把自己心愛的玩具讓給別的孩子玩耍,還說“他小,你得讓著他”、“讓別人玩玩怎么了?”
尊重孩子大概是中國最缺乏的,本來中國自古至今,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就沒有尊重這一說法?!熬秊槌季V,父為子綱”,老子管兒子,天經(jīng)地義,讓你干啥你就得干啥,不然就揍你,要不怎么會有“棍棒底下出孝子”這種說法呢。所以,國人在尊重孩子上普遍做的都不夠。
前幾天,17歲少年跳橋自殺,鬧的沸沸揚揚。事情很簡單,就是母親在車上批評了他,然后傷害了孩子,讓孩子無法承受,結果就跳橋了。也許很多網(wǎng)友說,這孩子心理脆弱,可能確實有些脆弱,但事情的起因不是父母對于孩子的不尊重嗎?如果母親能平心靜氣的跟孩子談,我想孩子也不至于會跳橋。
所以,“成為別人家的父母”,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
這兩年,很多父母都頭疼陪孩子寫作業(yè),因為孩子寫作業(yè)的事鬧的雞飛狗跳的。
有的父母天天對孩子大吼大叫,皮鞭伺候的。
有的父母被氣的腦梗塞、心臟搭橋,直接住院的。
還有的父母給未來親家寫信,恨不得現(xiàn)在就把兒子或者女兒“嫁”出去的;
反正是有1000個父母,就有1000種對待孩子作業(yè)的態(tài)度。
而去年有個媽媽的做法卻刷爆了朋友圈。
江蘇鎮(zhèn)江的李女士,為了更好的輔導孩子寫作業(yè),也為了給女兒一個勵志追求的榜樣,她決心自學考證。每天女兒做作業(yè)時,她就捧著一本書,陪女兒一塊學習。經(jīng)過她的不懈努力,終于拿到了教師資格證。
同樣的作業(yè)問題,有的抱怨,咒罵老師,嫌老師光拿錢不干活;有的生氣,嫌孩子這不會,那墨跡,天天揍孩子;而有的父母積極提升自己,改變自己,適應孩子的變化,跟孩子一起進步。哪一種父母是別人家的父母?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數(shù)。
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只會抱怨咒罵,嫌棄這個,嫌棄那個,而不是去積極的思考,尋求解決辦法。他們只會批評打擊孩子,而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改變自己,光想改變孩子。
有一個笑話,就是對這個生動的描述。
孩子因成績不好, 被家長罵笨鳥,孩子不服氣地說,世上笨鳥有三種,一種是先飛的,一種是嫌累不飛的,家長問:那第三種呢?孩子說:這種最討厭,自己飛不起來,就在窩里下個蛋,要下一代使勁飛
只有當父母面對孩子的問題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做到游刃有余的處理孩子新的問題,才能幫助孩子取得更大的進步。
所以,“要成為別人家的父母”,父母要主動學習,陪孩子一起進步。
聯(lián)系客服